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分析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VATS)和后外侧开胸手术(PLT)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对术后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80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被随机分成实验组(胸腔镜组,n=40)和对照组(后外侧开胸组,n=40),对两组患者术后的创伤情况、免疫功能状态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实验组的创伤指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中输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术后3天外周血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血清淀粉样蛋白、白介素-6和白介素-2受体)均有所升高,但实验组升高幅度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术后3 d、7 d检测到的CD_4~+、CD_8~+、CD_4~+/CD_8~+比例和NK细胞、L细胞数量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但实验组下降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镜手术较后外侧开胸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对患者的创伤程度低,有助于术后免疫功能的保护,患者的生存状态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开胸手术与胸腔镜手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5年1月—2010年2月收治的非小细胞癌患者180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开胸手术组和胸腔镜手术组,每组90例。开胸手术组患者行传统开胸手术,胸腔镜手术组患者行胸腔镜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引流量、置管时间、住院时间)、复发及转移情况、5年生存率、FACF-L中文4.0版调查表评分、手术前后免疫功能指标(血清Ig G、Ig A、Ig M水平及CD+3、CD+4、CD+8细胞分数)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胸腔镜手术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小于开胸手术组,置管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开胸手术组(P0.05);而两组患者淋巴结清扫数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胸腔镜手术组患者复发时间长于开胸手术组,远处转移率低于开胸手术组(P0.05);而两组患者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胸腔镜手术组患者5年生存率为44.4%,开胸手术组为4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胸腔镜手术组患者FACF-L中文4.0版调查表生理状况评分、功能状况评分、附加肺癌相关因素评分及总分高于开胸手术组(P0.05);而两组患者社会状况评分、情感状况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血清Ig G、Ig A、Ig M水平及CD+3、CD+4、CD+8细胞分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胸腔镜手术组患者术后血清Ig G水平及CD+3、CD+4、CD+8细胞分数均高于开胸手术组(P0.05);而两组患者术后血清Ig A、Ig M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胸腔镜手术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2.2%,低于开胸手术组的35.6%(P0.05)。结论与传统开胸手术相比,胸腔镜手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具有创伤小、住院时间短、康复速度快、并发症少、对免疫功能影响小等优点,在保证淋巴结清扫效果和生存期的前提下有利于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降低术后远处转移率及延长复发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依照不同术式将87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n=44)采用胸腔镜手术(VATS),对照组(n=43)采用传统开胸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和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差异。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以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3 d时CD_4~+、CD_8~+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术后15 d时CD+4水平逐渐恢复至术前,术后3d、15d时CD_4~+/CD_8~+比值均较术前明显增高(P0.05),同期组间比较,治疗15d时观察组CD_4~+、CD_4~+/CD_8~+比值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术后3d、15d时NK细胞水平均略低于术前水平,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体现出微创手术优势,对患者免疫功能的抑制更轻,更利于患者的后期康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三孔胸腔镜对比传统开胸手术对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近期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138例70岁及以上行肺癌根治术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分为了三孔胸腔镜组和开胸组。腔镜组在胸腔镜下行三孔法肺叶切除加淋巴结清扫,开胸组患者行开胸后外侧切口肺叶切除加淋巴结清扫。分别对比两组术前、术后1 d和7 d的细胞炎性因子水平和免疫细胞含量。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1 d两组各项细胞炎性因子的含量均明显升高(P0.05),而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术后7 d,两组白细胞介素(IL)-6、C反应蛋白(CRP)均较术后1 d出现下降,其中三孔胸腔镜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手术后1 d两组CD4~+T和自然杀伤NK细胞水平较术前均明显下降(P0.05)。术后7 d,NK细胞在三孔胸腔镜组恢复至术前水平(P0.05),而开胸组术后7 d则未恢复至术前水平(P0.05),两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8~+T水平在三孔胸腔镜组术后1 d,7 d变化均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开胸组在术后;CD8~+T出现了较为明显的下降,并且出现了持续性的降低。结论三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可明显减轻患者机体炎症反应,同时对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单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在肺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上海市肺科医院行胸腔镜肺癌根治术的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孔组和单孔组,每组60例。三孔组患者行三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单孔组患者行单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引流量、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手术前后免疫功能指标{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_3~+细胞分数、CD_4~+细胞分数、CD_4~+/CD_8~+细胞比值)、免疫球蛋白[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水平}及术后肺炎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引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孔组患者引流管留置时间短于三孔组,VAS评分低于三孔组(P0.05)。术前两组患者外周血CD_3~+细胞分数、CD_4~+细胞分数、CD_4~+/CD_8~+细胞比值及IgA、IgG、IgM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单孔组患者外周血CD_3~+细胞分数、CD_4~+细胞分数及IgA、IgG、IgM水平高于三孔组(P0.05),两组患者CD_4~+/CD_8~+细胞比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孔组患者术后肺炎发生率低于三孔组(P0.05)。结论单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在肺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良好,可有效缩短引流管留置时间、降低疼痛程度、减少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及术后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张亮 《临床肺科杂志》2013,18(8):1528-1529
目的比较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与传统开胸手术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22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行传统开胸手术治疗者62例,行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者60例。比较两组手术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住院期间均无死亡病例,胸腔镜组与开胸手术组术后拔管时间、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无显著差别(P>0.05);两组清扫淋巴结数目分别为14.25±3.28及14.37±3.36个(P>0.05);胸腔镜组住院时间及术后疼痛程度显著少于开胸手术组(P<0.05);胸腔镜组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开胸手术组(13.3%vs 22.6%,P<0.05),两组呼吸衰竭及肺栓塞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与传统开胸手术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疗效相当,但前者可减少术后疼痛及肺部并发症,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胸腔镜下手术治疗对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48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均分为胸腔镜组(全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和常规开胸组(传统开胸肺癌根治术),比较两组术中和术后情况、治疗总有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胸腔镜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引流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常规开胸组(P0.05);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采用胸腔镜下手术治疗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胸腔镜及开胸手术对治疗肺脓肿患者的血气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我院120例肺脓肿患者随机分为2组,60例开胸手术治疗,60例胸腔镜手术治疗,检测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的血气分析结果,术前及术后第三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3~+、CD4~+、CD8~+、和NK细胞。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及第3天均出现PaO_2、BE的下降,第7天接近术前水平。术后第1天和术后第3天,胸腔镜组PaO_2明显高于开胸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H值、PaCO_2及SB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出现CD4~+、CD4~+/CD8~+比值及NK细胞下降(P0.05),CD8~+细胞上升(P0.05);但开胸组手术CD4~+、CD4~+/CD8~+比值及NK细胞的下降比胸腔镜组下降更为显著(P0.05)。结论胸腔镜及开胸手术治疗肺脓肿术后均出现PaO_2的下降,且以开胸手术下降更为显著。胸腔镜组比开胸组对血气分析及免疫功能影响更小。  相似文献   

9.
目的测定肺癌患者外周血中CD_4~+CD_(25)~+FoxP3~+Treg细胞、CD_4~+CD_(25)~(hi)CD_(127)~(low)Treg细胞、IL-10及TGF-β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73例肺癌患者外周血CD+4CD+25Fox P3+Treg细胞及CD_4~+CD_(25)~(hi)CD_(127)~(low)Treg细胞表达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反应检测IL-10及TGF-β值,并与19例健康人进行比较。结果肺癌患者外周血CD+4CD+25Fox P3+Treg细胞、CD_4~+CD_(25)~(hi)CD_(127)~(low)Treg细胞、IL-10及TGF-β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CD+4CD+25Fox P3+Treg细胞及CD_4~+CD_(25)~(hi)CD_(127)~(low)Treg细胞成正相关(P0.05)。CD+4CD+25Fox P3+Treg细胞与IL-10、TGF-β成正相关(P0.05)。CD_4~+CD_(25)~(hi)CD_(127)~(low)Treg细胞与IL-10、TGF-β成正相关(P0.05)。结论CD_4~+CD_(25)~+FoxP3~+Treg、CD_4~+CD_(25)~(hi)CD_(127)~(low)这两种标记方法都是检测Treg细胞的可靠方式,Treg细胞、IL-10、TGF-β参与了肺癌患者肿瘤微环境的构成,是导致肺癌免疫功能抑制的原因之一,检测其水平变化可作为评估肺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围手术期治疗效果.方法 通过比较同时期同手术组接受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和接受传统开胸手术的病人各21例的临床资料,比较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淋巴结清扫的数量、胸腔引流管术后72小时内的引流量、患者术后的主观疼痛评分、术后住院时间及医疗费用;测定术前、术后1天、5天的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2(IL-12).比较两组间的差异.结果 胸腔镜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开胸组(t=2.137,P=0.042)P〈0.05;术中淋巴结清扫个数两组无显著差别(t=-0.25,P=0.860);术中失血量(t=-2.436,P=0.033);术后疼痛程度(χ2=20.537,P=0.000)、术后72小时内胸管引流量(t=-2.528,P=0.020)、术后住院时间(t=-3.851,P=0.001)胸腔镜组明显少于开胸组;术前两组血清CRP IL-6、IL-12无显著差异,而术后胸腔镜组的CRP(术后1天t=3.851,P=0.001;术后5天t=2.471,P=0.033)、IL-6(术后1天t=7.844,P=0.000;术后5天t=2.845,P=0.010)显著低于开胸组,IL-12(术后1天t=-7.442,P=0.000;术后5天t=-8.335,P=0.000)显著高于开胸组;术后第5天胸腔镜组的血清学指标与术前已无统计学差别.结论 胸腔镜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达到开胸手术的根治要求,对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损伤轻,有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在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疗效及相关临床分析。方法选取2008年3月~2009年3月于我院手术治疗的12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不同的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行胸腔镜肺癌手术患者)和对照组(行开胸手术患者)。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疗效、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以及术后7 d的血清CRP、IL-6、TNF-α、IL-10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没有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明显比对照组少,且术后术后住院时间也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7 d的血清CRP、IL-6、TNF-α、IL-10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镜肺癌手术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和开胸手术治疗比较,疗效无明显差异,但是胸腔镜肺癌根治术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更少,术后住院时间更短,且早期炎性反应明显较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生物免疫疗法联合放化疗应用于局限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效果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10例局限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55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单纯同步放化疗,观察组给予生物免疫疗法联合放化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1月后的近期疗效,治疗前后的T细胞亚群CD_3~+、CD_4~+/CD_8~+、NK水平变化情况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治疗完成率、完全以及部分缓解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后的CD_3~+、CD_4~+/CD_8~+、NK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CD_3~+、CD_4~+/CD_8~+、NK水平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中出现发热、粒细胞减少以及胃肠道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生物免疫联合放化疗能够使得局限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疾病控制率提高,增强机体免疫能力,降低毒副作用,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同步放化疗联合DC-CIK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及生存期。方法选择2013年7月至2014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72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同步放化疗,观察组以对照组为基础联合DC-CIK治疗。治疗后观察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T细胞亚群(NK、CD_3~+CD_4~+、CD_3~+CD_8~+、CD_3~+CD_(56)~+)及胞内细胞因子(IFN-γ、IL-2、TNF-α)水平及不良反应,同时对患者进行3年的随访,统计其生存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及稳定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47.22%vs 22.22%、83.33%vs 61.11%),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NK、CD_3~+CD_4~+、CD_3~+CD_8~+、CD_3~+CD_(56)~+水平则显著高于对照组[(14.63±4.13)vs(8.15±1.42)、(29.57±6.85)vs(25.24±4.14)、(38.96±8.24)vs(20.53±2.74)、(7.31±2.04)vs(1.46±0.83)],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CD_3~+CD_4~+T细胞胞内IFN-γ、IL-2、TNF-α水平均高于对照组[(15.53±2.32)vs(7.74±1.48)、(10.53±2.34)vs(4.75±1.35)、(6.97±1.64)vs(2.64±0.85)],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75.00%、55.56%、36.11%和72.22%、38.89%、13.89%,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同步放化疗联合DCCIK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可显著提高其临床疗效,延长患者生存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可推广于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高龄肺癌患者胸腔镜手术(VATS)与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VAMT)肺癌根治术围术期免疫功能的变化及对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25例肺癌根治术患者,其中VATS组58例,VAMT组67例,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胸腔引流量、术后胸腔闭式引流管留置时间、肺炎发生率及术后免疫功能的变化。结果与VAMT组相比,VATS组术后胸腔闭式引流管留置时间较短,术后胸腔引流量更少,术后肺炎发生率较低(P0.05)。与手术前相比,两组手术后CD3~+、CD4~+、自然杀伤(NK)细胞、CD4~+/CD8~+比值显著降低,CD8~+细胞显著增高,且VAMT组CD3~+、CD4~+、NK细胞、CD4~+/CD8~+水平降低更显著(P0.05)。结论与VAMT相比,全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可降低对老年肺癌患者术后免疫功能造成的影响,并减轻术后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外周CD_3~+、CD_4~+等T淋巴细胞亚群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NSCLC患者92例,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两组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Ⅲ-Ⅳ期患者CD_3~+、CD_4~+和CD_8~+T淋巴细胞明显低于Ⅰ-Ⅱ期(P0.05),而CD_4~+CD_(25)~+Treg细胞明显高于Ⅰ-Ⅱ期(P0.05);治疗有效组患者治疗后CD_4~+CD_(25)~+Treg淋巴细胞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无效组患者治疗后CD_3~+和CD_4~+T淋巴细胞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而CD_8~+细胞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有效组患者治疗后CD_3~+和CD_4~+T和淋巴细胞高于治疗无效组(P0.05),而CD_8~+和CD_4~+CD_(25)~+Treg细胞明显低于治疗无效组(P0.05)。结论 NSCLC患者存在免疫功能抑制,T细胞亚群与临床分期有一定的关系,对NSCLC治疗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胸腔镜肺癌根治术与开胸手术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行肺癌根治术的老年NSCLC患者96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开胸组45例与胸腔镜组51例。开胸组患者行开胸手术,胸腔镜组患者行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术前及出院时心肺功能指标、术后1~3年无瘤生存率。结果胸腔镜组患者手术时间短于开胸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少于开胸组(P0.05)。术前两组患者心率(HR)、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V)、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两组患者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胸腔镜组患者MVV、FEV1高于开胸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1、2、3年无瘤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开胸手术相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治疗老年NSCLC患者的近期疗效较好,有利于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促进肺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的临床疗效,探讨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2016年上海市奉贤区中心医院收治的AECOPD患者11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6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以丹红注射液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动脉血氧分压(PaO_2)、pH值]、血清炎性因子[干扰素γ(INF-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0(IL-10)]水平、T淋巴细胞亚群(CD_3~+细胞分数、CD_4~+细胞分数、CD_8~+细胞分数、CD_4~+/CD_8~+细胞比值)及血清免疫球蛋白[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水平,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PaCO_2、PaO_2、pH值及治疗后PaO_2、pH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PaCO_2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INF-γ、TNF-α、IL-10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血清INF-γ、TNF-α、IL-10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CD_3~+细胞分数、CD_4~+细胞分数、CD_8~+细胞分数、CD_4~+/CD_8~+细胞比值及治疗后CD_8~+细胞分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CD_3~+细胞分数、CD_4~+细胞分数、CD_4~+/CD_8~+细胞比值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IgG、IgA、IgM水平及治疗后血清IgM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血清IgG、IgA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治疗AECOPD患者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降低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改善患者动脉血气分析指标,提高患者免疫功能,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应用胸腔镜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和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92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术,实验组应用胸腔镜手术,对比分析两组各项手术指标及生活质量水平。结果实验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两组淋巴结清扫数量、手术时长、术后引流液体积、并发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3个月,实验组生活质量水平整体评分、情感状态评分、身体状态评分、功能状态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两组社会/家庭状态评分、附加状态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应用胸腔镜手术治疗,可以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长,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肺癌的疗效及生活质量。方法选择2008年7月—2010年6月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肺癌患者96例,按照治疗方法将患者分成胸腔镜组和传统手术组,各48例。传统手术组患者采用传统手术,胸腔镜组患者采用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切除手术。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情况,采用VAS评分对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疼痛程度进行评价,采用生存质量测定量表FACT-L中文版( V4.0)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胸腔镜组患者手术时间、开胸时间、术后置管时间、术后下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传统手术组,术中出血量少于传统手术组(P<0.05)。两组患者术前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胸腔镜组患者术后第1~8天VAS评分均低于传统手术组( P<0.05)。胸腔镜组患者术后临床症状、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及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传统手术组( P<0.05)。结论胸腔镜手术治疗肺癌较传统开胸手术能明显减少术中出血,缩短手术时间,减轻术后疼痛,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肺癌的疗效及生活质量。方法选择2008年7月—2010年6月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肺癌患者96例,按照治疗方法将患者分成胸腔镜组和传统手术组,各48例。传统手术组患者采用传统手术,胸腔镜组患者采用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切除手术。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情况,采用VAS评分对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疼痛程度进行评价,采用生存质量测定量表FACT-L中文版( V4.0)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胸腔镜组患者手术时间、开胸时间、术后置管时间、术后下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传统手术组,术中出血量少于传统手术组(P<0.05)。两组患者术前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胸腔镜组患者术后第1~8天VAS评分均低于传统手术组( P<0.05)。胸腔镜组患者术后临床症状、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及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传统手术组( P<0.05)。结论胸腔镜手术治疗肺癌较传统开胸手术能明显减少术中出血,缩短手术时间,减轻术后疼痛,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