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欣  付华 《环境教育》2008,(7):23-25
环境伦理学是一门应用伦理学的新兴学科。它是应环境发展大趋势的需求而产生。本文内容涉及环境论理学的研究对象及范畴、可持续发展环境伦理观等,从中概述了这些年来我国学者在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有利于在更高的层次上展开对该学科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论公众参与的环境伦理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众参与(Public Participation)是环境影响评价(EIA)和战略影响评价(SEA)的重要内容,也是环境保护事业发展的基础.影响公众参与的因素有环境法律、环境经济、环境文化和环境伦理四个方面,其中环境伦理在公众参与和环境行为方面发挥巨大的作用.本文从伦理学角度论述了人类环境伦理观的形成,环境伦理对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影响以及可持续发展的环境道德原则.  相似文献   

3.
随着人类面临全球环境恶化的严峻挑战,环境伦理学已日益受到关注。为此,我们通过国际互联网,查阅了与此有关的信息,现简介于下:一、环境伦理学的发展在站点www.cep.unt.edu/novice.html处,可以读到有关环境伦理学发展的简况。过去,人们...  相似文献   

4.
余谋昌 《绿叶》2010,(10):85-85,87-92
中国环境伦理学只有建立自己的话语体系、理论框架和概念体系,形成自己的环境伦理理论和实践,才能够真正对解决实际问题起到作用。中国环境伦理学学派的建构不能像西方一样走不同学派争论的路,而应朝建立统一、开放、完整的环境伦理学的方向发展。为此.我们要对西方不同学派的理论进行整合。实践是环境伦理学的精华。我们需要通过对社会不同角色、不同阶层人的伦理态度、伦理行为的研究,来制定一套比较和谐的、符合我们社会实际情况的环境道德标准、道德原则和行为规范。  相似文献   

5.
杨通进 《绿叶》2010,(10):93-99
建设生态文明不能光靠技术的进步,社会制度、生活方式、价值观也必须要作出相应的调整。因此.中国的环境伦理学要有一种使命感,既要积极参与环境教育,培养人的环境伦理意识,也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的设定.并为新的国际制度的建立提供伦理基础和价值引导。我们不能把环境伦理学仅仅理解为伦理学的一个小分支或者是传统伦理学的一种应用,而应把它当作一种新的思维方式.从全新的角度来对传统伦理学进行反思,使整个伦理学具有环境视野和生态关怀意识。  相似文献   

6.
郭辉 《环境教育》2008,(5):29-30
环境伦理学作为一个学科诞生于二十世纪的七十年代。在该学科发展的过程中,环境伦理学家们挖掘各种精神资源和理论传统,为环境伦理学的创建、发展提供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浪漫主义传统就是众多精神资源中的一个重要的部分,对当代非人类中心的环境伦理学理论中有着重要的启示和影响。  相似文献   

7.
胡锦涛总书记2005年3月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提出要“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一种全新的环境伦理观,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友好相处,对于指导我们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高山  龙炳清 《四川环境》2004,23(6):87-90
本文研究了环境伦理学产生的背景,环境伦理学所具有的特点,环境伦理学研究的内容以及对环境伦理学应用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伦理学的概念、环境伦理学的形成以及环境伦理学的理论基础进行深入剖析的基础上,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并着重论述了加强环境伦理学研究,树立环境道德现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戴科伟  王远  王腊春  窦贻俭 《四川环境》2003,22(2):57-59,76
本文综述了近几十年来环境伦理学的研究成果,包括环境伦理学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等。文章同时还从环境伦理学角度探讨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和理念,并对实现可持续发展提出了一些指导性原则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环境伦理与环境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生态文明、需要人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转变,这对办大学提出新要求,也会影响教育模式的转变。这就需要把全民环境教育提高到环境伦理的角度。环境伦理学研究会理事长余谋昌为我们阐述了环境伦理与环境教育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郑也夫 《绿叶》2010,(4):40-43
真正的现实是完全彻底的患难与共——大哲学家怀德海提出的依存哲学是生态伦理学的重要基础,但它找不到一个支点。尊重其他生物并不是自然的天赋.放弃人类中心论的思想出自于理性,实质还是人类中心论,这不仅找不到坚实的道德支点.反倒暴露了环保主义者的”囚徒困境”。以往坚硬的东西都没了,需要当代人给当代人去造一个道德,这简直是开玩笑!我们根本造不出一个坚硬的,这就是当代环保的困境。  相似文献   

13.
今天我发言的题目是传播环境伦理建设环境文化。刚才潘局长谈到,我们建设环境文化,需要相应的法律体系和道德体系,也就是环境法律体系和环境道德体系。今天,我就环境伦理,也是环境道德的一些问题谈点看法。环境伦理是二十世纪中叶,由西方发达国家首先兴起的,中国从八十年代起介绍西方这个领域的文献,并开始环境伦理研究。1994年,成立中国环境伦理学研究会。这些年来,在这个领域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出版了十多种专著和许多论文。这是我们环境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的成果。我想谈谈下面几点。  相似文献   

14.
正在环境教育的过程中,深刻领会环境价值观教育的内涵极其重要,主要包括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树立正确环境道德准则、培养学生环境道德情感。构建完整的环境价值观教育内容体系则是载体,环境价值观教育内容的构建应包括生态伦理观教育、环境问题教育、环境价值教育、自然环境审美教育等。  相似文献   

15.
甘绍平 《绿叶》2011,(2):103-108
生态环境问题从根本上说不是人与自然的矛盾冲突问题,而是生活在自然中的人的代内关系和代际关系问题。已有的环境人权原则足以为解决环境问题提供价值支撑,我们要做的是将其转化为制度和行动的有效性。生态伦理学最终要转变为生态政治学、生态经济学,落实到制度建设,才能发挥其应有效力。  相似文献   

16.
试论高校环境教育与德育的融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过程中,如何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开展环境教育,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转化为青年一代的自觉行动?面对跨世纪的教育大变革和大发展,高校德育如何为造就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服务?我们要做的工作很多,但实行高校环境教育与德育的有机融合,把环境伦理教育作为一项全新的内容纳入德育主渠道,是其中重要的工作。 一、环境教育的基本内容 从20世纪40年代莱欧波德的《土地伦理学》到60年代卡尔逊的《寂静的春天》,从挪威哲学家奈斯的《深层生态学》到1996年本梅尔斯对未来生态学的展望,我们看到…  相似文献   

17.
环境可持续发展理论体系框架的构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赵文玉 《四川环境》2004,23(1):100-104
环境问题包括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关系两方面的问题,本文从社:会、经济、文化以及环境科技发展等不同角度论述了环境可持续发展理论体系框架的构建,认为环境可持续发展必须是在体现公平性、可持续性、协调性的基础上,建立以生态思维为基础的社会环境伦理观、发展环境科学技术、实现经济的有机增长,不断完善环境政策与环境法制体系,  相似文献   

18.
《绿色视野》2008,(8):33-36
环境经济政策是推进节能减排的利器。"绿色信贷"作为第一项环境经济政策正式出台,打响了把关污染企业的第一枪。"绿色信贷"出台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起到了怎样的效果?出现了哪些困境?为此,我们  相似文献   

19.
为了从当前的环境治理困境中突围,促进环境政策预期目标的达成,发挥环境政策评估应有的作用和效应,考虑到环境的公共性及环境保护的外部性特征,将公众参与纳入环境政策评估的过程中是多方利益主体的共同诉求.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以及对环境政策评估领域中公众参与现状的归纳分析,笔者发现,当前公众参与环境政策评估的现实困境主要体现在信...  相似文献   

20.
周青 《环境教育》2010,(4):5-10
<正>如何改造提升环境法价值理念是当代中国环境法学者对环境法进行理论反思和实践探索的重点、热点和难点。如果这种"反思"和"探索"不是仅仅从功利性或技术性角度进行的,那么"反思"和"探索"必然包括从人与环境道德角度进行的审视和关注。在国际环境立法和西方国家环境法立法过程中吸取了大量环境伦理学中"非人类中心主义"流派的价值理念。西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