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评价腹腔镜(laparoscopic radical cystectomy,LRC)与开放式(open radical cystectomy,ORC)膀胱全切-回肠原位新膀胱术的围术期指标的差异.方法 搜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资源系统、维普数据库(VIP)、Pubmed数据库、爱思唯尔ScienceDirect数据库、Cochrane Library,收集国内外已公开发表的有关腹腔镜与开放式膀胱全切-回肠原位新膀胱术围术期指标比较的临床对照试验,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选取纳入文献,提取相关数据,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 5.2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共纳入13篇文献,817例样本.其中ORC组382例,LRC组435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ORC组与LRC组在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术后肠道功能恢复等方面比较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RC组手术时间长于ORC组(P<0.05).结论 与开放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能减少术中出血量,促进肠道功能恢复,缩短术后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开放及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全切-回肠原位新膀胱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0年9月至2014年3月行开放(ORC)及腹腔镜(LRC)根治性膀胱全切-回肠原位新膀胱术患者的资料,其中ORC组13例,LRC组21例。对两组患者的术前基本资料、围术期数据、术后并发症情况、术后控尿情况及肿瘤学随访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LRC组较ORC组具有术中出血量少(P=0.013)、术后恢复进食时间短(P=0.001)、住院时间短(P=0.005)的特点。两组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无明显差异(P=0.725)。所有患者术后切缘均为阴性,两组患者在淋巴结清扫个数(P=0.393)以及淋巴结阳性率(P=0.562)方面无统计学差。中位随访时间28.5个月(8~47个月)。在术后1年内,LRC组与ORC组在日间控尿率(88.2%vs.84.6%,P=0.773)及夜间控尿率(70.6%vs.76.9%,P=0.697)无明显差异。在随访过程中,4例患者发生肿瘤复发或转移,其中盆腔复发2例,脑转移1例,肺转移1例。3例患者死亡。LRC组与ORC组在肿瘤特异性生存率及无复发生存率上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 与开放手术相比,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全切-回肠原位新膀胱术具有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的特点,其术后控尿功能及肿瘤学结果与开放手术疗效相当,因此应作为首选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腹腔镜膀胱根治性切除术(laparoscopic radical cystectomy,LRC)的临床疗效,探讨其学习时间曲线。方法:我院2009年1月~2014年1月由同一术者完成膀胱根治性切除-回肠膀胱术72例,其中腹腔镜组34例,开放手术组38例。分析比较两组术式围术期数据、腹腔镜组手术时间随手术例数增多的变化趋势及两种术式在2012年6月~2014年1月间的平均手术时间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及肿瘤分期上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34例手术全部顺利完成,无一例中转开放手术。腹腔镜组手术总体时间明显长于开放手术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平均出血量、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平均住院时间等方面,腹腔镜组优于开放手术组(P0.05);围术期输血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腹腔镜组低于开放手术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组手术时间随手术例数增加逐渐缩短,在2012年6月~2014年1月间的两种手术在手术时间上的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RC是全膀胱切除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术式,具有较明显的学习时间曲线,当术者熟练掌握腹腔镜技术后,与开放手术比较,开展LRC优势显著。  相似文献   

4.
虽然开放根治性膀胱切除术(open radical cystectomy,ORC)是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金标准,但机器人辅助根治性膀胱切除术(robot-assisted radical cystectomy,RARC)的应用报道目前越来越多。RARC在达到和ORC一样的瘤控手术效果的同时更为微创。机器人手术系统的巨大优势是开放和传统腹腔镜无法比拟的,例如手术视野、灵巧性、精确性和稳定性。因此,RARC在背深静脉复合体缝合,新膀胱和尿道吻合,神经血管束的保留等操作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机器人手术系统的应用也使完全体内尿流改道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放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0月~2015年11月施行的87例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的患者临床资料,其中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组(LRC组)48例,开放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组(ORC组)39例,对比分析两组的围手术期及预后情况。结果:LRC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拔除引流管时间、术后疼痛评分、术后住院时间均低于OR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手术时间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感染、出血、输尿管狭窄、淋巴漏、尿瘘及复发发生率的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LRC组术后肠梗阻发生率低于OR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治疗浸润性膀胱癌是安全可行的,且较开腹手术具有一定优势,近期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3D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3D-LRC)、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LRC)和开放根治性膀胱切除术(ORC)的疗效及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医院2008年9月至2020年6月行膀胱根治性切除术(RC)的患者资料,共148例,其中行ORC术62例、行LRC术32例、行3D-L...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腹腔镜膀胱癌根治术(LRC)与开放性膀胱癌根治术(ORC)两种手术方式治疗膀胱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8例膀胱癌患者行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全切+回肠膀胱腹壁造口术。结果 LRC手术时间长于ORC组,在术后血红蛋白(Hb)下降、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盆腔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方面明显小于OR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在术后并发症(尿瘘、尿路感染、肠粘连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ORC比较,LRC具有失血量少、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将成为治疗膀胱癌的主要手术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利用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腹腔镜膀胱癌根治术(LRC)与开放性膀胱癌根治术(ORC)两种手术方式治疗浸润性膀胱癌的疗效。方法选取发表于中国核心期刊及PubMed上的1990~2012年的文献,对比LRC与ORC两种术式治疗浸润性膀胱癌的临床对照试验,并应用Meta分析评价手术所需时间、手术过程中出血量、手术过程中输血情况、术后胃肠道恢复情况、术后患者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切缘阳性率、膀胱容量、膀胱内压、残余尿等相关指标。结果本篇Meta分析6篇临床同期对照试验。共纳入了597例患者,其中行LRC 336例患者,行ORC 261例患者。LRC手术所需时间(WMD34.87min,95%CI25.94~43.79min,P0.000 01)长于开放手术,而LRC手术过程中出血量(WMD-506.61mL,95%CI-571.13~-442.09mL,P0.000 01)、术中输血几率(OR0.20,95%CI0.11~0.38,P0.000 01)均小于ORC,术后胃肠道恢复时间(WMD-2.12d,95%CI-2.20~-2.03d,P0.000 01)、术后患者住院时间(WMD-4.99d,95%CI-5.79~-4.19d,P0.000 0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OR0.30,95%CI0.18~0.48,P0.000 01)均少于ORC。LRC术后手术切缘阳性率、新膀胱的膀胱容量、膀胱内压、残余尿与ORC组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对于浸润性膀胱癌,LRC的手术时间长于ORC,但在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更优越。而腹腔镜与ORC的手术切缘阳性率及新膀胱功能相似。  相似文献   

9.
机器人辅助根治性膀胱切除(robot-assisted radical cystectomy,RARC)较传统开放手术的出血及并发症更少,住院时间更短,术后短期肿瘤控制及功能恢复效果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随着临床经验的积累以及机器人外科设备的不断改进,未来RARC可能成为膀胱癌手术的标准选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膀胱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RC)联合原位新膀胱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及其影响因素、处理措施及转归,并对不同亚组间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至2021年10月行RC+原位回肠新膀胱术的10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处理措施及转归,并对机器人辅助根治性膀胱切除术(RARC)与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LRC)、U型膀胱与W型膀胱、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IBC)与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组间的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103例患者中,男98例,女5例;平均年龄(56.9±9.4)岁,中位随访时间为46(5~137)个月,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56.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RARC为新膀胱术后并发症发生的保护性因素(OR=0.182,95%CI=0.044~0.755,P=0.019)。此外,卡方检验显示,RARC组的总体并发症(23.1%vs 66.7%)、早期并发症(11.5%vs 52.0%)和CCSⅠ~Ⅱ(23.1%vs 54.7%)、CCSⅢ~Ⅴ(3.8%vs 25.3%)、新膀胱相关(3.8%vs 34.7%)、非新膀胱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机器人辅助下根治性膀胱切除术(RARC)与开放根治性膀胱切除术(ORC)的围手术期安全性及疗效。方法:收集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及中国国家知识数据库纳入的相关随机对照试验、前瞻性对照试验,纳入最终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章。采用Review Manager 5.0对选定文章的结果进行疗效评估;并进行森林图制作、敏感性分析、偏差分析。结果:最终纳入892例患者、9项研究,RARC组与ORC组分别为320例与572例。Meta分析结果表明,两组病理分期≤T_2[OR=1.22,95%CI(0.88,1.68),P=0.23]、病理分期T_2[OR=0.82,95%CI(0.60,1.13),P=0.23]、手术切缘阳性[OR=0.80, 95%CI(0.42,1.52),P=0.49]、淋巴结阳性[OR=1.08,95%CI(0.71,1.66),P=0.72]、淋巴结数量[MD=-0.30,95%CI(-4.08,4.68),P=0.89]、手术时间[MD=42.77,95%CI(-8.53,94.97),P=0.10]、Clavien并发症Ⅰ~Ⅱ[OR=0.77,95%CI(0.37,1.60),P=0.48]、Clavien并发症Ⅱ[OR=0.67,95%CI(0.44, 1.01),P=0.0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估计失血量[MD=-498.88,95%CI(-787.31,-210.44),P=0.0007]、住院时间[MD=-4.45,95%CI(-7.27,-1.63),P=0.002]、开始进食时间[MD=-1.78,95%CI(-2.83,-0.73),P=0.00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RARC的手术安全性与临床疗效在很大程度上与ORC相同,但RARC患者恢复更快。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利用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腹腔镜膀胱癌根治术(LRC)与开放性膀胱癌根治术(ORC)两种手术方式治疗浸润性膀胱癌的疗效。 方法 选取发表于中国核心期刊及PubMed上的1990-2012年的文献,对比LRC与ORC两种术式治疗浸润性膀胱癌的临床对照试验,并应用Meta分析评价手术所需时间、手术过程中出血量、手术过程中输血情况、术后胃肠道恢复情况、术后患者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切缘阳性率、膀胱容量、膀胱内压、残余尿等相关指标。结果 本篇Meta分析6篇临床同期对照试验。共纳入了597例患者,其中行LRC 336例患者,行ORC 261例患者。LRC手术所需时间(WMD 34.87 min,95%CI 25.94~43.79 min,P<0.000 01)长于开放手术,而LRC手术过程中出血量(WMD -506.61 mL,95%CI-571.13~-442.09 mL,P<0.000 01)、术中输血几率(OR 0.20,95% CI 0.11~0.38,P<0.000 01)均小于ORC,术后胃肠道恢复时间(WMD -2.12 d,95% CI-2.20~ -2.03 d,P<0.000 01)、术后患者住院时间(WMD -4.99 d,95% CI-5.79~-4.19 d,P<0.000 0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OR 0.30,95% CI 0.18~0.48,P<0.000 01)均少于ORC。LRC术后手术切缘阳性率、新膀胱的膀胱容量、膀胱内压、残余尿与ORC组均无统计学差异。 结论 对于浸润性膀胱癌,LRC的手术时间长于ORC,但在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更优越。而腹腔镜与ORC的手术切缘阳性率及新膀胱功能相似。  相似文献   

13.
根治性膀胱切除术( radical cystectomy,RC)是目前公认的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金标准.自从1993年Sanchez等[1]报道首例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laparoscopic radical cystectomy,LRC)-回肠通道术以来,随着腹腔镜器械和技术的不断改进,LRC已逐渐被患者和医生接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278例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原位膀胱术及176例开放手术患者手术并发症及肿瘤学结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7~2014年间行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原位膀胱术患者及开放手术患者,对主要围手术期相关、术后早期(90d)并发症、晚期(90d)并发症、术后肿瘤控制结局进行比较。结果:术中出血量及输血率、术后留置盆腔引流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方面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组与开放手术相比较有明显的优势,术后胃肠通气时间两者没有明显差异,而平均手术时间开放手术组短于腹腔镜手术组;两组术后早期(90d)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腹腔镜组46.0%,开放组61.4%,P0.01),晚期(90d)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腹腔镜组15.1%,开放组17.6%,P=0.513);术后36个月复发率(腹腔镜组7.6%,开放组8.5%,P=0.724),总体生存率(腹腔镜组80.6%,开放组83.5%,P=0.457)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膀胱根治性切除原位膀胱术与开放手术相比,早期并发症的发生率稍低,而晚期并发症及术后肿瘤控制情况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5.
使用国产康多KD-SR-01型内镜手术机器人系统完成机器人辅助根治性膀胱切除术(robot-assisted radical cystectomy,RARC)+回肠通道术1例。手术过程顺利,手术机器人系统对接时间3 min 44 s,总手术时间314 min,出血量100 ml,未见术后并发症。国产康多内镜手术机器人系统可以安全有效地进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未来有待更多验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LRC)前后实施标准淋巴结清扫(PLND)对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至2016年5月行腹腔镜下标准PLND+LRC且具备完整病理资料的62例膀胱癌患者。均为男性,平均年龄(60±11)岁。根据手术顺序的不同进行分组:PLND后再行LRC(前PLND组)32例;LRC后再行PLND(后PLND组)30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及病理特征、手术时间、清除的淋巴结数目、阳性淋巴结检出率和并发症等。结果比较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结果临床及病理特征两组患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前PLND组和后PLND组两组PLND时间分别为(65±22)与(58±23)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切除膀胱的时间分别为(86±36)与(124±34)min;清除淋巴结数目分别为(16.5±7.1)与(21.2±7.6)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淋巴结检出率分别为10.0%(53/528)与9.2(58/636);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为18.8%(6/32)与16.7%(5/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膀胱癌行LRC时,首先行PLND能够方便下一步的膀胱切除操作,膀胱全切后须再次检查淋巴结清扫是否彻底,必要时补充清扫。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多学科医护协作模式在老年髋部骨折围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1日—2016年1月1日收治且符合选择标准的489例老年髋部骨折(股骨颈骨折和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279例患者采用多学科医护协作诊疗模式(观察组),210例患者采用传统创伤骨科诊疗模式(对照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致伤原因、骨折类型、骨折分型、受伤至入院时间及Charlson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手术治疗率、手术患者术前等待时间和住院时间,以及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252例(90.32%)、对照组169例(80.48%)患者接受手术治疗,两组手术治疗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703,P=0.002)。观察组术前等待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别为(5.39±2.47)、(10.56±3.76) d,较对照组的(6.13±2.79)、(12.27±3.11)d明显缩短(t=-3.075,P=0.002;t=-5.330,P=0.000)。观察组及对照组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0.56%、46.15%,心血管系统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51.19%、69.23%,脑血管疾病发生率为11.11%、20.12%,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分别为25.40%、40.24%;观察组上述各种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多学科医护协作诊疗模式可以提高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手术率,缩短术前等待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围术期并发症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提高对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laparoscopic radical cystectomy,LRC)术后并发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e,AKI)的认识和防治水平。方法:通过病例分析及文献研究,探讨LRC术后AKI患者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治疗措施。结果:2例患者行LRC术后1周并发3级AKI。经过针对原发诱因及连续肾脏替代(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治疗,约3~4周后肌酐稳定,发展至轻中度慢性肾脏病。结论:LRC术后AKI发生是综合因素的结果。LRC术后发生AKI高危风险因素包括高龄、复杂手术、长时间手术、基础疾病多等,其中女性、高血压、既往慢性肾脏病史、IV级以上的ASA麻醉分级、既往手术史均为腹部手术后AK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围手术期针对腹腔高压(intra-abdominal hypertension,IAH)、感染等高危因素的积极主动处理有利于预防AKI的发生。推荐早期CRRT治疗,能取得较好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明确普芦卡必利(PRUC)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RARC)+尿流改道术围手术期对患者肠道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4—12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收治的75例行RARC+尿流改道术(原位膀胱术/回肠膀胱术)患者,根据围手术期是否服用PRUC分为PRUC组(28例)和常规组(47例)。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肠道通气时间、通便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首次进食半流食物耐受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C反应蛋白(CRP)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的变化。结果 PRUC组较常规组患者肠道通气时间和通便时间均更短[(47.14±16.31) h vs.(74.04±35.33) h,P<0.01;(86.14±30.47) h vs.(123.57±79.12) h,P=0.02]。PRUC组较常规组术后CRP(ΔCRP)和NLR变化幅度(ΔNLR)均较小[(79.99±29.71) mg/L vs.(127.75±56.98) mg/L;(9.24±6.43)vs.(16.11±9.90),P均<0.01]。所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术(LRC)的学习曲线。方法回顾性统计分析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行LRC的患者共80例,其中男性70例,女性10例,年龄范围27~84岁,中位年龄63.5岁,既往腹部手术史11例。病理分期:T2期32例,T2期27例,T3期15例,T4期6例。其中输尿管皮肤造口19例,Bricker术53例,原位新膀胱术8例。按照手术时间先后顺序,分成A(第1~20例),B(第21~40例),C(第31~60例),D(第61~80例)四组。四组患者在性别构成、年龄、腹部手术史、尿流改道方式及肿瘤分期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各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清扫淋巴结数量等指标,并观察各指标的变化趋势。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放。四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及清扫淋巴结数量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手术切缘均为阴性,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结果显示,A组与B组比较,手术时间、清扫淋巴结数量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上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仅在手术时间、清扫淋巴结数量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D组比较,四类指标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D组比较,手术时间及清扫淋巴结数量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出血量和术后住院天数上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天数随着手术例数的增加而逐渐下降,清扫淋巴结的数量则不断上升。结论 LRC具有明显的学习曲线,单个术者约行30例LRC手术后,手术时间及清扫淋巴结数量的学习曲线方能趋于稳定状态。而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天数随着手术例数的不断增加呈阶梯状下降,40例LRC手术后降至最低水平,术者操作的熟练程度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