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北矿磁材(阜阳)有限公司建成的大规模(年产6万吨)永磁铁氧体粉体全流程自动化精确控制生产示范线采用"自动化混配料输送系统"进行原料配料、混料和物料输送,可实现精确配料、均匀混料和稳定进料。使用该系统可使原料混料摩尔比标准偏差降低71%,混料准确性提高。同时,产品预烧性能获得提升,且各项预烧磁特性指标的波动幅度变窄,产品性能的稳定性和一致性大幅提升,剩磁Br标准偏差比传统生产方式降低78.87%,内禀矫顽力Hcj标准偏差降低10.44%,磁能积(BH)max标准偏差降低74.85%。  相似文献   

2.
高压断路器用灭弧喷口材料由聚四氟乙烯和无机填料组成,混料工艺是喷口成型技术中比较关键的一步。选用传统V型混料和三维混料两种方式进行混料和成型试验,研究混料方式对聚四氟乙烯灭弧喷口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维混料提高了物料的混合频率,改善了混合均匀度,提升了喷口材料的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3.
混料次序对钛酸钡介电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改变混料的次序以及采用沉降、水煮损耗、温度特性、电导率和化学分析等测试手段,研究了制备钛酸钡的球磨工艺中混料次序对钛酸钡粉体均匀性及钛酸钡介电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不同的混料次序制得的钛酸钡性能差别较大,先钡后钛的方式较优,能减少球磨引起的团聚,极大地改善了固相合成BaTiO3粉体均匀性,提高了钛酸钡的介电性能。  相似文献   

4.
分别采用干法和湿法混料工艺的传统氧化物法制备了MnZn功率铁氧体样品,研究两种混料工艺对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湿法混料工艺的样品在降低功耗和提高Bs方面有明显优势。这种优势源于湿法工艺粉料颗粒分布均匀,粉料活性好,能够在较低的温度下完成致密化烧结,且烧结样品晶粒大小均匀,从而实现了样品的低功耗和高饱和磁通密度。  相似文献   

5.
一种简单的碳微球制备方法及其电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间相沥青、酚醛树脂作为原料,分别加入纳米级SiO2,均匀混合后在惰性气氛中高温碳化,即可生成形状规则的碳微球,转化温度分别为沥青的软化点和树脂的玻璃化温度。制得的碳微球和原料相比,球形度好,电化学性能也有了较大提高。沥青基碳微球首次循环效率为85%,经过20次循环以后,比容量维持在325 mAh.g-1左右。树脂基碳微球首次循环效率为48%,经过20次循环后,比容量稳定在215 mAh.g-1。  相似文献   

6.
对某发电厂600 MW机组SCR(选择性催化还原)装置进行了优化调整试验研究。经过600 MW负荷时SCR系统优化调整后,A和B反应器出口NOX质量浓度分布的均匀性有了明显提高,其相对标准偏差分别由57.1%和50.7%减少到16.6%和15.1%。但在300 MW负荷工况时,出口NOX质量浓度相对偏差分别为40.6%和40.0%。试验研究发现2种工况下反应器入口烟气流场出现相反的分布趋势是造成脱硝优化调整结果出现偏差的主要原因,优化各燃烧器风/粉配比及反应器入口导流板的式样是解决该非典型脱硝性能偏差现象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球-球电极气液两相体直流击穿现象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非  叶齐政  李劲  胡辉 《高压电器》2005,41(4):268-269,278
研究了空气和雾组成的气液混合两相体在球-球电极中的直流击穿电压。实验结果表明:"!电极上的水滴会使击穿电压降低,在准均匀和非均匀电场中,降低的比例差别不大;随着喷雾量的增加,降低的比例增加;"#空气中的雾会使击穿电压提高,在准均匀电场中(间隙较小时),提高的比例较大,而且随着雾量的加大,提高的比例增加;在非均匀电场中(间隙较大),提高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混响室测试区场均匀性分布规律仿真分析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张成怀  魏光辉 《高电压技术》2008,34(8):1537-1541
为了研究混响室工作区(或称测试区)场均匀性分布规律,用电磁仿真软件FEKO建立了混响室的物理模型。采用矩量法结合物理光学法,计算混响室测试区24个位置的电场强度,比较得出的3个大小不同测试区电场的标准偏差,发现工作区域2的标准偏差小于工作区域1的标准偏差,而工作区域3的标准偏差小于工作区域2的标准偏差,这说明电场的均匀性随测试区体积的减小而提高,越靠近工作区的中央电场均匀性越好,用于进行电磁兼容测试的待测物最好放在工作区的中央位置。  相似文献   

9.
为解决负荷变化直接影响脱硝系统入口烟气流场,导致喷氨匹配较差,造成脱硝系统出口氨逃逸率升高而引起空气预热器堵灰等问题,对某电厂600 MW机组选择性催化还原(SCR)装置,在600MW负荷下进行了现场喷氨优化调整试验,并基于流场多变,对现场优化调整试验后的效果,在320MW工况下进行了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喷氨优化后,反应器A、B出口的NO_x质量浓度分布均匀性均有明显提高,其相对标准偏差分别由27.8%、20.2%降低到16.2%、14.6%;在脱硝效率和氨氮摩尔比变化幅度不大的情况下,反应器A、B两侧的平均氨逃逸率分别下降了63.6%和64.3%,优化效果显著;320 MW负荷下SCR反应器出口NO_x质量浓度分布仍然不均匀,其相对标准偏差增大,且在氨氮摩尔比一定时其脱硝效率低于600 MW工况,与理论方法分析的结果相比实际测试脱硝效率值偏低。建议改进或优化脱硝系统进口烟道的整流装置实现流场均匀,以改善脱硝系统出口NO_x分布的均匀性,降低氨逃逸率,同时提高脱硝效率。  相似文献   

10.
针对四川巴蜀江油燃煤发电有限公司2×300 MW机组在投运初期锅炉给粉均匀性差的问题,找出了风粉混合器结构不合理是导致给粉均匀性差的原因.经分析研究利用引流原理对原来安装的风粉混合器进行改进,消除托粉现象,提高进入炉膛给粉均匀性,经过改进后的风粉混合器已使用半年多,应用结果表明其特性良好,提高了锅炉燃烧的稳定性和经济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