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正>恶性肿瘤的发生、进展不仅与其自身的特性相关,也与其所处的肿瘤微环境密不可分。正如Paget的“种子——土壤学说”[1],他把肿瘤比作“种子”,肿瘤微环境比作“土壤”,如果“种子”离开了适合其生长的“土壤”,便不会生根发芽。炎性微环境是肿瘤微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着眼于肿瘤炎性微环境。中医药在炎性微环境方面具有独特的认识,并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为中医药抗肿瘤治疗提供新的研究思路。1 炎性微环境与肿瘤发生、  相似文献   

2.
转移是肺癌死亡的主要原因,肺癌肿瘤微环境形成是肺癌转移的重要因素,如何调控肿瘤微环境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中医药在肺癌治疗中广泛使用,大量的临床实验也证实中医药治疗肺癌确实有效,与其他常用治疗方法的联合方案为肺癌治疗提供了极大帮助。中医药提高肺癌患者免疫力,减少肺癌血管生成,调控肿瘤微环境,通过多靶点抑制肺癌细胞及转移,同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该研究对中医药调控肺癌肿瘤微环境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研发具有靶向作用的抗癌中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中医药是我国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其治疗肿瘤的主要优势在于改善机体的内环境,重塑肿瘤相关微环境。该作用特点与近年来现代医学对肿瘤的治疗研究以肿瘤微环境为治疗新靶标的研究策略不谋而合。本文介绍了肿瘤免疫抑制微环境的形成和作用,并从重塑肿瘤微环境免疫抑制细胞和增强肿瘤免疫应答两方面介绍了中医药对肿瘤免疫微环境的调控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揭示了中医药调节肿瘤免疫微环境的双向性和多靶点机制,为中医药抗肿瘤和临床实践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HF)是多种心血管疾病发展的终末期,免疫炎症反应是其关键环节,气虚血瘀是HF的重要病机。肠道菌群失调与炎性微环境失衡在气虚血瘀证HF的进展过程中有重要促进作用,且肠道菌群与炎性微环境存在双相调控关系。中医药通过纠正肠道菌群紊乱,抑制炎症因子的释放,维持炎性微环境稳态,切断肠道菌群紊乱与炎性微环境间的恶性循环,对预防和治疗HF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医药对肿瘤微环境调控作用的相关研究文献近年来层出不穷,为反映这一专题的最新研究水平与进展,现就中医药对肿瘤微环境的调控作用作一综述。主要从肿瘤微环境的概念、中医对肿瘤微环境的理解、以及中医治则治法这三方面阐述中医药对肿瘤微环境调控作用的研究情况。研究表明,中医对肿瘤微环境调控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打破了传统消灭肿瘤细胞的治疗方式,这对今后中医治疗癌症的新发展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肿瘤转移是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转移前微环境的形成是肿瘤转移的关键始动因素。现代药理研究显示,中药可以通过影响肿瘤分泌物抑制肿瘤转移、阻止肿瘤招募抑制性免疫细胞、影响特定组织部位基质组分的炎性极化。中药作用具有多靶点、微效、双向调节等特点,可通过影响肿瘤的功能基因网络,在调控肿瘤相关基因表达、基因的组合上发挥多因微效的整合调节作用,这与以信号转导动态网络为药物靶标的研究策略相契合。因此,通过中医药防治肿瘤转移前微环境的形成是行之有效的研究路径。对中药调控肿瘤转移微环境的现状进行综述,为中医药防治肿瘤转移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辽宁中医杂志》2013,(10):2166-2167
子宫内膜异位症(EM)是妇科常见病。腹腔液中活化巨噬细胞的增加,其产物(IL-1、IL-6、IL-8和肿瘤坏死因子等)也增加,可能营造了一种腹腔微环境,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取决于腹腔微环境免疫屏障系统的功能状态。近年来,大量临床研究证实了中医药治疗内异症的有效性。研究表明中医药可以通过改善腹腔液细胞免疫功能,平衡细胞因子及细胞活性物质异常表达,影响其他生物化学因素等方式调节腹腔微环境,从而抑制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免疫和炎症构成肿瘤微环境的两大核心,在炎症微环境中,细胞和分子构成了炎症与免疫此消彼长的动态变化,最终造成大量免疫抑制细胞及炎性相关因子等在肿瘤微环境中大量聚集,从而介导肿瘤的免疫抑制和逃逸。炎症与免疫在肿瘤微环境中发挥关键作用。本研究就中医药对肿瘤微环境的调节,微环境中炎性反应及免疫相互关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抑制性共刺激分子程序性死亡因子(PD-1)/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PD-L1)是重要的免疫负调节因子,在肿瘤免疫逃逸中发挥重要作用。中医药是我国治疗肿瘤的重要手段之一,其主要优势在于增强机体免疫力,重塑肿瘤免疫微环境。本文综述了PD-1/PD-L1信号通路、中医与肿瘤免疫的相关性及中医药干预PD-1/PD-L1信号通路的相关研究,揭示了中医药调节肿瘤免疫多系统、多靶点、多环节、整体性等特点,为中医药防治肿瘤的理论和机制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马小杰  李大可 《河南中医》2023,(8):1265-1271
中医药治疗痛风可通过调控Nod样受体蛋白3(nod-like receptor pyrin domain 3,NLRP3)炎性小体介导的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IL-18而发挥关键作用,但也存在以下问题:(1)中药复方治疗痛风效果显著,但其成分复杂,未能确定其具体起效的活性成分;(2)中医药多采用调控NLRP3炎性小体以治疗痛风,NLRP3炎性小体存在双向调节作用,其但具体作用机制尚未清楚。今后,应利用现代实验技术分析中药复方的具体活性成分及其药理学作用,进一步研究NLRP3炎性小体,明确其作用机制。此外,中医药在控制炎症、降低尿酸、改善关节活动功能方面有明显优势,将NLRP3炎性小体作为治疗靶点,可为痛风提供一种新的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11.
从胰腺纤维化的微环境出发,综述了多种细胞在慢性胰腺炎发病中的作用,以及中医药防治慢性胰腺炎的相关机制。中医药可通过调节细胞外基质的过度产生和降解,抑制胰腺星状细胞的活化、腺泡细胞的凋亡、炎症细胞的浸润和炎性因子的释放来减缓胰腺纤维化,从而达到防治慢性胰腺炎的目的,为慢性胰腺炎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恶性肿瘤已经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常见疾病,但也是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可控、可治甚至可治愈的慢性疾病。目前,治疗恶性肿瘤有西医药、中医药(包括中西医结合)等医学手段。相对而言,西医药在根除或减少肿瘤病灶方面优势突出;而中医药在辅助西医药发挥增效与减毒作用,在改善中晚期肿瘤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稳定肿瘤病灶方面优势更加明显。为更好地让读者深入了解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的理念、方法、特色、优势、用药特点以及医患共同关注的问题,邀请中医肿瘤界知名专家就"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特色与优势"进行了专题讨论。  相似文献   

13.
甲型流行性感冒(以下简称甲流)是感染甲型流感病毒后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起病急、传染性强,但目前西医治疗有局限性。中医关于甲流的论述众多,中医药治疗甲流疗效显著。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研究中医药防治甲流,中医药治疗甲流的机制主要有调节病毒蛋白的表达、调节免疫反应、减少炎性因子的表达、调节信号转导通路等。研究中医药治疗甲流的研究进展,更有利于针对性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14.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呼吸系统常见的慢性气道炎性反应疾病。中医药在COPD的防治过程中作用显著,而调控炎性反应是其重要疗效机制之一。文章将就COPD炎性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的炎性反应细胞和炎性反应因子,以及中医药对其干预作用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5.
对中医古籍和现代文献进行挖掘和整理,梳理郁-热-毒与乳腺癌发生与发展的关联性。郁-热-毒是影响乳腺癌发生与发展的重要因素,郁-热-毒影响肿瘤微环境,尤其是影响乳腺癌患者机体炎症微环境。中医药的合理干预有助于改善乳腺癌患者机体的炎症微环境,截断炎与癌的转化,延缓乳腺癌的发展进程。丹栀逍遥散具有疏肝理脾、清热解毒之功,影响因郁-热-毒引起的乳腺癌患者炎-癌转化。因此,结合理论研究与实验研究,运用丹栀逍遥散治疗乳腺癌将为中医药防治乳腺癌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肿瘤炎症微环境由炎症细胞、肿瘤细胞以及各种基质细胞伴随大量细胞因子、趋化因子浸润等共同构成,对肿瘤细胞增殖、侵袭、血管生成及放化疗抵抗起到作用。具有邪热内蕴、痰饮停滞、瘀血阻滞、正气亏虚等病机特征,是微观层面的中医证候表现。基于炎症微环境异常,中医辨证论治提出清热解毒、化痰散结、活血化瘀、扶正固本的肿瘤治则治法,在缓解患者临床症状、调节机体免疫方面有良好的治疗前景。  相似文献   

17.
康静教授基于《黄帝内经》理论认为肿瘤的致病因素与情志、外邪、饮食密切相关,其发病机制与阴阳失衡,积损致热,热极成毒,虚痰瘀毒杂合相关,在此基础上运用"平调阴阳法"治疗肿瘤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试图从现代医学最新的生物学模式:欲望和欲望模式及耗散结构理论的热熵病等观点证实《黄帝内经》中肿瘤的发病机制,并从"金元四大家"出发诠释了广义的"平调阴阳法"的内涵,结合典型病例,对"平调阴阳法"辨治肿瘤进行了详细的探讨。肿瘤本质上以阴阳失衡为本,痰瘀毒邪相合为标,临床采用平调阴阳法,标本同治,进行细微的中医药调理,使之达到新的平衡状态,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阐述竞争性内源RNA(competing endogenous RNA,ceRNA)调控在肝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并探讨中药治疗肝癌与ceRNA调控作用的关系。ceRNA的调控以miRNA为核心,在miRNA反应元件(miRNA response element, MRE)的作用下,mRNA、假基因转录本、lncRNA、circRNA等竞争性地与miRNA结合,构成ceRNA调控网络。ceRNA的调控模式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转移侵袭等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目前有关ceRNA调控肝癌机制的研究还在探索阶段,其可提高靶向预测的准确性,有效筛选潜在治疗靶点和预后生物标志物。ceRNA调控机制也是中药治疗肝癌的重要调控方式,中药有效成分干预在肿瘤治疗方面有着非常广阔的前景,而基于ceRNA调控的中医药抗肿瘤机制研究也为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9.
结肠癌是我国高发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危害人类健康。迄今为止,结肠癌的治疗手段仍然是以西医治疗为主,疗效有限且具有毒副作用的风险。因此,研发新药物对结肠癌的治疗具有深远意义。近年来,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已经证实,中草药中多糖提取物的抗肿瘤功效显著,具有多途径、多靶点的特点。而补气类中药具有“扶正”与“祛邪”两大功效,既可以扶助正气,提升机体免疫力,又可以发挥抗肿瘤、抗病毒、抗炎等作用,与结肠癌的中医核心治法十分契合,在未来有较大的应用潜力。文章对国内外近15年文献中报道且在《中国药典(2020年版)》中记载的补气类中草药的多糖成分对结肠癌的干预作用进行总结,旨在为结肠癌的中医药治疗提供理论支持,为今后多糖类药物的研发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研究发现炎症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慢性炎症产生炎症调节因子所形成的炎症微环境可诱导恶性肿瘤发生、发展和转移。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主要为宫颈癌、卵巢癌及子宫内膜癌等,相关研究表明这些恶性肿瘤的发生常与前期相应部位炎症的持续存在有关。中医药在预防和治疗妇科炎症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本文从炎症与肿瘤发病机制“炎癌学说”出发,以近年来妇科炎症与肿瘤相关性的研究进展为基础,结合中医药对妇科常见慢性炎症的临床及实验研究,阐述和探讨积极防治妇科炎症反复发作的重要性,以及中医药预防和治疗妇科炎症的优势与特色,为进一步研究妇科炎症和肿瘤的发生机制提供理论依据,并为临床应用中医药防治妇科恶性肿瘤提供新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