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及研究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术期甲襞微循环指标的护理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11年9月~2014年9月于某院及县人民医院进行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31例患者为观察组,同时期的31名健康同龄者为对照组,然后将对照组和观察组术前、术后1d、3d、7d、10d及14d的血液流变学及甲襞微循环指标进行分别检测及护理比较。结果:观察组术前、术后1d、3d、7d的血流变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术前、术后1d、3d、7d、10d及14d的甲襞微循环指标均差于对照组,术后1d及3d的检测水平均差于其他时间段,P均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术期血液流变学及甲襞微循环指标的变化较大,尤其应重视其术后短时间内的血流变及甲襞微循环的改善。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研究丹红注射液在改善全髋关节置换患者微循环状态中的效果。方法将2011年12月至2013年4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56例全髋关节置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28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围术期治疗,观察组则在常规围术期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然后将两组患者术前1d与术后1d、3d、5d的EAI及ηb水平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术前的EAI及ηb水平与对照组无显着性差异,P均>0.05,而观察组术后1d、3d及5d的EAI及ηb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均有显着性差异。结论丹红注射液在改善全髋关节置换患者微循环状态中的效果较好,有助于患者的尽早康复及并发症的有效降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术期血清IL-6、CRP及血流变指标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2年10月于本院进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28例患者为观察组,同期的28例健康体检人员为对照组,然后将观察组术前、术后3d、10d和对照组的血清IL-6、CRP水平及血流变指标进行检测及比较。结果观察组术前、术后3d、10d的血清IL-6、CRP水平及血流变指标均高于对照组,术后3d则高于术前,而术后10d则低于术前,P均<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术期血清IL-6、CRP及血流变指标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对红细胞脂质过氧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友华  刘璠  王洪  沈施仁  吴菊 《江苏医药》2006,32(7):615-617
目的 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对老龄患者红细胞脂质过氧化的影响及维生素E、1,6-二磷酸果糖(FDP)对围手术期红细胞脂质过氧化的防治作用。方法 44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于硬膜外阻滞麻醉下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随机分为对照组、应用维生素E组、术中应用FDP组及术前应用维生素E联合术中应用FDP组,每组11例。各组分别在手术开始前、术后1、3、5、7、14d抽取血样,测定红细胞中丙二醛(MDA)和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的含量。结果 老龄患者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红细胞中MDA明显比术前增高(P〈0.05),而Cu-Zn-SOD的含量则明显比术前降低(P〈0.05);术前应用维生素E联合术中应用FDP比单纯应用维生素E或FDP能在围手术期更有效地保护红细胞免受脂质过氧化的损伤(P〈0.05)。结论 临床上老年患者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应提倡术前口服维生素E和术中应用FDP,以预防围手术期氧自由基和过氧化脂质等有害因子对红细胞的破坏,以及因红细胞损伤可能出现的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术期血清炎性指标与红细胞沉降率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3年4月于本院进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29例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的29名检查示健康人员为对照组,将观察组术前1d、术后3d、7d、14d和对照组的血清炎性指标与红细胞沉降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术前1d及术后3d、7d的血清炎性指标与红细胞沉降率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均有显著性差异,而术后14d两组则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术期血清炎性指标与红细胞沉降率随时间推移呈现出一定的波动,术后14d达到相对正常的范围,在此之前应注意给予炎性状态充分的干预。  相似文献   

6.
王颖 《中国当代医药》2014,(35):128-130
目的探讨多模式镇痛及护理干预对髋关节置换术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实施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观察组实施多模式镇痛及护理干预,对照组实施术后静脉自控镇痛,比较两组术后不同时间点的静息痛和活动痛情况、围术期镇痛治疗的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术后1 d的各应激指标。结果观察组术后6、12、24、48 h的静息痛和活动痛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围术期恶心呕吐、头晕头痛、腹胀腹痛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 d的体内血浆皮质醇及血糖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髋关节置换术实施多模式术后镇痛护理,能较好地缓解术后疼痛,减少应激反应和镇痛期间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陈红 《中国医药指南》2013,(25):265-266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围手术期的效果。方法选择2007年6月至2010年1月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186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93例和观察组9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术前、术后的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优良率为95.70%,对照组优良率为76.34%,两组间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观察组Barthel指数日常生活能力和自我照顾能力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围手术期具有显著的影响,不但护理疗效好,且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子宫全切术患者围术期机体应激指标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5年4月于本院进行子宫全切术治疗的41例患者为观察组,同期的41例健康妇女为对照组,将观察组患者术前1 d、术后1、3、7 d和对照组的机体应激相关血清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机体应激相关血清指标从术前1 d至术后1、3、7 d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术后1、3 d的检测结果均高于术前1 d及术后7 d,观察组术前至术后3 d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比较指标间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子宫全切术患者围术期机体应激指标的变化较为突出,应加强对患者术后早期的监测及干预。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不同髋关节置换术对髋臼骨折术后髋关节功能的影响并观察术后并发症.方法 抽选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就诊于本院的髋臼骨折患者96例,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将入组患者分为观察组(n=51)和对照组(n=45),全麻下观察组给予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照组以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1年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评分)、髋关节活动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数字等级评估量表(NRS)评估比较两组患者患髋疼痛程度.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及术后1年Harri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提高,且术后1年明显高于术后1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同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年髋关节屈曲、外展、内收、外旋、内旋活动度较术前显著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及术后两组组间比较髋关节活动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后髋关节疼痛程度较术前显著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及术后两组患者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全髋关节置换术及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髋臼骨折患者能获得相当的术后髋关节功能,缓解患髋疼痛,且并发症少,临床可根据患者病情及需要酌情选择手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塞通对全髋关节置换术(THR)围术期红细胞脂质过氧化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8月至2011年10月收治的进行THR患者40例,分为血塞通组和对照组各20例。血塞通组于术前1d采血后,每天使用1次血塞通0-4g静脉滴注,对照组不使用血塞通。两组术后常规预防感染,逐步进行康复训练。两组患者均在术前1d,术后1、3、5、7、14d抽取血样测定红细胞中丙二醛(MDA)水平。结果两组患者THR后1、3、5、7d红细胞中MDA水平均较术前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5、7d,血塞通组红细胞中MDA水平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HR可使红细胞脂质过氧化增强,血塞通可使术后红细胞脂质过氧化降低,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THR后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
《临床医药实践》2016,(12):902-905
目的:研究和评估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关节腔注射氨甲环酸对降低伤口出血量的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选择2013年12月—2015年4月骨科收入院的外伤性股骨颈骨折、发育性关节不良(DDH)、缺血性股骨头坏死以及髋关节骨性关节炎的80例初次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全髋关节置换术缝合伤口完毕后,经潘式引流管注入剂量为1 g的氨甲环酸氯化钠注射液50 m L,夹闭引流管2 h。对照组同样在全髋关节置换术缝合伤口完毕后夹闭引流管2 h。两组术后48 h都拔出引流管。对比两组术后总引流量、输血率、输血例数、术前及术后24 h血红蛋白及血细胞比容、术前术后24 h的血小板计数、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及国际标准化比值、D-二聚体。并在术前及术后3 d给予双下肢静脉彩超检查,对比是否有下肢深静脉血栓(VTE)及肺动脉栓塞(PE)的发生。结果:两组病例中术后总引流量、输血率、24 h血红蛋白含量及血细胞比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而两组血小板计数、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及国际标准化比值、D-二聚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两组复查双下肢彩超无静脉血栓形成。结论:初次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关节腔内注射氨甲环酸可显著减少术后伤口的出血量及降低输血率,未增加双下肢静脉血栓及肺栓塞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实施围手术期访视,全面关顾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身心健康,及时提供必要的护理需求,提高围手术期护理质量。方法按单双日手术将我院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50例分为两组,单日为访视组,双日手术为对照组,各25例。访视组实施访视教育路径,术前心理辅导,术后回访等方式及时了解患者需求,针对性解决患者的问题,缓解其心理压力。对照组则按照常规方法进行护理。两组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访视组比对照组整体满意度明显提高(P〈0.01或P〈0.05);访视组术后相关并发症比对照组大幅度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周全的围手术期护理访视是提高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护理质量和降低相关并发症的科学、可行、必要的措施和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术期综合护理干预对患者预后的效果。方法对我院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88例分别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康复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髋关节Harris评分总分和临床优良率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凝血酶原时间(PT)、血浆D-二聚体(DD)等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围术期综合护理干预对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功能恢复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4.
《临床医药实践》2017,(4):312-313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术期护理干预意义。方法:选择2014年2月—2016年5月收治的60例老年糖尿病髋部骨折需要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在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术期给予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术期除了常规的护理措施外,还加以实施完整全套的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6.67%,对照组为6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糖尿病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在围术期进行系统全面的护理措施,不仅可以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还可以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塞来昔布超前多模式镇痛对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患者围手术期疼痛管理控制、炎症因子及术后早期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襄阳市中医医院下肢骨科收治的64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32)、对照组(n=32),均采用TKA进行治疗,对照组仅在术后静滴氯诺昔康(16 mg)。而观察组在术前3 d即开始口服塞来昔布(200 mg,2次/d),并在此基础上术后联合静脉滴注氯诺昔康(16 mg)。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术前1 d及术后1、3 d的围手术期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以及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结果 观察组围手术期VAS评分、IL-6在术前及术后1 d均低于对照组,膝关节HSS评分在术前及术后1 d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3 d,两组上述观测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塞来昔布联合氯诺昔康超前多模式镇痛对行TKA患者围手术期疼痛改善效果确切,可对术后疼痛达到早期控制,...  相似文献   

16.
围手术期处理对髋关节置换术后疼痛并发症的预防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处理对髋关节置换术后疼痛并发症的预防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68例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和12例人工全髋关节单侧翻修患者。其中早期收治的40例患者围手术期为常规处理(作为对照组),后40例为围手术期对潜在并发症前瞻性预防处理(作为实验组),观察围手术期处理髋关节置换术后疼痛并发症的预防作用。结果实验组的术后疼痛及深静脉血栓形成等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实验组住院平均天数低于对照组(R<0.01);远期随访髋关节功能能优良率差异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对患者心理指导及精心术前准备,预防性应用抗生素以及择机引流,脚丁字架固定,导尿管的合理处理以及患者自控镇痛泵等一系列前瞻性的预防处理有助于预防术后并发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康复护理对患者的影响效果。方法:将126例施行了骨水泥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3例与对照组6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术前心理护理.系统康复训练,术后低血压、感染、脱位、下肢深静脉血栓等方面做好预防性护理。结果:观察组术后3个月、6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低血压、感染、脱位、下肢静脉血栓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05)。结论: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进行系统康复护理,有利于全髋关节早日康复。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陈林斌  刘晔  高宇亮 《中国药业》2013,22(11):30-31
目的观察羟乙基淀粉预扩容对髋关节置换术围术期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60例的临床资料,根据试验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羟乙基淀粉组)和对照组(常规组),各30例,分别在预扩容前(T0)、预扩容结束时(T1)及髋关节置换术后1 h(T2)采集患者静脉血测定凝血功能相关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预扩容结束时各项凝血功能指标较预扩容前均有显著差异(P<0.01),术后1 h各项凝血功能指标较预扩容前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预扩容前、预扩容结束时及髋关节置换术后1 h各项凝血功能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髋关节置换术围术期应用羟乙基淀粉进行预扩容具有改善血液高凝作用。  相似文献   

19.
氨酚羟考酮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氨酚羟考酮对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93例,随机分为两组:氨酚羟考酮组(观察组)和安慰剂组(对照组)。氨酚羟考酮组:术前8h开始口服氨酚羟考酮1片,2次/d,连续使用3d;安慰剂组:选用维生素E胶丸作为安慰剂,服用方法同氨酚羟考酮组。术后6h、24h、48h及72h各做一次VAS评分并观察服药后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术后6h、24h、48h及72h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仅有轻微的恶心呕吐、嗜睡、厌食等药物不良反应,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氨酚羟考酮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患者具有明显的镇痛效果,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术期的护理干预措施及其对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将130例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2个月内共出现各种并发症5例(7.69%),对照组术后2个月内共出现各种并发症15例(23.08%),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围手术期采取必要的护理干预措施,坚持预防为主,及时发现并及时处理,能减少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