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课程的教学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作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一门难度较大的主干课程,其教学改革一直受到广泛重视。本文针对该课程知识面宽、综合性强的特点,提出了一种个性化整合教学模式,并对其实践方案进行了探讨。它将课程内容按照所依托的专业基础知识进行专题划分,学生可根据自身的兴趣、特长和专业发展方向选择相关专题进行深入扩展。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团队协作并鼓励相互竞争,做到在知识结构上精通局部同时能够把握全局。有利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教学模式可向本科高年级综合性较强的其它课程推广。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电气工程专业核心课程"电力拖动与控制系统"为例,从实验课程"金课"的内涵和外延进行探究实践.内涵上强化实验课程育人,基于"做中学"梳理实验课程核心要素,构建分层次教学,融入课程思政,实现实践导向性学习向项目导向性学习实验教学模式转变;外延上重塑实验课程"前端培养",增强课程基础实践能力和科学探究思维培养功能.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我院光电专业“现代电子技术及应用”课程教学进行的全面系统改革,提出任务驱动机制下学教互动式新教学模式.结果表明,采用新教学模式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促进了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协调发展,取得了良好学习成果.  相似文献   

4.
杨朋 《电子与电脑》2014,(2):38-40,83
为了提高职业教育领域电气类专业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本文在介绍了V-ELEQ电气仿真软件应用的基础上,以“电力拖动”课程教学为例,探讨了专业教学结合仿真软件的教学模式,阐述了仿真软件在教学中的应用情况,并对仿真软件给电气教学带来的意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电力拖动类课程传统实验具有实验过程抽象,实验难度大及实验成本高等不足之处。我们将计算机虚拟仿真技术引入到电力拖动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并综合应用Visual C++,Matlab/Simulink,MS Access和MS Word构建了电力拖动类课程虚拟仿真实验系统。实践证明虚拟仿真实验系统可以解决传统实验存在的不足,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学生科学素养和能力培养方面也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针对目前农业院校本科"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课程,讨论课程教学改革的动因,结合自身特点提出了具有工农结合专业特色的课程实验教学、项目驱动教学及创新性教学的三层次实践教学模式。通过实践项目举例说明,新的教学模式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助于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7.
"ASP.NET程序设计"是计算机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选修课,也是计算机专业学生在学习阶段综合性、实践性比较强的一门程序设计课程。文章结合本课程在教学以及实践性教学研究实际,提出了一种以"项目导向,任务驱动"为教学模式,"教学练一体化"为教学思想的改革模式。  相似文献   

8.
计算机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计算机教育教学中专业设置、教学模式和课程实践都直接影响着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当前很多学校在开展计算机教学过程中还是以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模式教学,这样的教学严重阻碍了学生全方面的发展,遏制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只能被动的学习和接受知识,这样不利于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发挥。本文通过提出计算机教学中合理的专业设置、合理的教学模式、合理的课程实践等三方面,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为了满足电子、自动化、通信等专业对相应专业人才的需求,“数字电子技术”课程作为其各专业课程的基础与核心,课程教学模式必须与经济技术的发展相对应。文章从课程的特点出发,从理论课程教学、实践课程教学、教学方法、考核模式4个方面对“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进行了OBE模式教学改革。改革注重以学生为中心,课程教学模式多样化,培养学生自主式和探究式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10.
《电机拖动与控制》是机电一体化专业中极为重要的一门课程。本文就传统的《电机拖动与控制》课程教学方法作为比较对象,分析本课程在一体化教学模式中的特点及内涵,研究一体化教学模式实施的前提条件、基础和关键,并着力阐释本课程采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具体措施,为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指导学生的未来就业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了"电力系统分析"在民族院校电气工程专业中教学方法的探索和实践教学.本文提出"电力系统分析"教学中应当注重针对民族院校毕业生就业方向的需要设计课程教学内容,同时在教学中引入问题教学法、实践教学、多媒体教学模式和网络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模式,以改善课堂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刘学  魏媛 《电子测试》2016,(8):144-145
虽然服装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突出"应用"特色,重视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坚持走"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之路,针对学生能够独立完成从主题构思、制板到成衣制作的人才培养目标,开设了服装工艺、服装结构设计、服装设计等核心课程,但是传统的课程体系设置中各门课程之间是相互独立的,在教学过程中课程与课程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学生无法将设计的内容与工艺以及结构内容结合起来,造成了专业知识分散、不系统的弊端,且传统的教学模式没有很好的利用现代信息化的教学资源,课堂教学效率不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很多高校借鉴了国外的工作室教学模式.把教室当企业,课程即是工作内容,在工作室中讲解设计任务、制版方法、样衣制作,并借助于现代信息化的教学资源,带领工作室的同学承担产品设计、制板推板、样衣制作的任务.工作室教学模式使教师与企业紧密结合,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教学与市场紧密结合,"三结合"的教学方式使教师的专业水平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在操作过程中也完成了学习任务.信息化的工作室教学模式的革新,对培养学生学习服装专业的兴趣,优化课堂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等,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简要分析了移动学习的研究背景,指出移动学习的研究重点应由移动教学支持平台的构建转移到移动教学模式设计上来。笔者结合电气工程专业课教学与移动学习移动性、个性化的特点,以"电力系统分析"课程为例,对移动微型学习环境的具体实现方式、教学资源开发和交互模式设计等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4.
工程应用型“电机与拖动”课程改革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机与拖动"课程是自动化、电气工程及自动化等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课程的特点是理论性强、概念抽象、专业性特征明显,它涉及的基础理论和知识面较广,涉及电、磁、热、机械、化学等综合知识。教学难度较大,因此,电机与拖动课程改革势在必行。本文对应用性本科"电机与拖动"课程的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和手段以及数字资源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随着自动化专业人才的市场需求不断增长,以课程体系培养具有特色的创新性人才显得越来越有必要性和迫切性。如何做好核心出口课程的体系设计,关系到人才培养的成功与否。通过将《电力电子技术》、《电机与电力拖动基础》、《运动控制》、《电气控制与可编程控制器》、《计算机控制系统》、《运动控制系统大实验》六门课程有机的形成一个整体,相互借鉴教学方法,融合教学内容,串联系统理论,建立学生综合设计系统的总体模式。通过有效结合各门课程之间知识的连贯性、学习的持续性以及专业知识应用的实效性,实现“先进、有效、有用”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实现培养合格的工程应用型本科人才。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析了我校自动化专业"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的特点及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以学习金字塔模型为基础的探究式和启发式相结合的教学思路,探讨了该课程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实践环节等的改革。教学研究与实践表明,学习金字塔方法的实施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还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我校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电机学”课程为例,分析了该课程的特点及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工程实际问题学习为基础的探究式和启发式相结合的教学思路,探讨了“电机学”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实践环节以及成绩评定体系等的改革.该课程的教学研究与实践有助于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与提高.  相似文献   

18.
本文阐述了自动化专业中嵌入式类课程教学面临的困惑和挑战:诸如教学培训体系、教材内容、学生知识结构、实验设备等等。根据自动化专业和嵌入式系统学习的特点,我校对嵌入式类课程建设和教学模式等进行了改革探索。通过实践,引入"口袋实验室"的教学模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整合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是遗传算法.它将教学系统看作复杂适应系统,系统中的两个行为主体即学生和教师,都应该具有较强的适应和改造教学环境的能力,以促进系统的整体发展.本文基于整合教学模式思想,探索了"电机与拖动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从课堂教学思路、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及考核环节方面,优化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加强学生与教师的互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学生在教学系统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创造型人才.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高校"C程序设计"课程为例,结合课程特点以及教学当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移动学习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灵活地将移动学习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当中,学生能够随时随地进行学习,线上自主学习与线下课堂交流的结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率,同时,教师也可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调整教学方案,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