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溴化乙啶-端粒重复扩增法检测端粒酶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建立一种能够适合于临床需要的检测端粒酶活性的方法,我们以溴化乙啶染色为显示PCR产物的电泳结果,并将对结果有显著的实验进行优化。确定了本法的最佳实验条件为:37℃的延伸温度,PCR循环数为40次,样品所含蛋白浓度为0.75g/L。实验结果表明本法特异性好(90%)、灵敏度高(87%),时间短、费用低、易操作、无放射性危害,便于广泛开展。  相似文献   

2.
乳腺癌的端粒酶活笥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端粒酶活性与乳腺癌的相关性、端粒酶活性检测在乳腺肿瘤诊断和判断预后中的意义。方法 运用端粒重复扩增法(Telomeric Repeat Amplifieation Protocol,TRAP?检测了30例中27例新鲜冰冻乳腺癌标本,以及20例良性乳腺肿瘤组织和30例癌旁正常乳腺组织。结果 在新鲜服癌标本30例中27例阳性,阳性率90%,其中伴有淋巴结转移的19例,阳性率100%;30例癌  相似文献   

3.
4.
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肿瘤细胞株的端粒酶活性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比较聚合酶链反应酶免法(PCRELISA)和聚合酶链反应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CRPAGE)方法检测白血病细胞端粒酶活性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PCRELISA以地高辛标记对端粒重复片段特异的探针与PCR变性产物杂交,通过ELISA系统检;PCRPAGE方法直接用电泳法分离PCR扩增端粒酶的合成产物,经溴乙啶染色,分析端粒酶活性。结果PCRELISA方法能准确特异地检测白血病细胞的端粒酶活性,检测灵敏度可达1×102细胞数。经PAGE分离显示,端粒酶的PCR产物有含50bp等6条梯带。结论两种方法均可用于临床检测。PCRELISA方法似更简单、方便一些。  相似文献   

5.
乳腺癌为一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但其与乳腺纤维腺瘤,纤维腺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还存在一些棘手问题,给临床治疗和预后评估造成困难。同时,据文献报道端粒酶活性,雌激素与乳腺癌组织发生关系密切[1,2 ] ,故我们采用端粒酶活性原位标记技术(ISLT)对乳腺癌进行临床病理研究,探索其在病理诊断上的意义及其与雌激素受体(ER) ,孕激素受体(PR)之间的关系。1 材料与方法1 1 标本 收集本院及外院乳腺手术切除标本5 9例,其中乳腺癌2 4例,纤维腺瘤2 0例,纤维腺病15例,并在癌取癌旁组织(距肿瘤边缘5cm处的乳腺组织…  相似文献   

6.
尿液中膀胱癌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探讨尿液中膀胱癌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检测对膀胱癌诊断和术后随访的意义。以TRAP-银染法检测膀胱癌组织和自然排尿中膀胱癌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以巴氏染色法对脱落细胞进行细胞学检查。45例膀胱癌患者中,44例肿瘤组织表达端粒酶活性(97.8%);29例尿脱落细胞表达端粒酶活性(64.4%),14例尿脱落细胞中发现癌细胞(31.1%),脱落细胞的端粒酶活性检测明显优于细胞学检查(P〈0.005),且随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端粒酶活性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临床意义并分析端粒酶表达与P53基因突变的关系.方法采用TRAP-Hyb以及PCR/SSCP法检测乳腺肿块中端粒酶的活性和P53基因突变.结果乳腺癌标本端粒酶的阳性率88.1%,乳腺良性病变标本端粒酶的阳性率5.7%,两者差异显著(P<0.005).端粒酶表达和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无相关性.P53基因突变率在乳腺癌标本中为85.7%,在乳腺良性病变标本中为2.9%,两者差异显著(P<0.005).结论端粒酶活性在乳腺组织中可作为一种新的肿瘤标记物,在乳腺癌诊断中具有一定应用价值.其与P53基因突变有关,推测P53基因突变可能是导致端粒酶被激活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乳腺 癌已成为威胁女性生命的第二大疾病。目前只有结合细胞病理学和组织病理学进行诊断,评 价预后的最佳指标就是根据肿块的大小、分期以及淋巴结转移情况,很难做到早期诊断。端 粒/端粒酶的发现,开辟了肿瘤研究的新途径。我们对端粒酶活性在不同的乳腺肿块中的表 达情况加以分析,包括小叶增生、纤维瘤和乳腺癌,以探讨端粒酶活性在乳腺癌的辅助诊断 中的价值。 材料和方法   一、标本 采集 诊断有乳腺肿块患者69例,在手术中切除的乳腺肿块取0.1 g,或用针吸穿刺 ,获 取肿块组织。   二、试剂 端粒酶末端重复扩增(TRAP)试剂盒由美国博奥基因 诊断技术有限公司提供,其余常用试剂均为国产,自行配制。  相似文献   

9.
端粒酶活性在乳腺肿块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腺癌已成为威胁女性生命的第二大疾病。目前只有结合细胞病理学和组织病理学进行诊断 ,评价预后的最佳指标就是根据肿块的大小、分期以及淋巴结转移情况 ,很难做到早期诊断。端粒 /端粒酶的发现 ,开辟了肿瘤研究的新途径。我们对端粒酶活性在不同的乳腺肿块中的表达情况加以分析 ,包括小叶增生、纤维瘤和乳腺癌 ,以探讨端粒酶活性在乳腺癌的辅助诊断中的价值。材料和方法一、标本采集 诊断有乳腺肿块患者 69例 ,在手术中切除的乳腺肿块取 0 .1 g,或用针吸穿刺 ,获取肿块组织。二、试剂 端粒酶末端重复扩增 ( TRAP)试剂盒由美国博奥基…  相似文献   

10.
白血病患者端粒酶活性及相关基因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端粒酶活性和相关基因表达在白血病患者中的变化及其在白血病发病机制中的意义。方法 通过半定量端粒重复序列扩增(TRAP)-银染和RT-PCR方法检测了47例白血病患者骨髓细胞的端粒酶活性和相关基因hEST2、TP1、hTR mRNA表达水平。结果 42例白血病进展阶段标本的端粒酶活性和相关基因表达水平高于急性白血病完全缓解期、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粒)慢性期、正常和贫血标本(P<0.01);14例急性白血病完全缓解期和(或)慢粒慢性期标本端粒酶活性和TP1、hTR基因表达水平高于正常和贫血标本(P<0.05);在部分正常和贫血标本中检测到相对低水平的端粒酶活性和相关基因表达,3例贫血标本经短期常规培养后检测到端粒酶活性和基因表达增高。结论 端粒酶活性和相关基因表达异常升高是造血细胞恶性转化的特异性标记之五,检测端粒酶活性和相关基因表达有助于白血病患者的疗效观察。正常骨髓的端粒酶活性与具有增殖分化能力的造血干细胞有关。hEST2可能是端粒酶的正调控结构基因,hTR基因表达与端粒酶的反馈调控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端粒酶在脑胶质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并研究端粒酶活性是否与其恶性程度相关。方法:应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技术(TRAP)对48例胶质瘤标本和8例正常脑组织的端粒酶活性进行检测。结果:8例正常脑组织端粒酶活性均为阴性表达,48例胶质瘤标本中23例为表达阳性(47.92%),低度恶性组与高度恶性组胶质瘤之间端粒酶活性阳性率有明显差异(P=0.001)。结论:端粒酶活性与胶质瘤恶性程度明显相关,端粒酶在胶质瘤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运用端粒酶半定量检测方法对病人的胃液进行检测,比较原发性胃癌、胃癌癌前病变和对照组病人胃液中端粒酶活性及胃癌病人术前术后胃液端粒酶活性,总结出其中的规律,为胃癌的基础研究和临床检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比分析22例胃癌病人、14例癌前病变病人、15例对照组病人和18例胃癌术后病人胃液端粒酶活性的检测结果。结果:端粒酶活性(OD值)平均值为:胃癌组(0.755±0.107)>癌前病变组(0.464±0.078)>对照组(0.265±0.073),且每两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为0.000;术前组(0.758±0.107)>术后组(0.425±0.085),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端粒酶的活化是胃癌癌变过程的一个早期事件,端粒酶活性的检测有可能成为胃癌早期诊断、术后检测手术效果和术后复发检测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膀胱癌的端粒酶活性表达及其在膀胱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程序──酶标法(定量)和银染法(定性)对28例膀胱瘤、11例癌旁膀胱、6例正常膀胱的组织标本进行端粒酶活性检测。结果膀胱癌组织的端粒酶活性阳性检出率为89.3%(25/28),癌旁膀胱组织为27.3%(3/11),正常膀胱组织为0%(0/6)。膀胱癌组与癌旁组、正常组端粒酶阳性检出率经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端粒酶活性表达与膀胱癌病理分期、分级等无相关性(P>0.05)。结论端粒酶激活发生在肿瘤形成的早期阶段,有望成为检测早期初发或复发膀胱癌有用的肿瘤标志物,癌旁组织端粒酶的激活提示肿瘤微浸润可能。  相似文献   

14.
TRAP—PCR ELISA及银染法检测肺刷落细胞中端粒酶活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非同位素法检测肺刷落细胞中端粒酶活性及在肺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端粒酶重复放大程序TRAP(TelomeraseRepeatAmplificationProtocol)PCRELISA法及聚丙烯酸胺凝胶电泳一银染法,对80例支气管肺刷落细胞样本进行定性及定量端粒酶活性检测。结果肺癌患者患侧端粒酶定性检测阳性率为88.6%,其对侧部位为22.7%,肺炎阳性率为11.8%。定量法检测肺癌病人的端粒酶活性水平(中位OD值:0.089)明显高于其对侧肺部(中位OD值:0.028)及肺炎组(中位OD值:0.014)。另外病理发现不典型增生者6例中有5例端粒酶阳性。结论应用该方法对肺刷落细胞中端粒酶活性的测定可以作为肺部恶性肿瘤诊断有效而敏感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乳头溢液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检测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采用TRAP-PCR银染定性法及TRAP-PCR-ELISA定量法对50例溢乳进行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分析。结果50例溢乳脱落细胞端粒酶阳性率高达78%(39/50),随着年龄的增大,端粒酶阳性率呈逐步下降趋势,而同期送检的细胞病理诊断则无1例找到癌细胞。结论溢乳脱落细胞端粒酶阳性检出率明显增高。随着疾病的发展,端粒酶阳性患者易发生恶变的可能性是否大于端粒酶阴性患者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端粒酶蛋白hTRT基因表达在小肝癌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端粒酶蛋白hTRT基因表达在小肝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具有完整病理资料的 2 0例小肝癌 ,用原位杂交、免疫组化技术检测端粒酶蛋白hTRT基因、P5 3蛋白和PCNA的表达 ,然后将hTRT的表达与小肝癌病理表现对照。结果 :2 0例小肝癌中hTRT阳性率为 80 % (16 / 2 0 )、P5 3阳性率为 35 % (7/ 2 0 )、PCNA强阳性率为 5 5 % (11/ 2 0 ) ,3种指标在癌中表达强度显著高于癌旁组织中表达 (P <0 .0 5 ) ,癌旁相对正常组织中未检出阳性。hTRT阳性率与病理表现无显著关系 (P<0 .0 5 )。结论 :在小肝癌发生发展的多基因作用中 ,端粒酶对肝细胞的增生和恶变起重要作用 ,端粒酶蛋白hTRT基因检测有助于小肝癌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7.
三氧化二砷对鼠移植性肝癌端粒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樊华  俞军 《中国临床医学》2002,9(2):121-123
目的:研究三氧化二砷(As2O3)对鼠移植性肝癌端粒酶活性的影响。方法:建立小鼠HepA肝癌移植瘤模型(实体瘤模型),采用尾静脉注射As2O3,同时设生理盐水(NS)和5-氟尿嘧啶(5-FU)对照组,对比观察As2O3对肝癌实体瘤模型的生长抑制作用。利用端粒重复扩增实验(TRAP)结合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银染法测定鼠移植性肝癌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变化。 结果:5—FU组和As2O3组肝癌荷瘤鼠皮下肿瘤的生长均受到明显抑制。NS组鼠肝癌细胞端粒酶活性不受影响,仍为强阳性;As2O32.0mg/kg组及5-FU组均未见明显抑制;As2O33.5mg/kg组端粒酶活性呈完全抑制。结论:As2O3对鼠移植性肝癌细胞端粒酶活性有抑制作用,有可能成为应用于临床的端粒酶抑制剂。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乳腺癌患者血清CA15 3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 42 2例良恶性乳腺疾病患者进行血清CA15 3和CEA的测定。结果 良性疾病和未转移乳腺癌患者的血清CA15 3( >30U/ml)和CEA( >15ng/ml)的阳性率较低 ,已有转移或复发的乳腺癌患者血清CA15 3的敏感性为 75 % ,CEA的敏感性为 33% ,CA15 3值升高要比临床诊断早。结论 血清CA15 3和CEA对乳腺癌的敏感性不明显。血清CA15 3和CEA的值同时持续升高或保持阳性 ,应当考虑诊断乳腺癌有转移或复发。CA15 3比其他监测指标敏感性高。  相似文献   

19.
乳腺癌几种常用检查手段的临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几种常用的乳腺癌检查手段的临床价值。方法 比较几种常用的乳腺癌检查方法 ,如触诊、乳腺X线摄片、B超和近红外线扫描。结果 乳房触诊是乳腺癌检出的阳性率最高的方法。结论 乳房触诊是我国提高乳腺癌早期发现率最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