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林凛 《海洋世界》2005,(10):11-14
8月25日,星期四下午5时:美国国家飓风中心第一次正式使用“卡特里娜”飓风这个词,它是由热带风暴升级来的。下午7时:“卡特里娜”飓风在佛罗里达州登陆。8月26日,星期五上午11时30分:“卡特里娜”飓风升级为2  相似文献   

2.
北极,Arctic,这个词来源于希腊语“Arktos”,意思是:熊,它反映了北极所处的位置,即在大熊星座的下方。冥冥之中,这似乎也印证了北极与熊之间的奇妙缘分。如今的北极地区,便生活着一群极为耐寒、全身雪白的“大白熊”,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北极熊。不过,北极熊并不是一开始就在北极这个冰雪世界中生存的。  相似文献   

3.
施征 《海洋世界》2009,(1):76-80
所谓“下龙”,就是龙下凡的意思。传说古代越南人民为了抗击外来侵略者,曾在现在的下龙一带浴血奋战,正在危急关头,一条巨龙从天上下凡人间,帮助越南人民赶走了入侵者。为了纪念这一越南人民的救星,人们便把这个海湾命名为下龙湾。而在湾畔的这个龙宫,就是当年下凡巨龙栖息的地方。  相似文献   

4.
今年4月12日,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与技术局在天津组织国家计委、国家海洋局、中国科学院、国土资源部、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等部门的有关专家对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完成的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国土资源环境与区域经济信息系统及国家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关键技术研究”子专题“中国海洋资源综合数据库集成”进行了验收。一致认为:  相似文献   

5.
1997年4月,国家海洋局在青岛主持召开了“曼德利”号沉船污染损害评价研究成果鉴定会,与会代表和专家对国家海洋局烟台海洋管区运用海洋科学技术对“曼德利”号轮沉船污染调查取证所取得的成果给予了充分肯定。 巴拿马籍“曼德利”号轮船于1992年10月3日在我国渤海中南部沉没,并造成溢油污染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古代文献中,“飓风”一词要比“台风”一词资格老得多。我国最早的台风记载是1400多年前的南朝刘宋、沈怀远著的《南越志》。不过,那时把台风叫作“飓风”或“惧风”。书中载:“飓风者,具四方之风也,一日惧风,言恐惧也,常以五六月发,大者或至七日,小者一二日,外国以为黑风。”唐朝时也把台风称作飓风。我们从唐朝的笔记、诗歌、方志中常常可以看到有关飓风的大量记  相似文献   

7.
李兆龙 《海洋科学》1983,7(5):57-57
“黄色物质”(英文gelbstoff 俄文)这个名称指的是溶解在海水中的一种结构复杂的有色有机混合物,它是海水中溶解有机物(DOM)的一部分。DOM是生物体中的有机物的分解产物,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为“水合腐植质”,其生物化学性质很稳定。早在三十年代,Kalle用分光法发现了“黄色物质”。暨今,我国科学工作者已用GDX-102吸  相似文献   

8.
应用T-S关系定量地分析浅海水团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2  
自1916年Helland-Hansen首次将“水团”一词导入海洋学以后,几十年来,水团的分析研究,一直是海洋学上的重要问题之一;而Helland-Hansen所创立的T-S图解法,迄今亦仍被认为是分析水团最主要的工具和最有成效的方法。其后,Defant(1929年)又参用气象学上定义“气团”的办法,将水团的定义进一步明确化,按照他的定义,“水团是具有明确而比较恒定(或保守)的理化特征(如温、盐度)、体积有限或无限的水体”。根据  相似文献   

9.
我国南极科学考察研究“八五”计划系统项目之——“南大洋磷虾资源考察与开发利用研究”项目计划讨论会于1991年5月20~21日在青岛召开。出席会议的有国家南极考察委员会办公室、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局、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和黄海水产研究所、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中国极地研究所、青岛海洋大学等单位的负责同志和专家共25人。  相似文献   

10.
西部和南部太平洋表层海水中的重金属及有机沾污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1992年冬季在太平洋西部和南部10个站位采集的表层海水样品分析,探讨了太平洋表层海水中重金属及有机沾污物的浓度水平和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表层水中大部分重金属及∑666、油类等均可检出,有的浓度水平较高;沾污物在不同的水团中浓度分布有差异,既是水团特征的表现,也是区域性沾污水平的反映;大气中沾污物质的长距离传输也是调查区表层水中的沾污物的一个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11.
东海“桑吉”轮事故溢油污染的长期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桑吉”轮事故溢出的凝析油和燃料油对漂油途经海域的海洋生态会产生长期灾害性影响。对溢油污染水体的漂移轨迹和污染程度及范围的预测可为海洋环境保护及污染评估提供重要基础信息。基于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研发的海洋环境业务化预报系统,本研究较精确预测了“桑吉”轮事故发生后至沉船位置的漂移轨迹;继而利用拉格朗日粒子追踪法预测了撞船后60天内的油粒子漂流轨迹。结果表明,沉船点附近的溢油主要向东北方向输运,大部分油粒子进入西边界强流黑潮并在黑潮带动下迅速进入黑潮延伸体海域。基于预报系统2009-2017年历史表层海流资料,对溢油影响程度和范围进行了风险概率分析,结果显示受溢油影响最大的区域为沉船点东北方向海域。  相似文献   

12.
在日本鹿儿岛县奄美大岛近海水域,一种称之为“姬松麋角石”的珊瑚一齐产卵。络绎不绝地排放出直径2-3毫米粉红色的卵,这些含有精子和卵子的“卵孢”上浮到海面,裂变,受精。呈现出“雪花飞舞”梦幻般的景象。近几年来,奄美大岛近海水域,由于水温升高,发生珊瑚灭绝的白化现象,珊瑚的幼体逃离水温易于升高,水深1-2米的近海,着落到水深5-10米海底。据认为,海水污染是造成这种景象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本刊讯 ]泉州市沿海湿地资源保护和建设管理领导小组于 2 0 0 1年 1 2月 1 3~ 1 4日在福建省泉州市召开了“泉州湾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评审会。参加会议的有福建省环境科学保护研究所、厦门大学、福建省林业厅、省海洋与渔业局、省博物馆、省水产研究所、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等专家及泉州市沿海湿地保护和建设管理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代表共 42名。泉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何锦龙莅会并讲了话。与会代表实地考察了泉州湾湿地 ,观看了“泉州湾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录像 ,听取了科学考察和总体规划的工作报告与技术报告 ,进行了…  相似文献   

14.
张涛 《海洋世界》2019,(10):94-95
“海豚王”号货船在比斯开湾遭遇了罕见的风暴。比斯开湾是世界闻名的风暴区,常年的飓风使这个海湾终日波涛滚滚。经过一天一夜的击风博浪,“海豚王”号终于驶出了这个使人难忘的海区。平安抵达了德国的汉堡港。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最大的盆地——塔里木盆地的中部,有着我国面积最大(达32万多平方千米)的流动性沙漠——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在维吾尔语中,“塔克拉玛干”的意思是“进得去,出不来”。因此,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素有“死亡之海”之称。在沙漠深处,宛如大洋波浪般的沙丘此起彼伏,一眼望去,不见尽头。那里极端干旱、缺水,根本不具备水生生物生存的条件。然  相似文献   

16.
孙佩锦 《海洋科学》1984,8(5):14-14
为加强污染生态学学术交流,促进我国环境科学的发展,全国污染生态学学术会议于1983年12月27日至1984年1月2日在昆明召开。来自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的115个单位169位代表出席了会议。中国科学院环境科学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常务理事郭方同志主持会议并致开幕词。中国海洋湖沼学会理事长曾呈奎敎授、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副所长黎尚豪教授等在会上作了讲话和专题报告。  相似文献   

17.
一、什么是“海洋国土”?全国人大常委会于今年5月15日批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简称“公约”)后,“海洋国土”一词频繁见诸于报端和各种新闻媒介。“海洋国土”这一概念的出现和广泛使用,促使国人去了解海洋、感知海洋、关注海洋和热爱海洋。在人们学习和了解《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后,知道了我国不仅有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领土,还拥有一片广袤的“海洋国土”。那么,“什么是‘海洋国土’呢?”严格地说,“国土”就是一国的领土,“海洋国土”  相似文献   

18.
海洋环境质量评价探讨——模糊集理论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环境质量评价是环境科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六十年代起,国外已开始研究和应用“环境质量指数”来定量表示环境质量状况。七十年代以来,国内也广泛采用了这一指数法——包括海洋环境质量评价在内,同时,还进行了不少数学模式的研究。但是,由于这些模型在理论上的缺陷,实际应用的结果往往不能反映污染的真实状况。因此,有人主张应用希尔伯空间(Hilbert Space)理论。不过这一理论的数学模式同样会因“向量”可相加性难以被满足而导致脱离环境污染的真实状况。汪培庄将Fuzzy数学理论应用于环境质量评价,容跃等用Fuzzy集合论计算水环境综合评价指数进行了新尝试,本文是在他们工作的基础上用Fuzzy集理论探讨海洋环境质量的评价。  相似文献   

19.
1943年,美国海军对日本的航运进行了严密的封锁,限制了日本从东印度运进石油,使日本的战争机器运转越来越困难。为了迅速扭转这一局面,日本海军决定加紧建造大型“伊”级潜艇承担运输任务,同时研制了一种名为“回天”鱼雷的自杀潜艇,企图利用自杀潜艇换回太平洋战争的败局。“回天”是日文“上天堂”的意思,这种自杀潜艇是日本海军黑木上尉和西纳上尉设想出来的。它实际上是一种人操鱼雷,水下排水量约9吨,长16米,艏部装有1.5吨的炸药。一般由大型潜艇携带至作战水域,  相似文献   

20.
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已把大量污染物引入到沉积物中,沉积物本身实际上成了海洋环境中各种污染物的“储蓄所”。随着日积月累,污染物成倍增加,一旦环境容量饱和或其它因素的诱导,蓄积多年的污染物便像“定时炸弹”爆炸那样,将大量污染物瞬间释放出来,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近年来,海洋沉积物污染“定时炸弹”的不断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