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针对青藏铁路K1297+055路桥过渡段多年冻土区路基沉降变形,通过现场调查、理论分析及室内试验,分析了路桥过渡段病害产生的成因,采用在桥台台背回填片石的技术措施,并对变形和地温进行监测。结果表明:实施整治措施后的最终沉降量为14.7~15.8 mm,达到规范要求,且地层多年冻土上限较措施前减小约1.5 m,有效提高了路基整体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无碴轨道路桥过渡段刚度及变形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建立了两种型式的无碴轨道路桥过渡段(楔形体和搭板)有限元模型,对路桥过渡段的刚度和长期变形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不同的楔形体纵面坡度与设置方向及搭板设置参数对无碴轨道整体刚度与不均匀变形的影响。为保证1%。的折角限值,建议采用小于1:1.5的楔形体纵面坡度设置,采用搭板时不均匀沉降引起的折角更小,对高速行车很有利。  相似文献   

3.
路桥过渡段沉降成因解析及施工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桥头跳车"是引发公路交通事故的成因之一,而造成桥头跳车的主要原因则是公路与桥梁过渡段的差异沉降。文章对路桥过渡段的差异沉降进行了分析,提出通过合理的设计与施工提高路桥过渡段的平顺性,提高行车质量。  相似文献   

4.
由于路桥过渡段在结构上为塑性变形和刚度突变体,因此会由于材料不同而引起线路纵向变形,以及因工后沉降差而引起轨面弯折。通过研究分析其原因,并在施工中加以改进,以期提高高速铁路路桥过渡段在施工中的刚柔结合度。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路桥过渡段差异沉降量化指标,对设搭板和不设搭板2种情况下的路桥过渡段差异沉降建立计算模型.引入动荷载系数作为行车安全性评价指标,将车辆系统简化为5自由度半车模型进行垂直振动的力学模拟,求解分析了车辆通过不同台阶高度(不设搭板情况)和不同搭板长度(设搭板情况)的路桥过渡段动荷载和动载系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台阶高度增加,前后轮受力最大值逐渐增大,受力最小值逐渐减小;当台阶高度为5 cm时,前后轮受力的最小值已逐渐接近于0,当台阶高度为7 cm时,前后轮受力已出现负值;设置搭板后整车动荷载系数有明显减小,且随着搭板长度增加,整车动荷载系数减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安全性的路桥过渡段差异沉降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6.
基于数值模拟与现场实测,对气泡混合轻质土在路桥过渡段中的工程特性及沉降变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路基沉降变形随着气泡混合轻质土容重的增大而呈线性增长,分层填筑厚度越大,沉降变形增长速率越快;沉降变形随气泡混合轻质土弹性模量的增大而逐渐减小;分层填筑高度对路基沉降变形影响较大,分层厚度越大,沉降变形越明显;建议气泡混合轻质土容重采用6kN/m3、弹性模量采用100MPa、分层填筑厚度采用0.5m;路基横断面的沉降变化呈"Z"字型,纵断面呈两阶段变化特征,最大沉降变形分别为20mm和25.8mm;工后实测结果表明,路基最大沉降量仅为46.3mm,且稳定沉降值均小于30mm,沉降变形控制效果良好。相关研究理论和工程经验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桥头跳车问题影响着铁路建设和运营,存在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开展相关研究,有效减轻差异沉降和桥头跳车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采用有限元计算方法,通过建立路桥过渡段容许差异沉降计算模型,分别对路桥过渡段沉降与底宽的关系、路桥过渡段的高度与沉降的变化关系、路桥过渡段沉降与过渡段泊松比的关系、普通路堤填土弹性模量与路桥过渡段沉降的关系进行了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8.
对路桥过渡段的不均匀沉降机理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国内近年来的治理措施.同时,对工程中广泛采用的土工格栅加筋结构治理方法进行了分析,阐明土工格栅处理该问题的适宜性.  相似文献   

9.
秦沈铁路客运专线高填方路桥过渡段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沈铁路客运专线对路桥过渡段路堤沉降提出了严格要求 ,为达到这一标准 ,针对震动液化区高填方路桥过渡段工程实际进行了现场试验。研究了干振碎石桩处理液化地基技术、路桥过渡段级配碎石施工及设备选型配套技术以及水平测斜仪进行路堤全断面沉降观测新技术。试验结果表明 ,该路桥过渡段能够满足列车 2 0 0km/h高速运行的要求。研究成果对我国京沪高速铁路的建设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为缓解传统搭板结构路桥过渡段差异沉降引起的桥头跳车和二次跳车问题,通过深置搭板与设计一级枕梁、二级枕梁并将一级枕梁、二级枕梁与搭板现浇在一起提出一种刚柔连续过渡的结构形式,用以改善桥头路基的应力分布及变形。使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传统搭板结构和刚柔连续过渡搭板结构的路桥过渡段二维有限元模型并计算,提取两种结构的路桥过渡段路面沉降曲线并对比分析,改变地质条件研究两种结构在不同地质条件下的处治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刚柔连续过渡搭板结构能实现桥台和路基的刚柔协调过渡,对不同地质条件的路桥过渡段均能缓解桥头跳车和二次跳车问题。  相似文献   

11.
应用MARC软件,建立路桥过渡段差异沉降的三维计算模型。基于该模型及不同的地基沉降模式,分别对土工格室加筋体和柔性搭板消化地基沉降、协调和控制桥头差异沉降的作用机理及其对地基沉降的适应性进行了三维数值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土工格室复合体限制了周围土体的侧向变形,减小了路堤本身的压缩变形;同时,土工格室柔性搭板能有效地阻止上层土体向下沉降,减小路基竖向应力,使得桥台与路堤之间的沉降差在较广的范围内得到平缓过渡。  相似文献   

12.
针对路桥过渡段因路基与桥台沉降差较大而产生的桥头跳车现象,文中利用FLAC3D软件建立了桥头结构与搭板加筋路基的分析模型,对比分析搭板长度与土工格栅层数、模量对路桥过渡段差异沉降的影响,结果表明,搭板可以有效避免路桥连接处的错台现象,但易引起二次跳车现象的发生;搭板加筋路基可以有效减小路桥过渡段差异沉降,避免二次跳车现象的发生,提高行车舒适度;布置土工格栅的效果主要体现在路基与地基交界处;格栅模量的增加可以减小道路沉降。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东北高纬度岛状多年冻土区路基路面病害原因,对漠北公路沿线冻土路基不均匀沉降变形状况进行了分析。基于漠北公路沿线不同冻土条件和工程措施下各层土体沉降变形状况,探讨路基沉降变形主要发生的土层部位、路基沉降变形破坏原因等。分析结果表明:路基施工完成后早期路基变形较大,主要由工后不均匀沉降变形引起,变形部位主要发生在原天然地面下季节活动层;由于运营时间较短,由多年冻土融化引起的沉降变形很小。路基沉降变形主要发生在暖季,在冷季(11月~次年6月)路基基本保持稳定,变形很小。路基整体变形状况与冻土含冰量、冻土地温有一定的关系。高温多年冻土区比低温多年冻土区变形大。  相似文献   

14.
基于UL描述的大变形固结理论和考虑相变作用的温度场,通过联系方程,建立了大变形融化固结理论。假定未来50年升温2.6℃的条件下,对路基运营若干年后的热、力学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路基对冻土上限有一定的抬升。路基中心的变形最大,远离中心的地表处最小。路基变形随着融化范围的增大而增加。此外,不同运营时间的路基变形速率不同。随着年平均地温的升高,路基沉降也随之增大。  相似文献   

15.
通过漠北公路沿线各试验段不同冻土条件和工程措施下各层土体沉降变形状况,分析东北高纬度岛状多年冻土区路基沉降变形主要发生土层部位及其破坏原因。分析结果表明:路基施工完成后早期路基变形较大,主要由工后不均匀沉降变形引起,变形主要由原天然地面下季节活动层的沉降压缩变形等引起,由于运营时间较短,由多年冻土融化引起的沉降变形很小。路基沉降变形主要发生在暖季,在冷季(11月~次年6月)路基基本保持稳定,变形很小。路基整体变形状况与冻土含冰量、冻土地温有一定的关系。高温多年冻土区比低温多年冻土区变形大。  相似文献   

16.
保温护道对冻土路基地温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根据青藏公路昆仑山段实际地温观测数据与工程地质特点,建立了路基温度场模拟计算的数学物理模型及其边界条件,运用有限元方法模拟保温护道对路基温度场的影响,并结合青藏公路保温护道段工程试验研究,通过对比分析研究了保温护道对路基地温特征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修筑保温护道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青藏公路在以往修筑过程中就地取土所破坏的路基两侧冻土环境,对防止融化盘的扩大,减少与减缓路基病害的发生与发展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相对于未遭破坏的天然地袁而言,保温护道表面条件不利于冻土生存,冻土退化趋势有所加强。从路基热稳定性的角度,设置保温护道虽能有限度地缩小融化盘,其同时增大融化深度并提高年平均地温。人为上限、年平均地温及融化盘等路基温度场特征要素对设置保温护道反应不敏感,因此工程中不应将保温护道作为提高路基热稳定性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7.
应用玻璃化转变温度评价SBS改性沥青低温性能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分析现有评价SBS改性沥青低温性能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采用玻璃化转变温度Tg来评价SBS改性沥青的低温性能,并对相应的试验仪器(动态剪切流变仪)和试验方法进行了介绍。应用动态剪切流变仪实测了7种SBS改性沥青的Tg,并且进行了相应的沥青混合料试验验证。结果表明:玻璃化转变温度Tg物理意义明确,测试方法简便,与混合料的测试结果相关性较好,适合于评价SBS改性沥青的低温性能。  相似文献   

18.
邹泽雄  娄瑜 《公路》2006,(6):60-65
在多年冻土区修建铁路站场路基,打破了原来天然地表与外界的热力平衡,地下温度场将重新分布。根据此特征可以推断多年冻土的发展演化趋势以及评定路基的稳定状况,结合实际监测数据,利用AN SY S软件对路基下温度场进行有限元数值模拟。模拟计算结果表明:路基下冻土上限发生了上移,多年冻土得到了保护;试验段内冻土人为上限和未受路基影响的冻土天然上限均逐年下降;同时,路基阳坡、阴坡两侧地下的温度场分布特征的差异构成了路基不均匀变形和路面裂缝的潜在威胁。  相似文献   

19.
冻融循环对压实黄土湿陷变形影响的过程和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冻融循环对压实黄土湿陷变形影响的过程和机制,对压实黄土进行补水条件下的冻融循环试验,测试了冻融循环前后压实黄土的温度、水分、变形、干密度、孔隙比和湿陷变形。结果表明:反复的冻融循环引起了压实黄土反复的冻胀和融沉变形,土样中水分不断增加且向中上部聚集,干密度减小,孔隙比增加,最终导致黄土湿陷变形增加;冻融循环和增湿作用引起的压实黄土结构疏松和强度弱化是黄土地基和路基湿陷变形增加的主要原因。研究成果为季节冻土区黄土湿陷产生的原因和机制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解释,为黄土湿陷灾害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多年冻土地区沥青混凝土路面材料对结构附加应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骉  姬杨蓓蓓  王秉纲 《公路》2006,(12):66-70
多年冻土地区路面结构出现大量早期损坏,究其原因,与多年冻土地区独特的工程特点有直接关系。多年冻土地区路基的融沉变形使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层产生附加应力,其与荷载应力的综合作用,直接导致路面结构的破坏。采用有限元法,并将融沉变形简化为二次曲线,建立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的横向计算模型。计算分析了路面材料与基层底面附加应力的变化关系,并得出附加应力的主要影响参数,为多年冻土地区路面的结构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