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癌性疼痛的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癌性疼痛的疗效。方法 :采用立体定向伽玛射线体部治疗系统治疗癌性疼痛患者 332例。根据肿瘤的位置、临床靶体积、病人的身体状况与治疗目的 ,制定放射治疗计划及调整剂量分布。等剂量曲线 5 0~ 90 % ,周边照射剂量 1.5Gy~ 4 .8Gy ,分割处方剂量 3Gy~ 8Gy ,重复治疗 4~ 12次 ,隔日治疗。结果 :332例癌痛患者治疗后 ,完全缓解 (CR) 113例(34% ) ,部分缓解 (PR) 12 9例 (38.9% ) ,轻微缓解 (MR) 6 1例 (18.4 % ) ,无效 (NR) 2 9例 (8.7% ) ,有效率 91.3%。骨转移性癌痛的放射治疗剂量低、显效早 ,治疗有效率 95 .7% ,优于其它病例组。肺癌、肝癌等病例组的放射治疗止痛有效率较高。 8.7%的病例出现轻度副作用。结论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癌性疼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在脑转移瘤治疗中的效果与不良反应.[方法]按影响预后因素(年龄、疗前KPS 评分、转移灶数目和病理类型) 配对将住院治疗的82例脑转移癌分为两组.研究组: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RT) 联合全脑放疗(WBRT)治疗40例;对照组:常规全脑放疗(WBRT)治疗42例.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总照射剂量16~30 Gy,每次3~8 Gy,连续或隔日照射4~10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安排在WBRT之前或之后;常规全脑放疗组剂量为36~40 Gy,连续照射,5次/周.[结果]治疗结束后2个月复查,局部控制率:SRT+WBRT组 CR+PR 22例,总有效率55.0%;WBRT组 CR+PR 13例,总有效率30.9%(P〈0.05);4个月后复查,SRT+WBRT组CR+PR 33例,总有效率82.5%,WBRT组CR+PR 20例,总有效率47.6%(P〈0.01).研究组与对照组1年生存率分别为80.0%和45.2%(P〈0.01).[结论]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联合全脑放疗治疗脑转移瘤疗效优于常规放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36例肺癌骨转移放射治疗止痛效果。方法采用6MV或15MV-X线照射肺癌骨转移患者36例共计50处病灶,常规分割照射32处病灶,照射剂量:21.6-60Gy/12-30次,共3-6周,非常规分割照射18处,照射剂量:29.7-45Gy/3-15次,共1-3周。结果全组50处病灶放疗止痛总有效率92.00%,且与照射总剂量、时间-剂量分割方式、照射部位、原发灶是否行局部治疗、转移灶是单发或多发无关系。起效时间与剂量分割方式有关,非常规分割照射起效快(P-0.0125)。全组有7例患者,计10处病灶在放射期间有疼痛加重.但其发生率与照射方式无关。结论放射治疗肺癌骨转移止痛效果确切,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已成为肺癌骨转移止痛治疗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放射治疗对脑转移瘤的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将48例脑转移瘤患者采用直线加速器6MVX线全脑照射DT30~40Gy/15~20次/3~4周,大部分病人缩野局部追加10~20Gy/5~10次/1~2周。结果36例显效,11例好转,总有效率97.9%,平均生存期6.3月。结论脑转移瘤放射治疗能明显缓解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5.
陈昱明  张纯  成奇峰 《华西医学》2006,21(3):490-491
目的:观察后程逐步递量加速超分割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72例T3-4N0-1M0期鼻咽癌随机分为常规分割放疗组(对照组)及后程逐步递量加速超分割放疗组(研究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照射2Gy/次,5次/周,鼻咽部原发灶DT68-72 Gy/6.8-7.2周,颈部转移灶DT60-70 Gy/6-7周,预防照射DT50 Gy/5周。研究组前3.6周同对照组,然后每周分割剂量逐渐递增,即分割剂量的第1、2、3周分别为1.1Gy/次、1.2 Gy/次、1.3 Gy/次,每天2次,两次间隔时间大于6小时,每周5次,鼻咽部总剂量DT72Gy/6.6周,颈部转移灶DT60-70 Gy/6-7周,预防剂量DT50 Gy/5周。结果:放疗结束后3个月,研究组和对照组原发灶CR、PR率分别为77.8%、22.2%和55.6%、44.4%(P<0.05),两组有显著性差异,研究组急性放射性反应高于对照组,但是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程逐步递量加速超分割放疗能提高局部晚期鼻咽癌的近期疗效,急性放射性反应患者可以耐受,远期疗效和后期放射损伤有待进一步随诊观察。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X射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在脑转移瘤常规放疗中的作用。方法 在 4种预后因素 (年龄、疗前KPS评分、有无远处转移及转移灶数目 )相同或相似的条件下 ,配对选择 2组病例。X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SRT)加全脑放疗组 6 0例为研究组 ,常规全脑放疗组 90例为对照组。研究组单次 2 5例 ,分次 35例。单次靶区周边平均剂量 2 0Gy ;分次照射剂量为 4~ 10Gy/次 ,隔日照射 ,总剂量 15~ 30Gy。常规全脑放疗组剂量为 30~ 4 0Gy ,3~ 4周。 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 :1年生存率分别为 81.7%和 5 1.1% ,治疗 3个月后影像学有效率 (CR PR)分别为 88.3%和 4 4 .7% ,治疗后 3个月后KPS评分好转的比例分别为 71.7%和 38.9% ,以上结果经统计学处理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死因分析中 ,研究组死于脑转移的比率 (2 4 .4 % )低于对照组 (4 5 .1% )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2组病例并发症的发生率相似。结论 X线立体定向放疗加全脑放疗治疗脑转移疗效优于常规放疗。  相似文献   

7.
背景:骨水泥成形具有即刻止痛和稳定骨折的作用,可明显提高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但其用于临床时间尚短,许多学者认为这种技术缺乏远期随访资料和更多病例验证,对复杂部位转移灶的治疗仍值得深入分析.目的:回顾性分析单纯放射治疗及骨水泥成形辅以放射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癌患者的效果.方法:2006-09/2009-02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恶性肿瘤骨转移癌患者,随机分成2组,单纯放射治疗组30例,采用6 MV X射线,照射剂量2 Gy/次,5次/周,照射4周,总照射剂量40 Gy;联合组30例,采用骨水泥成形治疗,并辅以放射治疗.采用VRS法疼痛程度分级和目测类比评分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骨痛评分,测定起效时间.结果与结论:治疗前两组患者骨痛评分基本相似(P>0.05);治疗后与单纯放射治疗组比较,联合组痛程度显著缓解,骨痛评分明显降低(P<0.05).单纯放射治疗组共13例患者治疗无效,联合组共8例患者治疗无效,单纯放射治疗组患者的起效时间迟于联合组.在10个月的随访期内,单纯放射治疗组共有25例患者死亡,联合组共有21例患者死亡,不同随访时间段内联合组生存患者多于单纯放射治疗组.全部死亡病例中均未发现与骨水泥有关的证据,提示应用骨水泥成形辅以放射治疗骨转移瘤比单纯行放射疗法对疼痛的缓解更为有效,可作为骨转移癌首选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剂量递增试验探索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进展期胰腺癌局部肿瘤提高靶区剂量以及减少周围正常组织照射剂量,并提高疗效的可能性。方法27例局部进展期胰腺癌患者接受同期放化疗。放射治疗分第一阶段予常规放射治疗,剂量30Gy/15次/3周;第二阶段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肿瘤靶区分割剂量4Gy/次,总剂量为20~32Gy,在2周内分5~8次完成。总剂量递增水平:50、54、58、62Gy。在放射治疗过程中,每个治疗日5Fu静脉滴注。结果22例完成治疗计划,分别为52Gy3例、54Gy3例、58Gy3例,62Gy13例,5例退出研究。16例治疗前后CA199值分别为(716±15.6)、255U/ml[t(0.05,15)=2.23,P<0.05)]。16例以疼痛为主的患者减少1/3~1/2的麻醉药品用量,其中6例疼痛症状完全消失。15例患者治疗后卡氏评分有提高。结论局部进展期胰腺癌患者接受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并同期应用5Fu化疗增敏,可获得确切的姑息治疗作用;肿瘤剂量62Gy分23次在5周完成,无严重的放射治疗和化疗相关的急性毒性反应。  相似文献   

9.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局限性骨转移癌的止痛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对局限性骨转移癌的止痛作用方法:全组52例,年龄48~75岁。非小细胞肺癌17例、乳腺癌15例、前列腺癌和肾癌各6例,直肠癌5例和3例为甲状腺癌转移。采用三维适形放疗,根据CT显示病变范围设定临床靶区,设5~6个共面照射野,根据剂量分布决定每个照射野的权重。中位剂量40Gy/8次,(平均35Gy-45Gy/7-10次)。治疗期间配合适量激素。结果:止痛效果明显,总有效率达100%。截止2007年2月,有随访结果的38例,其中18例生存1年,9例存活2年,6例存活3年,有5例存活4年健在。结论:三维适形照射技术对局限性骨转移癌不仅有肯定的止痛效果,而且对控制病变的发展同样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根据恶性黑色素瘤的放射生物学特性,设计了短疗程的放射治疗,以评价其在转移性患者中的姑息疗效。方法:21例(27个部位)转移性恶性黑色素瘤接受姑息性放疗,照射部位包括骨转移15个,淋巴结和皮下转移7个,脑转移5个。结合黑色素瘤生物特点和患者一般情况而制定时间-剂量模式,主要包括30Gy/10次/2周(10例,占37%)和20Gy/5次/1.5周(8例,占30%)。结果:总的姑息有效率为89%(24/27),其中,骨和软组织转移的有效率为90%(20/22),脑转移有效率为80%(4/5)。有效患者的中位缓解持续时间为60d,占剩余生存时问的67%。结论:短程放射治疗作为姑息治疗的手段,可以在大多数晚期转移性黑色素瘤患者中达到有效的减症作用。在高于常规分割剂量的基础上,可以视正常组织耐受性而适当降低分次剂量。总剂量的生物效应需达到相当于常规分割36Gy以获得较满意的姑息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X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加全脑放疗治疗脑转移瘤的效果。方法全脑常规放疗加X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29例。X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加全脑放疗11例。X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单次照射28例,靶区平均剂量19.2Gy,分次照射12例,分割2~3次,靶区剂量6~12Gy/次,每周1次,总剂量达20~30Gy。结果40例患者生存期为2~26个月者38例,超过26个月者2例。治疗后6个月CT或MRI复查32例病灶明显缩小或消失占80%,4例无明显变化占10%。4例死亡占10%。结论X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转移瘤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12.
三维立体适形放射治疗肺癌脑转移4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工  侯友贤  陈海 《实用医学杂志》2001,17(10):979-980
目的:探讨三维立体放射治疗对肺癌脑转移的治疗效果。方法:48例肺癌脑转移患者首先行全脑放疗36-40Gy,局部病灶缩野时采用三维立体适形放射治疗,肿瘤周边剂量18-32Gy,平均22Gy,转移灶总剂量为54-62Gy,平均为58Gy。结果:治疗6个月后,16例患者脑转移症状体征完全消失,CT复查见肿瘤完全消失;22例CT复查见肿瘤较治疗前明显缩小;6例肿瘤变化不明显;4例在治疗后5个月内因远处转移死亡。结论:三维立体适形放射治疗结合全脑放疗治疗肺癌脑转移有明显疗效,总有效率达到79.2%,且副作用小,延长了患者生命,改善了患者的生 存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全脑放疗同步VM26 DDP化疗治疗肺癌脑转移的近期疗效和毒性。方法:全脑照射剂量30Gy,每次3 Gy,5次/周,或40 Gy,每次2 Gy,5次/周。化疗DDP20 mg/m2,静脉滴注,连续4 d;VM26 60 mg/m2,静脉滴注,连续3 d,3~4周为1周期。全脑放疗5次后开始同步化疗。放疗结束并完成2周期化疗后复查头部CT或MRI评价疗效。结果:全组38例肺癌脑转移患者均完成全脑放疗及2周期化疗。脑转移灶有效率68.4%,CR11例(28.9%),PR15例(39.5%)。结论:全脑放疗同步VM26 DDP化疗治疗肺癌脑转移疗效较好,毒副反应不大,患者可耐受。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不同大剂量分割照射模式对BALB/c-nu裸鼠移植瘤(人原发性肝细胞癌细胞系HepG2)抑制肿瘤作用的差异.方法:将原发性肝细胞癌移植瘤种鼠的肿瘤组织制备成1 mm3大小的肿瘤组织块,选择实验裸鼠右后肢外侧小腿腓肠肌处接种,建立原发性肝细胞癌细胞系移植瘤裸鼠照射模型.待肿瘤直径达1.0 cm时将40只实验裸鼠分成4个组:未照射空白对照组、5 Gy×6次分割组(5 Gy组)、10 Gy×3次分割组(10 Gy组)、15 Gy * 2次分割组(15 Gy组).各照射组均在2周内完成照射,照射完成后继续观察裸鼠肿瘤体积的变化.结果:实验过程中无出现裸鼠死亡,亦未观察到明显的裸鼠进食、活动减少,皮疹、腹泻、脱皮等不良反应.三种大剂量分割方案均对裸鼠的移植瘤有明显抑制作用.5 Gy组、10 Gy 组和15 Gy组肿瘤抑制率分别为30.2%,68.4%,73.1%.相对于5Gy和10 Gy照射组,15 Gy组对移植瘤的抑制作用更显著.结论:BALB/c-nu裸鼠移植瘤(人肝细胞癌细胞系HepG2)对大剂量分割照射模式能较好耐受.在相同总剂量情况下,剂量越高,移植瘤的生长抑制作用越强.15 Gy×2次较10 Gy×3次和5Gy×6次有更强的肿瘤生长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瘤不同治疗方法的放疗效果。方法78例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瘤均行全脑放疗。A组:全脑照射Dr30Gy/10次/2周;B组:全脑照射Dr40Gy/20次/4周,可追加剂量Dr10Gy/1周,即总剂量为Dr40-50Gy/4—5周。结果所有病人脑转移瘤放疗后总缓解率91.0%,中位生存期6个月。A组:症状缓解率为91.1%(31/34),B组:90.9%(40/44),A、B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75)。结论建议对一般情况差,估计生存期短的病人,且原发病未得到控制,应采取全脑照射Dr30Gy/10次/2周;对于一般情况好,单发脑转移,能耐受手术者,且原发病得到控制,可采用手术 术后常规放疗,或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或者应采用Dr40Gy/4周,局部追加剂量Dr10Gy/1周.  相似文献   

16.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大分割放疗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局部晚期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大分割放疗与常规分割放疗的疗效、副反应。方法 100例局部晚期乳腺癌病例,病人均接受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和术后6~8周期化疗,随机分为大分割放疗和常规分割放疗2组:大分割放射治疗组2.9 Gy/次,每周5次,总剂量43.5 Gy;常规分割治疗组2 Gy/次,每周5次,总剂量50 Gy。结果大分割放射治疗组和常规分割放射治疗组的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2.4%和85.7%,局部区域复发率分别为7.8%和6.1%,急性2~3级放射性皮肤损伤发生率分别为7.8%和6.1%(P>0.05),两组均无严重的后期反应发生(臂丛损伤、皮肤溃疡形成、放射性肺炎等),心电图所示两组心肌缺血性改变也无明显差别。结论大分割放射治疗缩短了治疗时间,其总生存率及局部复发率、疗后毒副作用与常规分割放射治疗无明显差异,可作为局部晚期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常规辅助放疗的替代放疗方案。  相似文献   

17.
瘢痕术后电子线放射治疗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晓娟  任若梅  张洪  李平 《华西医学》2005,20(2):323-324
目的:探讨术后电子线放射治疗对瘢痕疙瘩的疗效。方法:2000年1月至2003年4月我科共收治375例瘢痕疙瘩患者,对其瘢痕行手术切除及6MeV电子线术后放疗,总剂量20~22Gy/10次/2周。放疗开始时间分别为术后24~48小时(1组)、2~5天(2组)、以及手术5天以后(3组)。在1组内又按照射野范围分为两亚组(A组和B组),A组照射野沿手术切口外放5mm,B组外放10mm。结果:357人(共429处瘢痕)完成治疗及1年以上随访。1:1组有效率为94.0%、2组有效率为71.6%、3组有效率为40.0%(P<0.05)。2:A组有效率为89.2%,B组有效率为96.2%(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术后24~48小时开始放疗较好。2:照射野范围以沿手术切口外放10mm为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晚期恶性肿瘤综合治疗的方法。方法 :对 60例手术中无法切除的恶性肿瘤或考虑术床有残留的病人 ,将治疗管先埋置在术床或直接插入瘤体内 ,术后 48h进行铱 192近距离放射治疗。对于未能切除的肿瘤照射总剂量DT 3 6~ 48Gy/ 6次 ,共 3d ,外照射DT 3 0~ 3 6Gy/ 15~ 18次 ;对于肿瘤已切除但怀疑有残留的病人照射总剂量DT 3 6Gy/ 6次 ,共 3d。结果 :60例病人全部进行了随访 ,5年生存率 (4 1/ 60 ) 68 3 % ,局部复发率 5 % ,无严重放疗副反应。结论 :手术与放射治疗联合疗法治疗恶性肿瘤疗效确定 ,无严重放疗副反应 ,提高了病人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9.
骨转移癌不同剂量分割放疗止痛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分割剂量放疗对骨转移瘤的镇痛疗效。方法:对48例骨转移瘤患者共76个病灶采用不同分割剂量放疗。低分割放疗组26例,每周3次,每次3Gy,总剂量30~40Gy;常规分割放疗组22例,每周5次,每次2Gy,总剂量40~50Gy。结果:低分割放疗组完全缓解(CR)率60.9%,部分缓解(PR)率26.1%,总有效率87.0%;常规分割放疗组CR率70.0%,PR率26.7%,总有效率96.7%。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不同分割剂量放疗对骨转移瘤镇痛疗效无明显差异,常规分割放疗组CR率可能提高。  相似文献   

20.
任晔  戴卓捷  崔迪  马慧珍  于修怀  王宗烨 《临床荟萃》2012,27(16):1400-1402
目的 分析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在肝转移癌治疗中的疗效.方法 采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肝转移癌患者13例.以50%等剂量曲线为处方剂量曲线,处方剂量3~5 Gy/次,每周5次,8~15次.结果 对12例患者随访.完全缓解(CR)16.7%(2/12),部分缓解(PR)58.3%(7/12),肿瘤无变化(NC)16.7%(2/12),肿瘤进展(PD)8.3%(1/12),总有效率(CR+ PR)为75.0%.放疗不良反应轻微.结论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肝转移癌疗效好,不良反应小,是治疗肝转移癌无创、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