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动态观察实验性脑出血大鼠脑内血肿周围神经细胞凋亡情况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一9)表达水平的变化及其作用,探讨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神经细胞损伤机制。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生理盐水对照组(简称对照组)和脑出血模型组(出血组),分为术后6h、12h、24h、48h、3d、5d、7d共7个时相点,采用尾状核注射自体非抗凝动脉血复制大鼠脑出血模型,对各组进行脑含水量的测定,进行TUNEL染色,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杂交技术动态测定不同时间点鼠脑内血肿周围脑组织中MMP9的表达变化。结果对照组及假手术组中各视野偶见TUNEL阳性细胞。脑出血后6h有凋亡发生,以后逐渐增多,3d达高峰后逐渐下降。出血组大鼠脑内注血后6h开始出现脑组织水含量增加(P〈0.05),3d达到高峰,然后逐渐消退。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均无MMP一9蛋白和mRNA表达,出血组MMP一9蛋白及mRNA的表达与脑组织水含量及细胞凋亡的变化趋势一致,并且与脑含水量及细胞凋亡呈正相关(r=0.612,r=0.679,P〈0.01;r=0.671,r=0.735,P〈0.05)。结论脑水肿及神经细胞凋亡参与了脑出血后继发性损伤的过程,实验性大鼠脑出血早期能诱导血肿周围MMP9蛋白和mRNA表达增强,MMP一9可能参与了脑水肿的形成,并且与脑出血后细胞凋亡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急性脑缺血大鼠脑组织中mGluR5 mRNA在不同时段的表达变化的规律,探讨mGluR5 mRNA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75只雄性Wistar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手术组1、3、6、12、24 h及3 d、14 d组及其相对应的假手术对照组,采用大鼠MCAO模型,利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各组mGluR5 mRNA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假手术对照组mGluR5 mRNA表达无明显改变(P〉0.05)。手术组mGluR5 mRNA各时间段表达均显著高于假手术对照组及正常对照组,缺血1 h其表达即有升高,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mGluR5 mRNA表达6 h达到高峰(F=5.328,P〈0.00),3 d后表达开始下降(P〈0.01),14 d基本降至正常对照水平(P〉0.05)。结论:mGluR5在脑缺血后升高,提示mGluR5在脑梗死中有着重要作用,从而对我们的临床研究指出一条途径。  相似文献   

3.
目的动态观察实验性脑出血大鼠脑内血肿周围神经细胞凋亡情况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水平的变化及其作用,探讨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神经细胞损伤机制。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生理盐水对照组(简称对照组)和脑出血模型组(出血组),分为术后6 h、12 h、24 h、48 h、3 d、5 d、7 d共7个时相点,采用尾状核注射自体非抗凝动脉血复制大鼠脑出血模型,对各组进行脑含水量的测定,进行TUNEL染色,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杂交技术动态测定不同时间点鼠脑内血肿周围脑组织中MMP-9的表达变化。结果对照组及假手术组中各视野偶见TUNEL阳性细胞。脑出血后6 h有凋亡发生,以后逐渐增多,3 d达高峰后逐渐下降。出血组大鼠脑内注血后6 h开始出现脑组织水含量增加(P<0.05)。结论脑水肿及神经细胞凋亡参与了脑出血后继发性损伤的过程,实验性大鼠脑出血早期能诱导血肿周围MMP-9蛋白和mRNA表达增强,MMP-9可能参与了脑水肿的形成,并且与脑出血后细胞凋亡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新生大鼠脑组织铁元素含量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将7d龄健康新生SD大鼠62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14)、假手术组(n=14)及HIBD模型组(n=34)。HIBD模型组新生大鼠采用改良Rice方法行左侧颈总动脉永久性结扎,2h后将新生大鼠置于37oC恒温水浴的1L有机玻璃缺氧舱中,输入氧浓度为8%±0.1%的氮氧混合气体持续缺氧2h,观察缺氧缺血后24h内神经行为变化及24、48、72h脑组织病理改变,并用干湿法测定24h脑含水量。应用全谱直读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测定HIBD大鼠脑组织铁元素含量。结果HIBD模型组新生大鼠神经行为异常发生率为94.12%,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未发生神经行为异常。HIBD模型组左侧脑组织出现明显的病理改变。HE染色可见神经元损伤和神经胶质细胞增生;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脑组织未见异常。HIBD模型组左侧脑含水量较右脑、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显著增加(P<0.01)。HIBD大鼠左侧脑组织中铁元素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及右侧脑组织(P<0.05);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及右侧脑组织铁元素含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脑组织中铁元素含量的增加是导致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可能机制之一。维持铁代谢的稳态对防治铁超载引起的脑损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蛋白激酶CαmRNA(PKCαmRNA)与c-fos基因蛋白(c-fos)的表达在瓦斯爆炸致大鼠脑损伤时的变化规律.方法建立瓦斯爆炸伤大鼠实验模型.采用原位杂交技术测定大鼠脑组织蛋白激酶CαmRNA,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测定c-fos基因蛋白.结果PKCαmRNA与c-fos对照组大鼠脑组织均有少许表达.大脑皮质、海马PKCαmRNA 24 h、48 h及72 h组的表达明显增强,且48 h达高峰(P<0.01);脑皮质、海马c-fos基因蛋白0.5 h表达开始有明显增加,4 h达高峰,以后强度逐渐降低,第5日基本恢复正常.结论瓦斯爆炸伤致脑组织缺血缺氧可促进脑神经细胞蛋白激酶CαmRNA的表达,PKCαmRNA可调节c-fos基因的表达,二者均参与了神经细胞的损伤过程.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大鼠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神经元线粒体内诱导细胞凋亡的细胞色素C的释放,及中药大承气汤的干预作用。方法实验于2003-10/2004-3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中西医结合研究所完成。健康SD大鼠65只随机分成4组,分别为正常组(5只),假手术组(20只),模型组(20只),治疗组(2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3组设4个时间点6h,1d,3d,5d。每个时间点5只。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大鼠脑内血肿周围神经元线粒体内的细胞色素C的释放。结果65只大鼠进入结果分析。脑血肿周围组织细胞色素C阳性细胞计数正常组未见阳性细胞表达;假手术组仅于6h,1d时出现少数阳性表达细胞;造模后模型组血肿周围于6h出现阳性表达细胞,1d阳性细胞计数达高峰,3d出现轻度下降,5d明显下降。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明显(P<0.01)。大承气汤组与同时间点模型组比较6h计数无明显差异,1,3,5d均存在明显差别(P<0.05)。结论大鼠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神经元线粒体内细胞色素C的释放明显上调;大承气汤能阻止细胞色素C释入胞浆,从而阻断凋亡信号进一步传导,保护脑出血后神经元。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新生鼠实验性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后脑组织趋化因子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mRNA的表达,探讨其在HIBD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结扎7d龄SD大鼠右侧颈总动脉并暴露于8%氧气环境2.5h,制作HIBD模型。采用TaqMan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动态定量监测大脑皮质、海马区脑组织中MCP—1在HIBD后不同时间点表达的变化。假手术组为对照组。结果HIBD后6h右侧脑组织MCP-1 mRNA表达至高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12h组仍高于对照组(P〈0.05)。24h~72h降至接近对照组水平(P〉0.05)。结论HIBD后MCP-1 mRNA表达显著升高,推测MCP-1参与了缺氧缺血脑组织损伤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番茄红素(LP)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I/R)及机体氧化应激水平影响的作用和机制。方法将大鼠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假手术组和两个实验组大鼠(分别每天灌胃5或20mg/kg番茄红素),15d后采用大脑中动脉栓塞法(MCAO)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分别在再灌注后第3h和第24h进行神经行为评分;再灌注24h后处死动物,计算脑梗死体积;测定脑组织一氧化氮(NO)、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丙二醛(MDA)及血清尿酸(UA)的含量及活性,并采用RT-PCR法检测脑皮质组织中低氧诱导因子(HIF)-1α mRNA、Bcl-2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番茄红素组大鼠的脑梗死体积较小,神经症状较轻,脑组织SOD、CAT活性较高,iNOS活性及MDA、NO、血清UA的含量较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LP高剂量组HIF-1α mRNA表达上调;而Bcl-2 mRNA表达上调仅在LP低剂量组较为明显。结论番茄红素对大鼠的局灶性脑I/R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提高抗氧化酶活性,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降低iNOS活性,上调脑组织HIF-1α和Bcl-2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9.
新生鼠缺氧缺血损伤脑组织水通道蛋白-4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新生鼠缺氧缺血损伤脑组织水通道蛋白-4(aquaporin-4,AQP-4)表达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健康7d龄SD大鼠共80只,分为对照组(40只)和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模型组(HIBD组)(40只)。HIBD组经右侧颈总动脉结扎后,吸入8%O2 1h,建立HIBD模型。对照组仅行假手术,不予颈总动脉结扎和缺氧。两组均于HIBD模型制成后0h,6h,24h,48h和72h分别处死动物(各时间点动物8只),进行脑含水量观察,Western蛋白免疫印迹检测脑组织AQP-4表达。结果HIBD组6h,24h,48h和72h脑组织含水量均较对照组增加,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HIBD组脑组织AQP-4表达在48h内呈下降趋势,72h出现恢复,但仍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AQP-4表达下降可能与脑水肿的发生有关,AQP-4可能参与脑内渗透平衡重建。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通咽止呃方对局灶性脑梗死大鼠脑组织损伤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通咽止呃方预防性给药后,采用光化学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梗死模型,观察各组脑组织内TNF-α、IL-6表达。计量资料用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模型组大鼠与假手术组相比,各模型组大鼠脑组织内TNF-α、IL-6表达明显偏高(P<0.05),通咽止呃方中、高剂量组及尼莫地平组大鼠脑组织内TNF-α、IL-6表达明显偏低(P<0.05)。结论通咽止呃方对局灶性脑梗死大鼠脑组织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可能与减轻缺血性脑损伤造成的炎性细胞浸润和炎性因子过表达等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11.
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神经元Cyt-c与Caspase-3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大鼠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神经元线粒体内细胞色素C(Cyt-c)与活化Caspase-3的表达情况,以探讨脑出血后神经元损伤的机制。方法用Ⅶ型胶原酶脑内立体定位注射诱导大鼠脑出血模型,免疫组化检测神经元线粒体内Cyt-C的释放与血肿周围活化Caspase-3的表达情况。结果大鼠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神经元于6 h即有Cyt-C释放,出现胞浆染色的阳性细胞;1 d阳性细胞表达最多;3 d阳性细胞数减少;5 d阳性细胞继续减少,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明显(P<0.01);血肿周围于6 h出现Caspase-3阳性表达细胞,1 d阳性细胞计数达高峰,3 d出现轻度下降,5 d明显下降。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明显(P<0.01)。结论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神经元Cyt-c与活化Caspase-3表达明显上调,Cyt-c与Caspase-3在脑出血后神经细胞凋亡中起重要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亚低温处理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Caspase-3mRNA的表达变化及其与损伤神经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采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脑中动脉阻塞2h,再灌注损伤12h,用流式细胞仪(FCM)和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分别检测假手术组、对照组和亚低温组的DNA断裂百分率和Caspase-3mRNA表达水平。结果亚低温组和假手术组DNA断裂百分率和Caspase-3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亚低温处理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Caspase-3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可能与其抗损伤神经细胞凋亡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3.
不同中医治法对实验性脑出血大鼠Caspase-3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大鼠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神经元活化Caspase-3的表达情况及不同中医治法的干预作用。方法 用Ⅶ胶原酶脑内立体定位注射诱导大鼠脑出血模型,免疫组化检测血肿周围活化Caspase-3的表达。结果 大鼠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神经元于6h出现Caspase-3阳性表达细胞,1d阳性细胞计数达高峰,3d出现轻度下降,5d明显下降,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明显(P〈0.01),采取不同中医治法治疗后有所下降,但仍高于假手术组;与其他各组比较,平肝熄风汤组治疗后下降最明显(P〈0.01)。结论 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神经元活化Caspase-3表达上调,采取熄风、泻火、祛痰、化瘀以及风火痰瘀同治等治法均能抑制Caspase-3的活化,阻止神经元的凋亡,以平肝熄风汤组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丙酸睾酮(testosterone propionate.T)预处理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新生鼠皮质及海马区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AR)表达及神经细胞坏死和凋亡的影响,探讨其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 新生3d龄SD大鼠随机分为3组,①正常对照组(n=24);②HIBD组(n==24),③T预处理组(n=24)。T预处理组大鼠于3d龄时给予T预处理。HIBD组和T预处理组大鼠于7d龄时进行HIBD模型制作。于缺氧缺血(HI)后12h,24h,72h,7d观察各组脑组织病理形态及应用Nissl染色法测定神经元数目,间接检测神经细胞坏死和凋亡。并于HI后24h,72h,7d制作石蜡切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各组大鼠大脑皮质和海马AR表达的动态变化。结果 HIBD组大脑皮质和海马区细胞数明显比正常对照组减少,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而T预处理组神经元坏死较HIBD组有所减轻,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缺血侧(左侧)神经细胞排列较整齐、结构较完整,神经元变性、坏死程度均较HIBD组轻,细胞凋亡少见。HI后24h,72h和7d,正常对照组和HIBD组大鼠脑皮质和海马区仅见极少量AR阳性细胞表达,而T预处理组大鼠于HI后24h和72hAR表达水平明显增多(P<0.05)。结论 T预处理可明显增加HIBD新生大鼠脑皮质和海马区AR的表达水平,减轻神经细胞凋亡,从而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大鼠慢性脑低灌注后再灌注脑组织中表达的意义。方法SPF级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两组,假手术组(S组)和再灌注组(R组),每组12只。建立大鼠慢性脑缺血模型,6周后恢复血流灌注,于再灌注前即刻(R0)、再灌注1h(R1)、24h(R2)及72h(R1)行激光多普勒血流探测仪(LDPI),检测脑皮层血流灌注量;其后采用qRT—PCR法,检测HIF-1α—mRNA、VEGF—mRNA在脑组织中的表达。结果大鼠慢性脑缺血再灌注后1h,实验侧脑皮层血流灌注量较对侧下降(7312±26.75)%,再灌注后24h脑皮层血流灌注量有所恢复,72h仍未达到基线水平;与S组比较,各组大鼠再灌注后的不同时点HIF-1α—mRNA、VEGF—mRNA均表达增高(P〈0.05)。结论HIF-1α、VEGF在大鼠慢性脑低灌注再灌注后表达上调,参与大鼠脑血管增殖及活性增强的病理过程,改善脑血流动力学。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TRPC1在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新生大鼠脑皮层内的表达,初步探讨头孢曲松钠(CTX)对其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将7日龄新生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生理盐水组(C组)及头孢曲松钠治疗组(CTX组)。C组、CTX组按照Rice法制备HIBD模型,每组均依术后观察时间点不同分为6h、12h、24h、3d、5d、7d共6个亚组,每个亚组5只,在相应时间点断头取脑采用Western印迹和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病变侧脑组织TRPC1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 Western印迹结果:C组TRPC1蛋白的表达水平在各时间点均较S组明显升高(P0.05),TRPC1在HIBD后1 d达到高峰,随后开始下降。CTX组在每个观察时间点TRPC1的水平均低于C组(P0.05),但高于S组(P0.05)。免疫组化染色结果:S组在各时间点脑皮质中可见少量棕黄色颗粒阳性细胞,C组在HIBD后阳性细胞数明显高于S组,且在第1天达高峰,随后逐渐下降(P0.05);CTX组表达趋势与C组类似(P0.05),各时间点的阳性细胞数较S组高但均低于C组(P0.05)。结论新生大鼠HIBD后病变侧大脑皮层TRPC1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并具有时间差异性,表明其参与了HIBD的病理过程,可能在HIBD诱导的细胞凋亡中发挥重要作用。头孢曲松钠能够下调TRPC1的表达,从而起到对HIBD新生大鼠的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缺氧缺血(HI)对新生大鼠脑白质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表达的影响,探讨VEGF及iNOS在新生大鼠脑白质损伤(WM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将3日龄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假手术组,建立新生大鼠WMD模型,分别予HI后12、24、48、72 h及7 d处死,对其脑组织取材后行HE染色观察其病理改变,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其VEGF及iNOS的表达水平。结果 在新生大鼠脑白质中,1)VEGF表达水平予HI后12 h开始明显上升,24 h后达高峰,至7 d恢复正常,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脑室周围白质VEGF的表达在12、24、48、72 h有统计学意义。2)实验组iNOS于HI后12 h表达开始增加,72 h达高峰,7 d仍有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HI可导致新生大鼠脑白质VEGF及iNOS的表达水平显著增高,参与新生大鼠WMD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VEGFmRAN在大鼠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后缺血半暗带区的早期表达。方法建立大鼠自体血栓脑梗死模型,选择栓塞后不同时间点(3、6、12、24h),采用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RT—PCR)半定量测定缺血半暗带区VEGFmRNA的表达,比较rtPA静脉溶栓组和对照组的差异。结果在各时间点,溶栓组VEGFmRNA表达的平均值均高于对照组,但只在12h时间点达到统计学差异。结论大鼠自体血栓脑梗死后静脉溶栓治疗有促进缺血侧脑组织VEGFmRNA表达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SFI)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新生大鼠脑组织中半胱氨酸蛋白酶-1(Caspase-1)蛋白和mRNA的表达。方法:制备新生大鼠HIBD模型,将新生7日龄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生理盐水对照组(C)、参附组(SF),每组按术后观察时间点不同进一步分为3 h、12 h、24 h、6天、14天5个亚组,采用RT-PCR方法检测病变侧大脑皮层Caspase-1 mRNA的表达,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行Caspase-1免疫阳性细胞计数。结果:C组和SF组Caspase-1 mRNA和Caspase-1免疫阳性细胞计数在24 h、6天、14天均较S组升高(P<0.01)。24 h开始增加,6天达到高峰,随后开始下降,但14天仍高于S组(P<0.01);SF组Caspase-1 mRNA和免疫阳性细胞计数在24 h、6天、14天较C组减少(P<0.01)。结论:参附注射液(SFI)下调HIBD新生大鼠Caspase-1蛋白和mRNA的表达水平,SFI对新生大鼠HIBD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氨茶碱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的干预作用。方法:建立新生大鼠HIBD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HIBD组和氨茶碱组,于缺氧72 h断头取脑,测定脑组织含水量、大脑损伤程度、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SOD)及氧化代谢产物丙二醛(MDA)含量和脑组织内cAMP含量;HE染色观察各组大脑皮层结构及神经细胞形态。结果:与HIBD组相比,氨茶碱组脑组织含水量下降、大脑损伤程度减轻;MDA下降,SOD活性升高;给药后24 h,可使脑组织内cAMP含量轻度升高;病理变化减轻,凋亡细胞减少。结论:氨茶碱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