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许多传统的矿井通风网路分析法,象哈迪·克罗斯选代法及其修正法,在解复杂问题时不一定具有收敛性,而且有局限性.所编写的计算机解算程序通常编码复杂,运算时间过长,并需要估计初始风量.采用线性规划法和统筹法解算通风网路,只能够分析受控风流的情况.自然流分配问题,例如在矿井通风网路中碰到的风流自然分配问题,都能够通过某些适用于网路流规划的运筹学方法进行模拟.这个问题被认为是一种可分的、凸的极小费用网路流问题(convex minimum-costnetwork flow).这样一个等价性问题已经被详细说明.文中还提出了一种求解变形的通风网路问题的分段线性化方法,介绍了采  相似文献   

2.
<正> 由于煤矿机械化程度的提高、矿井生产能力的不断增加和井型、井田范围的不断扩大,矿井通风系统中必然会出现较多的复杂通风网路。这在矿井通风设计、风量分配、风流的稳定性、通风管理等方面都带来了若干复杂问题。关于复杂通风网路的解算问题,  相似文献   

3.
电子计算机解算通风网路数学模型及计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矿井井型和生产规模的扩大,矿井通风网路日趋复杂。电子计算机为解算通风网路开辟了广阔前景,而建立通风网路的数学模型和计算方法,是电子计算机解算通风网路的基础和前提。1通风网路数学模型的建立通风网路中的风流流动遵循3个基本定律:①阻力定律h=RQ2;②风量平衡定律,即流入汇点或闭合网路的风量等于流出汇点或闭合网路的风量;③风压平衡定律,即任一闭合网路的不同方向的风流,其风压的代数和等于零。网络理论是研究通风网路的理论基础,运用网络理论基本原理和通风网路的基本性质,可建立计算机解算的数学模型。矿井通风系…  相似文献   

4.
矿井火灾时期,正确判断火灾及网路的风流状态,了解火灾时期风流非稳定过程的通风原理,对提高矿井火灾的救灾能力与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根据矿井火灾时期的火灾燃烧规律及网路风流流动特征,建立了矿井火灾燃烧数学模型及风流非稳定流动方程组,给出了解算方法,编制了用于模拟矿井火灾燃烧过程及其风流非稳定流动过程的计算机软件,大大提高了矿井火灾时期通风网路解算的精度。  相似文献   

5.
<正>随着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矿井向大型化发展.多风机并联运转的研究工作日趋重要.例如,怎样确定复杂通风网路的风流方向和解算网路;如何选用风机来满足矿井通风要求等.  相似文献   

6.
矿井通风网路解算程序的可视化实现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前,国内各矿山广泛应用的矿井通风网路解算程序是用BASIC语言开发的,且仅能在DOS操作系统下运行。在分析这类通风网路解算程序缺陷的基础上,用Visual Basic6.0对其进行了可视化开发,作了一些改进。介绍了矿山矿井通风网路解算程序可视化实现和新增功能模块开发的过程。实际应用表明,经可视化开发纳新矿井通风网路解算程序运算精度高,尤其是在程序中新增的数据库管理功能,大大提高了运算效率及使用的方便性。  相似文献   

7.
<正> 本文对解算矿井通风网路时自然风压的处理方法进行了初步分析,并用自然风压的“空气柱压力”法,对有自然风压的矿井通风网路进行了电算机解算。解算有自然风压的矿井通风网路分风问题,对分析矿井通风状态和自然风压的影响有一定的意义。一、解算矿井通风网路时,对自然风压的处理方法矿井自然风压的计算,通常采用空气密度法,矿井通风网路中,任何一个回路的自然风压都可用下式计算:  相似文献   

8.
本文综合运用了通风网路解算技术和科学计算可视化等理论,建立了通用的矿井通风网路解算及其可视化数学模型,开发了风网解算及可视化软件.该软件能够对矿井通风网路中风量进行自然分配和按需分配计算,在解算风网各个分支的同时,还能算出全矿井总的通风阻力、风量和风阻,并且支持复杂角联风路的解算.系统还实现了风网解算结果可视化显示、风机特性曲线的拟合及其可视化管理.矿井安全技术人员可以更方便、直观地修改通风网路和风机参数,初步实现了计算和数据管理的一体化,提高了矿山企业的通风管理工作的效率.  相似文献   

9.
根据矿井通风系统的特点,对现有通风网路解算程序进行了改进,逐步增加了汉字提示、多方案连续解算、绘制通风系统图、数据保存等功能,扩展了程序的应用范围,操作简便。应用本程序可以实现通风系统方案设计、网路解算及绘制通风系统图的一体化和计算机自动控制。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矿井通风网络解算的数学模型,根据Cross迭代法基于MATLAB编制了矿井通风网路解算程序,并结合实例介绍了程序使用方法.表明用MATLAB编制通风网络解算程序具有编程简单、代码简洁、使用方便等优点,为通风系统分析及优化提供了工具.  相似文献   

11.
<正> 前言煤矿井下工作面的风量,长期以来都是靠人工改变回风道断面的办法来进行调节。用这种办法来实现通风网路各分支风流的合理分配,是比较困难的。当前矿井瓦斯与风速遥测技术的出现,为矿井通风集中监控,实现通风网路风流分配自动化提供了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2.
<正>随着大型与特大型矿井数量增多和老矿井技术改造,复杂通风网路也日趋普遍出现.目前在较大的矿井中,甚至在一个采区,也难以避免有复杂的通风网路.采用电算方法来解算复杂通风网路是一种理想的方法.目前,大型统配矿务局,甚至有的煤矿均已配备美国的IBM-PC/XT型电子计算机.但据调查,实际运用该机解算通风网路的尚少,主要原因是尚无较好的解算复杂通风网路的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讨论应用数字电子计算机解算矿井通风网路的方法,提出了一个计算机程序。该程序采用H.Cross迭代法,在网孔选择方面应用了图的理论。程序是采用适合于DJS-6机或TQ-16机的ALGOL60语言编写的。它具有广泛的应用范围,不仅能解算具有自然风压、固定风量的分支及多台风机的复杂通风网路,而且能应用于矿井设计时的主扇选型以及某些风道中的阻力调节。文章以一个实际矿井网路为例,叙述了使用本程序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一种矿井通风网路解算的节点压力逐次修正法。该法克服了回路法解算风网时需要圈划回路、节点法解算风网时需要存贮大型系数矩阵等缺点,具有简化程序和减小存贮等优点,特别适合于现场使用微小计算机解决通风工作中遇到的网路解算问题。  相似文献   

15.
兰保荣  潘竞涛 《中州煤炭》2018,(8):16-18,25
为了保证煤矿井下正常生产,需要一个合理可靠的矿井通风系统。当矿井开采到一定深度,围岩温度逐渐上升,此时对通风系统进行网络解算必须考虑风流与围岩之间的热交换问题。测试了某千米矿井通风系统的负压,在通风系统网络解算中引入节点风流热量平衡方程,分析了热交换问题对通风系统网络解算的影响;对比了忽略热交换和考虑热交换影响的2种通风系统网络解算结果的分支风量偏差。对不同的矿井总风量进行网络解算,分析了热交换对风量分配的影响程度,得出了随着矿井总风量减小,热交换对通风网络解算结果的影响变大的结论。在实例中验证了考虑热交换的通风网络解算的准确性,达到了井下特定地点风量准确计算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通过改进通风网路中的选回路算法,建立新的数学模型,采用面向对象编程语言VisualC+ + 和计算机图形学理论,研究矿井通风系统网路解算及优化的可视化.可视化系统能够对矿井通风网路中风量进行自然分配和按需分配计算,实现了风网解算结果可视化显示、风机特性曲线拟合与可视化管理、局部通风系统风量调节功能以及调节方案的生成和优化.软件系统通过这些功能的集成,有利于提高矿井通风效率,使矿井通风系统达到简单、可靠、安全、经济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正> 一、研究方法研究矿井通风及其自动控制(如应用电子计算机控制),首先必须研究通风网路中风流的规律,建立自动控制的数学模型。我们将矿井空气作为可压缩的流体,并考虑风流与其周围介质之间的能量交换过程,根据流体力学和热力学的基本方程来研究矿井通风网路中的风流状态,提出矿井通风网路中控制风流状态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18.
通风网路解算在矿井通风管理和通风设计中占有重要地位,一个复杂通风网路的解算涉及到极其繁琐的数学运算,数字电子计算机的出现为我们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1976年由四川矿业学院、北京煤炭研究所和我所协作编制了一个新的程序。该程序在以下方面作了改进:1、能够解算任意规模的复杂通风网路;2、具有自选网孔的功能;3、允许在任意风道上安排自然风压;4、允许某些用风地点的风量预先给定;5、能够自己拟定一组风量值作为迭代的初始风量;  相似文献   

19.
<正>一、前言 众所周知,格鲁尔模拟法乃是发生井下火灾时进行通风网路解算的方法之一。该法需给出火灾地点的发热量,并应考虑风流和围岩之间的热交换。此法是将围岩的热特性输入,并根据通风网路中温度分布的计算结果,计算出火风压之后,再进行火灾时通风网路的解算。不过,该法需预先将火灾气体的组分假定成与火灾发生以前的通风风流的组分相同,而未考虑火灾地点气体组分的变化和气体重量流量的增大对通风网路解算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对应用电子计算机解算矿井通风网路负值出现的规律和原因进行了分析,归结为5种情况:1、扇风机的能力不足,2、固定风量 风道所在网孔自然分配的风量小于固定风量值,相差值就是与固定风道并联风道负的风量值;3、风道号的编排没有按程序的要求编写;4、有扇风机的通风网路解算时未安排一条固定风量的风道;5、解算已知总进风量而无扇风机的通风网路等。根据不同情况提出了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