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FREDDY激光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04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行腹腔镜手术(腹腔镜组,n=57)及开腹手术(开腹组,n=47)。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切口感染率、严重并发症发生率(胆道大出血、严重胆漏等)、术后住院时间、一期结石清除率、总结石清除率等指标。结果: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切口感染率、一期结石清除率、术后住院时间均优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总结石清除率及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FREDDY激光碎石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具有微创、安全、可靠、有效的优势,为肝内胆管结石提供了新的治疗方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左肝外叶切除联合胆道镜取石术治疗左肝内胆管结石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2013年9月收治的45例左肝内胆管结石患者资料,其中23例行腹腔镜左肝外叶切除+胆道镜取石术(腹腔镜组)、22例行开腹肝外叶切除+胆道镜取石术(开腹组)。结果:腹腔镜组在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肠道功能恢复时间、进食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疼痛等方面优于开腹组(均P0.05);而两组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肝功能指标、住院总费用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两组均无结石残余;腹腔镜组发生胆汁漏1例,开腹组发生肝断面积液1例,均经保守治疗治愈。随访43例,无结石复发及腹痛、黄疸、肝功能异常等。结论:腹腔镜左肝外叶切除联合胆道镜取石术治疗左肝外叶胆管结石与开腹途径相比疗效相当,但腹腔镜组术后恢复快,可作为该类疾病的首选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腹腔镜再次胆道手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140例有胆道结石手术史需再次手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行腹腔镜手术(腹腔镜组)和开腹手术(开腹组),比较两组相关的手术指标。结果:与开腹组比较,腹腔镜组手术时间(117.5 min vs.125.3 min),术中出血量(67.3 m L vs.113.2 m L)、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25.3 h vs.55.2 h)及住院时间(6.9 d vs.12.4 d)均明显减少(均P0.05);住院费用高于开腹组(10 100元vs.9 600元),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后镇痛例数(7例vs.17例)少于开腹组,切口感染发生率(2.9%vs.12.9%)低于开腹组(均P0.05),但胆瘘、胆道狭窄、结石残留、结石复发等发生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有经验的临床医生指导下,充分的术前准备和评估加上术中的严谨细致的操作,腹腔镜在再次胆道手术治疗胆总管结石安全、有效,且出血量少、术后感染率低、恢复快。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为208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其中107例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手术(腔镜组),101例行开腹手术(开腹组),观察比较两种手术方法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腔镜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感、肛门排气时间、引流管拔管时间、住院时间均优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总费用、切口感染率、结石残余率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手术效果、治疗费用、术后主要并发症(切口感染率、结石残余率)与传统开腹手术相似,但腹腔镜手术具有患者创伤小、康复快的优点,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道镜、十二指肠镜联合治疗复杂性肝内外胆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复杂性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胆道镜、十二指肠镜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结石残余率、术后并发症、镇痛剂使用情况,手术时间,术后通气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观察组患者术后结石残留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镜联合治疗复杂性肝内外胆管结石创伤小、康复快,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残石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与开腹手术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06-2019-06间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手术的120例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患者。将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取石术的患者作为双镜联合组,将行开腹手术的患者作为开腹组,各60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住院费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镜联合组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时间、肛门恢复排气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均优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胆瘘发生率及随访6个月内的残石率和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具有切口小、术中出血量少,以及术后下床活动早、肛门恢复排气快、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是安全可靠、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腔镜规则左半肝切除联合胆道镜取石术治疗肝左叶胆管结石并胆总管结石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12-2019-11间濮阳市油田总医院收治的92例肝左叶胆管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均实施规则左半肝切除联合胆道镜取石术。根据不同手术方案分为2组,各46例。开放组采取传统开腹手术,腔镜组采取腹腔镜手术。比较2组的手术效果。结果腔镜组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开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结石取净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规则左半肝切除联合胆道镜取石术治疗左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结石取净率与开腹手术相当,而且创伤小、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8.
评价再次腹腔镜胆道手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回顾性分析42例既往有胆道手术史的胆总管结石患者再次行腹腔镜胆道手术的临床资料,比较既往手术方式(单纯胆囊切除术、胆囊切除合并胆道探查T型管引流术、开腹手术和腹腔镜手术)对腹腔粘连的影响及对本次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的影响。39例患者顺利完成手术,3例因腹腔粘连致密、分离困难中转行开放手术。与单纯胆囊切除组比较,胆总管探查组肝门部粘连比例、腹壁粘连比例、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明显增加(P0.05);与腹腔镜组比较,开腹组肝门部粘连比例、腹壁粘连比例、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明显增加(P0.05);肝门部移位及术后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6~12个月,未发现残留结石及胆管狭窄。腹腔粘连是腹腔镜胆道再手术的重要影响因素。然而,腹腔镜胆道再手术对有适应证的复发胆管结石患者仍然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肝)总管结石与常规开腹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7月~2012年7月手术治疗胆(肝)总管结石患者92例,其中完全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手术者49例(腹腔镜组),开腹手术治疗43例(开腹组),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92例手术均获成功。两组手术时间、住院费用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下床活动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镇痛治疗率方面均明显优于开腹组(P﹤0.01)。腹腔镜组术后共发生并发症4例(8.2%),开腹组发生20例(46.5%),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并发症均经换药、消炎、溶栓等治疗后痊愈。两组残留胆总管结石各1例,术后6周经胆道镜二次手术取出。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肝)总管结石具有术中出血少、下床活动时间早、术后肠道功能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无明显手术疤痕、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体现了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肝)总管结石的优越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经胆管再次手术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2月间临床资料完整的80例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资料,分为开腹组(n=36)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手术组(研究组,n=44)。采用SPSS19.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分析,术中术后指标等计量资料采用( ±s)描述,独立t检验。术后结石残留、术后结石复发等并发症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研究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镇痛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腹腔管拔除时间、T管夹闭时间、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开腹组(P<0.05);研究组术后结石残留、结石复发的比例显著低于开腹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的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经胆管再次手术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是安全可行的微创手术方式,相较于传统开腹手术其临床效果更显著,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结石残留率和复发率低的优势,具有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行胆总管探查术的术式选择。方法 回顾性分析144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行腹腔镜与开腹胆总管探查术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腔镜组(n=78)和开腹组(n=66)。结果 腔镜组一期缝合39例,T管引流32例,经胆囊管探查2例,中转开腹5例;术后胆漏7例,胆管炎4例,残余结石2例,肠穿孔1例,MODS 1例,电解质紊乱5例,伤口感染2例。开腹组术后胆漏合并胸、腹腔积液1例,胆管炎1例,残余结石2例,术后出血再次手术1例,电解质紊乱4例,伤口感染4例,肝肾功能不全2例,死亡1例。两组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开腹手术比较,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具有微创、术中失血少、术后恢复快、术后住院时间短等优点,但尚不能完全替代传统开腹手术。  相似文献   

12.
BACKGROUND: Previously, prior biliary tract surgery was considered a contraindication to laparoscopic biliary tract reoperation. In this paper, we present our experience with laparoscopic biliary tract reoperation for patients with the choledocholithiasis for whom the 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 has failed or is contraindicated. PATIENTS AND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was performed on data from the attempted laparoscopic reoperation of 39 patients, examining open conversion rates, operative times, complications, and length of hospital stay. RESULTS: Of 39 cases, 38 were completed laparoscopically: 1 case required a conversion to the open operation because of difficulty in exposing the common bile duct. Mean operative time was 135 minutes. Mean postoperative hospital stay was 4 days. Procedures included 3 cases of laparoscopic residual gallbladder resection, 13 cases of 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 and primary duct closure of choledochotomy, and 22 cases of 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 and choledochotomy with T-tube drainage. There was 1 case of duodenal perforation during dissection, which was repaired laparoscopically. There were 2 cases of retained stones. Postoperative asymptomatic hypermalasia occurred in 3 cases. There were no complications due to port placement, no postoperative bleeding, bile or bowel leakage, and no mortality. At a mean follow-up time of 18 months, there was no recurrence or formation of duct stricture. CONCLUSIONS: The laparoscopic biliary tract reoperation is safe and feasible for experienced laparoscopic surgeons and is an alternative choice for patients with choledocholithiasis for whom the endoscopic sphincterectomy has failed or is contraindicated.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完全腹腔镜与传统开放肝左外叶切除术的临床疗效与手术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2月至2014年2月62例肝左外叶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腹腔镜组32例,常规开腹组30例。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腹腔镜组无一例中转开腹,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开腹组术后2例发生切口感染。两组术中失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明显优于开腹组。结论:不解剖肝段血管及肝左静脉的完全腹腔镜肝左外叶切除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术后康复快、并发症少的优点,可取代传统开腹手术,有望成为腹腔镜肝左外叶切除术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微创手术和开腹手术治疗胆道结石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胆道压力和胃肠道功能的影响,分析胆道压力与胃肠功能的相互关系。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124例胆道结石患者。开腹组60例患者采用开腹手术治疗,微创组64例患者采用腹腔镜下胆道镜内镜联合钬激光碎石术治疗。采用SPSS18.00统计软件分析,术中术后指标、炎性因子检测、术后胆道压测定和胃肠动力指标检测,以均数( ±s)形式录入,采用独立t检验;净石率、术后并发症比较采用χ2检验;胆道压力与胃肠动力指标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微创组手术时间、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净石率、并发症率均优于开腹组(P<0.05);微创组术后3 d、 5 d血清IL-6、 IL-8、 TNF-α浓度、 MTL、 CCK、 VIP水平和胆道压力和均显著低于开腹组(P<0.05);患者术后胆道压力与胃肠动力指标MTL、 CCK程负相关(r=-0.632, -0.678; P均<0.05);VIP水平与胆道压力程正相关(r=0.712; P<0.05)。 结论腹腔镜下胆道镜内镜联合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胆道结石临床效果明显,术后机体炎症反、胆道压力、胃肠动力指标更优,且胆道压力与胃肠动力指标具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结石性胆囊炎腹腔镜与开腹胆囊切除术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与开腹胆囊切除术(open cholecystectomy,OC)治疗结石性胆囊炎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将343例结石性胆囊炎患者分为两组,220例行LC,123例行OC,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时间、肛门排气、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估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SILA)的学习曲线.方法:纳入2016年9月至2018年9月确诊为急性阑尾炎的79例急腹症患者,由同一位外科医生行SILA,按时间顺序,患者共分为A组(n=24)、B组(n=26)、C组(n=29).比较每组手术时间、术后进食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等指标.结果:79例患者均无中转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开腹阑尾切除术(open appendectomy,OA)与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paroscopic appendectomy,LA)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2月至2012年11月收治的197例急性阑尾炎患儿,其中91例行LA(观察组),106例行OA(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儿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切口感染、腹腔脓肿及肠梗阻情况。结果:观察组单纯性阑尾炎及化脓性阑尾炎患儿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但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坏疽穿孔阑尾炎患儿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切口感染、腹腔脓肿及肠梗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单纯性与化脓性阑尾炎患儿行LA可明显缩短住院时间与肛门排气时间;对于坏疽穿孔性阑尾炎患儿,LA可明显缩短肛门排气时间,降低切口感染、腹腔脓肿发生率。临床应合理选择术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与开腹直肠前切除术治疗直肠肿瘤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105例直肠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腹腔镜组(行腹腔镜手术,n=52)与开腹组(行开腹手术,n=53),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恢复指标(包括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拔除引流管时间、第一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肿瘤根治性指标(淋巴结清扫数量、肿瘤远端切缘、切除肿瘤标本长度)。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肿瘤根治性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进流质食物时间、第一次排气时间、拔除引流管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开腹组(P0.05)。结论:直肠肿瘤患者行腹腔镜手术是安全、可行的,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具有更好的近期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可行性及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3月至2013年10月92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8例行腹腔镜手术,64例行传统开腹手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切口总长度、肛门首次排气时间、人均止痛次数、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等指标。结果: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切口总长度、肛门首次排气时间、人均止痛次数、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优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清除淋巴结数量、术后并发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腹腔镜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开腹组,腹腔镜手术时间长于开腹手术。结论: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具有患者创伤小、康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其手术疗效与开腹手术相当,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其适应证的掌握是循序渐进的过程,随着学习曲线的完成、技术水平的完善、手术经验的积累及腔镜设备的改进,手术适应证会逐步扩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