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督脉十三针为主治疗中风5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8  
王利 《中国针灸》1996,16(6):9-10
笔者以针灸界前辈王乐亭的经验方“督脉十三针”为主,治疗中风50例,并与对照组48例进行了观察比较,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40.0%,总有效率为96.0%;对照组治愈率为14.6%,总有效率为87.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疗效(P〈0.05)。笔者认为:针刺督脉,取一经之穴,可以疏通多条经脉之气血,从而达到治疗中风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督脉穴位注射疗法治疗中风后遗症的疗效。方法:对286例中风病患者随机分为督脉穴位注射组(治疗组184例)和普通针疗组(对照组102例),观察两种疗法治疗中风病的临床疗效,治疗后按4级评分法对临床症状进行评分统计。结果:治疗组有效率85.3%,对照组64.7%,2组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督脉穴位注射疗法治疗中风病疗效优于普通针疗法.  相似文献   

3.
治序组以督脉的百会穴为主的整体疗法和以局部序法的对照组,进行了临床观察。结果治疗组有效率达100%,对照组有效率为87.77%。文中就督脉的百会穴为主在中风后遗症中的重要性和取之必要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以督脉穴为主治疗中风5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风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死亡率及致残率较高。近几年我们在中风的临床治疗中以督脉穴为主配合头针治疗50例患者,并设对照组48例进行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病例均为我院针灸科住院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对照组48例。全部病例依...  相似文献   

5.
针刺督脉经为主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目的 观察针刺督脉经为主治疗中风偏瘫的疗效及对血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60例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 3 0例 ,治疗 3 0 d。结果与结论 临床疗效实验组优于对照组 ( P<0 .0 5 ) ;在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方面前者优于后者 ( P<0 .0 5 )  相似文献   

6.
督脉穴及夹脊穴为主治疗中风108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以督脉穴及夹脊穴为主配合体针治疗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组108例中风患者全部采用针刺,督脉穴及夹脊穴为主配合体针治疗.结果:基本治愈41例,占全组病例的38%;显效52例,占全组病例的48.1%;有效13例,占全组病例的12%;无效2例,占全组病例的1.9%.总有效率为98.1%.结论:督脉穴及夹脊穴为主配合体针治疗中风的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
针刺督脉穴位治疗癫痫的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晓妮 《陕西中医》2008,29(7):869-870
目的:探讨针刺督脉穴位治疗癫痫的机制。方法:采用相关文献资料对该命题进行论述。结论:针刺治疗癫痫取穴多为躯体中线督、任脉穴位,尤其头面部穴位居多。因督脉位居身体的中轴线上,可以通过双侧神经司控的特性,促进脑功能的代偿和重组作用。其抑痫的机制在于调节或改变了脑内氨基酸类递质、环核苷酸、NO等物质的释放。  相似文献   

8.
调整督脉法对中风后遗症的康复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调整督脉法通过按、揉、滚等手法施与督脉之上,从而通其经络、调其气机、振奋阳气,最终达到阴阳平衡、精气血通畅、脏腑经络功能协调、恢复脏腑功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针刺督脉及舌体治疗中风失语症监床观察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夏晨  王珏 《中国针灸》2001,21(9):519-521
目的:研究针刺治疗中风失语症的临床疗效及机理。方法:针刺督脉百会,水沟,哑门及舌体金津,玉液治疗中风失语症34例,观察针刺前后“汉语失语症检查法”评分及听觉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变化。结果:针刺后“汉语失语症检查法”中口语表达,听理解的积分值均显著增高(P<0.01),P300潜伏期显著缩短(P<0.05),针刺总有效率为53.0%,结论:针刺可以改善中风失语症的言语障碍,并能促进脑电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0.
<正>1病案患者,罗某某,女,61岁,退休职工。患者于2014年6月21日由家属发现其在洗手间晕倒,当时人在浙江,急忙送到当地医院就诊,查头颅CT示:左侧基底节区急性梗塞,右侧侧脑室旁软化灶。该院予抗血小板聚集、调脂稳定斑块、改善循环等治疗1周后转至江西省南大一附院继续治疗半个月,病情平稳后于2014年7月16日至我院我科进行针灸  相似文献   

11.
刘俊红 《中医研究》2006,19(9):60-61
2000-06-2005-10,笔者在的临床中尝试采用头体电针加穴位注射治疗中风后遗症半身不遂,并设单纯头针、体针、汤药口服对照组,进行对比疗效观察,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5例均为本院住院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1例,男39例,女22例;年龄41~80岁;病程31 d~12个月;脑梗  相似文献   

12.
针刺"下极泉"穴对中风后手指肌力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户玫琳  张克旭  张润萍 《中国针灸》2007,27(11):813-814
目的:寻找治疗中风后手指功能恢复的最佳方法。方法:将123例手指肌力为零级的中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3例与对照组60例。对照组针刺曲池、手三里、外关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取穴基础上加取"下极泉"穴。治疗10次后评价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愈显率为74.6%,对照组为40.0%。经统计学分析,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下极泉"穴对手指肌力的引出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中风后失眠是脑血管意外恢复期出现睡眠障碍的病症,主要是以睡眠障碍伴有偏瘫、吞咽障碍、肢体功能障碍等。导师认为瘀是本病的主要病理因素,本虚标实是本病着手点,自拟益气调血安神汤治疗中风后失眠临床效果颇佳。  相似文献   

14.
痹证属临床常见、多发、慢性难治性疾病,是由于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人体,闭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所导致的,以肌肉、筋骨、关节发生酸痛、麻木、重浊、灼热甚或关节肿大变形、屈伸不利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从2006年3月~6月,我科运用中医穴位注射治疗痹证50例,配合中西医药物口服、静脉疗法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现将穴位注射的治疗方法和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杨德富 《光明中医》2007,22(11):30-32
中风是对人类健康威胁最大时疾病之一,不仅发病率高,致残率高,而且病死率高.中风轻则口角(呐)斜,手足麻木;重则半身不遂,失语,头痛,恶心,呕吐,甚则昏迷,二便失禁,治疗不及时造成死亡.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针灸原始点与常规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临床疗效的可靠性。方法:按照患者入院先后随机将272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36例。治疗组:针灸原始点,急性期手法以泻为主;恢复期手法以补为主,并重用艾灸。对照组:采用常规针灸,以患者脉症辨证施治。两组针灸治疗1次/d,30min/次,10/b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136例患者中痊愈28例(20.58%);好转102例(75%);无效6例(4.42%)。总有效率为95.48%。对照组136例患者中痊愈12例,(8.82%);好转71例(52.21%);无效53例(38.97%),总有效率为61.03%。结论:针灸原始点治疗中风后遗症疗效显著,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通腑化痰胶囊治疗急性出血性中风30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吕锡亮 《中医研究》2006,19(10):35-36
近年来,国内脑卒中的发病率为217/10万[1],其中脑出血占40%,高于国外报道的5%~10%。出血性中风患者急性期的治疗对神经功能的恢复和降低病残率至关重要,中西医结合较之单纯西医治疗具有相当的优势和特色。2004-09-12-2005-05-28,在河南中医学院侯士良教授的指导下,我们采用通腑  相似文献   

18.
谭继林  曹首国 《陕西中医》2002,23(2):132-133
目的 :观察活血化瘀治疗中风的疗效。方法 :以中风通脉包煎剂 (丹参、泽兰、丹皮、葛根、川芎等 )为基础方分型治疗 ,配合静滴清开灵、复方丹参注射液。结果 :总有效率为 84.6 %。提示 :中风早期应用活血化瘀剂及复方丹参注射液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9.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之一,约占颈椎病发病率的20%~30%,且逐年增高,呈低龄化趋势。患者症状多而痛苦,笔者以穴位注射当归注射夜配合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李召燕 《陕西中医》2002,23(2):112-113
目的 :探索中风病的有效治疗途径。方法 :采用头针体针相结合的针刺方法 ,配合外用推拿手法 ,内服中药的早期同步中医综合疗法 ,治疗中风 1 40例。结果 :总有效率为 94.2 9%。提示 :针刺与推拿配合内服中药 ,可改善周围神经血管的刺激和压迫 ,促进血液循环 ,解除瘫痪肢体局部肌肉痉挛和关节功能障碍 ,促进肢体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