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比较腹腔镜超声与开腹超声引导原发性肝癌(简称肝癌)微波消融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至2019年7月行超声引导肝癌微波消融治疗的46例肝癌患者临床资料,其中腹腔镜超声引导肝癌微波消融治疗(腹腔镜组)21例,开腹超声引导肝癌微波消融治疗(开腹组)25例。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消融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肝功能、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肿瘤完全消融率差异。结果与开腹组相比,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少(P=0.015)、胃肠功能恢复时间短(P0.001)、术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低(P=0.014)、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低(P=0.009)、术后住院时间短(P=0.005);而手术时间、消融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费用及肿瘤完全消融率均无明显差别。结论腹腔镜超声与开腹超声引导肝癌微波消融均安全、有效,腹腔镜超声引导手术创伤更小、术后恢复快,但应严格把握其指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射频消融治疗特殊部位原发性肝癌的效果。方法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对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25例入选的患有特殊部位肝癌的病例,分别采用腹腔镜下射频消融术(A组,n=11)和经皮射频消融术(B组,n=14)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癌灶的超声造影变化、并发症情况,并做术后疗效的随访。结果腹腔镜下消融组术后并发膈肌损伤致大量胸水、肿瘤消融不完全的情况较少。术后随访两组均有癌肿复发的病例出现。结论对于特殊部位的肝癌,腹腔镜下射频消融术具一定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腔镜超声探头引导下射频消融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由肝胆外科完成的19例腔镜超声探头引导下肝癌射频消融术和17例B超引导下肝癌射频消融术的临床资料。结果:腹腔镜组19例均消融完全无肿瘤残留,术后出现肝区胀痛1例,胸腔积液2例,随访均无肿瘤复发。B超组17例中15例消融完全,术后出现肝区胀痛11例,胸腔积液10例,随访有4例肿瘤复发。结论:腹腔镜超声探头引导下射频消融术治疗原发性肝癌具有安全、微创、并发症少、消融彻底的优点,尤其对位于肝实质内邻近膈顶和胃肠道的肿瘤射频消融治疗有明显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行腹腔镜超声引导微波消融治疗后肝功能不全的影响因素,为术前风险评估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接受腹腔镜超声引导微波消融治疗的14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术后肝功能不全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治疗后出现肝功能不全36例,发生率24.7%(36/146),未出现肝功能衰竭病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总胆红素高、低蛋白血症、吲哚菁绿清除试验15 min滞留率≥10%、肿瘤位置危险是原发性肝癌行腹腔镜超声引导微波消融治疗后发生肝功能不全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原发性肝癌行腹腔镜超声引导微波消融治疗后肝功能不全的发生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术前总胆红素高、低蛋白血症、吲哚菁绿15 min滞留率≥10%及肿瘤位置危险等是独立危险因素,术前如能结合以上指标进行评估并采取相应措施,利于术后肝功能的恢复、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5.
腹腔镜辅助射频消融术治疗特殊部位肝癌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射频消融术治疗特殊部位肝癌的可行性、安全性及优势,并评估其疗效.方法:为35例肝癌患者、42枚特殊部位肝肿瘤行腹腔镜辅助射频消融术(laparoscopic radiofrequency ablation,LRFA).其中原发性肝癌29例,转移性肝癌6例.32例曾行介入栓塞治疗.单发肿瘤30例,直径...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微波消融与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肝血管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101例肝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病灶位置按治疗方式分为微波消融组(n=78,其中局部麻醉B超引导下穿刺定位微波消融术51例,全麻后腹腔镜直视下微波消融术27例)与腹腔镜组(n=23),对比两组患者术中、术后及随访情况。结果:微波消融组与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平均(21.0±8.2)ml与(330.0±217.5)ml,手术时间平均(37.2±12.8)min与(182.6±90.2)min,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67、13.93,P<0.05);平均输血率分别为0(0/78)与13%(3/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485,P<0.05);术后第1天,AST、ALT平均(341.0±74.5)U/L、(284.0±85.3)U/L与(276.0±102.3)U/L、(219.0±75.8)U/L;术后12 h、24 h、48 h疼痛评分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总费用平均(2.9±0.6)万元与(2.2±0.5)万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AST、ALT恢复、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年,瘤体血供完全消失率为83.3%(65/78),腹腔镜组均未见复发。结论:微波消融与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肝血管瘤均是安全、有效及微创的治疗方法,应根据患者全身状况、肿瘤大小与位置等因素综合考虑,以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左半肝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64例手术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分为研究组(n=28,行腹腔镜下左半肝切除术)与对照组(n=36,行常规开腹肝癌切除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ICU时间、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临床指标,以及肝功能衰竭、胆漏、腹水、气体栓塞等术后并发症。观察术后生存时间及术后1年肿瘤复发率。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ICU时间、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术后生存时间及术后肿瘤复发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左半肝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癌临床疗效显著,手术安全性高,且预后结局较理想,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8.
腹腔镜引导冷循环微波刀治疗肝肿瘤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引导冷循环微波刀治疗肝脏肿瘤的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6月至2009年3月我院应用腹腔镜引导冷循环微波刀治疗21例肝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原发性小肝癌9例,肝癌术后复发5例,转移性肿瘤4例,肝良性肿瘤3例。结果:21例肝肿瘤患者均于腹腔镜下准确穿刺定位,肿瘤微波烧灼固化过程及范围满意;全组患者术后1~6个月复查B超或CT,17例肿瘤缩小,19例肿瘤内及肿瘤旁血流信号消失。结论:应用腹腔镜引导冷循环微波刀治疗肝肿瘤较B超或CT引导更直观,穿刺定位准确可靠,肿瘤治疗程度及范围容易掌控,并可同时处理多处病变,获取可靠病理结果,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经皮射频消融术与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原发性小肝癌的疗效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4年12月间收治的140例原发性小肝癌患者资料,其中80例行射频消融术(消融组),60例行腹腔镜肝切除术(腔镜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血清肝功能指标与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变化、并发症发生率、根治率、复发率及生存率。结果:术前两组的基线资料、肝功能指标及肿瘤标志物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术后消融组肝功能指标先升后降,腔镜组则呈持续降低,消融组术后短期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均明显高于腔镜组(均P0.05);两组术后肿瘤标志物水平均逐渐降低,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消融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腔镜组(3.75%vs. 20.00%,P=0.002)。两组根治率、复发率以及1、2、3年总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两种手术方式对原发性小肝癌的疗效及预后无统计学差异,射频消融术后并发症较少,但对短期肝功能存在一定损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TACE术后超声引导下经皮无水乙醇注射术(PEI)联合微波消融治疗邻近胆囊、膈肌、心脏、胃肠道、肾脏、大血管等重要组织器官(距离≤0.5 cm)的特殊部位早期及中期原发性肝癌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对40例特殊部位早期及中期原发性肝癌患者于TACE后1周行超声引导下PEI联合微波消融,在肿瘤邻近重要组织器官一侧注入无水乙醇,同时行低功率(40~50 W)、短时间(4~5 min)微波消融;观察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情况,并随访评价疗效。结果术后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及并发症,仅部分患者出现肝区疼痛(17/40,42.50%)、发热(15/40,37.50%)、恶心及呕吐(12/40,30.00%),均经对症治疗后好转;2例术后出现少量胸腔积液,后积液自行吸收。出院后1个月肿瘤完全消融率为97.50%(39/40)。随访至出院后12个月,4例发生肿瘤局部进展。结论超声引导下PEI联合微波消融是治疗特殊部位早期及中期原发性肝癌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治疗高风险区域肝癌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2009年8月至2012年6月期间我院22例高风险区域肝癌患者接受附加特殊方法的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治疗,观察术后疗效、复发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结果 微波消融治疗后1次消融肿瘤完全坏死率86.4%(19/22),2次消融肿瘤完全坏死率100%;较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率为9.1%(2/22),随访期间局部复发率为18.2%(4/22),其中2例死亡。结论 针对高风险区域的肝癌采取适宜的附加方法,微波消融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经皮超声射频消融术治疗肝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11年5月至2015年10月为56例肝癌患者行腹腔镜下联合经皮超声射频消融术,记录术后肝功能、甲胎蛋白、生命体征及1个月后影像学检查结果。结果:56例患者、108个病灶均完成射频消融治疗,术后无针道出血、肝功能衰竭及邻近脏器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发生,102个病灶消融满意,6个病灶周围有残存,2个病灶在超声造影指引下予以再次消融,4个病灶在CT引导下再次消融,再次消融效果满意。结论:腹腔镜联合经皮超声射频消融治疗特殊部位的肝癌具有消融完全,避免针道出血、周围脏器损伤等特点,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背景与目的 激光消融(LA)提高了肝肿瘤消融的精度,从而降低了并发症的可能性,已成为肝脏恶性肿瘤重要的临床治疗方法之一。然而,目前关于应用三维(3D)重建辅助腹腔镜超声技术引导LA治疗肝脏恶性肿瘤的相关报道较少。因此,本研究探讨3D重建辅助腹腔镜超声引导下LA治疗肝脏恶性肿瘤的临床效果与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0年9月—2022年3月行3D重建辅助腹腔镜超声引导下LA治疗肝脏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手术完成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手术前后肝功能指标与肿瘤标志物变化,术后随访期间肿瘤总缓解率(ORR)和复发率。结果 共纳入35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其中原发性肝癌25例、结直肠癌肝转移6例、胰腺癌肝转移2例、肺癌肝转移2例。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为(66.3±2.8)min,术中出血量为(15.9±12.4)mL。3例患者术后出现轻微并发症,包括1例胸腔积液和2例术后发热,未发生围术期严重并发症或死亡。患者术后出现转氨酶与总胆红素升高的情况,经常规保肝治疗后,术后1个月均恢复至术前水平。2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后3个月AFP较术前明显降低(8.2 ng/mL vs. 5.3 ng/mL,Z=-3.269,P=0.001)。所有患者在术后3个月复查增强CT,显示肿瘤ORR为100%。术后6个月再次复查增强CT,治疗的53个癌灶中2个出现局部复发,局部复发率为3.8%(2/53),再次接受LA。结论 有选择性利用3D重建辅助腹腔镜超声引导的LA治疗肝脏恶性肿瘤,具有治疗精准,侵袭性小,疗效满意的优点。尤其,对于肝脏难以定位的较小病灶、靠近重要结构的以及其他复杂情况,选择该治疗方法有利于患者。  相似文献   

14.
《Surgery》2023,173(3):598-602
BackgroundHepatic thermal ablation has been found to be effective and equivalent to resection in certain liver histologies. Of the 16,000 annual liver ablations performed in the United States, only 13% (2,080 ablations) are performed laparoscopically. The laparoscopic technique remains underused even with the benefits of improved staging and better access to tumors.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compare laparoscopic microwave ablation versus percutaneous microwave ablation in terms of efficacy and recurrence-free survival outcomes in patients with hepatic malignancies.MethodsA comparative analysis was performed on 275 patients (289 ablation procedures) who underwent laparoscopic microwave ablation or percutaneous microwave ablation between February 2011 and May 2021. Ablation success was confirmed postprocedure and recurrence was monitored at follow-up via contrast-enhanced computed tomography/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and/or computed tomography/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ResultsThe groups were similar for sex, age, body mass index, location of tumor, size of tumor, and number of tumors. Ablation success was 100% in both groups. Local recurrence was significant (5%: laparoscopic microwave ablation vs 22%: percutaneous microwave ablation, P = .002) and same-lobe recurrence (21%: laparoscopic microwave ablation vs 24%: percutaneous microwave ablation) was lower in the laparoscopic microwave ablation group. Median recurrence-free survival was 15.8 months for the laparoscopic microwave ablation group and 5.6 months for the percutaneous microwave ablation group (P = .0002). Overall, 90-day complications were lower in the laparoscopic microwave ablation group (11%) compared with the percutaneous microwave ablation group (21%) (P = .11).ConclusionLaparoscopic surgical ablation is a critical surgical skill that must be taught in fellowship. Laparoscopic microwave ablation leads to better tumor specific outcomes and oncologic outcomes demonstrating clinical efficacy in the treatment of hepatic malignancies compared with percutaneous microwave ablation.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超声引导下联合腹腔镜行微波消融治疗特殊部位肝癌的临床应用价值和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2月至2010年10月期间在超声引导下联合腹腔镜行微波消融治疗的9例肝脏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原发性肝癌6例,转移性肝癌3例;多发肿瘤8例,单发肿瘤1例。患者均有1个或多个病灶侵及肝脏被膜,共计13个病灶,其中位于膈顶6个,右叶脏面邻近肠管3个,左叶邻近胃壁2个,胆囊床1个,肝门部1个。患者术后无膈肌损伤、胃肠道穿孔、大出血、胆汁漏等严重并发症发生,围手术期无死亡病例。患者随访(9.2±4.7)个月(4~18个月)。术后1个月行CT检查,11个病灶完全消融,完全消融率为84.6%(11/13);2个(2例)病灶边缘部分残留,其中1例再次行微波消融,1例行无水乙醇消融。术后3个月再次复查CT,4例患者出现新发病灶,其中2例再次行微波消融治疗,1例行无水乙醇消融治疗,1例因合并肺转移而放弃治疗;1例肝功能不佳于术后6个月死于肝功能衰竭;1例多发病灶患者于术后10个月死于肿瘤脑转移;其余患者尚存活。结论超声引导下联合腹腔镜行微波消融治疗特殊部位的肝癌安全、有效、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三维可视化辅助经皮微波消融治疗复发性肝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7-12-01至2019-06-01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介入超声科连续收治的经皮微波消融的84例复发性肝癌病人,根据是否进行三维可视化评估分为三维重建组(30例,49个病灶)和常规组(54例,111个病灶)。比较两组病人治疗相关指标及预后情况。用三维可视化软件计算术前全肝体积、肿瘤体积、预计消融体积、术后全肝体积、消融体积,并对比术前规划消融体积与术后实际消融体积。结果 所有病人均完成经皮微波消融治疗,肿瘤最大径为(4.3±1.0)cm。随访时间为10(2~19)个月。三维重建组和常规组严重并发症发生率(6.7% vs. 9.3%)、总存活率(100% vs. 94.4%)、肝内复发率(8.2% vs. 12.6%)及局部复发率(6.1% vs. 10.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维重建组病人术前规划体积和消融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16),消融后剩余肝体积与标准肝体积的比值为98.0%±25.6%。两组病人微波消融前后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胆碱酯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维可视化辅助经皮微波消融在复发性肝癌的精准治疗中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术与腹腔镜手术治疗原发性小肝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105例原发性小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住院号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射频消融组54例、腹腔镜组51例,采用SPSS19.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分析,术中术后和肝功能情况采用( ±s)描述,组间比较采用独立t检验;并发症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射频消融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液量、住院日优于腹腔镜手术组(P<0.05);两组在术后1个月的ALT和AST水平均较术前降低(P<0.05),射频消融组显著低于腹腔镜组(P<0.05);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3年,射频消融组在术后的无瘤生存时间和总体生存时间显著优于腹腔镜手术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和腹腔镜手术比较,射频消融术在原发性小肝癌治疗上安全性高,术后肝功能恢复快,可以提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术中肝切除术联合微波消融和单纯肝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差异.方法 选取2005年1月-2013年12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84例,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成联合组和单纯组,每组各42例.联合组患者采用术中肝切除术联合微波消融给予治疗,单纯组患者采用单纯肝切除术给予治疗.结果 联合组术中出血量为(323.9 ±93.1) ml,单纯组为(524.5±119.2) ml,P<0.05.联合组术后肿瘤复发率为14.2%,单纯组为33.3%,P=0.040.联合组1年、3年、5年生存率均分别为96.5%、67%、51%,单纯组分别为84%、49.5%、36.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36).联合组手术时间为(177.7 ±30.7) min,单纯组为(165.1 ±29.5) min,P=0.058.联合组术后住院时间(15.5±3.7)d,单纯组为(14.0±4.0)d,P=0.068.联合组和单纯组术后第1天肝功能ALT、AST、ALB、TBIL变化,术后并发症发病率(包括胆瘘、发热、胸腔积液、大出血、腹腔感染及其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中肝切除术联合微波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效果优于单纯肝切除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临近膈肌、心脏、胃肠道、胆囊、肾脏、大血管困难解剖部位肝细胞癌微波消融(microwave ablation,MWA)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台州市中心医院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接受MWA治疗的早期原发性肝癌患者临床资料.根据病灶位置,其中28例(42个病灶)被纳入困难部位组,39例(57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