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目的研究肠道微生态对三硝基苯磺酸(trinitro-benze-sulfonic acid,TNBS)诱导大鼠结肠炎肠黏膜上皮细胞紧密连接蛋白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TNBS诱导大鼠结肠炎模型。实验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肠球菌三联活菌(金双歧)组。进行疾病活动指数(DAI)和组织学损伤评分。用ELISA法测定结肠组织TNF-α、IL-10和血清内毒素,采用免疫组织学染色检测紧密连接(tight junction,TJ)相关蛋白occludin的分布。结果 TNBS诱导大鼠结肠炎后,DAI和组织学损伤评分增高,结肠组织TNF-α水平升高,IL-10水平降低和血清内毒素水平升高,而经金双歧处理后,DAI和组织学损伤评分明显下降,结肠组织TNF-α水平降低,IL-10水平升高和血清内毒素水平降低,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TNBS诱导大鼠结肠炎后,TJ结构遭到破坏,TJ相关蛋白的表达亦减少,而金双歧处理后,可使TNBS引起的TJ结构受损减轻,相关蛋白的表达增多(P0.05)。结论肠道微生态对TNBS诱导大鼠结肠炎肠黏膜上皮细胞紧密连接蛋白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肠道微生态对三硝基苯磺酸(trinitro-benzen-sulfonic acid,TNBS)诱导大鼠结肠炎肠黏膜上皮细胞紧密连接蛋白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TNBS诱导大鼠结肠炎模型。实验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肠球菌三联活菌(金双歧)组。进行疾病活动指数(DAI)和组织学损伤评分,用ELISA法测定结肠组织TNF-α、IL-10和血清内毒素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紧密连接(tight junction,TJ)相关蛋白occludin的分布。结果TNBS诱导大鼠结肠炎后,DAI和组织学损伤评分增高,结肠组织TNF-α水平升高,IL-10水平降低和血清内毒水平升高,而经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肠球菌三联活菌处理后,DAI和组织学损伤评分有明显下降,结肠组织TNF-α水平降低,IL-10水平升高和血清内毒素水平降低,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TNBS诱导大鼠结肠炎后,TJ结构遭到破坏,TJ相关蛋白的表达亦减少,而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肠球菌三联活菌(金双歧)处理后可使TNBS引起的TJ结构受损减轻,相关蛋白的表达增多(P0.05)。结论肠道微生态对TNBS诱导大鼠结肠炎肠黏膜上皮细胞TJ蛋白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可能的机制是通过纠正肠道微生态,上调肠上皮细胞TJ蛋白occludin的表达,降低结肠组织TNF-α水平,提高IL-10水平,从而抑制内毒素通过紧密连接进入体循环。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双歧三联活菌对三硝基苯磺酸钠(TNBS)诱导的大鼠结肠炎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成年♀SD大鼠(n=50),随机分为健康对照组A、未治疗组B、双歧三联活菌治疗组C、奥沙拉秦治疗组D、双歧三联活菌和奥沙拉秦联合治疗组E(n=10).观察大鼠的一般情况,检测各组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结肠组织TNF-α细胞阳性率,比较结肠组织炎症程度.结果:A组大鼠DAI(P<0.001)、血清TNF-α(P<0.001)水平、肠组织TNF-α细胞阳性率(P<0.05)、肠组织学评分(P<0.05)显著低于未治疗组B;B组大鼠DAI、血清TNF-α水平、肠组织学评分、肠组织TNF-α细胞阳性率最高(P<0.05);3个治疗组C、D、E的大鼠DAI、血清TNF-α、肠组织TNF-α细胞阳性率明显下降,肠组织炎症明显消散,以E组最显著(P<0.05),肠组织TNF-α的表达与结肠炎病情轻重呈正相关.结论:双歧三联活菌能有效治疗TNBS诱导的大鼠结肠炎,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肠黏膜免疫系统效应细胞TNF-α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美沙拉嗪对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大鼠结肠组织TLR4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UC组及治疗组。后两组均采用三硝基苯磺酸(TNBS)诱导制备UC大鼠模型。成功建模2 d后,治疗组采用美沙拉嗪+蒸馏水混悬液3 ml灌胃,正常对照组、UC组仅用单纯蒸馏水3 ml灌胃,连续灌注14 d后,处死三组大鼠,对三组大鼠的疾病活动指数、肠黏膜及组织学损伤进行评估,RT-PCR反应测定结肠组织TLR4 m RNA的表达;蛋白质印迹法测定TLR4蛋白的表达。结果 UC组大鼠疾病活动指数、肠黏膜及组织学损伤评分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和治疗组(P0.05)。UC组及治疗组大鼠结肠组织TLR4 m 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与UC组比较,治疗组大鼠结肠组织TLR4 m RNA及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沙拉嗪对UC大鼠结肠组织TLR4表达有抑制作用,可有效减少肠组织TLR4 m RNA的表达,缓解UC大鼠结肠组织损伤,有效保护UC大鼠结肠组织黏膜。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迷迭香酸(RA)对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肠屏障损伤及肠道菌群失调的影响,并探究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UC组、RA低剂量组、RA中剂量组、RA高剂量组、RA高+重组高迁移率族蛋白1(rHMGB1)组,每组10只。采用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联合乙醇处理建立UC大鼠模型,对各组大鼠进行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和结肠黏膜损伤指数(CDMI)评分,苏木素伊红染色观察结肠组织病理变化并进行病理评分(HS),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IL)-6、IL-10、IL-1β水平,实时定量荧光PCR(qRT-PCR)检测肠道菌群中主要菌种数量,Western blot检测HMGB1、晚期糖基化终产物(RAGE)、核因子κB(NF-κB p65)、p-NF-κB p65、闭合蛋白-1(claudin-1)、带状闭合蛋白-1(ZO-1)及咬合蛋白(occludin)表达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UC组大鼠结肠组织受损严重,大量炎性细胞浸润;DAI、CDMI和HS评分,IL-6、IL-1β水平,拟杆菌、大肠埃希菌、肠球菌数量,以及HMGB1、RAGE、p-NF...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溃结通方(KJT)对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SD大鼠溃疡性结肠炎(UC)的干预作用。[方法]以40只SD大鼠为研究对象,采用DSS自由饮水建立UC模型,造模成功后,再随机分为模型组、KJT高剂量组、KJT低剂量组、SASP组,行中药(高剂量15g/kg、低剂量5g/kg)、SASP(0.3g/kg)灌胃治疗2周,观察SD大鼠疾病活动度指数(DAI),结肠黏膜情况及血清白细胞介素(IL-1β)、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结果](1)KJT明显降低DSS诱导的UC大鼠DAI评分(P0.001);(2)KJT可改善模型大鼠的肠道病理损伤,减少炎性细胞浸润,黏膜上皮排列整齐,肠腺规则,杯状细胞丰富;(3)KJT抑制模型大鼠血清IL-1β、TNF-α(P0.05)促炎因子的释放,且IL-1β水平与KJT呈剂量相关性。[结论]KJT高、低剂量组和SASP组均可改善DSS诱导的SD大鼠UC炎症病变,其中KJT高剂量组呈现更好的治疗效应趋势,优于低剂量组及SASP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清化肠饮对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60只健康SPF级Wistar大鼠(雌雄各半),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对照组,清化肠饮高、中、低剂量组和美沙拉秦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均采用免疫复合法造模.观察大鼠疾病活动指数(DAI),ELISA法测定各组大鼠血清TNF-α、IL-6、IL-8及IL-10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正常组DAI与各造模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给药2周后,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清化肠饮高剂量组、美沙拉秦组大鼠显著降低(P<0.01).从大鼠血清上看,与正常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大鼠TNF-α、IL-6及IL-8显著增高(P<0.01),而IL-10则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清化肠饮高剂量组、美沙拉秦组大鼠TNF-α、IL-6及IL-8显著降低(P<0.01),IL-10则显著增高(P<0.01);与美沙拉秦组比较,清化肠饮中、低剂量组大鼠TNF-α、IL-6及IL-8显著增高(P<0.01),而IL-10则显著降低(P<0.01).[结论]高剂量清化肠饮是治疗UC的有效药物,通过调节炎性细胞因子的平衡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溃疡性结肠炎(UC)脾虚及肝郁脾虚模型大鼠结肠黏膜病理损伤的特点,探讨2种模型客观化证候本质。[方法]建立UC脾虚及肝郁脾虚证动物模型,进行一般情况、结肠组织损伤积分及镜下观察。[结果]2种证候模型的一般表现基本符合证候要点,病理组织形态学均显示出UC特征,大鼠结肠黏膜充血积分、组织损伤评分、肠重系数分均显著上升(P0.01),脾虚组较肝郁脾虚组结肠组织损伤积分显著上升(P0.01)。[结论]UC脾虚及肝郁脾虚大鼠模型中,脾虚组较肝郁脾虚组结肠黏膜组织损伤更为严重,脾虚可能是UC中医的病理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复方中药清肠栓对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结肠黏膜纤丝状肌动(F-actin)蛋白的修复作用。[方法]清洁级雄性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柳氮磺胺吡啶(SASP)组,清肠栓高、中、低剂量组,每组6只。选用三硝基苯磺酸(TNBS)诱导的UC大鼠模型,采用免疫荧光的方法观察各组大鼠结肠黏膜F-actin蛋白的表达,并运用图像分析软件进行平均光密度测定,观察清肠栓对UC大鼠结肠屏障的修复作用。[结果]UC发病对结肠黏膜细胞骨架系统严重损害,模型组大鼠结肠黏膜F-actin蛋白几乎完全被破坏,荧光染色暗淡。图像分析测其平均光密度较正常组明显降低(P<0.01)。清肠栓能不同程度减轻UC黏膜的破坏,改善F-actin蛋白的分布,并使其表达升高(P<0.01)。[结论]清肠栓能有效地调节肠黏膜屏障功能,有效抑制UC大鼠结肠通透性的升高,改善肠黏膜屏障功能,促进溃疡愈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白头翁醇提物对三硝基苯磺酸诱导大鼠结肠炎肠黏膜上皮细胞紧密连接蛋白的调控,进一步阐明白头翁醇提物对大鼠实验性结肠炎的肠黏膜屏障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TNBS诱导大鼠结肠炎模型.实验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白头翁醇提物治疗组和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茵肠球菌三联活菌(金双歧)组.进行疾病活动指数(DAI)和组织学损伤评分,用ELISA法测定结肠组织TNF-α、IL-10和血清内毒素,采用免疫组织学染色检测紧密连接(tight iunction,TJ)相关蛋白occludin的分布.结果:TNBS诱导大鼠结肠炎后,DAI和组织学损伤评分增高,结肠组织TNF-α水平升高、IL-10水平降低和血清内毒素水平升高,而经白头翁醇提物和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肠球菌三联活菌处理后,DAI和组织学损伤评分有明显下降(6.50±1.27,5.90±1.67 vs 9.20±1.75:5.00±1.05,4.80±1.25 vs 7.10±0.99,均P<0.05),结肠组织TNF-α水平降低(521.24±109.37 ng/L,503.98±126.63 ng/L vs 657.54±149.60 ng/L,均P<0.05)、血清内毒素水平降低(0.148±0.093EU/mL,0.153±0.106 EU/mL vs 0.213±0.023EU/mL,均P<0.05)和IL-10水平升高(92.19±30.09 ng/L,95.57±27.71 ng/L vs 42.92±23.74ng/L,均P<0.05);TNBS诱导大鼠结肠炎后,TJ结构遭到破坏,TJ相关蛋白的表达减少,而白头翁醇提物和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肠球菌三联活茵(金双歧)处理后可使TNBS引起的TJ结构受损减轻,相关蛋白的表达增多.结论:白头翁醇提物可以对TNBS诱导大鼠结肠炎肠黏膜屏障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肠道微生态、上调肠上皮细胞紧密连接蛋白ocluudin的表达、降低结肠组织TNF-α含量、提高IL-10水平,从而抑制内毒素通过紧密连接进入体循环.  相似文献   

11.
背景:开发新的溃疡性结肠炎(UC)治疗药物是当前研究的热点。目的:探讨凝结芽孢杆菌(B.coagulans)TBC-169菌株对抗原诱导的大鼠结肠炎的疗效和作用机制。方法:以牛结肠黏膜蛋白多次免疫建立大鼠结肠炎模型,予B.coagulansTBC-169菌株制剂和美沙拉秦单独或联合治疗。21d后处死大鼠,评定结肠湿重指数、溃疡指数和组织学评分,测定肠系膜淋巴细胞转化率和血清白细胞介素(IL)-8、肿瘤坏死因子(TNF)-α、IgG水平。结果:美沙拉秦组、大剂量B.coagulans组和联合治疗组结肠湿重指数较模型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各治疗组结肠溃疡指数和结肠中上段组织学评分较模型对照组显著降低,T细胞转化率显著升高,血清IL-8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大剂量B.coagulans组和联合治疗组血清TNF-α水平显著降低(P〈0.01),小剂量B.coagulans组血清IgG水平显著降低(P〈0.01),单用美沙拉秦则无类似作用。结论:B.coagulansTBC-169菌株可明显改善模型大鼠的结肠黏膜损伤,其机制与调控炎症因子表达、恢复机体免疫功能等有关。  相似文献   

12.
己酮可可碱对大鼠溃疡性结肠炎TNF-α及IL-1β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己酮可可碱(PTX)对三硝基苯磺酸(TNBS)诱导的大鼠溃疡性结肠炎(UC)肠黏膜炎性细胞因子TNF-α及IL-1β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三硝基苯磺酸(TNBS)/乙醇灌肠制备大鼠UC的模型.实验设正常对照组(C组)、TNBS损伤组(T组)、PTX治疗组(D组),从造模后第3天开始给予D组大鼠PTX腹腔注射治疗,C组、T组则注入等量生理盐水,bid,连用5 d.观察疾病活动指数(DAI).处死大鼠,应用RT-PCR(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半定量检测技术,对UC大鼠结肠黏膜中TNF-α、IL-1βmRNA表达进行测定.结果:TNBS损伤组大鼠肠黏膜TNF-α、IL-1β mRNA的表达及DAI评分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PTX治疗组(6.85±2.78 vs 0.45±0.11,1.85±2.01;1.02±0.16 vs 0.61±0.08,0.74±0.16;0.95±0.17 vs 0.57±0.07,0.64±0.13,均P<0.05),而PTX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则无明显差异(均P>0.05).结论:UC的发生过程中炎性细胞因子TNF-α及IL-1β表达升高;己酮可可碱可能通过降低炎性细胞因子TNF-α及IL-1β的表达而发挥其干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青赤散灌肠对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大鼠血清内毒素(LPS)、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结肠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青赤散灌肠治疗UC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中药组及西药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他3组采用三硝基苯磺酸(TNBS)/乙醇诱导大鼠UC模型。造模后,正常组和模型组大鼠均给予0.9%NaCl注射液5ml/kg灌肠,中药组给予青赤散按生药量19g/kg灌肠,西药组给予美沙拉秦灌肠液(莎尔福)按生药量0.4g/kg灌肠,连续灌肠14d。检测各组大鼠血清LPS、TNF-α含量及结肠上皮细胞凋亡情况。[结果]与正常组比较,给药后模型组大鼠血清LPS、TNF-α含量升高,结肠上皮细胞凋亡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和西药组大鼠血清LPS、TNF-α含量降低,结肠上皮细胞凋亡减少(P0.05),中药组与西药组疗效相当。[结论]青赤散灌肠可能通过降低UC大鼠血清LPS、TNF-α含量,减少结肠上皮细胞凋亡而起到治疗UC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丙酮酸乙酯(EP)对实验性结肠炎大鼠结肠组织HMGB1表达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EP治疗组,每组12只;模型组、治疗组大鼠用DSS溶液复制实验性结肠炎大鼠模型,观察各组实验大鼠DAI评分、大体形态学及组织病理学评分(HPS)改变,采用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印迹法(Westernblot)检测结肠组织HMGB1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细胞因子(TNF-α、IL-6)的含量.结果:DAI和HPS在DSS模型组中高于空白对照组(7.20±2.28vs0.45±0.16,13.60±0.72vs6.4±0.85,P<0.01),在空白对照组结肠组织中HMGB1低表达,但在模型组表达显著上调(P<0.01);模型组血清TNF-α、IL-6水平高于空白对照组(190.40±24.55vs43.65±8.79,238.75±26.58vs74.3±7.92,P<0.01);与DSS模型组相比,EP可以缓解大鼠体质量的减轻,减少腹泻及便血的发生,并且能够显著下调结肠组织DAI、HPS、HMGB1mRNA和蛋白的表达,下调血清TNF-α、IL-6水平(P<0.05).结论:HMGB1参与了实验性结肠炎大鼠的发病过程,应用EP治疗可有效抑制实验性结肠炎大鼠结肠组织HMGB1的表达,可以明显下调TNF-α、IL-6等促炎因子的水平,有助于减轻实验性结肠炎大鼠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四君子汤对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小鼠模型肠黏膜屏障的作用机制.方法:50只♂BALB/c小鼠,体质量18-20 g,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四君子汤低剂量组(2.25 g/kg)、中剂量组(4.50 g/kg)、高剂量组(9.01 g/kg).正常组自由饮用蒸馏水,其余4组给予3%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phate sodium,DSS)溶液7 d诱导建立UC模型.第8天起,正常组、模型组予蒸馏水灌胃,四君子汤各组按不同剂量四君子汤灌胃,每天进行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 active index,DAI)评分.第15天处死小鼠,ELISA法测量血浆中D-乳酸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结肠黏膜occludin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四君子汤各组D A I评分和结肠组织病理评分升高(P0.01),而四君子汤中、高剂量组DAI评分和结肠组织病理评分较模型组下降(P0.01).模型组结肠黏膜充血糜烂,而四君子汤能改善结肠黏膜损伤.模型组血浆D-乳酸含量明显增加,四君子汤各组较模型组减少.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提示模型组occludin蛋白表达较正常组减少,四君子汤中、高剂量组较模型组表达增多.四君子汤低剂量组DAI评分、结肠组织病理评分、occludin蛋白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四君子汤可以改善DSS诱导的UC小鼠的临床表现、镜下表现,同时降低血浆D-乳酸含量、增加肠黏膜occludin蛋白的表达,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肠黏膜屏障的通透性、保护肠黏膜屏障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肾上腺髓质素(adrenomedullin,AM)对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小鼠的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30只清洁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AM干预组,每组10只。模型组和AM干预组给予质量浓度为40 g/L的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DSS)水溶液自由饮用7 d,建立小鼠急性UC模型。评估模型建立成功后,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0. 5 ml生理盐水灌肠,AM干预组给予0. 5 ml AM灌肠,实验期间观察各组小鼠精神、毛发、饮食、大便性状等变化,记录小鼠体质量改变,对3组小鼠的疾病活动指数(DAI)、肠黏膜及组织学损伤进行评分。HE染色评估小鼠结肠病理变化,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肠组织TLR4、MyD88、NF-κB蛋白的表达; ELISA检测血清NF-κB、TNF-α、IL-6表达。结果模型组小鼠DAI、肠黏膜及组织学损伤评分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和AM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TLR4、MyD88、NF-κB蛋白及炎症因子TNF-α、IL-6的表达均明显增加(P 0. 05),给予AM干预后,TLR4、MyD88、NF-κB蛋白及炎症因子TNF-α、IL-6的表达均下调(P 0. 05)。结论 AM干预能减轻UC小鼠结肠损伤情况,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下调TNF-α、IL-6等炎症因子表达从而对UC小鼠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7.
背景: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病变,大量研究表明,UC肠黏膜损伤与紧密连接蛋白改变有关。目的:探讨实验性结肠炎大鼠结肠中claudin-1、-2、-4的表达。方法:将40只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大鼠7.5 mg/m L恶唑酮灌肠制备实验性结肠炎模型,以等量0.9%NaCl溶液灌肠作为正常对照。造模7 d后,行大体评分和结肠组织学评分,以ELISA法检测血清和结肠中细胞因子TNF-α、IL-4、IL-5、IL-10含量,免疫组化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1、-2、-4蛋白表达,实时PCR法检测claudin-1、-2、-4 mRNA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结肠大体评分和组织学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血清和结肠组织IL-4和IL-5含量均显著增高(P0.05),而两组TNF-α和IL-10含量无明显差异(P0.05);claudin-1、-4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claudin-2 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增高(P0.05)。结论:实验性结肠炎大鼠中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1、-2、-4的分布和表达发生改变,导致肠黏膜屏障功能受损,有望作为UC治疗的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解毒化瘀方灌肠对溃疡性结肠炎(UC)活动期及缓解期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采用家兔结肠黏膜-TNBS/乙醇液的免疫化学法造模,将160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模型组、解毒化瘀方(中药复方)组、奥沙拉秦组,每组40只;检测各组大鼠活动期、缓解期结肠黏膜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8(IL-8)与P-选择素的表达.[结果]活动期,中药复方组、奥沙拉秦组均表现为下调TNF-α、IL-8和P-选择素的高表达状态,且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第1周末,奥沙拉秦组TNF-α、IL-8两指标的改善更明显(P<0.01);第2周末,中药复方组、奥沙拉秦组改善两指标的疗效相当(P>0.05);第1、2周末中药复方组下调P-选择素的作用均明显优于奥沙拉秦组(P<0.01).缓解期,中药复方组、奥沙拉秦组与模型组相比TNF-α、IL-8和P-选择素的表达均显著降低(P<0.01).随着时间的推移,中药复方组的疗效更为显著(P<0.01),在第4周末,中药复方组大鼠结肠TNF-α、IL-8和P-选择素表达基本接近正常值.[结论]解毒化瘀方、奥沙拉秦均可有效控制UC的炎症反应.奥沙拉秦能更快更早地控制炎症的急性发作,解毒化瘀方则能更有效地改善慢性炎症,且解毒化瘀方在有效抑制血小板活化方面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英夫利昔单抗对高脂饲养大鼠肠黏膜功能及胰岛素抵抗(IR)的影响。方法 30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模型组,英夫利昔单抗组。通过高脂饲料喂养大鼠造模,6 w后IR大鼠造模成功。模型组继续高脂饲料喂养6 w,治疗组在高脂饲料喂养基础上分别于0,2,4 w给予英夫利昔单抗肌注(3 mg/kg)1次。于6 w处死大鼠,颈总动脉取血并取小肠标本。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并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白细胞介素(IL)-10含量;比色法检测血清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含量;HE染色检测大鼠肠黏膜形态;Western印迹检测大鼠小肠组织核因子(NF)-κB p65、pp65、IκBα、p-IκBα、闭合蛋白(ZO-1)、咬合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IR大鼠血清中FPG、FINS水平显著上升,胰岛素敏感指数(ISI)下降,大鼠小肠黏膜损害程度较深,炎症细胞浸润较多,血清中DAO、D-乳酸及TNF-α含量上升,IL-10含量下降,NF-κB p65及IκBα磷酸化水平升高,ZO-1及咬合蛋白表达量下降;英夫利昔单抗可显著抑制此变化。结论英夫利昔单抗可以通过NF-κB信号通路来调节TNF-α等相关炎症因子含量,并间接影响TNF-α诱导的紧密连接蛋白的表达,从而改善大鼠肠黏膜功能,治疗大鼠IR。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中药对大鼠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UC)的治疗效果。[方法]将80只SPF级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模型组(B组)、西药组(C组)、中药组(D组),每组20只。A组正常饲养,B、C、D组建立大鼠湿热证UC模型,建模成功第2天,B组大鼠以生理盐水灌胃,C组以美沙拉嗪灌胃治疗,D组以化湿疏郁方灌胃治疗,给药疗程7 d。观察指标包括症状学、结肠黏膜及病理组织学。[结果]造模后,与A组相比,B、C、D组大鼠均出现摄食量、摄水量、活动性减低及血便,B组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明显升高(P<0.05),大体形态损伤指数(CMDI)评分明显升高(P<0.05);治疗7 d后,与B组相比,C组、D组大鼠摄食量、摄水量、活动性明显增加,DAI评分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7 d后,与B组相比,C组、D组大鼠结肠黏膜出血、溃疡,充血、水肿现象明显减轻,CMDI评分显著降低(P<0.05);C组、D组大鼠结肠黏膜病理观察细胞排列结构比较整齐、少量杯状细胞消失及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浸润。[结论]大鼠湿热证UC模型制备成功,化湿疏郁方可改善UC大鼠一般情况,增高湿热型UC模型大鼠黏膜愈合率(肉眼+病理学),治疗湿热型UC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