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传统医学人文素养教育对医务人员职业认同感的影响。方法:医院消毒供应室于2022年7月实施传统医学人文素养教育,将2020年7月—2021年6月设为实施前,将2021年7月—2022年6月设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医务人员人文素养及职业认同感。结果:实施后医务人员在消毒管理认识、操作规范化、了解患者需求、职业道德与素养方面人文素养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医务人员在工作内容、自我评价、职业地位方面的职业认同评分均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传统医学人文素养教育的应用可以有效提高医院消毒管理人员的人文素养和职业认同感,为医院提供更加高效、规范、贴心的医疗服务。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以问题为导向教学法联合案例式立体教学法在提升中医肛肠科护理教学质量中的作用。方法:医院中医肛肠科为提升护理教学质量,从2021年6月起开始试用PBL联合CTTM教学模式,将2020年5月—2021年5月参加中医肛肠科护理教学的15名护生设为实施前,将2021年6月—2022年6月参加中医肛肠科护理教学的15名护生设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护生教学知识掌握度评分、个人能力提升评分及满意度。结果:实施后护生教学知识掌握度考核评分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护生个人能力提升评分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护生各项满意度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在中医肛肠科临床护理带教管理中开展PBL联合CTTM教学模式,能取得较为显著的教学效果,不仅能提升护士的专业护理水平和个人素养,还能帮助护士养成良好的中医思维能力,更有利于后续临床中医护理技术的实施开展,对促进科室总体中医护理技术推广和发展有积极意义,教学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基于叙事医学的护理教学方法在提高中医骨科护士人文关怀能力中的作用。方法:医院中医骨科从2021年开始试用基于叙事医学的护理教学方法于临床护理带教中,将2020年2—12月的35名护士设为实施前,将2021年5月—2022年3月的35名护士设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护士对所教知识的掌握度、护士人文关怀能力及护士对本次护理教学的满意度。结果:实施后护士护理基础知识掌握度考核评分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护士人文关怀能力评分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护士满意度评分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基于叙事医学的护理教学方法应用于中医骨科护士培训管理中,能获得较为显著的教学效果,不仅能提高护士对相关知识的掌握度,还能提高护士人文关怀能力和对带教培训管理的满意度,有利于后续中医骨科临床诊疗及特色护理技术的应用开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多元化中医传统文化融入专科护理管理中的成效。方法:医院儿科专科自2022年8月起将多元化中医传统文化融入到常规专科护理管理中,将2022年5—7月的50例患者设为实施前,将2022年8—10月的50例患者设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专科护理管理效果。结果:实施后儿科专科护理管理质量、护士职业认同感和患儿家属满意度都明显高于实施前。结论:将多元化中医传统文化融入到专科护理管理中,能有效提高科室内的护理管理水平,提升患者满意度,有效改善护患关系,并提升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维度互动式教学模式在提升康复科护士中医护理操作水平中的作用。方法:医院康复科从2022年8月开始在临床试用多维度互动式教学模式,将2021年10月—2022年4月的18名护士设为实施前,将2022年8月—2023年2月的18名护士设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护士护理教学成果、护士个人能力评分及护士满意度。结果:实施后护士护理教学成果考核评分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护士个人能力评分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护士总满意率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康复科临床实施多维度互动式教学管理模式能取得较为显著的带教效果,在提升临床护士中医护理知识、中医护理技术操作水平及个人能力方面作用明显,护士相互学习、积极互动,教学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四联教学模式在提升中医临床教学水平中的作用。方法:为提升中医临床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科室从2022年开始改变临床教学方法,试行四联教学模式,将2021年2—8月的30名护士设为实施前,将2022年3—9月的30名护士设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护士成绩,护士护理水平和个人能力提升情况及护士对本次教学活动内容的满意度。结果:实施后护士考核成绩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护士护理水平和个人能力提升情况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护士对本次教学活动内容的总满意率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四联教学模式应用于中医临床教学管理中效果显著,能明显提高中医护士的培训成绩、护理水平和人文关怀能力,是提升科室整体护理教学水平和护理团队人员素质的有效措施,教学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与分析课程思政背景下护理综合人文修养项目化课程的构建对在校护生人文修养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月—2022年12月三明医学科技职业学院210名2021级与2022级护生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1:1掷硬币原则将所有护生分为人文组与对照组,每组105名。对照组给予常规教学,人文组给予课程思政背景下护理综合人文修养项目化课程教学,两组的教学观察时间均为4周,判定两组护生的人文修养变化状况。结果 教学4周后,人文组的理论考核评分、操作考核评分与对照组相比都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教学4周后的耐心、理解等人文修养能力评分等显著高于教学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人文组教学4周后的耐心、理解等人文修养能力评分也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人文组教学4周后的职业认同感评分与对照组相比都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人文组教学4周后的教学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课程思政背景下护理综合人文修养项目化课程的构建在在校护生教学中的应用能提高耐心、理解等...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联合交叉培训模式对老年科护士中医护理能力的提升效果。方法:医院老年科于2022年1月起开展基于联合交叉培训模式的中医护理培训,将2021年的62例患者和12名护士设为实施前,将2022年的62例患者和12名护士设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护士中医护理能力变化及护士对培养方案的满意度差异;比较实施前后患者护理质量以及护理效果差异。结果:实施后护士中医护理知识、中医护理技术、辨证施护能力、中医健康教育四方面中医护理能力评分均有显著提升(P<0.05),并且对科室培训方案的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者对科室专科护理、中医护理、护理态度、护患沟通四方面护理服务的评价也都高于实施前(P<0.05),并且实施后患者的护理有效率明显优于实施前(P<0.05)。结论:采用联合交叉培训模式能够有效提升老年科护士的中医护理能力以及对科室培训方案的满意度,提高科室护理质量水平以及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组长责任制的层级管理模式在儿科中医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成效。方法:医院儿科病区于2022年3月采用组长责任制的层级管理模式,将2021年9月—2022年2月的60例患者设为实施前,将2022年3—8月的60例患者设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护士的中医护理能力评分、护理管理质量评分及患儿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实施后护士岗位能力、辨证施护能力、沟通交流能力、病历书写能力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后的基础护理落实、健康教育落实、主动巡视、主动沟通、危重症护理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后患儿家属的整体护理满意度为100.00%,显著高于实施前的88.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组长责任制的层级管理模式能够显著提高儿科护士的中医护理能力,也提高了儿科的中医护理管理质量,改善了患儿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评价。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心胸外科护理实习带教的特点,为提高临床护理带教质量提供依据。方法:将2011年2月至2012年3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胸外科实习的40名护生作为对照组,将2012年4月至2013年5月的43名实习护生作为研究组,研究组实行全面教育与管理,利用多媒体、角色扮演、盲人教学法及反思日记等进行护理技能与理论培训。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临床护理带教方法。实习结束后采用问卷就专业素养提高及对带教的满意度进行调查,比较两组情况。结果:研究组的理论考核、专业技能考核及人文素养与实施人文关怀等方面的考核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临床带教的满意度研究组也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心胸外科的实习护生采用全面、系统的方法进行临床护理带教,可有效提高带教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本科实习护生的职业认同感与道德敏感性的现状并分析二者关系。方法 于2022年7—8月,采用便利抽样法以浙江省2所高校448例本科实习护生为研究对象,应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护生职业认同感问卷、护士道德敏感性问卷实施调查。结果 448名本科实习护生的职业认同感总分为(58.24±6.98)分,其中留职获益与离职风险维度条目均分最低;道德敏感性总分为(37.36±6.09)分,其中道德负担感条目均分最低;本科实习护生职业认同感与道德敏感性呈正相关(r=0.571,P<0.001)。多元分层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职业认同感进入实习护生道德敏感性影响因素模型(F=48.116,P<0.001),其具有21.9%独立预测道德敏感性的能力。结论 本科实习护生的职业认同感与道德敏感性水平呈中等水平,本科实习护生职业认同感越高,其道德敏感性越好。提示护理教育者应重视护理学生职业认同感的培养,从而提高实习护生的道德敏感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发挥中医药优势在促进中医护理管理工作持续改进中的价值。方法:医院胸外科于2022年开始基于中医药理念进行中医护理管理工作质量改进,将2021年的40例患者设为实施前,将2022年的40例患者设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患者中医护理管理质量、患者护理期间护理问题和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患者对中医护理管理的满意度。结果:实施后患者中医护理管理质量考核评分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者中医护理问题和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者对中医护理管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基于中医理念开展临床中医护理管理工作持续改进效果显著,能有效提升临床中医护理患者管理质量,减少护理问题和不良事件发生,患者护理满意度高,能更好且更充分地发挥中医药优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8S精益管理模式对神经内科中医护理风险的影响。方法:医院神经内科于2022年11月实施8S精益管理法,将2022年3—10月的52例患者设为实施前,将2022年11月—2023年6月收治的54例患者设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患者的护理质量、护理期间护理风险事件和护患纠纷事件的发生率及患者对护理服务各方面的满意度。结果:实施后患者的护理质量各维度得分均明显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者护理风险事件和护患纠纷事件的发生率均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者对护理期间的护理方案、护理能力、护理态度和护理安全的满意度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应用8S精益管理模式能够有效提升神经内科的中医护理质量水平,减少护理风险事件及护患纠纷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文化自信背景下中医药管理对病区管理水平的影响。方法:为提升病区管理水平,医院脊柱科从2022年开始构建实施文化自信背景下的中医药管理,将2021年2—11月科室接诊的40例患者设为实施前,将2022年1—10月科室接诊的40例患者设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患者的护理管理质量、差错事件和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实施后患者护理管理质量评分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者护理期间差错事件和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者对管理工作的总满意率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文化自信背景下中医药管理对促进病区管理水平提升有重要意义,能够提升病区患者整体的护理管理质量,降低护理管理期间差错事件和不良事件发生率,进一步保障病区患者诊疗安全,患者管理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社区中医药护理团队健康管理模式的创新与实践。方法:某社区从2022年开始试行中医药护理团队健康管理模式,2022年为实施后,2021年为实施前,实施前后各随机选择80例接受健康管理的居民为研究对象,比较实施前后的管理效果。结果:实施后护理团队的中医药服务能力、职业素养、职业认同感等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社区居民对各项中医药健康管理相关知识的了解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社区居民对中医药护理团队健康管理模式的总满意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社区中医药护理团队健康管理模式的构建开展,能提升中医护理团队服务能力、职业素养和职业认同感,提高社区居民对中医药健康管理知识的了解度和知晓度,对促进社区中医药健康管理事业可持续发展有积极作用,居民满意度高,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将“以患者为中心”的中医护理理念应用于创建呼吸内科示范病区的应用效果。方法:医院呼吸内科自2022年起创建“以患者为中心”的中医护理示范病区,将2021年的48例患者设为实施前,将2022年的48例患者设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患者的护理质量、疾病相关护理知识掌握度、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护患纠纷发生率及满意度。结果:实施后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及对疾病相关护理知识的掌握程度评分均较实施前明显提升(P<0.05),护理不良事件(P>0.05)及护患纠纷事件(P<0.05)的发生率降低,总满意度水平提升(P<0.05)。结论:将“以患者为中心”的中医护理理念应用于创建示范病区不仅能有效提升呼吸内科的护理质量水平并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避免护患纠纷,还有助于提升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水平,促使护理效果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医药特色护理管理方案在消化内科创建管理的效果。方法:医院于2021年9月开始实施中医药特色护理管理方案,将2021年2—8月设为实施前,将2021年9月—2022年3月设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护理人员的中医药素养和护理质量得分情况,比较实施前后患者的护理效果、情绪状态、依从性和满意度。结果:实施后护理人员的中医药素养评分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得分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者护理的总有效率为94.12%,高于实施前的80.39%(P<0.05)。实施后患者的SAS和SDS自量表评分均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者依从性评分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者总满意度为94.12%,高于实施前的70.59%(P<0.05)。结论:中医药特色护理管理方案的创建与实施,有助于提高护理人员的中医药素养和护理质量,还有利于提升护理疗效,消除患者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和对护理的满意度,促进护患和谐。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医院护理部实施中医护理技术专项推广计划的实践与成效。方法:医院于2022年实施中医护理技术专项推广计划,将2021年的60例患者设为实施前,将2022年的60例患者设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的应用改善效果。结果:实施后的应用中医护理技术频率、中医护理技术服务患者人次、中医护理服务水平评分、中医护理技术能力评分、中医健康教育评分、患者护理满意率,均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中医护理操作不良事件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实施前(P<0.05)。结论:积极实施中医护理技术专项推广计划后,有利于推动中医护理技术在妇幼保健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中医人文理念在改善医患关系中的作用。方法:医院于2022年10月开始在心血管内科的工作中实施中医人文理念的干预,2022年7—9月为实施前,2022年10—12月为实施后,研究期间护理人员共18名,实施前后各随机选择6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实施前后的管理效果。结果:实施前后患者在入院时的焦虑及抑郁评分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实施前后患者在出院时的焦虑及抑郁评分均显著低于入院时(P<0.05),实施后患者在出院时的焦虑及抑郁评分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者的投诉事件、医疗纠纷事件等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者的表扬信、锦旗等送予率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者的护理服务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护理人员对于科室内护患关系的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将中医人文理念投入到住院患者的护理干预过程中,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改善医患之间的关系,同时也提升了医护人员对于科室内护患关系工作的满意程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层级管理对肝病科中医护理管理质量及护士工作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2022年在医院肝病科连续工作的18名护理人员的数据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医院肝病科自2022年1月开始实施分层级管理模式,将2021年设为实施前,将2022年设为实施后。描述全部纳入研究的护理人员的一般情况。比较实施前后护理人员的主观幸福感评分、职业倦怠感评分、工作满意度评分、工作质量评分、职业压力情况评分、共情能力情况评分。结果:18名护理人员均为女性,平均年龄为(35.38±11.02)岁,平均工龄为(12.35±6.28)年;学历分布中,大专及以下4人,本科14人;初级职称11人,中级职称7人。实施后护理人员的主观幸福感评分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护理人员的情感耗竭、去人格化评分低于实施前,个人成就感评分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护理人员的工作满意度评分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评分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护理人员的职业压力情况评分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护理人员的共情能力情况评分高于实施前(P<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