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了解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应采取的预防措施。方法分析62例深静脉留置管患者发生的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并针对原因采取一定的预防措施。结果 62例行中心静脉置管术的患者中,置管出口部位感染6例(10%),导管相关血流感染4例(6%),经相应处理后均好转。结论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中主要是导管留置时间、插管部位、导管类型、敷料及医务人员操作护理;加强人员教育培训、最大限度地建立防护屏障、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等有利于更好地预防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近30年来,随着中心静脉导管的更新换代,插管技术的普及,中心静脉导管广泛用于危重症的血流动力学监测、长期静脉营养、快速输液、化疗等,中心静脉导管的感染也十分常见。因此,分析原因并根据原因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显得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3.
静脉留置导管感染相关因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静脉留置导管引起的感染是较严重的院内感染。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 37例静脉留置导管感染患者的相关因素 ,为减少该病的发生提供依据。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1998年 1月— 2 0 0 2年 12月我院发生静脉留置导管相关感染 37例 ,其中男 2 2例、女 15例 ,年龄 37~ 76岁 ,诊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并分析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情况及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控制导管相关性感染提供至2011年5月我科326例进行了导管培养的患者,分析导管相关性感染与患者导管留置时间、导管类型、病原学的关系.结果:326例患者总体相关性感染率为5.83%,脉导管感染的病原菌中革兰阳性菌占56.41%,革兰阴性杆菌占35.90%,真菌占7.69%.结论:导管留置时间、导管类型均是引发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易感因素.正确选择导管类型,加强置管操作与维护管理,尽可能缩短导管留置时间,可降低导管感染率.  相似文献   

5.
外周中心静脉导管并发症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外周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随着护理发展而出现的置管新技术。PICC操作方便安全,穿刺成功率高,并发症较其他的深静脉置管少,可保护外周血管不受损害,减少反复穿刺的痛苦,能提供特殊人群(化疗药物)的输液治疗和进行全胃肠外营养(TPN),同时为患者提供了一条安全有效的治疗通道,赢得抢救时机。而护理人员娴熟的穿刺技术及对并发症的正确认识与处理,可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满意度。现将PICC并发症相关因素及其护理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秦霞 《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20):260-260,322
目的:运用循证护理解决中心静脉置管后导管感染的问题。方法:将我院ICU60例行中心静脉导管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非循证组(n=30)和循证组(n=30)。非循证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循证组采用循证护理方法,比较相同时段两组患者导管感染发生的情况。结果:循证组患者导管感染发生率低于非循证组(P〈0.05)。结论:运用循证护理理论指导临床护理实践能提高护理质量,降低导管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我院重症医学科(ICU)采用大青叶洗剂对重症患者进行全身皮肤擦浴,在降低中心静脉导管(CVCs)相关血流感染率方面取得一定效果,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选取2019年1月~2020年6月我院收治ICU成人患者99例,符合入住ICU>24小时,已排除脑疝、血液动力学不稳定、全身皮肤多处挫伤等无法进行全身擦洗的患者.9...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重症监护室中心静脉导管感染患者的优化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2022年9月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医院收治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整体抽样法,将2020年10月—2021年9月收治的4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2021年10月—2022年9月收治的55例患者作为试验组,实施系统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 护理后,试验组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试验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试验组菌株分布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系统性护理在重症监护室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中的应用,能够优化护理措施,提高护理效果,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9.
<正>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中下1/3处,常规留置时间为1 a,可减少化疗药物或其他刺激性药物对外周血管的刺激或渗漏导致的局部组织坏死,穿刺危险小,创伤小,成功率高,外周置管感染率低,给需要中长期静脉滴注的患者带来福音,它还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及质量。PICC作为一种安全、有效、方便、易掌握的置管[1]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集束化干预对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预防效果。方法:对我院ICU 2013年1月~12月行中心静脉导管患者57例行集束化干预,观察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例数。选择2012年1月~12月行中心静脉导管患者68例为对照组,进行常规方法处理。结果:采用集束化干预后,同等留置时间内患者中心静脉导管感染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集束化干预能有效降低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败血症 (CRS)临床和病原特点、危险因素、诊断及治疗并提出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 2 7例CR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 7例 35次CRS共培养分离 39株细菌和真菌 ,其中革兰阳性菌 18株 ,革兰阴性菌 16株。结论 预防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败血症重要措施是选择理想的穿刺部位、缩短留管时间、合理选用抗生素和重视肠内营养 ,处理的方法是尽早诊断及时拔管  相似文献   

12.
1病历介绍 患者,男,54岁,身高172cm,体质量78kg。因“胃癌”拟在全麻下行胃癌根治术。既往体健,无心肺疾病史。术前胸片、心电图检查无异常。入手术室后常规监测血压、心电、脉搏氧饱和度,开放外周浅静脉。进行全麻诱导,依次给予力月西4mg,丙泊酚120mg,芬太尼0.2mg,维库溴胺8mg,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 ,由于大量采用了侵入性血管插管如用于血流动力学监测的 Swan- Ganz导管 ,中央静脉导管等 ,医源性导管感染已经明显增加。如何降低感染的发生率 ,已经成为当今重大的研究课题之一。1 发病机制1.1 内在因素 :患者的年龄 (小于 1岁或大于 60岁 ) ,严重的原发疾病 ,身体其它部位的感染以及全身抵抗力下降都是不容忽视的内在因素 ,而危重患者 5~ 6天即可发生营养不良 ,影响机体的免疫功能 ,此时细菌经导管入血 ,后果极为严重。1.2 外在因素1.2 .1 化学性静脉炎诱发血栓性静脉炎 :长期留置导管静脉炎的发生率为 13%~ 39% ,另外输入…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我院导管相关感染(CRI)病原菌特点及危险因素,指导临床合理使用留置针.方法:对我院部分科室送检的138例导管培养标本的病原菌进行分析.结果:在138例标本中,共分离出132株病原菌,其中革兰氏阳性菌86株、阴性菌12株及真菌1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真菌、肠球菌和绿脓杆菌分别在导管留置针培养阳性样本中占15.9%、9.1%、6.82%、3.03%.CRI与留置针的留置时间、操作部位及细菌定植部位有相关性(P<0.05).结论:CRI的主要病原菌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长时间放置导管、反复插管及插管的不同部位是导致CRI的潜在危险因素,预防重点是避免导管腔内外的污染.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应用持续质量改进(CQI)方法降低肿瘤患者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率的效果。方法分析CQI前肿瘤科79例留置中心静脉导管住院患者导管相关的血流感染发生情况,针对感染相关因素计划并实施改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预防措施,然后与CQI后次年同期82例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患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CQI后,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 CQI可明显降低肿瘤患者的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生率,改进方法和效果为中心静脉导管维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我院导管相关感染(CRI)病原菌特点及危险因素,指导临床合理使用留置针.方法:对我院部分科室送检的138例导管培养标本的病原菌进行分析.结果:在138例标本中,共分离出132株病原菌,其中革兰氏阳性菌86株、阴性菌12株及真菌1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真菌、肠球菌和绿脓杆菌分别在导管留置针培养阳性样本中占15.9%、9.1%、6.82%、3.03%.CRI与留置针的留置时间、操作部位及细菌定植部位有相关性(P<0.05).结论:CRI的主要病原菌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长时间放置导管、反复插管及插管的不同部位是导致CRI的潜在危险因素,预防重点是避免导管腔内外的污染.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测定血清降钙素原(PCT)和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水平,探讨PCT,hs-CRP与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行感染(CRBSI)的关系,分析PCT,hs-CRP的诊断价值,为减少临床上不必要的中心静脉导管拔除提供依据。方法:取62例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后怀疑CRBSI的患者血样本,应用酶联荧光分析法检测PCT浓度,固相双抗体夹心法免疫试验检测hs-CRP浓度;采用血培养和导管尖端培养方法诊断CRBSI,并将样本分为CRBSI组和非CRBSI组;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比较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比较PCT和hs-CRP在CRBSI的诊断价值。结果:26例患者符合CRBSI的诊断,CRBSI组的PCT水平(11.44±6.92)μg·L-1及hs-CRP水平(124.60±56.30)mg·L-1均明显高于非CRBSI组的PCT水平(1.93±3.08)μg·L-1及hs-CRP水平(62.48±49.38)mg·L-1,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PCT,hs-CRP诊断CRBSI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29,0.802。PCT,hs-CRP分别取2.5μg·L-1,86.62 mg·L-1为截点时诊断性能最高,其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2.3%,80.6%和76.9%,77.8%。PCT的ROC曲线下面积、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大于hs-CRP。结论:监测血清PCT,hs-CRP水平可作为重症监护病房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行感染患者的敏感指标,PCT灵敏度、特异度均高于hs-CRP,故动态监测PCT水平更有利于为临床早期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建立血管通路进行医疗处置已经成为当今医疗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个步骤,同时也成为护理人员最为密切的一项日常工作。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是危重症抢救重要且有效的治疗措施之一,特别是在ICU病房。然而,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外,静脉导管相关的并发症,尤其是导管相关性的感染是医院内感染一个相当重要的课题。国内文献显示,50%以上的  相似文献   

19.
中心静脉穿刺插管感染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自1999年10月~2000年7月行中心静脉穿刺插管65例,其中11例为股静脉穿刺插管,54例为锁骨下静脉穿刺插管。置管时间为3~21天,导管感染6例,感染率9.23%。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65例患者均为住院患者,均无穿刺禁忌证,男41例,女23例,年龄16~81岁,其中腹部手术后47例,开颅术后12例,脑出血3例,妇科手术1例,有机磷中毒1例。1.2穿刺置管术:①锁骨下静脉穿刺针使用德国B/BRAUN 16G穿刺针,穿刺 54例,感染3例,发生率5.6%,②股静脉穿刺针使用德国 B/…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带袖套的中心静脉留置导管(Tunnelde cuffed venotls dialysis catheters,TCC)使用的具体操作方法、规范化管理及其相关性感染的预治措施。方法:通过分析Tcc相关性感染危险因素,制订规范化诊疗护理常规,加强专业化培训与医护患人员教育。结果:TCC插管72例次。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率为9.8%,多为早年病例,现有的35例应用TCC患者,平均使用1年时间,无1例发生各种导管相关感染。结论:加强规范化的护理干预、医护患相关知识的培训,可明显降低TCC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