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论语》的英译是西方理解中国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对模因与《论语》中的儒家文化的不同译本的分析,可以发现模因正是文化传播的有效桥梁,而文化的传播也正是模因进化的结果。儒家模因正是在文化进化与模因论相结合的背景下通过中西方译者的不断努力实现其传播和传播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2.
从模因论的视角看文学翻译策略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模因在同一文化中往往是通过模仿,尤其是语言进行传播.从模因论角度看,语言本身就是一种模因.语言经过模拟的手段得以丰富,而模因是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可以把文学翻译看作是异国文化的模因通过语言向本国传播的过程,文化模因的传播过程对文学翻译策略的选择产生影响.文学翻译中的归化策略是文化模因传播初期的必要阶段,异化翻译是文化模因传播发展的要求,而杂合翻译则是模因复制和传播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不可一蹴而就。模因理论的核心观点在于,将其看作一种复制因子,通过人脑进行输送和传播。基于最小单位的传播理念为跨文化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在模因认知观的指导下,完成文化模因同化、记忆、表达和传播四个过程,可以更好地充分认知外国文化,排除文化障碍,提高跨文化意识。  相似文献   

4.
模因被认为是文化的基因,靠复制、传播而生存。模因有利于语言的发展,而语言又是模因的载体之一,反过来制约着模因的复制和传播。大众传媒中的流行语是模因的有效载体,它促进了大众传媒的信息传播,但也有消极的语言模因给社会的和谐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因此,合理利用语言模因论的复制、传播特点和规律去管理媒体语言的使用和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模因是文化的基本单位,靠复制和传播而生存.从模因论视角,翻译活动是通过语言进行模因复制和传播的过程,译者的重要使命即译者解码源语模因及用目的语模因重新编码以传播源语模因在此过程中使得以凸显.文章以模因论及翻译模因论为指导,通过构建汉语公示语模因在翻译活动中的传播路径,尝试分析汉语公示语英译中翻译模因的复制和传播方式,认为模因基因型和模因表现型两种传播方式同样适用于汉语公示语的英译.译者选用恰当的翻译策略,对汉语公示语源语模因予以巧妙编码,发挥公示语在对外宣传和文化交流方面应有的功能,更好地为来华外国人士提供各种便利.  相似文献   

6.
网络语言传播的模因论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模因论是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模因仿照基因而得名,通过语言复制和传播,同时也促进了语言的发展.语言模因的传播和复制分为基因型和表现型两种方式.从模因论的角度看,语言模因揭示了网络话语传播的规律.  相似文献   

7.
模因论作为解释文化发展和进化的新理论,对于解释和促进跨文化交流与传播,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从模因论的角度分析了跨文化交流与传播中的文化模因现象,并且阐述它在中西方跨文化交流中的传播方式和变异过程.通过对模因现象的拓展分析,结合跨文化交流与传播的一般模式,尝试从模因论的角度,探讨促进跨文化交流与传播的方法和路径.  相似文献   

8.
文章依据模因的传播特性,探讨了模因传播过程对翻译的影响,并分析了归化翻译和异化翻译与模因传播的关系。归化翻译是在译入语文化中找到与源语言文本中相似的模因来帮助读者理解异域模因,适用于文化接触的初期阶段;而异化翻译法是把一种文化及语言中的信息以近乎保持本来面目的方式转换成另一种文化及语言,这样就为后者带来了全新的成分,增加了异质文化的信息。异化翻译法有利于两种异质文化和语言的相互交流和渗透,促进文化之间的融合,可以说异化翻译是模因传播的要求和趋势。  相似文献   

9.
网络语言中的模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模因论是基于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一种新理论,它在网络语言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模因的复制、传播为网络语言的形成提供了一条快捷、有效的途径.文章介绍了模因的概念,同时对网络语言中的模因现象进行考察.以模因的周期理论,说明中英文词语声音、数字、成语、谚语、俗语、名言、诗词名句和电影台词等模因在网络语言中成功地复制和传播的原因,着重分析了基因型的网络语言的模因和表现型网络语言的模因.文章以模因论为基础,通过对网络语言的模因现象分析,为网络语言的发展以及打造网络语言中的强势模因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何昕  潘利锋 《河北学刊》2012,32(4):186-189
模因论是一种基于达尔文进化论观点来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为文化传播提供了新视角。文化模因传播遵循着文化进化的规律,经历着保留、变异和顺应的动态进化历程。从模因的视角看,红色文化模因随着时代和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发生了变异,红色文化模因的变异顺应了人们的精神需求、人们的认知因素和时代前瞻需求。而红色文化模因在新时期的变异与顺应促进了红色文化模因的成功复制,加速了红色文化模因的传播。  相似文献   

11.
以50名非英语专业大学生为对象,在构建同一语言模因语料库的前提下,对英语口头输出能力和书面输出能力影响的差异性进行了相关调查研究,并用SPSS17.0对数据进行分析。实验结果和访谈表明,构建同一语言模因语料库进行语言输入,对英语口头和书面输出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对书面输出的影响较口头输出的影响显著。同时在实验研究发现的基础上,分析了构建同一语言模因语料库对英语口头输出和书面输出影响存在差异性的原因所在,并提出使两者均衡协调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与传统“被”字句不同,近两年蹿红网络的“被XX”现象中,“XX”部分可以是不及物动词、及物动词、名词、形容词,甚至是英文字母、单词缩写或音译。“被XX”模因因子是典型的表现型模因,在外形保持统一的基础上,变换“XX”部分的内容来表达不同的意思,通过互联网这一强有力的媒介迅速感染宿主,进入宿主记忆并得以复制与传播。  相似文献   

13.
模因论为研究语言变异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语用学视角。这种视角综合了历时和共时研究。认为从本质上来讲语言的变异就是语言模因的变异。但是现有的研究局限于从社会文化视角讨论,认为语言模因复合体的形成是语言模因为了复制和传播而进行的“生存之战”。这些研究忽视了影响语言模因变异发生的一个重要语用因素——语境。语境功能说为研究语境对语言模因变异发生的影响提供了理论框架。文章试图把语言模因置于语境之中,从语言模因与语境的相互作用来解读语言模因变异的发生,身处语境中的语言模因宿主选择符合语境的语言模因复合体。研究结果认为语境对语言模因的变异具有解释功能和制约功能。  相似文献   

14.
从模因论及翻译模因论来看,语言本身就是一种模因。公示语的翻译则可以看成是公示语翻译模因或模因复合体的跨文化复制和传播。公示语翻译模因库(meme—pool),深入探讨其中的公示语翻译模因或模因复合体跨文化复制、传播的表现类型,可以为具体的翻译提供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从网络语言的模因特性即简洁性、形象生动性、离奇怪异性和幽默性出发,分析了网络语言流行的原因。并以乖讹一消解理论为基础,从基因型网络语言的模因和表现型网络语言的模因两种模因类型分析了网络语言幽默模因特性的实质,旨在更好地解读网络语言。  相似文献   

16.
在英语应用文写作中,应根据各个阶段的不同特点,有效选择语言输入材料,以达到语言模因进行复制和传递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人类语言模因的传递是以基因般的模式进行的。从翻译的角度看,翻译要实现的是一种语言模因跨语言环境的复制和传播,这一过程是由译者对源语语言模因的解码、编码和新的语言模因在目的语中的传播两部分构成的。文章以基因型网络文化用语模因为例,探讨了基因型语言模因的翻译和被接受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周四瑗  徐李洁  袁茜 《琼州学院学报》2011,18(6):151-152,150
语言模因论是基于新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解释语言发展和传播规律的一种新理论,为《高级英语》修辞教学和研究提供了崭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