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张洁  刘晋闽 《中医正骨》2010,22(1):19-20
近些年,椎弓根螺钉技术在国内被较快地接受和应用。其技术的关键与难点在于能否将螺钉准确地植入椎弓根内,但6%-25%甚至更高的螺钉植入位置不正确率是令人担忧和值得关注的问题。为了更准确地植入螺钉,寻找简单、变异较小的解剖学标志,成为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为此,我院自2004年以来采用下关节突来定位椎弓根螺钉进钉点的方法治疗腰椎椎体骨折、椎体滑移、椎体退行性病变等,  相似文献   

2.
胸腰椎小关节错缝 ,是指上位椎体的下关节突与下位椎体的上关节构成关节 ,因扭转外力的作用 ,而引起小关节侧方离错 ,导致腰背疼痛和功能障碍并且不能自行复位者而言。也有人称之为“胸腰椎小关节紊乱症”、“胸腰椎小关节滑膜嵌顿症”。笔者在临床实践中 ,应用倒背法治疗本病  相似文献   

3.
探讨中老年腰椎不稳症多节段经椎弓根内固定加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不稳症手术疗效.选用中华长城内固定器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加关节突间、横突间及椎板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不稳症.术前、术后6个月~1年随访时进行疼痛强度的视觉类比评分,配对比较t检验,P<0.001;活动能力评分,配对比较秩和检验,P<0.01.说明中华长城内固定器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加关节突间、横突间及椎板间植骨融合术是治疗中老年腰椎不稳症行之有效的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报告了胸腰部伤要椎椎弓根间距的CT预测以及说明以此方法测出的椎弓根间距对椎弓根系内固定术中恢复伤椎高度所起的作用。CT扫描78例 腰椎形诚改变者的侧位T10-S1,由CT软件测量发现假定伤椎上位椎体的下缘线段中点,到该体上一个相间椎体的下缘线段中点的距离与伤椎上位椎体的上缘线段中点到该椎体下位相间椎体的上缘线段中点的距离的平均数约等于跨伤椎椎弓根之间的正常距离。此规律实际应用于胸腰部脊椎骨折病椎  相似文献   

5.
内功推拿治疗脊椎滑脱症12例江西省吉安市中医院按摩科(343000)彭巍主题词脊椎前移/按摩疗法,正骨手法脊椎滑脱症是指某一椎体由某些原因致该椎体的椎弓上、下关节突之间的峡部缺损或断裂,造成椎体与椎弓前后两部分分离使椎体部分向前移位。临床以腰椎滑脱症...  相似文献   

6.
腰椎滑脱是指一个腰椎的椎体相对与相邻的下位腰椎向前滑移,个别也有向后滑脱,最常见的部位是L4-5其次是L5S1。主要症状是慢性腰腿痛,以劳累后加重,严重者影响正常生活。正常情况腰椎上位椎体的下关节突与下位椎体的上关节突相互交锁,防止了椎体向前滑动。由于先天性,创伤性或退行性变等因素,关节突关节失去交锁作用,就会形成脊柱滑脱。  相似文献   

7.
胸腰椎小关节错缝,中指上位椎体的下关节突与下位椎体的上关节突构成关节,因扭转外力的作用,而引起小关节侧方离错,导致腰背疼痛和功能障碍并且不能自行复位者而言。也有人称之为“胸腰椎小关节系乱症”、“胸腰椎小关节滑膜嵌顿症”。笔者在临床实践中,应用倒背法治疗本病4 2例,疗效颇佳,现报告如下: 1 治疗方法嘱患者俯卧位,术者用右手小鱼际部接触患病部位,应用滚法正反方向有规律地相互交替进行按摩,先健侧,后患侧,按摩五  相似文献   

8.
自1998年9月~2002年12月,作者采用京杭医学生物工程公司生产的DRFS(简称协和钢板)椎弓根内固定并椎体间及横突间双重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19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峡部裂性腰椎滑脱指腰椎上、下关节突之间的峡部失去连接而发生患椎向前滑移,是引起腰腿痛的常见原因之一,如果出现腰痛,伴有或小伴有下肢神经根性疼痛,经保守治疗无效,则考虑手术治疗。2002年1月~2006年12月,我科应用椎弓根螺钉系统对32例患者进行手术治疗,使滑脱椎体复位、植骨使椎体融合,提供坚强固定,临床疗效较为肯定。现将患者围手术期的治疗进行同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加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不稳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6例退变性腰椎不稳症患者,进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加椎体间植骨融合治疗,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3a,优良率达97%,植骨椎体间骨性融合率100%。结论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加椎体间植骨融合可使不稳节段即刻稳定,骨性融合率高,是治疗退变性腰椎不稳症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1.
椎弓根内固定并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观察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并椎体内植骨或不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差异,采用RF、AF等椎弓根内固定器械复位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椎压缩性或爆裂性骨折56例,其中自伤椎椎弓根向椎体内充分植骨36例,未植骨者20例,分别观察术后及1年随访时伤椎高度恢复及后突角纠正情况。结果术后伤椎高度及后突角较术前均明显恢复,植骨组1年后随访时伤椎高度降低及后突角增大不具显著性意义,但未植骨组1年后伤椎前缘高度降低及后突角增大显著。表明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并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效果明显,伤椎终板的良好复位及椎体内充分植骨是防止椎体矫正度丢失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椎管为各脊椎骨之椎孔串连而成的管道。其前面为脊柱的后纵韧带、各椎体及椎间盘的后缘,后面为椎板、黄韧带和棘突,两侧为各脊椎的椎弓根、黄韧带、椎间孔及上下关节突。椎间孔则位于前后椎间关节之间和两相邻椎弓根之间,为脊神经及其相应血管出入椎管的通道。  相似文献   

13.
1 简介 退行性腰椎滑脱(degenerative spondylolisthesis,DS)是引起腰腿痛的常见原因之一,指由于退行性的骨关节病引起损害节段的上位椎体向前或向后滑动,而无椎体及附件的外伤、骨折和先天缺陷,病变椎体椎弓尚保持完整的疾病.退行性腰椎滑脱是临床上常见的腰椎滑脱类型.  相似文献   

14.
自1998年以来,作者采用后入路手术治疗腰椎滑脱症25例,在短节段椎弓根螺钉系统复位内固定滑脱椎体的基础上行三点状植骨,以提高滑脱椎体间的融合率,经随访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为进一步评价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治疗效果。将47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按内固定方式分为治疗组22例、对照组25例,分别采用中华长城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和AF内固定。观察术前、术后X线片椎体前、后缘高度厦Cobb角变化情况。结果显示两组椎体前后缘高度和Cobb角术前、术后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术后Cobb角恢复治疗组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表明中华长城短节段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效果满意,尤其是矫正骨折畸形,恢复脊柱生理弧度具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6.
腰椎滑脱的功能锻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腰椎滑脱为常见的脊柱病变,是椎弓峡部骨质缺损引起椎体前移,导致脊柱失稳,相邻椎骨的关节突关节结构异常,伴随一系列脊柱退行性改变.腰椎滑脱分为真性及假性腰椎滑脱,前者椎体滑脱伴有椎弓峡部裂,而后者仅有椎体滑脱而椎弓完整.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加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不稳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时36例退变性腰椎不稳症患者,进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加椎体间植骨融合治疗,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3a。优良率达97%,植骨椎体间骨性融合率100%。结论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加椎体间植骨融合可使不稳节段即刻稳定,骨性融合率高,是治疗退变性腰椎不稳症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8.
腰椎人字嵴顶点定位法在经椎弓根脊柱内固定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59年Boucher采用长螺钉经椎弓根、椎板至椎体固定腰骶关节取得成功以来,经椎弓根脊柱内固定技术已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应用[1].在基层医院,因条件所限(C型臂X线机缺乏),该技术的推广受到一定的限制.我院自2000年8月以来应用腰椎人字嵴顶点定位法行腰椎弓根螺钉置入治疗胸腰椎椎体骨折并/或截瘫,取得良好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各种腰椎退行性疾病在临床较为常见,经规范非手术治疗后无效或症状加重的患者需选择手术治疗。以往的经典术式为经后正中入路椎间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但经过多年临床应用,该手术入路和固定方式均暴露出一些不足。椎间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的主要问题是术后相邻节段退变加速,而后正中入路需广泛剥离竖脊肌,术后常残留腰痛。为解决椎间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存在的问题,研究者研发出了多种腰椎非融合内固定系统,其中K-Rod脊柱动态稳定系统是近年来研发的一种腰椎非融合内固定系统,属于后路动态稳定系统。Wiltse入路是经多裂肌与最长肌间隙进入,直接暴露上下关节突及外侧横突,无需大范围剥离椎旁肌,可减少多裂肌损伤,保留棘突上肌肉及韧带的附着点,有助于维持脊柱稳定性。从近年来报道经Wiltse入路K-Rod脊柱动态稳定系统固定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文献来看,在严格把握适应证的前提下,该术式既可实现有效固定,又可避免邻近节段退变加速的问题,创伤较小,短期疗效满意。相信随着技术的进步,该手术的适应证将进一步扩大,中远期疗效也将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胸腰椎短节段内固定椎体后外侧植骨联合经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胸腰椎短节段内固定椎体后外侧植骨联合经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25例,术前、术后及随访期间拍摄X线片测定伤椎相邻椎体上下终板成角、伤椎前缘高度变化,了解经椎弓根后路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结果通过手术复位伤椎相邻椎体上下终板成角、伤椎前缘高度均明显改善,术后随访观测以上结果与术后相比无明显变化,无一例发生内固定失败。结论采用经胸腰椎短节段内固定椎体后外侧植骨联合经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可有效防止内固定失败以及脊柱骨折复位丢失,是治疗胸腰椎骨折较理想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