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探究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通过靶向其下游基因SMAD家族成员4(Smad4),调节结直肠癌细胞对奥沙利铂敏感性的机制研究。[方法]根据结直肠患者对奥沙利铂的敏感性将其分为耐药组以及非耐药组,采用ELISA检测患者血清中TGF-β1的表达量,采用免疫组化检测患者体内Smad4磷酸化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检测结直肠癌细胞中Smad4磷酸化水平的变化,采用CCK8检测结直肠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变化。[结果]结直肠癌患者血清中TGF-β1表达量高于正常组(P<0.001),耐药组患者血清中TGF-β1的表达量高于非耐药组(P<0.001)。癌组织中Smad4磷酸化水平高于癌旁组织(P<0.001),且耐药组患者癌组织Smad4磷酸化水平高于非耐药组(P<0.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耐药组血清中的TGF-β1表达水平与Smad4磷酸化程度呈正相关性。进一步证实TGF-β1刺激可增加结直肠癌细胞的耐药性;敲减Smad4后,结直肠癌细胞的耐药性下降。[结论]TGF-β1可通过靶向Smad4调控结直肠癌细胞对奥沙利铂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锌-α2-糖蛋白1(AZGP1)在老年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及其对结直肠癌细胞恶性增殖能力的影响和可能的机制。方法选取行手术切除的结直肠癌存档蜡块和癌旁正常组织(距病变部位5 cm处,且证实为无癌浸润)石蜡标本各70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结直肠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AZGP1蛋白的表达,分析蛋白的表达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并进行生存分析。然后通过慢病毒感染的方式成功敲低HCT116、SW480细胞系中AZGP1的表达水平,采用MTT实验检测AZGP1敲低后细胞的增殖情况;采用克隆形成实验检测AZGP1敲低后细胞的克隆形成能力;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敲低AZGP1后细胞周期的改变;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G_1/S期调控分子cyclin D1、促凋亡分子active-caspase-3及PI3K/AKT信号通路蛋白PI3K、AKT和磷酸化AKT(p-AKT)表达情况。结果 AZGP1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较癌旁正常组织明显上调,蛋白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分期、肿瘤浸润程度、肿瘤大小、肝脏转移显著相关,而与患者性别、淋巴结转移、肿瘤分化程度无关。生存分析结果提示AZGP1高表达组的患者生存率明显低于低表达组。RT-PCR实验显示:感染慢病毒后HCT116、SW480细胞中AZGP1表达水平显著下降。MTT实验显示:敲低AZGP1可降低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能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细胞克隆实验显示:敲低AZGP1可降低结直肠癌细胞的克隆形成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敲低AZGP1后G_1期细胞数增加,S期细胞数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estern blotting实验显示:敲低AZGP1可降低cyclin D1表达,增加active-caspase-3表达;同时发现,敲低AZGP1后,PI3K和p-AKT蛋白表达下降。结论 AZGP1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高表达,并可能与结直肠癌的转移及不良预后相关。敲低AZGP1可阻断结直肠癌细胞G_1/S期,抑制结直肠癌细胞的恶性增殖,促进凋亡;并且PI3K/AKT信号通路可能参与其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miRNA-31在结肠癌细胞生长及转移过程中的作用,为结直肠癌发生、转移机理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miRNA检测芯片分析10例结直肠癌患者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的miRNA表达谱;RT-PCR检测结直肠癌细胞系与正常结肠细胞miRNA的差异表达;用RT-PCR和免疫印迹等方法进行miRNA-31生物学功能验证;观察结直肠癌细胞系中miRNA-31及其调控靶基因对细胞增殖、周期和侵袭能力的调控作用。结果与癌旁对照组织相比,miRNA-3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高效表达,并与另外39例患者结直肠癌组织标本检测一致,同时miRNA-31的表达水平与结直肠癌患者肿瘤组织的转移性和TNM分期有关。miRNA-31可促进结直肠癌细胞系HCT-116细胞的增殖和侵袭。结论 miRNA-31可作为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的潜在分子标志物,为结直肠癌的临床检测提供新的检测靶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耐奥沙利铂(L-OHP)的人结直肠癌耐药细胞株(HT-29/L-OHP),检测相关耐药基因LAPTM4β的表达,探讨其在L-OHP耐药中的作用机制。 方法采用药物浓度梯度递增间歇诱导法建立人结直肠癌耐药株HT-29/L-OHP;应用LAPTM4β-35蛋白抑制剂作用于HT-29/L-OHP细胞株后,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凋亡,比较其与HT-29/L-OHP细胞株对于L-OHP的耐药情况;应用RT-PCR检测LAPTM4β mRNA的表达;应用Western blot测定LAPTM4β-35蛋白的表达。 结果成功建立人结直肠癌耐药细胞株HT-29/L-OHP,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结果表明应用LAPTM4β-35蛋白抑制剂作用于HT-29/L-OHP细胞株后,其对于L-OHP的耐药明显低于HT-29/L-OHP细胞株。HT-29/L-OHP细胞株中LAPTM4β 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亲本细胞株HT-29,分别为5.613±0.139和1.105±0.187,(P<0.05),LAPTM4β-35蛋白在HT-29/L-OHP细胞和HT-29细胞的相对表达量2.203±0.080和1.033±0.070,(P<0.05)。 结论LAPTM4β在结直肠癌耐药细胞株中过表达,与结直肠癌奥沙利铂耐药密切相关,可以作为结直肠癌耐药的一个敏感的生物学标志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并分析结直肠癌组织和细胞系中miR-574-3p的表达情况及其对结直肠癌细胞发生、发展的影响。方法收集武汉市第三医院11对手术切除结直肠癌患者的癌组织和对应癌旁组织,3种结直肠癌细胞系和1种正常结直肠上皮细胞,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临床样本及结直肠癌细胞系中miR-574-3p的表达水平;通过转染miR-574-3p mimic及相应对照mimic NC实现上调结直肠癌细胞(HCT-8、HCT-116)中miR-574-3p的表达水平,采用CCK-8、EdU、克隆形成实验、流式凋亡实验和流式细胞周期实验检测过表达miR-574-3p后对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癌旁组织中miR-574-3p的表达差异倍数显著高于对应癌组织(P<0.05),在3种结直肠癌细胞系中miR-574-3p的表达较正常结肠上皮细胞也显著降低(P<0.05)。CCK-8、EdU、克隆形成实验表明,过表达miR-574-3p抑制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能力。流式凋亡实验结果显示,过表达miR-574-3p促进结直肠癌细胞的凋亡能力。流式细胞周期结果显示,过表达miR-574-3p使结直肠癌细胞发生G0/G1期阻滞。结论结直肠癌组织和细胞系中的miR-574-3p均低表达,上调结直肠癌细胞(HCT-8、HCT-116)中miR-574-3p可以抑制细胞增殖,促进凋亡并发生G0/G1期阻滞。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X染色体连锁的凋亡抑制蛋白(XIAP)在胰腺癌组织及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XIAP表达与胰腺癌细胞对化疗药物耐药性之间的关系。方法运用免疫组化染色法研究XIAP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以及与临床分期、病理分级之间的关系;用5-氟尿嘧啶(5-FU)间歇诱导SW1990提高其对药物的耐药性,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印迹检测XIAP在胰腺癌细胞系中表达的改变,探讨与细胞耐药性之间的关系。结果在胰腺癌(20/23,89.6%)、正常胰腺组织(4/12,33.3%)和SW1990细胞中均有XIAP的表达。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P〈0.01)以及表达水平均强于癌旁正常胰腺组织(P〈0.05);5-FU可诱导SW1990的耐药性(P〈0.01)和XIAP的表达水平升高(P〈0.05),XIAP的表达水平与细胞耐药性之间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XIAP在胰腺癌中的表达水平升高,可能与胰腺癌的化疗耐药性、恶性转化以及增殖有关,可以作为胰腺癌基因治疗的一个新靶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含三磷酸鸟苷水解酶激活蛋白的IQ基序(IQGAP)3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157例病理诊断为结直肠癌患者的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评估IQGAP3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水平,检测IQGAP3表达与临床和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在结直肠癌组织中,IQGAP3水平显著上调(P<0.05)。IQGAP3高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更高的肿瘤标志物水平和更短的总生存期相关(均P<0.05)。在细胞水平研究发现,IQGAP3在结肠癌细胞系HT-29中表达显著升高(P<0.05),而在IQGAP3基因敲除后,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明显受到了抑制(P<0.05)。结论 结直肠癌组织IQGAP3的高表达是结直肠癌预后不良的有效标志物,可以作为今后治疗的潜在预测标志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微小RNA-646(miR-646)与含杆状病毒凋亡抑制蛋白重复序列蛋白5(BIRC5)基因在结直肠癌组织表达情况,探讨miR-646对结直肠癌细胞(HT-29)增殖、迁移及侵袭的影响。方法 2018年4月-2020年12月在本院行手术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72例,手术中取结直肠癌组织及癌旁组织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miR-646、BIRC5 mRNA表达水平。体外培养结直肠癌细胞系HT-29细胞并随机分为对照组、miR-646阴性对照(NC)组和miR-646模拟物(mimics)组(设正常结肠上皮细胞CCD841对照),RT-qPCR检测各组HT-29细胞miR-646、BIRC5 mRNA的表达;MTT法检测HT-29细胞存活率变化;Transwell小室法检测HT-29细胞迁移与侵袭情况;Western blot检测HT-29细胞凋亡抑制蛋白Survivin、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及MMP-9表达的变化;双荧光素酶报告验验证miR-646与BIRC5基因的靶向关系。结果与癌旁组织和正常结肠上皮细胞CCD841细胞比较,结直肠癌组织与HT-29细胞miR-646相对表达水平显著降低,BIRC5 mRNA相对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targetscan数据库预测miR-646与BIRC5基因3’UTR区有结合位点。与BIRC5-3’UTR-WT+miR-646 NC组(0.81±0.09)比较,BIRC5-3’UTR-WT+miR-646 mimics组(0.28±0.04)荧光素酶活性降低(P0.05);与对照组[(3.04±0.21)个、(3.41±0.24)个、(98.56±0.64)%]和miR-646 NC组[(2.96±0.25)个、(3.32±0.23)个、(97.94±0.57)%]相比,miR-646 mimics组HT-29细胞miR-646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细胞存活率[(47.34±1.78)%]、迁移数[(1.35±0.08)个]与侵袭数[(1.48±0.05)个]、BIRC5和Survivin蛋白、MMP-2和MMP-9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均P0.05)。结论 miR-646与BIRC5基因存在靶向关系,可能通过靶向抑制BIRC5基因的表达抑制HT-29细胞的增殖、迁移与侵袭。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微小RNA-646(miR-646)与含杆状病毒凋亡抑制蛋白重复序列蛋白5(BIRC5)基因在结直肠癌组织表达情况,探讨miR-646对结直肠癌细胞(HT-29)增殖、迁移及侵袭的影响。方法 2018年4月-2020年12月在本院行手术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72例,手术中取结直肠癌组织及癌旁组织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miR-646、BIRC5 mRNA表达水平。体外培养结直肠癌细胞系HT-29细胞并随机分为对照组、miR-646阴性对照(NC)组和miR-646模拟物(mimics)组(设正常结肠上皮细胞CCD841对照),RT-qPCR检测各组HT-29细胞miR-646、BIRC5 mRNA的表达;MTT法检测HT-29细胞存活率变化;Transwell小室法检测HT-29细胞迁移与侵袭情况;Western blot检测HT-29细胞凋亡抑制蛋白Survivin、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及MMP-9表达的变化;双荧光素酶报告验验证miR-646与BIRC5基因的靶向关系。结果与癌旁组织和正常结肠上皮细胞CCD841细胞比较,结直肠癌组织与HT-29细胞miR-646相对表达水平显著降低,BIRC5 mRNA相对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targetscan数据库预测miR-646与BIRC5基因3’UTR区有结合位点。与BIRC5-3’UTR-WT+miR-646 NC组(0.81±0.09)比较,BIRC5-3’UTR-WT+miR-646 mimics组(0.28±0.04)荧光素酶活性降低(P<0.05);与对照组[(3.04±0.21)个、(3.41±0.24)个、(98.56±0.64)%]和miR-646 NC组[(2.96±0.25)个、(3.32±0.23)个、(97.94±0.57)%]相比,miR-646 mimics组HT-29细胞miR-646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细胞存活率[(47.34±1.78)%]、迁移数[(1.35±0.08)个]与侵袭数[(1.48±0.05)个]、BIRC5和Survivin蛋白、MMP-2和MMP-9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均P<0.05)。结论 miR-646与BIRC5基因存在靶向关系,可能通过靶向抑制BIRC5基因的表达抑制HT-29细胞的增殖、迁移与侵袭。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microRNA-503(miR-503)在结直肠癌组织和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对细胞增殖、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采用实时定量PCR(qPCR)检测54例结直肠癌组织及4种结直肠癌细胞(SW480、Lovo、LS174T和HT-29)中的miR-503水平,分析结直肠癌组织miR-503表达与常见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采用脂质体转染miR-503模拟物(mimics)至miR-503水平最低的细胞,采用MTT法、流式细胞仪及Transwell法检测过表达miR-503对细胞增殖、凋亡、细胞周期和侵袭的影响。结果 54例结直肠癌组织的miR-503相对表达量为(0.257±0.011),低于癌旁组织(P0.05),且miR-503水平与TNM分期、分化情况、肿瘤大小和术前癌胚抗原均有关(P0.05);与人正常结肠细胞系CCD-18Co相比,4种不同恶性程度结直肠癌细胞SW480、Lovo、LS174T和HT-29的miR-503相对表达量依次为(0.342±0.072)、(0.161±0.054)、(0.260±0.041)和(0.415±0.08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转染miR-503 mimics后的细胞增殖抑制率和凋亡率均升高,G0/G1期细胞比例升高,S期和G2/M期细胞比例均降低,穿膜细胞数减少(P0.05)。结论 miR-503在结直肠癌组织和细胞中低表达,且与结直肠癌的临床病理参数有关,上调miR-503水平可抑制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侵袭并诱导细胞周期阻滞和凋亡。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长非编码RNA H19在结直肠癌化疗药物敏感性中作用。 方法分别构建lncRNA H19稳定过表达及表达沉默的结肠癌细胞株,分别加入5-FU培养,RT-qPCR检测H19表达,MTT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率,通过划痕实验检测各组迁移能力;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凋亡蛋白、耐药蛋白MDR1、MRP1和BCRP表达。 结果与正常细胞比较,lncRNA H19在结直肠癌细胞中表达升高,lncRNA H19稳定过表达组细胞增殖率明显高于H19表达沉默组,lncRNA H19稳定过表达组细胞48 h迁移距离明显大于H19表达沉默组,lncRNA H19稳定过表达组Bax蛋白表达下调,BCL-2、MDR1、MRP1和BCRP表达上调,H19表达沉默组Bax蛋白表达上调,BCL-2、MDR1、MRP1和BCRP表达下调。 结论lncRNA H19高表达的结直肠癌降低结直肠癌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下调lncRNA H19表达可提高化疗药物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背景:EYA4(eyes absent4)是一种非巯基蛋白酪氨酸磷酸酶,参与器官发育、细胞凋亡调控、先天性免疫、DNA损伤修复、血管生成等过程。目的:研究EYA4基因在结直肠癌中的甲基化状态及其意义。方法:选取2006年6月~2007年1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31例结直肠癌患者,采集其癌组织和相应癌旁非癌组织。以5-氮杂-2’-脱氧胞苷(5-Aza—dC)处理人结肠癌细胞株HT29、HCT116、SW480、SW1116。应用MSP技术检测结直肠癌组织、癌旁非癌组织、HT29、HCT116、SW480、SW1116细胞中EYA4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状态。分析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与EYA4基因甲基化关系。采用RT—PCR和蛋白质印迹法分别检测结肠癌细胞株中EYA4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结直肠癌组织EYA4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77.4%对6.5%,P〈0.01)。EYA4基因和蛋白在启动子甲基化的HT29、HCT116、SW480细胞中不表达,在启动子非甲基化的SW1116细胞中显著表达。以5-Aza—dC处理后EYA4基因和蛋白在LIT29和SW480细胞中表达上调。结论:EYA4基因是结直肠癌发生的甲基化相关基因,有望成为结直肠癌的诊断标记物。  相似文献   

13.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21,29(10):526-536
背景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rcinoma, CRC)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但结直肠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分子机制并为完全阐明.胱氨酸/谷氨酸反转运体X(cystine/glutamate antiporter, x CT)被证实在多种肿瘤中高表达并与细胞的铁死亡有关.目的探讨mi R-128-3p靶向x CT基因抑制结直肠癌细胞增殖、侵袭的分子机制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关系.方法癌症基因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 TCGA)、Oncomine数据库中比较胱氨酸/x CT基因在人结直肠癌及多种实体肿瘤中的表达.肿瘤免疫(tumor immune estimationresource, TIMER)数据库中分析x CT表达水平与淋巴细胞浸润程度关系.基因表达综合(gene expression omnibus, GEO)数据库下载结直肠癌患者癌组织vs癌旁组织差异表达mi RNA数据集GSE18392,筛序癌组织与癌旁组织差异表达mi RNA,筛选条件为Log2FC1, adj P0.05. micro RNA靶基因在线预测算法(Targetscan, mi RDB和Star Base)预测x CT上游靶mi RNA.GSE18392差异表达mi RNA和预测靶基因取交集得到mi R-128-3p.并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验证mi R-128-3p与x CT靶向调控关系.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 time 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reaction,RT-PCR)检测人正常肠上皮细胞及人结直肠癌细胞系、38例结直肠癌患者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x CT及mi R-128-3p表达水平.溴化噻唑蓝四氮唑[3-(4,5-Dimethylthiazol-2-yl)-2,5-diphenyltetrazolium bromide(MTT)]实验和划痕实验观察转染外源性mi R-128-3p-mimic后人结癌细胞(SW480)增殖和迁移能力有无改变.结果结直肠癌组织x CT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 0.05).筛选并预测mi R-128-3p为x CT上游靶向调控基因.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显示, mi R-128-3p可靶向结合x CT基因3’UTR区域. x CT在人结直肠癌细胞系(HT-29,SW480,Lo Vo及SW620)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肠上皮细胞(NCM460),(P0.05),而mi R-128-3p在人结直肠癌细胞系中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正常肠上皮细胞异(P0.05).转染外源性mi R-128-3p mimic可显著下调SW480细胞中x CT表达水平,并抑制SW480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 x CT在38例结直肠癌患者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而mi R-128-3p在癌组织中相对表达水平显著低于癌旁组织(P0.05).癌组织中mi R-128-3p与x CT表达负相关(rpearson=-0.43,P 0.05).免疫组化显示x CT阳性表达于细胞膜,呈棕黄色颗粒,在癌组织中阳性率63.2%. x CT阳性表达与肿瘤分化(P0.05)和脉管浸润(P0.05)有关. x CT表达水平与结肠癌CD8+T细胞,中性粒细胞,树突状细胞浸润有关(P0.05),与直肠癌CD8+T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浸润有关(P0.05),而于其他淋巴细胞浸润水平无关(P0.05).结论x C T在结直肠癌中表达上调,m i R-128-3p可通过与x C T基因3’ U T R结合抑制肠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mi R-128-3p/x CT通路有望成为肠癌靶向治疗新的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检测趋化因子受体CCR7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状态,探讨CCR7在结直肠癌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检测标本中CCR7蛋白表达,逆转录PCR(RT-PCR)检测CCR7mRNA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肠癌细胞CCR7蛋白表达.结果:45例结直肠癌组织标本检出CCR7 mRNA表达,而其相应的癌旁组织中12例检出(x2=34.44,P<0.01).34例结直肠癌组织标本检出CCR7蛋白表达,其相应的癌旁组织中,则有6例检出(x2=28.51,P<0.01).结肠癌细胞SW-480中CCR7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而在HT-29中表达较弱.结论:CCR7参与结直肠癌的发病过程,其表达与结直肠癌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耐药相关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RT-PCR半定量法检测60例未行化放疗的NSCLC患者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耐药相关基因[多药耐药相关蛋白1(MRP1)、肺耐药蛋白(LRP)、乳腺癌耐药蛋白(BCRP)、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mRNA的表达。结果与癌旁组织比较,癌组织中MRP1、LRP、ERCC1 mRNA表达显著升高,BCRP mRNA显著降低(P〈0.05);BCRP mRNA在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s=0.339,P=0.008),癌组织中MRP1 mRNA与LRP mRNA、BCRP mRNA与ER-CC1 mRNA呈正相关。COX多因素回归分析示,MRP1 mRNA高表达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RR=4.784,P=0.026)。结论检测MRP1 mRNA对预测NSCLC患者生存期、协助临床选择化疗方案可能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6.
背景:结直肠癌是消化系统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多数患者确诊时已为进展期,预后较差,早期诊断对改善患者预后尤为重要。目前,分子标记物诊断结直肠癌备受关注。目的:探讨Rab5A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收集135例行结直肠癌切除术患者的癌组织及其配对癌旁非癌组织。采用real-time PCR检测21例患者癌组织及其配对癌旁非癌组织以及结肠癌细胞株HCT116、HT-29、LoV o、SW480和正常结肠上皮细胞株NCM460中的Rab5A mRNA表达;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4例患者癌组织及其配对癌旁非癌组织中的Rab5A蛋白表达;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10例患者癌组织中的Rab5A蛋白表达;分析Rab5A表达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结果:结直肠癌组织中的Rab5A 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非癌组织(P=0.003);结肠癌细胞株HCT116、HT-29、LoV o、SW480中的Rab5A 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结肠上皮细胞株NCM460(P0.05)。结直肠癌组织中的Rab5A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非癌组织。110例结直肠癌组织中,51例(46.4%)为Rab5A低表达,59例(53.6%)为Rab5A高表达。Rab5A蛋白表达与肿瘤大小、血清癌胚抗原(CEA)水平和TNM分期相关(P=0.008;P=0.002;P=0.010)。Rab5A高表达患者的3年生存率显著低于低表达者(52.1%对77.5%,P0.05)。Rab5A、血清CEA和TNM分期与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相关(P=0.009;P=0.006;P=0.017),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P=0.026;P=0.032;P=0.014)。结论:Rab5A参与了结直肠癌的恶性演进过程,其高表达提示患者预后不良,可作为预测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微小RNA-199(miR-199)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侵袭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常规培养人正常结肠上皮细胞系(HCoEpiC细胞)、结直肠癌细胞系(LOVE、SW620、SW480、HT29、DLD-1细胞),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细胞中miR-199表达。将SW620细胞随机分为miR-199过表达组、阴性对照组及miR-199+转铁蛋白受体1(TFR1)共表达组(miR-199mimics+TFR1组),分别将miR-199mimics、mimic-NC、miR-199mimics+TFR1过表达质粒转染至细胞内;另取部分未转染细胞作为空白对照组。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TFR1 mRNA表达,MTT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能力,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TFR1蛋白表达,生物学软件TargetScan及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分析miR-199的靶基因。结果 人结直肠癌细胞系中miR-199相对表达量均低于人结肠上皮细胞系(P均<0.05),且SW620细胞中miR-199相对表达量最低,故选SW620细胞为实验...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CST1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PCR)检测课题组2013~2015年收集的195例确诊结直肠癌患者的癌组织及对应癌旁正常组织中CST1的表达量,并根据其表达量高低分为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分析CST1表达量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特征、生存期之间的关系;通过过表达CST1的表达后检测其对结直肠癌细胞系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CST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量高于对应癌旁正常组织(0.0062±0.0198vs.0.0032±0.0139,P=0.026);CST1高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分期(χ~2=16.465,P0.001)、是否原位癌(χ~2=10.739,P=0.013)、淋巴结转移(χ~2=14.461,P=0.001)、远端转移(χ~2=17.278,P0.001)相关;CST1高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生存期明显缩短(χ~2=13.04,P0.001)CST1过表达后促进结直肠癌细胞增殖(F=43.88,P=0.0002)、迁移(78.0±6.7 vs.51.2±10.6,P0.001)和侵袭(63.6±8.0vs.43.0±9.3,P0.001)相关。[结论]CST1在结直肠癌中高表达,且高表达将缩短结直肠癌患者生存期,过表达CST1能够促进结直肠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结肠癌羟基喜树碱(HCPT)多药耐药现象的逆转策略。方法应用RT-PCR法检测结肠癌HCPT耐药细胞中耐药相关基因的表达;构建并转导乳腺癌耐药蛋白(BCRP)基因小干扰RNA(siRNA)表达质粒;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进行药物敏感实验;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分布;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检测肿瘤细胞体外成瘤性;RT-PCR和Western印迹法测定BCRP基因敲除效果。结果SW1116/HCPT细胞8个耐药相关基因中,2个表达下调,4个表达上调,还有2个表达无明显改变;成功构建BCRP基因siRNA表达质粒,转染效率约42%;与耐药细胞相比,转染细胞对HCPT敏感性增加,IC_(50)下降62.5%;转染细胞周期分布有明显改变:G1期细胞减少,S期细胞增加;转染细胞体外成瘤性下降,形成克隆体积减小;RT-PCR和Western印迹显示,转染细胞中BCRP基因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下降甚至消失。结论siRNA表达质粒转导是逆转结肠癌HCPT耐药现象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小鼠结直肠中的韦荣氏球菌Veillonellaparvula对结直肠癌细胞的影响。方法 AOM/DSS诱导C57BL/6小鼠形成结直肠癌后,收集结直肠内容物并涂布于LB平板进行培养。挑取平板上的单克隆菌落进行摇菌培养,取韦荣氏球菌Veillonellaparvula菌液上清处理结直肠癌细胞HT-29,微量滴定板法检测其活力;质谱分析上清中的蛋白质并进行纯化。用纯化的蛋白处理结直肠癌细胞HT-29,检测其活力和相关通路。结果取结直肠癌小鼠结直肠中的韦荣氏球菌Veillonellaparvula培养上清处理HT-29细胞,细胞活力显著增强(P0.05)。收集Veillonellaparvula培养上清作质谱分析,评分大于150的分泌蛋白有12个,分别是RIW09983.1、EQC65645.1、WP_004692917.1、SNU97803.1、EQC64312.1、SNU98422.1、PKZ92195.1、EQC65720.1、WP_174892117.1、WP_060919644.1、KXB83763.1和EQC67766.1。将上述蛋白纯化后以10μg/ml的浓度处理结直肠癌细胞HT-29后,其中EQC65720.1能够显著增强结直肠癌细胞HT-29的活力(P0.05)。同时,将EQC65720.1(GroEL)以10μg/ml的浓度处理结直肠癌细胞SW620、COLO 205、HCT 116、LoVo、RKO、SW480、CT26.WT和LS513,细胞活力均显著增强(P0.05)。用10μg/ml GroEL处理结直肠癌细胞HT-29,JNK、ERK、p-JNK、p-ERK和AKT的表达水平无显著变化(P0.05),p-AKT的表达水平显著增强(P0.05)。加入PI3K/AKT通路抑制剂LY294002后再用GroEL和LY294002同时处理,结直肠癌细胞HT-29的活力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韦荣氏球菌通过分泌GroEL蛋白激活结直肠癌细胞PI3K/AKT通路,并能促进结直肠癌细胞的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