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研究不同他汀类药物在冠心病中的应用及对改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干预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10月肇庆市端州区人民医院接诊的冠心病患者90例,利用奇偶数字分组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45例。观察组应用瑞舒伐他汀治疗,对照组应用辛伐他汀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斑块面积的改善情况,并比较两组的血脂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各血脂水平均优于对照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比对照组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数量少于对照组,斑块面积小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选择瑞舒伐他汀并将之合理用于冠心病临床治疗中,利于患者血脂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等指标的改善。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冠心病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服用瑞舒伐他汀钙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我院就诊的60例冠心病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给予其口服瑞舒伐他汀钙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治疗后3、6、9及12个月时的总胆固醇(TC),高、低密度蛋白胆固醇(HDL-C、LDL-C),三酰甘油(TG),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颈动脉斑块的积分。结果与治疗前比,患者治疗后的TC、TG及LDL-C均有所下降、HDL-C有所上升(P〈0.05或P〈0.01),IMT有所缩小(P〈0.05或P〈0.01);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积分治疗9、12个月与治疗前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结论给予冠心病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瑞舒伐他汀钙治疗,可有效改善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血脂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银丹心脑通软胶囊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将48例检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4例。治疗组服用银丹心脑通软胶囊,对照组服用阿托伐他汀,3个月为1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计算斑块面积和数目。结果治疗后2组颈动内膜-中膜厚度、斑块面积均较治疗前显著缩小(P均<0.05),其中治疗组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斑块面积显著减小(P均<0.01);治疗后,治疗组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斑块面积减小较对照组更显著(P均<0.05)。治疗组的不稳定斑块数减少16处、稳定斑块数增加7处、斑块数减少9处,对照组治疗后不稳定斑块减少11处、稳定斑块数量4处、斑块数减少7处,2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银丹心脑通软胶囊具有减少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内膜-中膜厚度、斑块面积及稳定斑块的作用,且效果优于阿托伐他汀。  相似文献   

4.
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疗效观察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观察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疗效。方法将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8例采用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对照组25例单用西药阿托伐他汀治疗,疗程均为20周。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动脉硬化指数(AI)降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体积缩小,平均血流速度(Vmean)增加,搏动指数(PI)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半夏白术天麻汤有抗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抽取本院2013年3月-2014年5月收治的64例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应用瑞舒伐他汀治疗,观察血脂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变化。结果:观察组总胆固醇(TC)、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等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治疗动脉粥样硬化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高血脂与动脉粥样硬化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葛根芩连汤加失笑散联合瑞舒伐他汀钙片治疗毒热瘀阻型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毒热瘀阻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8例.治疗组予葛根芩连汤加失笑散,同时联合瑞舒伐他汀钙片,对照组予瑞舒伐他汀钙片;疗程均为12周,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颈动脉硬化斑块面积的变化,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脑梗死患者血管内皮舒张功能与颈动脉硬化、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关系及瑞舒伐他汀钙对其影响。方法选取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瘫块的脑梗死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药物组和对照组各60例,2组均予脑梗死常规治疗14d,药物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瑞舒伐他汀钙10mg口服,每晚1次,连服3个月,于给药前和给药3个月后采用颈部血管超声检查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NMD)、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粥样硬化斑块积分并测定血hs—CRP。结果2组比较。药物组治疗后FMD显著改善,hs—CRP与IMT、粥样硬化斑块积分均显著减低(P均〈0.05);IMT与FMD、hs—CRP、TG呈负相关(P〈0.05)。结论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脑梗死患者存在内皮功能障碍,瑞舒伐他汀钙可显著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稳定动脉斑块。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丹芪偏瘫胶囊联合瑞舒伐他汀对2型糖尿病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血脂水平影响的临床疗效。方法: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120例,分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给予瑞舒伐他汀片,治疗组再给丹芪偏瘫胶囊,疗程为6个月。结果:1治疗组和对照组中的血脂(TC、TG、LDL-c)均显著降低,HDL-C升高(P0.05);2两组颈部IMT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但治疗组斑块面积缩小较对照组明显(P均0.05),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芪偏瘫胶囊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伴有2型糖尿病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高脂血症及CAS斑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补肾化痰活血法联合阿托伐他汀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选取204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2例,对照组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中医补肾化痰活血法组方治疗,2组患者以4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6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斑块积分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1.2%)明显高于对照组(72.5%),2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IMT及Crous斑块积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观察组效果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2组TC、TG、LDLC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HDL-C较治疗前明显升高,观察组作用较对照组明显(P0.05)。结论:补肾化痰活血法可提高阿伐他汀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疗效,减小IMT值,降低Crous斑块积分,改善血脂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脉管通胶囊联合西药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与对照组60例,对照组口服辛伐他汀,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脉管通胶囊;两组均治疗3个月后观察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分别检测两组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血脂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变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临床疗效和血清TC、TG、HDL-C、LDL-C较治疗前有明显好转,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治疗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较对照组变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较对照组缩小,血清TC、TG、LDL-C均较对照组改善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脉管通胶囊联合辛伐他汀可显著增加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效果,使粥样硬化斑块减小,降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调节血脂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刘君  李洁芳 《中医药导报》2020,26(1):69-71,78
目的:观察艾灸联合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痰湿质高血压伴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痰湿质高血压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西药降压以及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艾灸以及半夏白术天麻汤。比较两组治疗后血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面积、血脂水平及痰湿体质积分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双侧IMT、斑块面积均缩小,血压及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脂蛋白a均明显下降(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患者双侧IMT、斑块面积、TC、LDL-C、脂蛋白α及痰湿体质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灸联合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痰湿质高血压伴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通心络及辛伐他汀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血脂的影响。方法选择112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血脂异常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随机分成2组:辛伐他汀组,通心络+辛伐他汀组,连用6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患者增厚的内膜冲层厚度与斑块消退的变化、血脂的变化。结果两组病人颈动脉增厚内膜与斑块均有消退,胆固醇(TG)、低密度脂蛋白(LDL)均有明显降低,但以治疗组更为显著(P〈0.05),同时治疗组高密度脂蛋白(HDL)升高、甘油三酯(1℃)降低。结论通心络及辛伐他汀联合应用对颈动脉内膜增生厚度、粥样硬化斑块消退及对血脂的影响明显优于辛伐他汀。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联合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所有入选患者随机分为2组:补阳还五汤联合阿托伐他汀组(治疗组)和阿托伐他汀组(对照组)。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治疗前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变化,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3月后,2组血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TG、TC、LDL—C与对照组比较降低更明显,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前颈动脉斑块大小、厚度、数量和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6月后,治疗组颈动脉癍块大小、厚度、数量和IMT均较治疗前减小(P〈0.05)。而斑块数量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2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颈动脉斑块大小、厚度、数量和IMT均小于对照纽(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明显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程度。  相似文献   

14.
原发性高血压病中医体质与并发症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病中医体质与颈动脉粥样硬化(AS)、左室肥大、肾损害的关系。方法对498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进行中医体质辨识,在发生率最高的3种体质中各随机抽取30例患者,进行心脏、颈动脉彩超检查,测定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SPV)、心脏左室壁厚度、左室重量指数、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和斑块严重程度;抽血查血脂、肾功能和尿β2微球蛋白等。结果阴虚质组SPV最低,左侧颈总动脉为(55.73±13.66)cm/s,右侧颈总动脉为(55.42±8.61)cm/s,与痰湿质组、气虚质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颈动脉斑块严重程度依次为阴虚质组〉痰湿质组〉气虚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阴虚质组患者左心功能改变明显,而痰湿质组患者肾功能改变、尿β2微球蛋白增加又较气虚质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靶器官损害、并发症的发生与体质有关,辨识体质并加以干预有利于高血压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15.
任芳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10):1038-1039,1042
目的评价阿托伐他汀不同剂量及联合烟酸缓释片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将冠状动脉造影确诊冠心病并经彩超检查发现颈动脉斑块的患者123例随机分为3组,A组给予阿托伐他汀10 mg口服,B组给予阿托伐他汀80 mg口服,C组给予阿托伐他汀10 mg联合烟酸缓释片1.0 g口服。疗程均为12个月,治疗前后分别测定TC、LDL-C、TG、HDL-C、ALT、CPK及肌酐;治疗后再用彩超测定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并计算斑块积分。结果 3组TC、LDL-C、TG均明显降低,B组和C组降低幅度明显大于A组。C组HDL-C升高幅度明显大于A组和B组。A组颈动脉IMT及斑块积分下降不明显,B组及C组则下降明显。结论在他汀治疗基础上加用烟酸可以达到全面调脂,明显缩小粥样硬化斑块的目的,不良反应较小,有良好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通脉温胆汤对颈动脉硬化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 of carotid arteries,IMT)及血脂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20名患者随机分入治疗组及对照组,所有的患者均医嘱改善生活方式,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给予通脉温胆汤(配方颗粒)1袋,2次/d,早晚餐后服用,阿托伐他汀钙20 mg,1次/d,睡前服用;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1次/d,睡前服用,疗程共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患者IMT,血脂及中医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IMT及血脂均较治疗前有一定改善,IMT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总胆固醇(TC)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眩晕改善情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胸膈痞满改善情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口黏腻改善情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脉温胆汤能够调节颈动脉硬化患者的胆固醇水平,改善患者的中医症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强化降脂配合桃红四物汤对颈内动脉不稳定性斑块的影响效果。方法: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强化降脂措施,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强化降脂配伍桃红四物汤联合治疗,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厚度变化情况,给予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结果:两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厚度均较治疗前显著减少,但研究组患者减少幅度更为显著,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降脂配合桃红四物汤可显著降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厚度,使其维持良好稳定性,降低患者继发脑梗死等疾病风险,保障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性质和程度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性质和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52例经过冠状动脉造影患者,常规做颈动脉B超检查。依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痛组和对照组。根据冠心痛组冠状动脉造影时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分为3个亚组。结果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狭窄之间呈线性相关,随着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加重,颈动脉粥样斑块发生率明显增加。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有显著的相关性。对于冠心痛高危人群,常规颈动脉超声检查可用于估计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状况。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性质和程度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性质和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52例经过冠状动脉造影患者,常规做颈动脉B超检查。依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和对照组。根据冠心病组冠状动脉造影时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分为3个亚组。结果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狭窄之间呈线性相关,随着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加重,颈动脉粥样斑块发生率明显增加。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有显著的相关性。对于冠心病高危人群,常规颈动脉超声检查可用于估计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状况。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超声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粥样斑块形成及血浆纤维蛋白原预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临床价值。方法在我院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者108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冠心病患者75例,分为急性心肌梗死组(AMI)、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慢性稳定型心绞痛组(CAD)。对照组33例。采用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结果颈动脉IMT≥0.9 mm及斑块形成或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b)与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正相关,OR值及其9 5%CI分别为3.5 8 6(1.1 4 8~1 1.2 0 2),4.0 0 5(1.242~12.909),2.851(1.006~8.080),P〈0.05。颈动脉斑块负荷与冠脉血管病变支数呈正相关(r=0.194,P〈0.05)。结论矫正年龄、性别、血糖、血脂等危险因素影响后,颈动脉IMT≥0.9 mm及斑块形成或者血浆Fb仍然是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的危险因素,通过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可预测ACS及其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