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义明  罗国安  魏伟  关燕华 《色谱》1997,15(6):494-498
简单介绍了毛细管电泳在医药领域中的应用,包括药物分析、中药成分分析、手性对映体分离分析和临床化学、法医及单细胞分析等。药物分析中包括主药成分分析、相关杂质检测、药物计量离子配比测定和定量分析等。中药成分分析中包括各类药效成分、中药材中主要成分及中药复方制剂成分分析。手性对映体分离中包括机理研究、新型手性选择剂。临床化学中包括临床疾病诊断、临床蛋白分析、临床药物监测、药物代谢研究和分子生物学测定。法庭科学中包括毒物分析、枪击残余物分析、炸药分析、笔迹墨水分析。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毛细管电泳(CE) 手性分离方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各种手性添加剂与对映体药物的匹配及实验条件的最优化选择上.目前,较为成熟的CE分离模式有:区带电泳(CZE)、凝胶电泳(CGE)、等速电泳(CITP)、胶束电动色谱(MEKC)和非水电泳(NACE)等,并已成功地用于手性化合物对映体的分离.CE手性分离研究正朝着新型手性选择剂的研制和实现与其他各种定性分析仪器及其他色谱分离模式的联用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3.
气相色谱手性固定相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万宏 《色谱》1992,10(3):137-140
1966年Gil-Av等人首次用手性固定相在毛细管柱上分离了氨基酸对映体。至今这种方法已发展为研究和分离对映体的一种重要技术,并愈来愈多地用于天然产物绝对构象(外激素、香料成分等)的测定,不对称选择合成中对映体纯度及过剩量测定,手性药物中对映体纯度的测定,手性化合物在化学转移机理等方面的研究。目前气相色谱中用于分离对映体的  相似文献   

4.
针对手性毛细管电泳实验“手性药物氧氟沙星对映体的分离检测”的教学过程中,发现手性选择剂取代度对实验结果具有重要影响,详细研究了一系列不同取代度的羟丙基-β-环糊精对氧氟沙星对映体分离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对映体的分离度随取代度变化显著,且取代度DS=7.9时分离度最佳。依据取代度的测定方法,对市售羟丙基-β-环糊精的质量进行评估,以确保手性毛细管电泳实验结果的稳定性和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5种手性药物毛细管电泳对映体拆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α、β、γ-环糊精和二甲基、羟丙基-β-环糊精等6种中性环糊精为手性添加剂,在毛细管电泳分离中,进行了5种手性中心具有相似特点的碱性药物对映体的拆分研究。详细地讨论了环糊精类型及其浓度、pH值、分离电压、操作温度、以及有机添加剂等操作参数对药物对映体拆分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毛果芸香碱对映体的毛细管电泳手性分离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采用β-环糊精及其衍生物作为手性选择剂对毛果芸香碱对映体进行了分离,研究了环糊精类型和浓度对分离的影响,同时考察了背景电解质pH、操作电压和温度等因素对对映体分离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可以使毛果芸香碱对映体达到基线分离,优化条件下手性分离度可达2.79,为此类药物提供了一种简便、快速的毛细管电泳手性分离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7.
使用二元环糊精体系毛细管电泳法分离手性药物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高效毛细管区带电泳法,分别以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和高磺化-β-环糊精(HS-β-CD)及二者混合物为手性选择剂,研究了5种药物的对映体分离,并取得很好的对映体分离结果。比较了HP-β-CD和HS-β-CD手性识别能力,分析了二元环糊精体系的“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8.
合成了顺丁烯二酸酐-β-环糊精(MAH-β-CD),并通过红外光谱、质谱对其结构进行表征。以20 mmol/L乙酸铵为缓冲溶液,MAH-β-CD作为手性选择剂,利用毛细管电泳对氨基酸和手性药物对映体进行拆分研究。考察了缓冲溶液pH、分离电压和手性选择剂浓度等对拆分效果的影响,在优化条件下,成功拆分了3种氨基酸(DL-甲硫氨酸、DL-精氨酸、DL-赖氨酸)和两种手性药物(沙丁胺醇、氯美扎酮)对映体,分离度分别为5.11,5.55,2.99,2.33和1.64。  相似文献   

9.
采用毛细管电泳(CE)手性分离方法对8种不同取代基的芳香醇对映体样品的光学纯度进行分析。通过对手性选择剂β-CD-NH3Cl的浓度、背景电解质的浓度、pH值及操作电压等影响因素的研究,优化了分离条件,成功地对8种芳香醇对映体样品进行了手性拆分;同时,对8种对映体样品进行了光学纯度检查,并与HPLC测定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3批样品中对映体过量(e.e.%)测定值与HPLC法的测定结果相一致。该方法简单、准确,可用于该8种不同取代基芳香醇的手性拆分和e.e.%值的测定。  相似文献   

10.
潘聪洁  王伟峰  陈兴国 《色谱》2016,34(1):16-20
由于手性化合物尤其是手性药物的两个对映体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和生理活性,对手性化合物进行分离在医药、生物、食品和环境等领域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毛细管电泳由于其独特的优势已广泛应用于手性物质的分离。本文对2013~2015年毛细管电泳用于手性分离的最新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许旭  陈钢  刘浩 《色谱》2020,38(10):1154-1169
药物分析是毛细管电泳(CE)的重要应用领域,所有CE分离模式与检测方法都在各种药物及其不同形式样品的分离分析中显示出特色和应用能力。该文从药品分析领域中的小分子药物(包括手性药物)及其有关物质、中药与天然产物、体内药物分析、生物制品药物分析等几个方面,综述了近几年CE在这些传统药物分析领域应用的研究进展。限于篇幅,未包括现代药物分析研究比较活跃的理化常数测定、亲和毛细管电泳与结合常数研究(药物与受体间的相互作用等)、临床生物标志物分析、代谢组学和微流控芯片CE分析等方面的内容。根据目前传统药物分析领域的发展,该文关注到近期CE在顺应药物分析的法规需求、电容耦合非接触电导检测(CE-C4 D)、改进检测灵敏度与精密度、CE-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毛细管电泳、全柱成像毛细管等电聚焦(icIEF)、抗体分析等方面的新进展。该文结合文献,讨论了目前传统药物分析领域的需求,以及CE在其中的地位、挑战和机遇。对目前CE主要作为互补分析方法在化学药和中药分析中的应用研究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建议,期待CE在生物制品分析中的特色和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发挥,同时提出CE-MS和对CE分析重复性改进等新进展可能对未来CE应用领域的大幅度扩展。该综述主要涉及近3年(2017年1月到2020年2月)及部分2016年的相关文献。  相似文献   

12.
张春雨  李英杰  郝秀菊  高晴 《应用化学》2011,28(11):1340-1342
以双(6-氧-β-羧甲基-1,4-丁烯二酸单酯)-β-环糊精(DOCB-β-CD)作为手性添加剂,利用毛细管电泳对氨基酸和手性药物对映体进行拆分研究。 以20 mmol/L磷酸盐为缓冲溶液,考察了手性添加剂的浓度及缓冲溶液的pH值与分离电压等对拆分效果的影响,并在其优化条件下,实现了4种DL-氨基酸(苯丙氨酸、色氨酸、酪氨酸和组氨酸)以及手性药物(罗格列酮和酮洛芬)对映体的基线分离。  相似文献   

13.
以铜(Ⅱ)-L-谷氨酸络合物为手性分离选择剂,对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3种非衍生芳香族氨基酸的手性对映体拆分进行了研究,建立了一种快速、简便拆分未衍生化的氨基酸对映体的配体交换毛细管电泳方法.在使用10 mmol/L NH4AC(pH 5.0),5 mmol/L CuSO4和10 mmol/L L-谷氨酸的条件下,成功地拆分了苯丙氨酸、酪氨酸手性对映体;色氨酸手性对映体也得到部分分离;考察了电泳缓冲液组成、pH值等影响分离效果的因素.  相似文献   

14.
以铜(Ⅱ)-L-谷氨酸络合物为手性分离选择剂,对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3种非衍生芳香族氨基酸的手性对映体拆分进行了研究,建立了一种快速、简便拆分未衍生化的氨基酸对映体的配体交换毛细管电泳方法。在使用10mmol/L NH4AC(pH5.0),5mmol/L CuSO4和10mmol/L L-谷氨酸的条件下,成功地拆分了苯丙氨酸、酪氨酸手性对映体;色氨酸手性对映体也得到部分分离;考察了电泳缓冲液组成、pH值等影响分离效果的因素。  相似文献   

15.
高效毛细管电泳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刘志松  方肇伦 《色谱》1996,14(5):364-368
对高效毛细管电泳(HPCE)在药物制剂及原料药分析中的应用(测定药物中主成分及杂质含量;手性药物拆分;微量制备及成分鉴别等)作一综述,并用表1,2列出了部分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6.
顾峻岭  傅若农 《分析化学》2001,29(9):1098-1101
综述了毛细管电泳手性分离中的协同效应。介绍了毛细管电泳手性分离中双手性选择剂的应用情况。表明用CDs/CDs.CDs/crown组成的双选择剂及聚合环糊精衍生物,聚合手性胶束体系有可能改善难拆分的对映体物质的分离效果,展示了协同效应的毛细管电泳拆分复杂物质对映体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丙吡胺对映异构体的毛细管电泳手性拆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手性合成药物,大多以外消旋体形式面市。但在药物外消旋体的两个对映体中,只有一个对映体对生物体具有活性和治疗作用,另一个对映体则是非活性或具有毒副作用,表现出不同的疗效和毒理学性能,因而手性化合物的拆分在药物、临床及生命科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丙吡胺(分子结构见图1),又称双异丙吡胺、吡二丙胺、达舒平,是广谱抗心律失常药。其电生理、血流动力学和抗心律失常作用与奎尼丁相似,  相似文献   

18.
简要介绍了手性离子液体用于毛细管电泳手性分离的一般原理,系统地介绍了基于手性离子液体的毛细管电泳对映体拆分的一元手性选择体系和二元手性选择体系,并在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展望了手性离子液体在毛细管电泳手性分离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氨基酸对映体的芯片毛细管电泳拆分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毛细管电泳芯片上,采用CD-SDS-MEKC模式,对FITC标记的3种氨基酸对映体进行了手性分离研究。CD种类、浓度、SDS浓度以及各种添加剂对氨基酸对映体拆分有影响,认定γ-CD对FITC标记的氨基酸手性识别能力较强,在含有5mmol/L γ-CD和30mmol/L SDSr 10mmol/L,pH10.0的硼砂缓冲溶液中,3种氨基酸对映体得到了较好的分离。  相似文献   

20.
应用二元环糊精体系的毛细管区带电泳手性拆分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运用毛细管区带电泳法,采用羧甲基β-环糊精和聚合β-环糊精的二元环糊精体系,对山梗菜碱等5种手性药物进万了手性拆分。考察了pH值及不同的二元环糊精浓度比对分离的影响,并与一元环糊精体系进行了比较。实验表明,对于山梗菜碱等5种对映体,二元环糊精体系得到的分离效果优于一元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