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通过对国家执法部门所查获大量的鳄鱼皮张的鉴定工作实践和查询有关世界现存鳄鱼的形态、分类资料,对现存的23种鳄鱼的头部皮张的形态学差异和特征进行综合、系统地比较分析,寻找出准确、客观、科学的分类识别依据,从而为物种鉴定实践提供快速、准确、可靠的鉴定技术。此外,还开展了分子鉴定的技术探讨。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国家执法部门所查获大量的鳄鱼皮张的鉴定工作实践和查询有关世界现存鳄鱼的形态、分类资料,对现存的23种鳄鱼的头部皮张的形态学差异和特征进行综合、系统地比较分析,寻找出准确、客观、科学的分类识别依据,从而为物种鉴定实践提供快速、准确、可靠的鉴定技术。此外,还开展了分子鉴定的技术探讨。  相似文献   

3.
兴凯湖松是介于赤松与樟子松之间在兴凯湖地区长期演化的自然杂交树种,属于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同时从分布来看又非常稀少,所以笔者建议应该对兴凯赤松加大力度进行保护。  相似文献   

4.
经济林植物病原真菌分类鉴定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真菌是一类非常重要的植物病原菌.在植物病害中.约有70%~80%是由真菌引起的.已有不少学者对植物病原真菌的分类鉴定作了深入的研究.为给生产实践中鉴定植物病原真菌提供参考,从形态学、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这三个方面综述了近些年来有关植物病原真菌分类鉴定方法的研究进展,并对真菌分类鉴定方法作了简要的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5.
根据赤松和兴凯湖松的生物学特性,对来自4个不同地理种群的兴凯湖松与赤松球果进行了观察和各项形态指标的测量,探讨了兴凯湖松的分类地位和不同种群间差异与地理分布的关系,为其分类提供了球果与针叶若干定性与定量特征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采用野外定点观察、抽样调查和室内实验测定等方法,对辽东地区油松落针病害的发生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油松落针病各个发生阶段症状特点明显,每年5~7月针叶枯黄脱落,8~10月针叶上出现明显的无性和有性子实体,该病原菌的侵染循环周期为1年;油松落针病的发生与坡向关系不明显,与坡位有明显关系,坡下腹发病较重;人工纯林病害的发生程度最重,人工混交林和天然混交林的发病程度较轻;林分密度越大发病越重,郁闭度越大发生越重;土壤中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含量随着病情加重而减少,其中速效氮表现最明显;全氮、全磷、速效钾的含量与病害发生关系不紧密.  相似文献   

7.
尤雯  张波  朱丽梅  徐敏 《江苏林业科技》2021,48(1):37-40,45
于2017年10月—2018年11月间,对银杏叶枯病的发生以及银杏叶枯病发病原因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银杏叶枯病在南京地区发生较为普遍。从5月开始发生(平均病情指数为7.28),7,8月病害达高发期(平均病情指数分别为24.15,41.57),10月病害发生较为严重,此时大量病树叶片枯黄脱落,平均病情指数达到62.35;对采集的银杏叶枯病病叶进行标本镜检,并参考相关的资料,认为叶枯病病原或致病因素包括真菌性病原、细菌性病原和环境因素,而真菌性病原包括链格孢菌、镰刀菌、盘多毛孢菌、盘圆孢和叶点霉菌;另有部分患病植株叶片,未发现和分离出相关病原。推测可能是由环境因素或营养条件所造成的非侵染性病害,具体原因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光周期对赤松苗木的形态建成和生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光周期可诱导赤松苗木(1-0)产生大量的二针一束针叶和侧枝,其由当年异态发育转化为同态发育,使需两年才能完成的形态建成,在一年内完成;光周期还具有促进赤松苗木生长的作用,其生物量比未进行光周期处理的生物量增加23—83%;赤松苗木所需补光时间在5月初到8月初。  相似文献   

9.
雷林1号桉33枯梢病的病原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林1号桉33号梢病病原菌鉴定为BdryodiplodiatheobromaePat.(Limetal,1985)。病原菌菌线体在温度30~33℃生长最好,分生孢子在29~31℃萌芽率最高,光照强度在1000~2000lx能迅速大量产生子座形成分生孢子,菌体在pH6.5生长最佳,相对湿度81%~90%,最适于菌丝发育。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赤松纯林中不同枯梢病病级的赤松针叶内生真菌多样性及群落结构,分析病—非病针叶内生真菌的多样性以及群落结构差异,为赤松纯林经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真菌ITS1区进行测序,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赤松纯林中赤松无病斑和不同染病程度的针叶内生真菌的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结果】在赤松纯林中,赤松无病斑针叶内生真菌的多样性高于染病针叶的内部真菌多样性;无病斑针叶中内生真菌的优势菌为多臂菌属和暗色球菌属,在枯梢病菌的侵染后群落结构发生改变;主坐标分析结果显示,无病斑针叶内生真菌与受侵染的针叶内真菌的群落构成差异显著;染病较轻的针叶与无病斑针叶相比,共生营养型真菌占比下降,病理营养型真菌占比增高,而腐生营养型真菌在全部针叶样本均占有较高的比例(37.15%~65.87%)。【结论】在赤松纯林中,赤松针叶内生真菌的多样性及群落结构受到枯梢病侵染的影响,无病斑针叶与染病针叶内生真菌群落结构差异显著。真菌营养型分类证实腐生营养型真菌和共生营养型真菌在无病斑针叶中为主要真菌,而在染病较轻针叶中以病理营养型真菌为主。  相似文献   

11.
以CTAB法提取的赤松外生菌根DNA为模板,应用单因子试验及L16(4^5)正交试验,系统的分析了DNA模板、Mg^2+、dNTPs、引物和Taq酶对ITS-PCR扩增结果的影响,并建立了赤松外生菌根rDNA ITS扩增反应的优化体系,最优反应体系为:20μL体系中,1×PCR buffer 2μL、DNA模板30 ng、Mg^2+2.0 mmol/L、dNTPs0.2 mmol/L、引物0.2μmol/L、Taq酶0.5 U。  相似文献   

12.
通过2年的野外调查与比较分析,认为在章古台沙地赤松天然更新是可行的。天然更新方式有3种,即林下更新、林隙更新和林缘更新。天然更新幼树在空间上呈带状、群团状分布;更新幼树年龄在时间上是连续的,降水量大的2004、2005、2008年更新幼树相对较多;更新幼树密度为20 300~100 000株.hm-2。赤松林缘天然更新幼树长势要好于林隙,林隙要好于林下。所以,要充分利用各种条件,进行天然更新和人工促进天然更新。  相似文献   

13.
罗广军 《林业科技》2006,31(6):9-11
根据延边地区的25块赤松人工林标准地资料,以其平均优势木的解析材料确定20年生优势木树高。按单项立地因子实际分布区间进行3组以上的分组,然后进行方差分析,计算差异显著性,再进行多重比较,分析各因子的变化规律。通过上述研究,明确了赤松人工林生长与立地因子的关系,初步确定了赤松人工林适宜的立地条件为:阳坡、半阳坡,中下坡位,坡度10°以上的缓斜坡,有效土层厚度30cm以上。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章古台沙地赤松人工林土壤种子库及天然更新特征。结果表明:在赤松人工林土壤种子库中,47.47%的种子分布在枯枝落叶层中,种子平均密度可达253粒?m^-2;52.53%的种子分布在0~5 cm 深的土层中,种子平均密度为280粒?m^-2。从种子品质来看,空粒种子占种子总数的40.90%,腐烂种子占39.96%,完整种子占19.14%。赤松天然更新主要为林下更新,更新幼树呈不规则分布,密度为20348~71798株?hm^-2;其次为林隙更新,更新幼树以群团状分布为主,带状分布为辅,密度为7659~14836株?hm^-2;赤松林缘更新的主要条件是有林缘扩展带,林缘更新密度为856~10810株?hm^-2。  相似文献   

15.
To accelerate the breeding and selection of Pinus densiflora Siebold and Zucc. resistance to pine wilt disease, a micropropagation system was established and nematode resistance evaluated in vitro. Cotyledon-hypocotyl explants from 28-day-old seedlings were first cultured on Gresshoff and Doy medium supplemented with 4.0 mg L-1 6-benzyladenine and 0.2 mg L-1 a-naphthaleneacetic acid(NAA) to stimulate the formation of buds. Induced buds were subsequently subcultured on Gupta and Durzan medium supplemented with 0.1%(w/v)activated charcoal for elongation. Stem sections derived from shoots were used as explants for the further multiplication. Roots were formed from shoots transferred to woody plant medium containing 0.2 mg L-1 NAA for4 weeks. The nematode resistance test showed that symptoms in micropropagated shoots after infection with pine wood nematode(PWN) were similar to those in plants infected in the field. The wilting rate varied from 20 to100% among different clones 18 days after inoculation.The most susceptible clone was Clone 6-4 with a 100%wilting rate, while Clone 8-4 showed a relatively high resistance with a 20% wilting rate. The number of nematodes recovered from Clone 8-4 shoots was significantly lower(P = 0.05) than from Clones 5-10 and 16-4. This work contributes to the breeding of PWN resistance in P.densiflora.  相似文献   

16.
为了评价从日本引进的抗松材线虫病赤松通过无性快繁获得的再生植株在我国的生长状况.本研究对田间试种的抗病赤松6个家系12个无性系共688株再生植株进行跟踪监测.结果表明,抗病赤松0.5年生再生植株试种成活率明显低于2.5年、2年、1.5年及1年生再生植株;不同无性系间抗病赤松再生植株生长状况存在明显差异.其中,1#-A和5#-5无性系再生植株生长较好.菌根化造林试验表明,两种外生菌根菌美味牛肝菌(Be)和黄色须腹菌(R1)对抗病赤松1#-A5代、8代再生植株具有明显促生效果.此研究为今后抗病赤松再生植株造林育种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赤松天然更新的规律进行了调查,并对人工促进更新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赤松初果期为12a,盛果期为51a,公最大更新幅度为40m;更新幼苗幼树的70%以上集中分布在距母树9m或树高1.2倍以内。人工促进效果以拖拉机耙和人工耧地好;只要耧掉草皮,移栽7-8a幼树,3-4a就可达到更新指标;单位面积上培育母树的数量随时间长而减少。  相似文献   

18.
通过多年的试验表明,红松不同的造林密度,造林投入成本不同。造林密度大不仅造林成本高,而且初次透光抚育提前,经济效益低。造林后20a,每公顷4444株与每公顷3330株的造林密度林分相比,胸径、树高、蓄积生长量差异不显著。一般红松造林以每公顷3330侏的密度为宜,在立地条件好、交通便利的地块,适宜每公顷2500株的造林密度,并进行林粮间作。  相似文献   

19.
用常规内生真菌分离方法从健康华山松Pinus armandii Franch.针叶上分离到17种内生真菌,其中子囊菌1种、酵母菌1种、半知菌15种。通过对峙培养初步筛选出抗真菌活性的内生真菌优势种:绿木霉Trichoderma viridePers.:Fr.、拟康宁木霉T.pseudok ningiiRifai,并对这2种木霉培养滤液的抑菌作用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这2种木霉培养滤液对来自于针叶的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Stey.和针叶树散斑壳Lophodermium conigenum(Brunaud)Hilitz菌落生长只有较弱抑制作用,对来自于枝干的拟茎点霉Phomopsis(Sacc.)Bubak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对拟盘多毛孢孢子萌发有不同程度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0.
Effects of inoculations of nine fungi to prechilled and nonchilled seeds of Picea glauca and Pinus strobus were studied in unsterilized and sterilized nursery soils, and a peat-vermiculite-perlite mixture. All the fungi demonstrated weak pathogenicity to seed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