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缩宫素、米索与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治疗胎盘早剥产后大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7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120例胎盘早剥产后大出血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观察组采用缩宫素、米索与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止血时间、产后出血量。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3%(P <0.05)。观察组的止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产后1 h、 12 h、 24 h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采用缩宫素、米索与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治疗胎盘早剥产后大出血,疗效显著,可快速控制出血,保证产妇的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米索前列醇和缩宫素联合应用治疗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17年2月-2018年12月收治的92例产后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A、B两组,其中,A组为对照组,仅采用缩宫素,B组为观察组,采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米索前列醇和缩宫素联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出血量、疗效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B组患者出血量(24 h)的(337.51±11.26)mL优于A组的(547.36±14.27)mL;B组有效率的97.83%优于A组的80.43%;B组并发症发生率的8.70%优于A组的28.26%,均显示P<0.05。结论对产后出血产妇进行治疗时,采用缩宫素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米索前列醇的方式治疗,能够有效控制产妇出血量,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出现,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不同使用时机对高危因素产妇剖宫产后出血的影响,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3月廊坊市第四人民医院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剖宫产产妇9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6例。观察组在胎儿娩出后即行卡前列素氨丁三醇250μg宫体注射,同时静脉滴注缩宫素10 U;对照组于胎儿娩出后立即行缩宫素10 U宫体注射,同时行缩宫素10 U静脉滴注。若两组产妇子宫收缩缩乏力致出血量明显增多,则再行卡前列素氨丁三醇250μg宫体注射。观察比较两组胎儿娩出后30 min、2 h、24 h的出血量、产后出血比例、产后出血持续时间、宫腔填塞比例、住院时间、治疗有效率及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1)观察组胎儿娩出后2 h、24 h出血量及产后出血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1.30%(42/46),对照组为76.09%(35/46),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的产后出血持续时间、宫腔填塞比例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儿娩出后立即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可有效减少高危剖宫产产妇产后出血。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孕产妇产后出血的临床价值并做分析。方法:选取80例孕产妇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通过盲选方法将80例产妇平均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患者产给予缩宫素,研究组患者给予缩宫素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出血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应用缩宫素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术后2小时出血量明显优于参照组,P0.05,有临床统计学意义;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P0.05,无临床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缩宫素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孕产妇产后出血的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低,而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缩宫素在治疗前置胎盘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于我院治疗的前置胎盘剖宫产患者共9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缩宫素治疗)、对照组(缩宫素治疗),实验组产妇术中胎儿娩出后静脉注射缩宫素注射液20U,胎盘娩出后即宫体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250μg,必要时术后重复给药(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250μg肌注);对照组产妇术中胎儿娩出后静脉注射缩宫素注射液20U,必要时宫体注射缩宫素针20U,术后20U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滴注。结果:观察组出血量(术中、术后2h、术后24h)、手术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缩宫素在治疗前置胎盘出血中有效减少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等。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缩宫素预防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120例有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产妇,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第三产程时间,产后2 h及24 h出血量及产后出血发生率.试验组:胎儿娩出后宫体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250 μg同时静滴缩宫素20 U.对照组:胎儿娩出后舌下含服米索前列醇200 μg同时静滴缩宫素20 U.结果 试验组比对照组产后2 h及24 h平均出血量减少,第三产程时间缩短,产后出血率降低,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比米索前列醇更有效预防产后出血,且具有安全,高效,迅速,方便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临床医学工程》2019,(7):905-906
目的分析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80例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产妇,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缩宫素治疗,观察组采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能够有效减少产妇的出血量,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少,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卡贝缩宫素对剖宫产后出血患者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imer)及泌乳功能的影响,为有效预防及治疗剖宫产后出血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6月在汉中市三二〇一医院产科具有剖宫产手术指证的产妇118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9例,对照组给予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观察组给予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卡贝缩宫素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临床效果,并检测治疗前、后NO、NOS、FIB、D-dimer水平以及泌乳功能。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产妇子宫复旧有效率为93. 2%明显高于对照组产妇的74. 6%,NO、NOS、FIB、D-dimer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产妇,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产妇剖宫产术后2 h、24 h出血量及产后出血率、宫缩持续时间、恶露持续时间均低于对照组产妇,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产妇泌乳时间少于对照组产妇,产后1 d泌乳量评分及产后2 d泌乳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产妇,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卡贝缩宫素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能有效改善患者NO、NOS、FIB、D-dimer水平及术后2h、24h出血量、产后出血率、宫缩持续时间及恶露持续时间,缩短产妇泌乳时间,提高产妇产后1d、2d泌乳量评分。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预防高危产后出血产妇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380例疑似具有引起产后出血高危因素产妇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190例和对照组190例,对照组产妇在胎儿娩出后,肌肉或子宫体注射缩宫素20 U,舌下含服米索前列醇200 μg,观察组产妇在胎儿娩出后,肌肉或子宫体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250 μg和缩宫素20U.观察两组产妇不同时间出血量、产后出血发生率,产前、产后进行血常规检测,计算产前与产后24h的血红蛋白下降值、红细胞下降值,比较第三产程时间.结果 观察组产后15 min、30 min、2h、24 h出血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产后24 h血红蛋白下降值、红细胞下降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第三产程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观察组产后出血发生率为10.0%(19/19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5%(58/19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具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产妇分娩后给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可刺激整个子宫收缩,缩宫素可刺激子宫上段收缩,二者联合预防产后出血可协同止血,降低了产后大出血的发生率,预防产后出血,且效果优于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治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对胎儿娩出后瘢痕子宫阴道分娩产妇产后出血量、产程时间及不良反应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陕西省人民医院行阴道分娩的瘢痕子宫产妇1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给予缩宫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比较两组产妇的疗效、产后出血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结果观察组产妇的显效率为77.50%,有效率为22.50%,总有效率为100.00%,对照组显效率为21.25%,有效率为68.75%,总有效率为90.00%,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24 h观察组产妇的血红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产后2 h、产后24 h观察组产妇的产后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产妇的第三产程时间、产后出血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产妇的子宫切除率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面部潮红、腹泻、血压波动等,以恶心呕吐为主,停药后均自行缓解,两组产妇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可以明显减少瘢痕子宫阴道分娩产妇的产后出血量,缩短第三产程时间,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彭子萍 《现代保健》2014,(26):146-148
目的:探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3月-2014年1月收入院的61例产后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患者采取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2h出血量、止血时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和临床疗效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2h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止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93.55%)显著高于对照组(83.33%),差异具有统计学上意义(P〈0.05)。结论:对于产后出血的孕妇使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止血快,出血少,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孕产妇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4年11月间在我院行剖宫产的95例孕产妇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组后分别使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和缩宫素进行预防产后出血治疗,并对患者产后的出血量,出血率及不良反应情况等进行统计对比。结果采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的观察组在产后2h、24h的出血量明显少于采用缩宫素治疗的对照组,产后的出血例数及出血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项内容的比较差异值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基本接近。结论采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预防孕产妇的产后出血的更为有效,不仅可以减少患者的出血量,还能降低了出血例数,效果显著。值得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卡孕栓联用在剖宫产产后出血预防和术后恢复中的应用。方法:收集108例在我院行剖宫产分娩的产妇,随机分2组,其中对照组在胎儿娩出后选用缩宫素和卡孕栓防治出血,而观察组则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和卡孕栓,对比两组产妇产后出血以及术后恢复状况。结果:观察组产后2h出血量(104.69±28.42)ml、24h出血量(239.57±52.03)ml、首次肛门排气时间(26.41±8.84)h,均显著少于对照组的产妇(p0.05);产后3d,观察组子宫复旧良好率70.37%,对照组为66.67%,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卡孕栓应用于剖宫产产妇中能够显著减少产后出血量,预防大出血,且可有效促进产妇术后胃肠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观察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及卡前列酸栓与缩宫素联用预防高危剖宫产产妇产后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8月在廊坊市第四人民医院有产后出血倾向的高危产妇195例的临床资料,根据用药不同分为A组、B组及对照组,每组65例。3组剖宫产术后立即行子宫按摩,同时静脉滴注缩宫素10 IU。在此基础上A组阴道给药卡前列酸栓1 mg; B组宫体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250μg;对照组宫体注射缩宫素10 IU。比较3组术中出血量、产后2 h内出血量、产后2 h~24 h出血量、产后24 h血红蛋白下降值、产后出血率、输血率、其他止血措施使用率、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1) A组和B组术中出血量、产后2 h内出血量、产后2 h~24 h出血量及产后24 h血红蛋白下降值低于对照组,B组以上指标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2)与对照组比较,A组和B组产妇产后出血率、输血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3) 3组产妇用药后均有恶心呕吐、腹泻、高血压、体温升高等轻度不良反应,但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及卡前列酸栓与缩宫素联用可明显减少高危产妇出血量和输血率,卡前列素氨丁三醇与缩宫素联用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5.
李臻 《现代养生》2015,(4):152-153
目的:分析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和缩宫素联合用药治疗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研究对象选取2011年7月至2013年5月在衡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分娩的产后出血产妇96例,随机方法分组。对照组患者给予缩宫素治疗,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辅以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控制出血时间、阴道流血量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性。结果:实验组患者控制出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相比,用药后的出血量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和缩宫素联合用药治疗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较满意,可达到迅速止血的效果,但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会带来一定的不良反应,需要加以注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治疗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4月-2016年11月收治的72例有产后出血倾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使用缩宫素治疗,观察组予以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效果、出血量、止血时间以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止血时间、产后2 h出血量、产后24 h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治疗产后出血效果较好,可有效控制出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时机宫体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对预防高危产妇剖宫产产后出血的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4月在台州市立医院产科剖宫产分娩的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94例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两组在胎儿娩出后均予缩宫素20 U持续静脉滴注,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在胎儿娩出后立即予宫体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250μg,对照组在产后出血达到200 ml时再予宫体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250μg,比较两组产妇术后出血量及产后出血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产妇产后24 h出血量(667.4±148.6)ml明显少于对照组的(834.4±183.8)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产后出血发生率20.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合并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产妇,在剖宫产胎儿娩出后立即使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较发现出血倾向后使用可减少产后出血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着重探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安列克)在产后出血预防方面的作用。方法抽取2017年4月至2019年5月我院具有潜在产后出血症状的剖宫产孕妇118例为研究目标,对其作随机分组处理,即对照组与观察组,例数均为59例。对照组产后实施常规缩宫素宫体注射及缩宫素静滴处理,观察组在缩宫素宫体注射的基础上增加应用宫体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安列克)。对比两组产后出血的发生情况、产后2小时及24小时出血状况。结果在产后2小时出血量、产后24小时出血量等方面,观察组效果更佳(P 0.05)。讨论在产后出血的预防方面采取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方式,效果令人满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苏秋英 《时尚育儿》2016,(12):228-229
目的:观察、分析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用于瘢痕子宫剖宫产术预防产后出血的有效性以及安全性.方法:特选取我院接收的瘢痕子宫剖宫产术产妇74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每组37例,对照组提供宫体注射缩宫素、静脉滴注缩宫素治疗路径;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施以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路径.观察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产后2h出血量为(204.24±29.12)ml,产后24h出血量为(315.68±28.74)ml,止血时间为(18.68±6.35)min,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在输血、不良反应、产后出血的比较上,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瘢痕子宫剖宫产术产妇的治疗中,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高危孕妇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价值显著,能够大幅缩短产后2h、24h出血量、止血时间,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与缩宫素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5年2月收治的182例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1例。对照组采用缩宫素治疗,观察组采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缩宫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产后出血量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51%,高于对照组的38.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10、30 min出血量及总出血量、治疗后出血量分别为(56.1±13.1)、(78.3±12.4)、(421.0±71.0)、(101.2±15.3)ml,低于对照组的(156.0±23.5)、(253.1±13.1)、(610.2±85.1)、(289.0±22.7)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7%,低于对照组的1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严格掌握适应证的情况下,采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与缩宫素治疗产后宫缩乏力性出血疗效好、不良反应小,使用方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