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黄芪、雷公藤多甙对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分泌IL-6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包崑  毛炜  庞嶷 《中医研究》2005,18(4):9-11
目的:观察黄芪和雷公藤多甙对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分泌IL-6水平的影响.方法:应用细胞培养技术进行肾小球系膜细胞培养,采用血清药理学方法,制备黄芪药物血清,雷公藤多甙药物血清,并分为低、中、高3个剂量梯度,观察药物血清对正常状态下肾小球系膜细胞分泌IL-6的影响,采用细胞ELISA法测定IL-6含量.结果:黄芪、雷公藤多甙各不同剂量组均可抑制肾小球系膜细胞产生IL-6,其抑制作用随剂量增加而增殖,其中尤以雷公藤高剂量组、中剂量组及黄芪高剂量组作用明显.结论:黄芪可抑制肾小球系膜细胞分泌IL-6,这一作用与雷公藤类似.这可能是黄芪防治肾小球硬化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清热利湿中药利肾口服液防治肾小球疾病的机制。方法常规方法体外培养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并加入白细胞介素-1(IL-1)及中药利肾口服液,采用3H-TdR掺入法检测系膜细胞增殖情况。结果利肾口服液可显著抑制体外培养的肾小球系膜细胞,并对IL-1刺激肾小球系膜细胞的增殖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并呈一定的量效关系。结论利肾口服液防治肾小球疾病的机制与免疫调节、直接抑制和拮抗IL-1刺激肾小球系膜细胞的增殖等有关。  相似文献   

3.
加味参芪地黄汤对大鼠系膜细胞分泌IL—1、IL—6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目的:探讨加味参芪地黄汤对肾小球系膜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作用。方法:应用血清药理学方法,观察加味参芪地黄汤对体外培养的大鼠系膜细胞分泌IL-1、IL-6的影响,并用雷公藤多甙作为对照。结果:加味参芪地黄汤能显著抑制经LPS刺激的大鼠系膜细胞对IL-1和IL-6的分泌,而雷公藤多甙仅对IL-1的分泌有抑制。结论:加味参芪地黄汤能干预活化的系膜细胞分泌炎病介质,具有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4.
采用复方血清给药和免疫学方法检测指标,观察加味猪苓汤对内毒素诱导的肾小球系膜细胞中白细胞介素-6(IL-6)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IL-6在正常系膜细胞中分泌量极微,而内毒素诱导的系膜细胞中IL-6产生增加,加味猪苓汤对IL-6产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呈剂量依赖关系。结论:该方能抑制系膜细胞中IL-6的产生,从而抑制肾小球系膜的增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益肾胶囊对慢性肾衰大鼠肾小球系膜增殖硬化的影响。方法:采用灌胃法给予7/8肾切除慢性肾功能衰竭大鼠益肾胶囊,观察给药后大鼠肾脏病理学变化。结果:与灌服生理盐水的未治疗组大鼠相比较,益肾胶囊能明显阻抑系膜细胞及系膜基质的增殖,减轻肾小球全球硬化、节段硬化、球囊粘连及肾小球代偿性肥大;降低 IgM、Fib 系膜区沉积及 TGF-β系膜区表达(P<0.05或P<0.01)。结论:该方能减轻7/8肾切除大鼠肾小球系膜增殖硬化程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滋阴利水复方对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万法:采用复方血清给药和免疫学方法测定滋阴利水复方对内毒素诱导的肾小球系膜细胞中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T-α)及其上清中羟脯氨酸含量的影响。结果:IL-6、TNF-α在正常系膜细胞中分泌量极微,而内毒素诱导的系膜细胞中IL-6、TNF-α及其上清中羟脯氨酸产生增加,与血清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滋阴利水复方对IL-6、TNF-α、羟脯氨酸产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呈剂量依赖关系。结论:该方能抑制系膜细胞中IL-6、TNF-α及羟脯氨酸的产生,从而抑制肾小球系膜细胞的增生及细胞外胶原的合成。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雷公藤多甙 (TW )对系膜增生性肾炎 (MsPGN)大鼠系膜细胞凋亡及其调控基因Fas/FasL的影响。方法 :建立慢血清病大鼠MsPGN模型 ,HE染色观察肾小球系膜增殖 ,TUNEL法检测肾小球系膜区凋亡细胞 ,免疫组化SABC法观察系膜区PCNA及Fax、FasL基因的表达。结果 :TW治疗组可明显促进Fas在肾小球系膜区的表达 ,凋亡率增加 ,PCNA的表达减弱 ,病理损害减轻 ,治疗组与病理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TW能通过调控Fas/FasL在肾小球系膜区的表达而诱导系膜细胞 (MC)凋亡 ,进而抑制系膜增殖。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益肾降脂方对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Glomerularmesanialcell,GMC)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灌胃法给予实验性慢性肾功能衰竭(Chronicrenalfailure,CRF)大鼠益肾降脂方汤剂,观察其对大鼠血清GMC增殖的影响。结果与灌服生理盐水的对照组大鼠相比,益肾降脂方治疗组能明显抑制系膜细胞增殖(P<0.01),且优于至灵胶囊治疗组(P<0.01)。结论该方可能是通过抑制GMC的增殖起到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辛通畅络中药复方肾苏Ⅱ对系膜增生性肾炎(MsPGN)模型大鼠肾组织白介素1(IL-1)、白介素6(IL-6)及肾小球细胞外基质(ECM)的影响,探讨中医药防治MsPGN的有效途径。方法:采用抗Thy-1系膜增生性肾炎大鼠模型,以中药复方肾苏Ⅱ为治疗药物,贝那普利为对照药物,于治疗6周末,分别观察各组大鼠肾组织IL-1、IL-6和肾小球纤维连接蛋白(FN)、层粘连蛋白(LN)和Ⅳ型胶原(ColⅣ)表达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6周末,中药组在抑制MsPGN大鼠肾组织IL-1、IL-6表达,减少肾小球FN、LN、ColⅣ表达量等方面显示疗效优势,且均明显优于西药组。结论:以辛通畅络立法的中药复方肾苏Ⅱ,具有减轻MsPGN模型大鼠肾小球ECM积聚,改善肾小球硬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唐丽琴  吕飞  刘圣  张善堂  卢今 《中成药》2012,34(4):613-616
目的 探讨小檗碱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和分泌TGF-β1的影响.方法 分离培养糖尿病肾病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用MTT法检测系膜细胞的增殖能力,ELISA法测定系膜细胞分泌的TGF-β1,放射免疫法测定系膜细胞产生cAMP水平.结果 间接免疫荧光鉴定结果显示所培养的细胞为系膜细胞.小檗碱(15、30、60、120 μmol/L)能有效的抑制糖尿病肾病大鼠系膜细胞的增殖和TGF-β1的分泌,并显著升高糖尿病肾病大鼠系膜细胞的cAMP水平.结论 升高糖尿病肾病大鼠系膜细胞cAMP水平可能是小檗碱发挥抑制系膜细胞过度增殖和分泌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
复方大黄注射液对培养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具有抑制作用,使3HTdR掺入量明显减少,随浓度增大(12.5~100mg/ml)抑制作用增强。该药物尚能抑制内毒素诱导系膜细胞分泌作用于肾组织细胞的细胞因子(IL1、IL6、TNFα),提示复方大黄注射液可能通过影响肾内这些刺激增殖的细胞因子的产生而起到抑制肾小球系膜细胞增生,减轻与延缓肾小球硬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对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培养下的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以及细胞外基质分泌的影响。方法MTT法检测肾小球系膜细胞的增殖,碱解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羟脯氨酸的含量。结果1×10-3、1×10-2、1×10-1mg/mL的中药复方提取液均能抑制AGEs培养下的鼠肾小球系膜细胞的增殖;能减少AGEs作用下的细胞上清液中羟脯氨酸含量,抑制系膜基质增生。结论中药复方能抑制AGEs引起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以及系膜基质增生,提示此方可能通过阻止AGEs受体信号通路抑制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防己茯苓汤加减方是否具有干预肿瘤坏死因子诱导后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的作用及对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培养进行体外研究,用肿瘤坏死因子(TNF-α)刺激系膜细胞增殖,再加入不同浓度防己茯苓汤加减方提取液对细胞进行干预,用MTT法测定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用ELISA法测定细胞培养液中肾小球系膜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的含量.结果:加入防己茯苓汤加减方提取液后,系膜细胞的增殖程度受到显著抑制(P<0.05),流式细胞仪DNA图示S期细胞数显著减少(P<0.05).细胞培养液中MMP-2的表达增强(P<0.05).结论:防己茯苓汤加减方对肿瘤坏死因子诱导后肾小球系膜细胞的增殖具有抑制作用,并可影响肾小球系膜细胞MMP-2的表达,进而调整细胞外基质(ECM)的合成与降解.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芪蓟肾康颗粒总多糖提取物对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白介素-6(IL-6)、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表达的影响.探讨芪蓟肾康颗粒总多糖提取物防治肾小球硬化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血清药理学方法,制取芪蓟肾康颗粒总多糖高、低剂量组(生药:30,15 g·kg-1)的含药血清;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作为刺激因子,培养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使其发生增殖;用免疫酶联吸附法(ELISA法)检测系膜细胞IL-6,MCP-1蛋白表达的情况.结果:芪蓟肾康颗粒总多糖对IL-6有显著抑制作用,与AngⅡ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芪蓟肾康颗粒总多糖对MCP-1有显著抑制作用,与AngⅡ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芪蓟肾康颗粒总多糖可能通过抑制IL-6,MCP-1的蛋白表达,抑制炎症反应,从而防治肾小球硬化.  相似文献   

15.
窦一田  高先楼  曹式丽 《中医杂志》2011,52(13):1131-1134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肾苏Ⅱ对系膜增生性肾炎(MsPGN)模型大鼠肾组织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西药组和中药组,每组10只。其中,除正常组外,其余大鼠采用胸腺细胞抗体注射法诱发MsPGN模型。中药组于造模的同时灌服治疗药物肾苏Ⅱ(3.5g/100g),西药组灌服贝那普利(0.33mg/100g),共干预6周。于治疗开始及治疗第3、6周末,取血观察各组大鼠24h尿蛋白(TP/24h)、尿素氮(BUN)及肌酐(SCr)变化;治疗第6周末,切取肾脏,光镜观察系膜细胞、基质增殖,检测白细胞介素6(IL-6)表达。结果中药组可显著减少MsPGN大鼠尿蛋白排泄、降低BUN及SCr含量,与西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明显抑制系膜细胞及基质增殖与西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显著下调肾组织IL-6表达,与西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苏Ⅱ可改善MsPGN模型大鼠肾功能,减轻病理损害,阻抑系膜细胞与基质增殖及肾组织IL-6高表达,延缓病变进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从细胞水平观察滋肾通络方含药血清对体外培养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Glomerular Mesangial Cells,GMCs)增殖的影响,探讨其在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防治中的可能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培养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株,利用噻唑蓝(3-[4,5-dimethylthylthiazol-2-yl]-2,5 diphenyltetrazolium broide,MTT)比色法动态观察各组含药血清作用下各组GMC不同时间点的增殖情况。结果:与正常组相比,高糖+LPS能明显刺激体外培养的GMC增殖,而与模型组相比,滋肾通络方含药血清能明显抑制GMC增殖。结论:高糖+LPS可促进GMC增殖,滋肾通络方含药血清能明显抑制高糖+LPS条件下GMC增殖,从而发挥预防和治疗肾小球硬化,进而延缓DN的进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药肾康注射液(SK)对肾小球系膜细胞产生IL-1的影响。方法:以腊多糖(LPS)刺激肾小球系膜细胞产生IL-1,采用胸腺细胞增殖法测定IL-1活性,以。H-TdR掺入法测定胸腺细胞的增殖。结果:不同肾康注射液剂量组的IL-1水平均明显低于LPS对照组。结论:肾康注射液可抑制系膜细胞产生IL-1,该抑制作用具有一定的量效关系,其最佳抑制浓度为25μg/ml。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护肾固精方对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方法采用细胞培养与细胞分子学技术相结合方法,在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培养体系中加入护肾固精方,分别以噻唑蓝法(MTT)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研究其对系膜细胞(Mesangial cell,MC)增殖和白细胞介素-8(IL-8)的影响.结果护肾固精方加入MC培养体系6d后,MC数(活细胞个数)为56835±6638,明显低于对照组138653±14388(P<0.01).该方有抑制MC增殖的作用,而且这种抑制作用呈现一定量效关系,即药物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明显.MC上清中IL-8含量对照组为0.168mg/L±0.113mg/L,治疗组为0.062mg/L±0.015mg/L,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护肾固精方有明显抑制肾小球MC增殖的作用.这种作用可能与其拮抗MC分泌IL-8等其它炎症介质有关.  相似文献   

19.
张红敏  丁樱  陈世伟  王丽英 《中草药》2005,36(2):233-236
目的探讨复方血尿停治疗以系膜增生为主要病理改变的肾小球疾病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复方血尿停与大鼠肝微粒体共同孵育后加入到肾小球系膜细胞(GMC)体外培养体系中,MTT法观察细胞增殖情况,放射免疫法测定白细胞介素-6(IL-6)、内皮素-1(ET-1)水平,速率法检测乳酸脱氢酶(LDH)的含量。结果经肝微粒体代谢后,复方血尿停2、4、8mg/mL均抑制GMC的增殖及IL-6、ET-1的产生,且呈剂量依赖方式。结论复方血尿停能抑制IL-6、ET-1的分泌和GMC的增殖,此作用可能是其治疗系膜增生性肾小球疾病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肾安Ⅱ号对LPS刺激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GMC)增殖及NF-kB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细胞培养技术进行大鼠GMC传代培养,分别用台盼蓝染色计数法和四甲基偶氮唑盐法观察肾安Ⅱ号对大鼠GMC的毒性作用及增殖水平,并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法观察各组标本中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表达NF-kB的情况.结果:肾安Ⅱ号24小时和48小时对LPS刺激的大鼠GMC的增生抑制作用与浓度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0.979和0.991,P<0.05);肾安Ⅱ号各浓度组大鼠GMC增生水平明显低于LPS组(P<0.01).免疫细胞化学染色(48 h组)显示:三组标本中均有不同程度的NF-kB的阳性表达;LPS组NF-kB表达明显强于GMC组与肾安Ⅱ号组(P<0.01);肾安Ⅱ号组NF-kB表达与GMC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肾安Ⅱ号能明显抑制LPS刺激培养条件下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且能够下调LPS刺激培养条件下大鼠GMC增殖和下调NF-kB的表达,具有阻缓肾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