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目的:探讨肝康乐抗二甲基亚硝胺(DMN)诱导大鼠肝纤维化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7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6组,每组12只,分别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水飞蓟素阳性对照组及肝康乐高、中、低剂量组,采用DMN腹腔注射制备肝纤维化大鼠模型,给药6周后观察各组大鼠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肝组织病理学、肝组织脂质过氧化水平及肝纤维化相关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模型组肝组织呈现典型的肝纤维化改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ALT、AST、TBil、HA、LN、PCⅢ、CollagenⅣ水平及肝组织Hyp、MDA含量显著升高,血清Alb水平及肝组织SOD、GSH-Px活性显著降低,肝组织α-SMA、CollagenⅠ、MMP2和TGF-β_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与模型组比较,肝康乐高、中剂量组肝纤维化病理学改变明显减轻,血清ALT、AST、TBil、HA、LN、PCⅢ、CollagenⅣ水平及肝组织Hyp、MDA含量显著降低,肝组织SOD、GSH-Px活性显著升高,肝组织α-SMA、CollagenⅠ、MMP2和TGF-β_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结论:肝康乐能显著减轻DMN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水平,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氧化应激和TGF-β_1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
《中药材》2016,(10)
目的:探讨肝康乐抗二甲基亚硝胺(DMN)诱导大鼠肝纤维化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7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6组,每组12只,分别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水飞蓟素阳性对照组及肝康乐高、中、低剂量组,采用DMN腹腔注射制备肝纤维化大鼠模型,给药6周后观察各组大鼠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肝组织病理学、肝组织脂质过氧化水平及肝纤维化相关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模型组肝组织呈现典型的肝纤维化改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ALT、AST、TBil、HA、LN、PCⅢ、CollagenⅣ水平及肝组织Hyp、MDA含量显著升高,血清Alb水平及肝组织SOD、GSH-Px活性显著降低,肝组织α-SMA、CollagenⅠ、MMP2和TGF-β_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与模型组比较,肝康乐高、中剂量组肝纤维化病理学改变明显减轻,血清ALT、AST、TBil、HA、LN、PCⅢ、CollagenⅣ水平及肝组织Hyp、MDA含量显著降低,肝组织SOD、GSH-Px活性显著升高,肝组织α-SMA、CollagenⅠ、MMP2和TGF-β_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结论:肝康乐能显著减轻DMN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水平,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氧化应激和TGF-β_1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以四氯化碳(CCl4)诱导的肝纤维化大鼠为模型,探讨叶下珠对CCl4诱导的肝纤维化大鼠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秋水仙碱(0. 12 mg/kg)组和叶下珠(16 g/kg、8 g/kg、4 g/kg,生药量)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腹腔注射40%CCl4花生油溶液(1 ml/kg),每周2次,连续8周,建立大鼠肝纤维化模型。从第一次注射CCl4花生油溶液开始,各治疗组分别灌胃给予相应药物,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每天1次,连续8周,8周末摘除眼球取血,收集肝脏。生化法检测血清中谷氨酸转氨酶(ALT)和门冬氨酸转氨酶(AST)活性;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清中透明质酸(HA)、层黏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及Ⅳ型胶原(Ⅳ-C)表达水平;生化法检测肝组织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 ELISA法检测肝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和白介素-1β(IL-1β)含量;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测定肝组织中α-SMA、TGF-β1相对表达量;通过苏木精-伊红(HE)染色和Masson染色,显微镜下观察比较肝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叶下珠各剂量组能明显降低大鼠血清中ALT、AST、LN、HA、PCⅢ和Ⅳ-C含量;并显著降低肝组织中MDA、TNF-α、IL-6及IL-1β水平,升高GSH-Px和SOD活性;下调肝组织纤维化相关蛋白TGF-β1、α-SMA表达;病理切片显示肝组织炎症坏死程度和肝纤维化病变程度明显改善。结论:叶下珠对CCl4诱导的肝纤维化大鼠具有明显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氧化应激、炎症反应,调控α-SMA、TGF-β1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以四氯化碳(CCl4)诱导的肝纤维化大鼠为模型,探讨叶下珠对CCl4诱导的肝纤维化大鼠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秋水仙碱(0. 12 mg/kg)组和叶下珠(16 g/kg、8 g/kg、4 g/kg,生药量)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腹腔注射40%CCl4花生油溶液(1 ml/kg),每周2次,连续8周,建立大鼠肝纤维化模型。从第一次注射CCl4花生油溶液开始,各治疗组分别灌胃给予相应药物,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每天1次,连续8周,8周末摘除眼球取血,收集肝脏。生化法检测血清中谷氨酸转氨酶(ALT)和门冬氨酸转氨酶(AST)活性;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清中透明质酸(HA)、层黏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及Ⅳ型胶原(Ⅳ-C)表达水平;生化法检测肝组织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 ELISA法检测肝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和白介素-1β(IL-1β)含量;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测定肝组织中α-SMA、TGF-β1相对表达量;通过苏木精-伊红(HE)染色和Masson染色,显微镜下观察比较肝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叶下珠各剂量组能明显降低大鼠血清中ALT、AST、LN、HA、PCⅢ和Ⅳ-C含量;并显著降低肝组织中MDA、TNF-α、IL-6及IL-1β水平,升高GSH-Px和SOD活性;下调肝组织纤维化相关蛋白TGF-β1、α-SMA表达;病理切片显示肝组织炎症坏死程度和肝纤维化病变程度明显改善。结论:叶下珠对CCl4诱导的肝纤维化大鼠具有明显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氧化应激、炎症反应,调控α-SMA、TGF-β1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鳖甲寡肽I-C-F-6对四氯化碳(CCl4)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的影响,探讨其抗纤维化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将48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联苯双酯组和鳖甲寡肽组。每组12只,CCl4腹腔注射建立大鼠肝纤维化模型。鳖甲寡肽组、联苯双酯组按0.12μg/g体质量皮下注射给药,正常组、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连续7周。检测血清或肝组织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的水平及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白细胞介素(IL)-4、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苏木素-伊红(HE)染色光镜下观察组织形态学变化及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肝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鳖甲寡肽组血清ALT、AST水平显著降低,肝组织MDA、TNF-α含量下降,IL-4、IL-10含量升高,SOD活性增强,肝组织纤维化程度明显改善,TGF-β1抗体呈弱阳性表达。结论鳖甲寡肽I-C-F-6能减轻模型大鼠肝细胞损伤,具有抗氧化和抗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半枝莲水煎液对肝纤维化过程中脂质过氧化产物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的生成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表达的影响,探讨半枝莲干预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将不同剂量的半枝莲0.7g/kg、1.4g/kg、2.8g/kg作用于四氯化碳所致肝纤维化大鼠,在药物治疗8周后观察半枝莲对肝纤维化大鼠肝功能的影响;采用病理学方法观察半枝莲治疗后组织形态学的变化;通过硫代巴比妥酸(TBA)法检测肝组织匀浆中氧化指标SOD、MDA的含量;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各组大鼠肝组织中TGF-β1、PDGF的表达水平。结果:半枝莲可明显改善肝纤维化大鼠肝功能,并呈剂量依赖性;半枝莲能显著增加SOD含量,降低MDA含量;下调TGF-β1和PDGF的表达。结论:半枝莲可抑制肝脏脂质过氧化物的形成以及TGF-β1和PDGF的表达,从而发挥预防肝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中药药理与临床》2019,(4):103-107
目的:研究狗肝菜多糖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NAFLD)大鼠的保护作用,并探索其作用机制。方法:46只SD大鼠分为正常组(13只)和高脂饲料组(33只),8 w后每组各随机抽取3只,病理检查确定NAFLD模型成功后,再将高脂饲料组分为模型组和狗肝菜多糖100、200 mg/kg组,每组10只。从第9周起,各组灌胃给予相应药物或生理盐水6 w,采用生化法检测血清中ALT和AST的活性以及肝组织中MDA、SOD和GSH-Px含量;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肝组织中TNF-α、IL-6和IL-1β含量;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大鼠肝组织病理学变化;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肝组织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Toll样受体4(TLR-4)和磷酸化NF-κB p65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中ALT和AST活性以及肝组织中MDA、TNF-α、IL-6和IL-1β含量均显著升高;肝组织中SOD和GSH-Px活性均显著降低;肝组织中PPAR-γ表达下调,TLR-4和磷酸化NF-κB p65蛋白表达均显著上调。与模型组比较,狗肝菜多糖各剂量组大鼠血清中ALT和AST活性以及肝组织MDA、TNF-α、IL-6和IL-1β含量均明显降低,肝组织SOD和GSH-Px活性均明显增强;肝组织PPAR-γ表达上调,TLR-4和磷酸化NF-κB p65蛋白表达量均下调。结论:狗肝菜多糖对NAFLD大鼠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节PPAR-γ和TLR-4/NF-κB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肝力克对实验性肝纤维化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对其肝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PDGF-B)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肝力克抗肝纤维化作用的可能机理.方法:138只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和造模组,造模组大鼠予40?l4 0.3m1/100g体重皮下注射;连续9周,建立大鼠纤维化模型;将肝纤维化大鼠随机分为肝纤维化模型组、肝力克大剂量组、肝力克中剂量组和肝力克小剂量组.肝力克大、中和小剂量组分别予不同剂量的中药复方肝力克灌胃治疗,肝纤维化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给予等容量的生理盐水灌胃,每天1次,连续9周.取肝组织常规HE染色,观察大鼠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和肝纤维化程度,用原位杂交法检测大鼠肝组织中TGF-β1和PDGF-B mRNA的表达.结果:1)肝纤维化模型组大鼠肝组织炎症活动度计分及肝纤维化程度计分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经肝力克大、中、小剂量治疗后,大鼠肝组织炎症活动度计分及肝纤维化程度计分均较肝纤维化模型组大鼠明显降低(P<0.05,P<0.01);2)肝纤维化模型组大鼠肝组织TGF-β1和PDGF-BmR-NA阳性表达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经肝力克大、中、小剂量治疗后,大鼠肝组TGF-β1和PDGF-B mRNA阳性表达均较肝纤维化模型组明显降低(P<0.01,P<0.05);3)肝纤维化大鼠肝纤维化积分与肝组织TGF-β1和PDGF-BmRNA表达呈明显相关性(r=0.801、r=0.642).结论:1)肝力克能够减轻大鼠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及纤维化程度;2)TGF-β1和PDGF-B参与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3)肝力克能够降低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TGF-β1和PDGF-B mRNA的表达,这可能是肝力克抗肝纤维化的作用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化瘀通络解毒颗粒对肝纤维化大鼠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影响,探讨其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四氯化碳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同时以化瘀通络解毒颗粒进行干预,造模8周后,检测大鼠血清中SOD,MDA和TGF-β1的变化。结果:经治疗后,用药组SOD活性明显上升,MDA和TGF-β1含量明显降低,与模型组相比均P〈0.01。结论:化瘀通络解毒颗粒具有抗肝纤维化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抗脂质过氧化及拮抗TGF-β1的产生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慢性低O2高CO2肺动脉高压大鼠肝脏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与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变化及红花注射液对其的影响。方法:制备慢性低O2高CO2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观察肝组织病理学改变;测定肝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的含量;免疫组化技术检测TGF-β1在肝内的表达及定位;RT-PCR技术检测肝组织TGF-β1 mRNA表达量。结果:(1)光镜下慢性低O2高CO2组大鼠肝组织脂肪变性明显,红花组肝组织脂肪变性不明显;(2)慢性低O2高CO2组大鼠肝组织MDA较正常组显著升高,而SOD显著下降,红花组大鼠肝组织MDA较慢性低O2高CO2组显著降低,而SOD显著升高;(3)慢性低O2高CO2组大鼠肝组织TGF-β1及其mRNA表达显著高于正常组,红花组大鼠肝组织TGF-β1及其mRNA表达显著低于慢性低O2高CO2组。结论:慢性低O2高CO2肺动脉高压状态下大鼠肝脏组织脂质过氧化增加,TGF-β1及其mRNA表达增加,红花注射液能减轻慢性低O2高CO2大鼠肝脏组织脂质过氧化作用并减少TGF-β1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肝乐颗粒对四氯化碳诱导的肝纤维化大鼠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采用四氯化碳诱导肝纤维化模型,每周2次,连续12周。于造模第7周起,给药组分别灌胃给予相应的受试药物,疗程6周。实验结束后,测定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IL-6、IL-10含量及肝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TGF)-β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的表达。结果:肝乐颗粒各剂量组能明显降低肝纤维化大鼠血清TNF-α、IL-1、IL-6含量,促进IL-10的生成;抑制TGF-β1和CTGF在肝组织中的表达。结论:肝乐颗粒通过调节肝纤维化大鼠细胞因子而发挥抗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12.
西黄丸对荷瘤大鼠的抗肿瘤及其对炎性因子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西黄丸对Walker256乳腺癌细胞荷瘤大鼠的抗肿瘤及对相关炎性因子的调节作用,探讨其抗肿瘤作用机制。方法 60只雌性Wistar大鼠,随机抽取10只设为对照组,剩余50只建立荷瘤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西黄丸高、中、低剂量组和香菇多糖组,每组10只,按10 mL/kg ig给药,每天2次,连续14 d。14 d后腹主动脉取血,取瘤组织称定质量,计算抑瘤率;采用ELISA法检测大鼠外周血IL-2、IFN-γ、IL-6、IL-10和TGF-β水平。结果 西黄丸高、中、低剂量组抑瘤率分别为33.1%、30.7%、28.5%;与对照组比较,西黄丸高、中、低剂量均可明显提高荷瘤大鼠外周血IL-2、IFN-γ的水平,降低IL-6、IL-1、GF-β水平(P<0.05)。结论 西黄丸具有明显的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可通过提高荷瘤大鼠IL-2、IFN-γ水平增强免疫清除功能;降低IL-6、IL-10、TGF-β水平,减少形成免疫抑制微环境的相关炎性因子,呈现出逆转肿瘤免疫逃逸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黄葵素对糖尿病肾病大鼠氧化应激、炎症反应和TGF-β1/Smad2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将60只成年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糖尿病肾病组、黄葵素低剂量组、黄葵素高剂量组,每组15只。造模成功后第2天,黄葵素低剂量组和黄葵素高剂量组分别给予黄葵素75 mg/kg和150 mg/kg灌胃,对照组和糖尿病肾病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均1次/d,连续8周。血糖仪测定各组大鼠空腹血糖(FPG)水平;双缩脲法测定各组大鼠24 h尿蛋白量;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各组大鼠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水平;ELISA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肾组织病理变化;Masson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肾组织纤维化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各组大鼠肾组织中TGF-β1表达情况;ELISA检测各组大鼠肾组织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GSH)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肾组织中TGF-β1和p-Smad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糖尿病肾病组大鼠FPG、SCr、BUN、24 h尿蛋白量及血清IL-1β、TNF-α、IL-6水平均明显升高(P均<0.05),肾组织坏死明显,可见大量炎性细胞,肾小球和肾小管中有大量蓝色的胶原纤维,肾组织中TGF-β1阳性表达率和肾组织中MDA水平、TGF-β1蛋白表达水平、Smad2蛋白的磷酸化水平均明显升高(P均<0.05),肾组织中SOD和GSH水平均明显降低(P均<0.05)。与模型组比较,黄葵素各组大鼠FPG、SCr、BUN、24 h尿蛋白量、IL-1β、TNF-α、IL-6水平及肾组织中MDA水平、TGF-β1蛋白表达水平、Smad2蛋白的磷酸化水平均明显降低(P均<0.05),肾组织中SOD和GSH水平均明显升高(P均<0.05)。结论黄葵素可减轻糖尿病肾病大鼠的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和肾损伤,抑制TGF-β1/Smad2信号通路的激活,对糖尿病肾病具有潜在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双黄连口服液对3型鼠肝炎病毒(MHV-3)致裸小鼠急性肝衰竭(ALF)模型的影响,探讨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32只C57BL/6J裸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急性肝衰竭组、双黄连低剂量组和双黄连高剂量组,每组8只。除正常组外,其余组均采用腹腔注射MHV-3建立急性肝衰竭模型。建模成功后,双黄连低剂量组和双黄连高剂量组分别给予0.25 mL/(10 g·d)和0.5 mL/(10 g·d)双黄连口服液灌胃,正常组、急性肝衰竭组分别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均1次/d,连续灌胃28 d。取静脉血检测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氨酰转移酶(GGT)、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胆汁酸(TBA)水平,取肝脏组织检测干扰素-γ(IFN-γ)、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9(IL-9)表达水平。结果急性肝衰竭组小鼠血清AST、GGT、TBil、ALT、TBA水平和肝组织中IFN-γ、TNF-α、TGF-β1、IL-1β、IL-6、IL-9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均<0.05);双黄连高剂量组和双黄连低剂量组小鼠血清AST、GGT、TBil、ALT、TBA水平和肝组织中IFN-γ、TNF-α、TGF-β1、IL-1β、IL-6、IL-9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急性肝衰竭组(P均<0.05),且双黄连高剂量组各指标水平均显著低于双黄连低剂量组(P均<0.05)。结论双黄连口服液对MHV-3致C57BL/6J裸小鼠急性肝衰竭具有保护作用,主要体现在改善肝功能并抑制细胞因子合成、减轻炎症性肝损伤方面。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山仙颗粒对H22肝癌移植瘤的抑制作用及肿瘤组织中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6(IL-6)、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含量的影响,探讨山仙颗粒对H22肝癌移植瘤微环境中淋巴细胞活性的调控作用.方法 取50只雄性昆明小鼠,随机选择40只小鼠建立H22肝癌移植瘤模型,其余10只小鼠作为空白组.造模2...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研究黄芪当归配伍对气道变应性炎症模型大鼠鼻黏膜、肺组织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4(IL-4)表达及血清中IFN-γ、IL-4含量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黄芪组、当归组、芪归配伍组、阳性对照组。采用卵清蛋白(OVA)皮下及腹腔注射致敏、OVA喷雾激发的方法造成大鼠气道变应性炎症模型,各给药组分别用黄芪、当归、黄芪当归配伍水煎液及曲尼司特水溶液灌胃给药。用免疫组化法测定鼻黏膜及肺组织中IFN-γ、IL-4的表达,ELISA方法测定血清中IFN-γ、IL-4含量。结果模型组血清及肺组织中IFN-γ降低,鼻黏膜中IFN-γ变化不明显,而血清、鼻黏膜、肺组织中IL-4均升高;黄芪组可增加鼻黏膜及血清中IFN-γ,当归组可降低肺组织、鼻黏膜及血清中IL-4。芪归配伍组可增加肺组织及血清中IFN-γ,降低鼻黏膜、肺组织、血清中IL-4。相关分析显示,鼻与肺之间IL-4、IFN-γ呈正相关。结论黄芪当归配伍可能通过调节气道变应性炎症中Th1/Th2细胞因子平衡,从而对气道变应性炎症起到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四君子汤对慢性疲劳综合征(chronic fatigue syndrome,CFS)模型大鼠自然杀伤(NK)细胞活性及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γ干扰素(IFN-γ)水平的影响.方法:选用SD大鼠为实验动物,共分为5组:模型组、空白组、治疗组(分低、中、高3个剂量组),采取力竭游泳+剥夺睡眠20 h的复合造模方法造模,造模成功后给药组采用四君子汤ig,低、中、高剂量按生药量计分别为3.37,6.75,13.5 g·kg-1,空白组与模型组以蒸馏水ig,均每天1次,连续2周,2周后检测各组大鼠NK细胞活性及血清IFN-y,TGF-β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NK细胞活性及血清IFN-γ,TGF-β水平与正常大鼠比较,差异均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而四君子汤组与模型组相比,低、中、高3个剂量组NK细胞活性及IFN-γ,含量均升高(P<0.05),中、高剂量组TGF-β含量降低(P<0.05).结论:四君子汤能提高CFS模型大鼠NK细胞活性,升高血清IFN-γ含量,降低TGF-β含量,具有改善CFS大鼠免疫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赤芍总苷对大鼠放射性肝纤维化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雄性大鼠放射性肝纤维化动物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赤芍总苷组(50 mg/kg、25mg/kg),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制备成放射性肝纤维化模型,造模后各组每天给予相应药物灌胃。于照射后第26周末剖杀大鼠,取血和肝脏标本,ELISA法检测大鼠中TGF-β1、TNF-α、IL-6、HA、PC-Ⅲ、LN含量,碱水法检测大鼠肝脏组织中Hyp含量;光镜下观察肝脏HE染色、MASSON染色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法测肝脏组织TGF-β1、Smad3/4/7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肝脏损伤和胶原纤维增生明显,血清中TGF-β1、TNF-α、IL-6、HA、PC-Ⅲ、LN含量明显增加(P<0.01),肝脏组织中Hyp含量增加(P<0.01),肝脏组织中TGF-β1、Smad3/4/7蛋白表达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赤芍总苷治疗组(50mg/kg)可显著降低肝纤维化大鼠血清中TGF-β1、TNF-α、IL-6、HA、PC-Ⅲ、LN的含量,同时可降低肝脏组织中Hyp含量及降低肝脏损伤程度及胶原纤维增生程度,还可减少大鼠脏肝组织中TGF-β1和Smad3/4蛋白表达,增加肝脏组织中Smad7蛋白表达。结论:赤芍总苷具有明显的抗肝纤维化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阻断TGF-β1/Smad信号传导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沙苑子黄酮对四氯化碳(CCl4)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及细胞因子干扰素(IFNγ),生长转化因子β1(TGFβ1)的影响。方法采用CCl4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期间给予灌服沙苑子黄酮(30,60,120mg·kg-1),设秋水仙碱组作对照,给药6周后,测定血清谷丙氨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活性和总胆红素(TBILI)含量;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含量;ELISA法测定血清IFNγ,TGFβ1蛋白含量;光镜观察肝细胞结构和肝纤维化程度。结果沙苑子黄酮预防给药,明显降低CCl4诱导的肝纤维化大鼠血清ALT,AST活性(P<001,P<001),显著降低血清TBILI,HA和LN含量(P<001,P<001,P<001),血清IFNγ含量明显增加(P<001),而血清TGFβ1含量明显降低(P<005)。病理学观察结果,沙苑子黄酮预防组大鼠胶原纤维沉积明显减轻,假小叶结构明显减少。结论沙苑子黄酮预防给药,可抑制CCl4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形成,其作用可能与调节细胞因子IFNγ,TGFβ1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加味升降散对膜性肾病(MN)大鼠肾组织纤维化的影响,探讨其防治MN及肾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大鼠尾静脉注射阳离子化牛血清白蛋白(C-BSA)复制MN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MN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加味升降散组(27.3 g·kg-1)和贝那普利组(10 mg·kg-1),分别给予相应剂量药物灌胃,1次/d,连续干预4周。给药结束后,采用马松(Masson)染色,碘酸六胺银(PASM)染色,免疫荧光和透射电镜(TEM)等方法观察大鼠肾脏病理学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大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和免疫组化分别检测大鼠肾组织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核转录因子-κB(NF-κB),Toll样受体4(TLR4),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Α)和Ⅳ型胶原(CollagenⅣ)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肾组织纤维化明显,血清中IL-1β,IL-6,TNF-α含量明显升高(P<0.05),肾组织中MCP-1,ICAM-1,NF-κB,TLR4,PAI-1,TGF-β1,α-SMA和CollagenⅣmRNA及蛋白表达量均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加味升降散和贝那普利可明显改善大鼠肾脏纤维化,明显降低MN大鼠血清中IL-1β,IL-6,TNF-α含量(P<0.05),明显下调肾组织中MCP-1,ICAM-1,NF-κB,TLR4,PAI-1,TGF-β1,α-SMA和CollagenⅣmRNA及蛋白表达量(P<0.05)。结论:加味升降散可通过下调TLR4/NF-κB信号通路,减少炎症因子的释放和表达,抑制肾纤维化,减轻MN大鼠肾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