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霉酚酸酯治疗成人紫癜性肾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型免疫抑制剂霉酚酸酯(MMF)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成人紫癜性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6例紫癜性肾炎的患者在激素(泼尼松)治疗的基础上加用MMF治疗1年。结果24h尿蛋白定量、尿红细胞计数、血清尿素氮、血清肌酐,在治疗6个月及1年后均有明显改善(P<0.05)。副作用:胃肠道反应(26.92%)、肺炎(15.39%)。结论MMF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成人紫癜性肾炎效果较好,副作用轻,但需注意合并症发生。  相似文献   

2.
30例狼疮性肾炎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比观察30例重症狼疮性肾炎采用环磷酰胺(CTX)冲击或霉酚酸酯(MMF)治疗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将30例经肾穿刺活检的重症狼疮性肾炎采用间歇环磷酰胺(CTX)冲击或霉酚酸酯(MMF)治疗,随访6~12个月.结果 环磷酰胺和霉酚酸酯均能有效控制重症狼疮性肾炎患者病情、减少蛋白尿和血尿,但霉酚酸酯不良反应轻,疗程长.结论 环磷酰胺和霉酚酸酯均能有效控制狼疮性肾炎,但霉酚酸酯副作用少,有一定优越性.  相似文献   

3.
激素联合霉酚酸酯治疗难治性狼疮性肾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激素加霉酚酸酯(MMF)与激素加环磷酰胺(CTX)治疗难治性狼疮性肾炎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40例临床上表现为大量蛋白尿的狼疮性肾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激素加霉酚酸酯20例,霉酚酸酯1.5g/d,口服,6个月后逐渐减量,并口服强的松每日0.8mg/kg,12周后逐渐减量维持10mg/d,共2年。对照组20例,强的松口服同治疗组,环磷酰胺1.0g加入0.9%氯化钠250ml中静点,每月1次,共6次;3个月后再1次,共2次;6个月再1次,共2年。结果:治疗组完全缓解16例,部分缓解3例,无效1例。对照组完全缓解15例,部分缓解4例,无效1例。两组相比较无显著差异。治疗组血常规、肝功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差异。对照组治疗前后有显著性差异,治疗后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降低、肝功酶升高。结论:霉酚酸酯联合激素和环磷酰胺联合激素治疗难治性狼疮性肾炎均有较好的疗效,但前者并发症少,副作用轻。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霉酚酸酯(MMF)治疗膜性肾病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7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经肾活检确诊膜性肾病,单用激素治疗无效或复发。分2组分别予MMF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治疗组),或环磷酰胺(CTX)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对照组)。MMF初始剂量1.0-1.5 g/d,3个月后减量至0.75-1.0 g/d,6个月后减至0.5~0.75g/d,疗程至少6个月,同时口服强的松15-60 mg/d,12个月时判断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尿蛋白定量减少(P<0.001)血清白蛋白上升(P<0.01)。不良反应1例消化道症状,1例带状疱疹,不需停止用药。治疗组有效率80.0%,对照组37.5%,组间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1例因白细胞减少中止治疗。2例重复肾活检无明显改变。结论:MMF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对膜性肾病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有效,有效率高于环磷酰胺联用糖皮质激素,不良反应可以耐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霉酚酸酯对比环磷酰胺治疗Ⅳ型狼疮性肾炎临床特点及疗效观察。方法:对30例确诊为Ⅳ型狼疮性肾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15例,两组分别采用霉酚酸酯和环磷酰胺治疗,对比观察症状改善情况。结果:经霉酚酸酯治疗总有效率和缓解率明显高于环磷酰胺,能有效控制狼疮肾炎患者的病情。结论:霉酚酸酯能有效控制Ⅳ狼疮肾炎,并且不良反应少,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霉酚酸酯对过敏性紫痰性肾炎的疗效.方法:28例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病人,给予足量强的松 霉酚酸酯治疗,治疗3个月后比较治疗前后的24h尿蛋白定量、血白蛋白、肝功、血脂、肾功、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1h尿红细胞排泄率.结果:霉酚酸酯能降低尿蛋白,减轻血尿,改善肾功.结论:霉酚酸酯治疗过敏性紫癜性肾炎安全有效,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7.
李霞  郝洁 《实用全科医学》2006,4(5):533-534
目的探讨新型免疫抑制剂霉酚酸酯(MMF)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IV型狼疮性肾炎的疗效及副作用。方法对25例IV型狼疮性肾炎患者在激素治疗(泼尼松1 mg.kg-1.d-1)的基础上加用MMF 1.5~2.0 g/d,治疗3~6月。结果24 h尿蛋白定量、血清抗ds-DNA抗体滴度,及补体C3在治疗3~6月后均有明显的改善(P<0.05)。副作用:胃肠道反应(29.6%)、肺炎(15.7%)/肝功能异常(12.9%)。结论MMF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IV型狼疮性肾炎疗效好,副作用轻,但仍需注意合并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梁桂仪 《广东医学》2006,27(4):592-593
目的观察霉酚酸酯配合激素和中药治疗Ⅳ型狼疮性肾炎肾衰竭的疗效。方法选择18例Ⅳ型狼疮性肾炎肾衰竭患者,以霉酚酸酯1.5 g/d分2次口服,同时口服中等剂量强的松,中药辨证施治,疗程6~12个月,观察狼疮性活动分数,血红蛋白、血浆白蛋白、血肌酐、尿蛋白、ANAd、sDNA、补体C3、C4在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完全缓解12例,部分缓解4例,无效2例,缓解率为88.9%。结论霉酚酸酯配合激素和中药治疗Ⅳ型狼疮性肾炎肾衰竭,具有疗效确切,副作用小,复发低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霉酚酸酯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1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霉酚酸酯对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3例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者采用霉酚酸酯治疗,治疗方法为霉酚酸酯口服1.0 g/d,3个月后逐渐减量至0.5~0.7 g/d,疗程至少6个月。强的松0.8~1.0 mg/(kg.d),尿蛋白减半后或8周后减量。结果13例患者中完全缓解6例,部分缓解4例,总有效率76.9%,效果明显。结论霉酚酸酯对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有较好的疗效,但远期效果和安全性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霉酚酸酯联合激素对小儿紫癜性肾炎伴新月体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8月-2014年5月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紫癜性肾炎伴新月体患儿80例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方案,研究组实施霉酚酸酯联合激素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临床分型肾病综合征30例,血尿与蛋白尿36例,孤立性血尿或蛋白尿4例,急性肾炎10例;病理分级72例患者Ⅲ级病变,6例患者Ⅳ级病变,2例患者Ⅴ级病变;研究组治疗完全缓解率90.0%显著高于对照组57.5%,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382,P<0.05)。结论:霉酚酸酯联合激素治疗小儿紫癜性肾炎伴新月体者患者临床效果好,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吗替麦考酚酯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儿童紫癜性肾炎效果、安全性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患有儿童紫癜性肾炎患儿40例,按照随机抽签分组法,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人数均为20例。对照组采用环磷酰胺联合糖皮质激素;观察组采用吗替麦考酚酯联合糖皮质激素。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效果。结果在进行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总体治疗效率为85%,明显大于对照组患儿的总体治疗效率75%,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吗替麦考酚酯治疗效果较好,儿童各类症状得到缓解,值得在相关临床上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糖皮质激素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09年4月-2013年4月我院儿科收治过敏性紫癜典型病例60例,60例患儿院前病程均〈2周,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予以常规治疗;治疗组30例,除常规治疗外,予以口服泼尼松1.5 mg/(kg·d),3周。2组患儿出院后随诊观察至少6个月。结果治疗组皮肤紫癜、消化道症状、关节症状持续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复发率、紫癜性肾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 P〈0.05);随访至少6个月,治疗组无1例发生严重副作用。结论早期使用糖皮质激素能有效降低紫癜性肾炎发病率及减少复发,避免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而引起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13.
王莉  刘杰  刘维佳 《医学综述》2013,19(13):2427-2429
目的探讨霉酚酸酯(MMF)联合激素治疗成人狼疮性肾炎(LN)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自2006年6月至2011年10月仙桃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26例LN患者,给予MMF联合糖皮质激素进行规范治疗。糖皮质激素(20~40 mg/d),逐渐减量,MMF初始剂量1.5 g/d,3个月后减至维持剂量0.75~1.0 g/d继续治疗,治疗时间3~24个月。结果 MMF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后24 h尿蛋白下降,血清白蛋白升高,血清自身抗体显著减少,补体C3、C4升高;26例患者重复活检,肾小球活动性病变显著减轻。MMF治疗的不良反应较少,偶有消化道反应、感染及带状疱疹发生等。结论 MMF对于成人各型LN,尤其是经传统治疗无效者,临床疗效显著、安全,且长期使用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环磷酰胺静脉冲击治疗儿童紫癜性肾炎的近期疗效。方法将35例紫癜性肾炎患儿分为两组:治疗组行环磷酰胺静脉冲击治疗,对照组用常规泼尼松治疗。结果环磷酰胺治疗组显效率为46.7%、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显效率为25.0%、总有效率为65.0%,前者效果明显优于后者。结论环磷酰胺静脉冲击治疗儿童紫癜性肾炎近期疗效确切、副作用少,为临床治疗儿童紫癜性肾炎提供了一条新的、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激素联合雷公藤多甙治疗成人紫癜性肾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楚根  林孟森 《广东医学》1999,20(6):472-473
目的 探讨治疗成人紫癜性肾炎的治疗方法。方法 联合应用糖皮质激素,雷公藤多甙的治疗成人紫癜性肾炎21例,结果 临床治愈12例(57.1%)好转4例(19.0%),无效5例(23.8%),2例出现一过性肝损害,1例外周血白细胞降低,3例月经短时受影响,结论 联合用糖皮质激素与雷公藤多甙治疗成人紫癜性肾炎是有效,安全可行的疗法之一,但需监测药物的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6.
庞福明 《医学综述》2011,17(19):2974-2976
紫癜性肾炎(HSPN)是指过敏性紫癜(HSP)引起的继发性肾脏病。目前治疗的方法有激素、免疫抑制剂、抗凝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浆置换、幽门螺杆菌治疗等。其中大剂量甲泼尼龙冲击治疗联合应用免疫抑制剂为最常用的方法,常用免疫抑制剂有环磷酰胺、硫唑嘌呤、环孢素等。而霉酚酸酯、来氟米特为新型免疫抑制剂,尚需要大样本研究。福辛普利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能有效减轻蛋白尿。幽门螺杆菌治疗为新型治疗方法,有可能减少或减轻HSP患儿的肾损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霉酚酸酯与间断环磷酰胺静脉冲击疗法治疗弥漫增生型狼疮性肾炎的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6月至2015年1月温县人民医院收治的96例弥漫增生型狼疮性肾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间断环磷酰胺静脉冲击疗法治疗,观察组采用霉酚酸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临床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血浆白蛋白及血红蛋白指标均较高,而血肌酐、尿蛋白水平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霉酚酸酯治疗弥漫增生型狼疮性肾炎可快速改善患者的各项指标,提高治疗效果,与间断环磷酰胺静脉冲击疗法相比,临床应用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18.
韩春辉 《中国医药导报》2012,9(10):75-76,78
目的探讨狼疮性肾炎伴血管病变患者治疗前后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标记物的变化情况和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06年1月~2010年6月收治的狼疮性肾炎伴血管病变患者76例,将采用环磷酰胺(0.75~1.00 g/m2,每月静脉滴注1次)治疗3个月的患者作为对照组(n=38),将采用霉酚酸酯(1.5~2.0 g/d,分2次口服)治疗3个月的患者作为观察组(n=38),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各项临床指标,主要包括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soluble thrombo-modulin,sTM)、可溶性血管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soluble endothelial cell protein C receptor,sEPCR)、血管病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结果观察组采用霉酚酸酯治疗后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标记物sTM、sEPCR、vWF明显低于采用环磷酰胺治疗的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且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霉酚酸酯治疗狼疮性肾炎伴血管病变的患者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标记物的变化显著,sTM、sEPCR、vWF均得到了明显改善,且对患者的副作用较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大剂量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HD-IVIg)加糖皮质激素治疗成人重症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6例重症ITP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8例单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地塞米松10 mg/d静脉滴注,用7-21 d后,改强的松口服,逐渐减量维持3个月;治疗组18例在上述糖皮质激素治疗的基础上加HD-IVIg400 mg/kg.d-1,静脉滴注5 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4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78%,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于成人重症ITP患者,可首选HD-IVIg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霉酚酸酯(MMF)治疗肾功能衰竭的狼疮性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12例患者均为激素加环磷酰胺冲击治疗无效或者复发且不能耐受环磷酰胺治疗的狼疮性肾炎伴肾功能衰竭者,采用中等量激素联合MMF(1.0~1.5g/d)治疗;选择同期条件基本相同行激素加CTX冲击治疗的12例(对照组)进行比较.观察两组的疗效及副作用,随访时间6个月.结果:治疗组:完全缓解占58.4%(7/12),部分缓解占33.3%(4/12),无效占8.3%(1/12),总有效率91.7%,无肝肾毒性,无骨髓抑制等副作用.对照组:完全缓解占25%(3/12),部分缓解占50%(6/12),无效占25%(3/12),总有效率75%,有肝毒性及骨髓抑制等副作用,两组比较,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等量激素联合MMF治疗肾功能衰竭的狼疮性肾炎患者疗效显著,副作用少,安全性好,病人易耐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