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现场急救时的安全避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灾难和意外伤害现场充满了危险,容易对急救人员造成伤害.为此,本文从保障现场急救人员安全的角度展开了探讨.首先,急救人员在进入现场前应该对急救环境的危险性进行分析,根据不同的致伤原因将其分成不同等级的安全级别,然后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第二,急救者要对自己的救助能力和防护能力进行评估,不具备救助能力和防护能力者应等待增援,不能贸然进入现场,否则可能付出惨重代价;第三,本文将现场急救时常见的危险因素分为车祸、触电、着火爆炸、自然、动物、传染病等九大类,并分别提出了相应的基本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2.
现场救护立法是民法体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完善现场救护法律制度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1]。现场救护立法追求的是“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这也符合宪法和法理的要求[2]。迄今为止,现场救护法律制度尚未形成完善的理论体系,且责任主体等问题也没有明确规定,故亟需建立一个更好、更完善的现场救护体系,使之成为健康中国的重要后盾[1]。我国幅员辽阔,绝大部分城镇的专业急救机构仍不健全,急救力量和设备也很有限;而即便在急救系统最完备的国家,专业急救人员在大部分情况下也不能保证在急救的“黄金时间”到达现场。因此,开展现场救护相关技能培训以及通过立法保护施救者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院前急救时,专业急救人员除在现场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外,还应尽快把病人从发病现场搬至救护车,送到医院内,这个搬运过程中必须使用担架,选择合适的担架对于提高院前抢救质量和水平也是至关重要的。现将我中心2002年1月-2003年12月院前急救搬运病人情况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武汉市巡警对现场急救知识认知、运用及需求情况,提出建立现场急救知识培训模式建议.[方法]对研究对象进行现场急救知识需求分析,了解巡警对现场急救知识培训内容、培训形式、培训时间等需求情况.[结果]70.48%的巡警掌握简单的急救技术,30.00%的巡警表示仅是理论上知道一些,但不会实际操作.多数巡警的急救知识是从周围同事或他人的经验传播获得,从相关电影、电视和新闻报道中了解到.[结论]武汉市巡警接受现场急救知识培训较少,多数巡警未接受过系统的、规范的培训,实际工作中较少实施急救技术,且效果较差,对现场急救知识培训需求迫切.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市民对急救知识的需求,探讨急救常识普及活动对市民正确进行现场急救的指导意义。方法在医院门、急诊广场,组织85名市民参加现场急救常识普及活动。向市民发放调查问卷,由护理人员对受训者讲授基础急救知识,演示急救技能,与受训者进行互动式训练,并检验训练效果。结果85名市民均认为参加急救常识及技能普及活动是必要的;通过培训,1次操作通过率为10.59%(9名),2次操作通过率为76.47%(65名),3次操作通过率为12.94%(11名)。结论市民有学习急救知识的意愿,全民急救知识的普及能够使更多的市民进行正确的现场救护。  相似文献   

6.
肖莉芬  章金嫒 《护理研究》2007,21(6):1606-1607
“普及卫生救护和防病知识,进行初级卫生救护培训,组织群众参加现场救护”是中国红十字会的职平内容。随着改革开放、经济发展,人民群众渴求获得更多的健康知识。在生活中,由于接触和发现病人的最初目击者往往是家属、同事、出事地点的群众等,而普通民众大多对急救不甚了解或根本不懂,现场急救工作无法开展,因此,加快普及公民急救知识,提高急技能显得尤为重要。应把急诊医学列为基础教育阶段的课程,传授一些基本可徒手进行,很少依赖器械设备;操作简单易行、容易掌握;确实可靠的现场急救方法和技能。为此,对南昌市某小学145名四年级或五年级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和初级救护培训。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突发事件成批伤员现场急救程序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8  
通过对71批次1389例突发事件伤员的院前急救,认为迅速启动应急机制、明确有序的急救护理程序是提高救治质量的重要保证。现场抢救采用分组管理,包括指挥组、文书组、救治组、后送组,可避免工作忙乱、救治效率低的问题,为现代战争中成批伤员的急救提供一种程序、规范、高效的急救途径。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护理人员急救仪器的学习现状开展质性研究,了解护理人员急救仪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为提高临床管理质量提供依据。方法运用现象学研究方法,分为个人访谈及小组焦点访谈,现场录音收集来自内科、外科、急诊及监护室共20名护理人员对急救仪器学习的实践反思,并对资料进行归纳及分析。结果急救仪器学习方面存在4个问题:未重视对新仪器的学习、应试化培训与形式化考核达不到预期效果、统一的标准(规范)的执行效果不佳、急救仪器的学习人群覆盖不足。结论护理急救仪器学习中存在一定问题,管理者应从学习方式、内容、人员等多方面有针对性进行管理,提高护士急救仪器学习效率,保障护理急救仪器的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9.
霍跃光 《全科医生》1999,8(2):59-60
院前现场急救是院内急救的基础,与提高抢救成功率和改善预后有密切的关系。本文研讨了如何充分发挥全科医生在现场急救中的作用,以提高危重病人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温州市公众现场急救知信行的现状,探讨提高全民现场救护能力的有效途径。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温州市8个区县(包括城区、郊区和郊县)的8个居委会、5个乡镇常住人口共900名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研究对象进行人口学资料、现场急救知信行情况的调查,并分析结果。结果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受调查者的现场急救知识得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不同文化程度、职业受调查者的现场急救态度得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受调查者的现场急救行为得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知、信、行得分呈正相关(P<0.01)。结论公众现场急救知识水平低下,亟待提高;急救态度积极但行为一般。为了更有效地提高社会公众施救行为,提高全民现场救护能力,除了使公众建立积极的态度外,还应特别重视场急救知识的普及,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及培训活动。  相似文献   

11.
温州大学生现场急救知识认知及需求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温州大学生对现场急救知识的认知和需求情况,为更好地普及现场急救知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分层抽样方法以问卷形式对温州3所高校55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大学生获取急救知识的途径主要来源于电视,其次是通过网络或是阅读相关科普书籍和报纸;对饮酒昏迷、溺水、鼻出血、烧伤的急救知识知晓率高,对火灾、触电等危险性高的意外事故的应对能力欠佳,特别是脊柱外伤的急救知晓率不尽如人意;92.5%的学生认为了解急救知识有必要,希望获得多方面的急救知识。[结论]在校大学生对急救知识的掌握状况不佳,其知晓水平有待提高,需大力开展急救知识和技能的培训,进一步普及大学生的急救知识和救助能力。  相似文献   

12.
除疾病原因需行急救外,现场急救的更多情况是中毒、创伤及意外伤害,所接触最多的是院前急救人员,规范所实施的急救措施、获得更科学的客观依据是制定指南所寻求的目标。建立针对院前意外事故的处理与急救医疗体系,一直为指南会议所关注。也许由于约定俗成的急救做法使得科学的循证做起来不太容易,这里只能简略提及会议所讨论的部分相关内容。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温州大学生对现场急救知识的认知和需求情况,为更好地普及现场急救知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分层抽样方法以问卷形式对温州3所高校55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大学生获取急救知识的途径主要来源于电视,其次是通过网络或是阅读相关科普书籍和报纸;对饮酒昏迷、溺水、鼻出血、烧伤的急救知识知晓率高,对火灾、触电等危险性高的意外事故的应对能力欠佳,特别是脊柱外伤的急救知晓率不尽如人意;92.5%的学生认为了解急救知识有必要,希望获得多方面的急救知识.[结论]在校大学生对急救知识的掌握状况不佳,其知晓水平有待提高,需大力开展急救知识和技能的培训,进一步普及大学生的急救知识和救助能力.  相似文献   

14.
影响院前急救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急救医学的发展,院前急救已是急救医学的一部分,院前急救是指急、危、重症伤员进入医院前的医疗救护,包括病人发生伤病现场对医疗救护的呼救、现场救护、途中救护和运送等环节。其中任何环节出现问题均会影响院前医疗救护的质量,直接影响抢救成功率及病人伤残率和死亡率。为缩短院前急救时间,提高应急急救能力,本文探讨了影响院前急救的各种原因及对策,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院前急救中创伤病人的心理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院前急救起源于早年战争救护,为了减少伤亡,增加参战人员的安全感,提高整体作战能力,对伤员及时的给予现场急救,并转送后方野战医院诊治。1240年意大利佛罗伦萨建立第一个急救医疗组织,20世纪70年代发达国家的急救工作使之社会化。80年代我国先后在各地兴建起医疗设备齐全、通讯良好的急救中心(站),于1986年1月11日起启用120特种服务号码为全国各地急救中心(站)统一的电话号码。院前急救是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耍组成部分,急救中心是实施院前急救的专业机构,是以社会效益为主的公益性福利事业,也是本地区突发性意外事故需现场急救的指挥部参谋单位。近年来院前急救已被社会认识,其重要性也被确认,  相似文献   

16.
小城市公众急救培训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1  
目的 对公众开展急救知识调查、培训.以探索小城市公众急救知识普及性培训的方法。方法 2000年1~3月及2004年1~3月采取随机一整群抽样方法分别对不同人群中的3475人、3612人进行公众急救意识与知识调查,共计完成市民急救知识培训21375人次,并对2318人培训前后进行调查。同时记录市民参与院前急救的情况。结果 公众急救意识与知识总合格率第一次凋查为25.34%,第二次调查为38.46%.第二次调查比第一次调查有明显提高,92.11%接受培训人员能够基本掌握初级现场急救知识,公众参与院前急救有所提高。结论 在小城市,以急救中心为主开展公众急救知识普及性培训,效果明显,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17.
现场急救,是院前急救中极为重要的环节,直接影响到急症抢救的效果。为了缩短抢救半径(包括距离和时间),我国已经加强了城市救护中心(站)的建设,有的城市还开展了空中救护,成效明显。要进一步提高院前急救的成功率,一个重要的任务是增强全民急救意识、普及现场急救知识。要解决好这个问题,笔者认为应强化“一个关键,五个作用”。  相似文献   

18.
吴一兵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14):F0003-F0003
烧伤是指由火焰、热液和各种化学物质、电源接触人体之后引起的损伤。基层医务人员早期的现场急救和创面处理,对烧伤患者今后的治疗、恢复和预后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本文对烧伤现场急救和处理原则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院前急救知识公众调查分析与培训干预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正确及时有效地进行院前现场急救,是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致残率的关键,其中,呼救响应间期、呼救反应间期和开始现场抢救时间是院前心肺复苏成功的核心问题^[1]。我们对不同人群在院前现场应急抢救状态进行调查和分析后,对被调查者进行培训干预,提高现场急救能力和参与意识,效果明显,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总结我院在"5.12汶川特大地震"现场急救的护理管理经验,包括住院病人的安全转移、护理资源的合理分配、地震伤员的分类救治、急救物资的紧急供应、急救现场心理干预、伤病员的后续转运等,认为做好现场急救的护理管理在应急医疗救护中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