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联体婴成功分离并存活需多科室密切合作,我院自2006年9月~2007年8月收治两对胸脐联体女婴并实施分离术,术后均存活,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联体双胎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畸形,其患病率约为1/(3万~10万),大多数于胚胎时或出生后即死亡,出生后存活率约为1/20万,其中女性约为男性的2倍多。根据两联体儿大小,分为对称性和不对称性联体婴儿,按连接部位把对称性联体分为5种类型:胸腹联体(35%)、剑脐联体(30%)、臀部联体(19%)、坐骨联体(6%)及头部联体(2%)。其中能接受分离手术的病例很少,分离术后双婴儿均存活的更少。  相似文献   

3.
双胎联体是一种非常罕见的先天畸形,其发生率为1:5000,因60%左右为死胎,实际发生率为1:200000[1]。其中剑突-脐联体约占33%,女性多于男性,比率3:1[2]。自国内医院首例联体儿实施分离手术报道以来,仅有7例双体成活的报道。我院于2005年12月9日收治1例剑-脐联体双胎婴儿,  相似文献   

4.
吴雪青  程照宇  刘金柱 《天津医药》2011,39(12):1179-1180
1病例报告患儿男,生后134d。主因联体生后4d,于2008年3月17日收入院。本例患儿于生后4d遭遗弃,体质量3000g,于我院人工喂养4个月。4个月后患儿体质量6420g。联体儿发育不对称,其中发育正常的主胎外观正常,精神反应良好,进食及排便可,觅食、握持反射存在。自主胎的剑突至上中腹部与另一发育不全的寄生胎(附胎)胸腹部相联,结合部约6cm。寄生胎无头颈部、有发育不良的躯干和四肢,肛门闭锁,男童外阴,每日可自主排尿10余次。寄生胎四肢均呈屈  相似文献   

5.
国内外报道联体婴儿生存率很低,联体可以发生在任何部位,其中以胸腹部联体最为多见,约占联体婴儿的90%,对手术后软组织巨大缺损,多采用整形植皮、皮肤扩张器及局部皮瓣转移等措施[1,2].2002年我院对1例联体婴儿进行了分离手术,并采用胸腹部互换皮瓣修复巨大缺损,获得成功[3].我们对患儿随访2年,以探讨异体皮瓣移植后对机体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胸腹联体耍儿分离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预防及处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例胸腹联体婴儿进行分离术的临床资料.结果:联体婴儿A婴和B婴分离成功,分离后腹壁巨大缺损应用Preclude心包膜加聚丙烯网片修复成功.术后A要恢复较顺利,无腹腔并发症发生,至今仍存活.B婴于术后第14 d出现肠梗阻,经保守治疗无效,于第25 d急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Preclude心包膜与肠管无粘连,冗长的引流管被肠管包绕粘连,通道有3处肠管成角粘连,形成2处洞孔,并有肠管疝入绞窄.行肠粘连松解、肠切除肠吻合、回肠造瘘术.术后因并发严重肺部感染抢救无效,于第53 d死亡,共存活78 d.尸体解剖:Preclude心包膜与肠管无粘连,第2次手术粘连松解处又见轻度肠粘连,原腹腔引流管及回肠造瘘管处有肠粘连.结论:选择防粘连的人工补片修复腹壁缺损及正确放置和管理腹腔引流管,有助于防止胸腹联体婴儿分离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严密观察、准确把握中转手术的时机,有利于改善分离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预后.  相似文献   

7.
国内外报道联体婴儿生存率很低,联体可以发生在任何部位,其中以胸腹部联体最为多见,约占联体婴儿的90%,对手术后软组织巨大缺损,多采用整形植皮、皮肤扩张器及局部皮瓣转移等措施。2002年我院对1例联体婴儿进行了分离手术,并采用胸腹部互换皮瓣修复巨大缺损,获得成功。我们对患儿随访2年,以探讨异体皮瓣移植后对机体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胸腹联体耍儿分离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预防及处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例胸腹联体婴儿进行分离术的临床资料.结果:联体婴儿A婴和B婴分离成功,分离后腹壁巨大缺损应用Preclude心包膜加聚丙烯网片修复成功.术后A要恢复较顺利,无腹腔并发症发生,至今仍存活.B婴于术后第14 d出现肠梗阻,经保守治疗无效,于第25 d急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Preclude心包膜与肠管无粘连,冗长的引流管被肠管包绕粘连,通道有3处肠管成角粘连,形成2处洞孔,并有肠管疝入绞窄.行肠粘连松解、肠切除肠吻合、回肠造瘘术.术后因并发严重肺部感染抢救无效,于第53 d死亡,共存活78 d.尸体解剖:Preclude心包膜与肠管无粘连,第2次手术粘连松解处又见轻度肠粘连,原腹腔引流管及回肠造瘘管处有肠粘连.结论:选择防粘连的人工补片修复腹壁缺损及正确放置和管理腹腔引流管,有助于防止胸腹联体婴儿分离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严密观察、准确把握中转手术的时机,有利于改善分离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预后.  相似文献   

9.
联体双胎为一种罕见的先天畸形,其患病率为1/5~10万,大多数于胚胎时或出生后即死亡,约20万次以上分娩有1例出生后存活犤1犦。能接受手术的患者非常少,合并完全型大动脉转位(TGA)能成功进行分离手术麻醉,未见报道。我院于2001-11成功行首例紫绀胸腹联体婴儿分离术麻醉,由于麻醉方法选择适宜,加强术中、术后监测和管理,取得较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1.1病例资料联体儿甲婴和乙婴,均为男性。于出生后发现联体10月入院。该对婴儿系足月顺产,父母均无特殊病史。出生时呈面对面联体,共用同一脐带…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24岁,妊娠35周.因持续性宫缩胎儿下降梗阻,行B超检查.B超所见:双胎汉臀位,头形整,脊柱排列完整.胎心120~136次/分,两胎头保持恒定,两胎动一致,横切胎儿胸腰部时,发现胎儿胸腔横径明显增宽其中央表面向内凹陷,丰水深度72cm,胎盘厚度28cm,附着干左侧壁,胎盘内可见大片强回声光斑。B超提示,宫内双胎妊娠考虑联体畸形,手术证实.讨论联体双胎十分罕见,其发生率1/50000,多见于多股或双胎家族中.联体双胎系单卵革羊膜腔于妊娠早期未能完全分离所致或分裂过晚两个胚胎伴一个共同的卵黄囊而构成较大面积的联体…  相似文献   

11.
植物人分娩,在临床上非常少见.我科在2007年5月31日收治了1例植物人孕妇在昏迷长达4个多月竟顺利产下一男婴,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我院1986年5月收治剑—脐联体婴儿一对,经手术分离,住院二个半月两婴健康出院,术后迄今已八个月,发育正常,两婴健在。本例系国内继北京1978年、上海1982年报导术后两婴成活的第三对。现将本例的治疗经验作一总结很导,以供参考。病例报告刘大双、刘小双,男婴。第一胎足月剖腹产后11天于1986年5月20日由黔西县人民医院转入我院。父母均22岁,农民,母孕期中未患任何传染病,非近亲结婚,无类似家族史。入院时两婴体重4400克,面对面自胸骨下端至脐上互相连接(图1),连接范围上下长11cm,左右最宽处7cm;连接部下缘有一直径1.5cm、肉芽创面的共用脐;两婴心音均以各自左乳头处明显,无杂音,肺呼吸音正常。血尿常规化验及各项生化检查除两婴总蛋白偏低(5.6克  相似文献   

13.
联体双胎畸形罕见,尤以双头畸形更为稀有,我院于1974年4月25日见一双头男婴,现报告如下: 产妇王××,23岁,古田吉巷人,第一胎足月妊娠,臀位产。因胎体脱出阴道口外多时,经当地卫生院助产士助产不能娩出,拟臀位产后出头困难而急诊入院。入院时检查:一般情况正常。宫底达脐平,硬,  相似文献   

14.
我院于1985年7月5日手术分离对称性胸腹联体畸形1例,两婴成活,报告如下: 该对女婴体重5.3kg,面面相对,身长各为47及45cm,外观均发育良好,两婴胸腹相联,上端起自胸骨柄、胸骨及部分肋骨弓相连,下端至脐下,共用一脐孔,形成一体桥,长径为14cm,宽径为7cm,周长,42.5cm。体桥  相似文献   

15.
杨剑英 《中国药店》2009,(2):I0008-I0010
2008年11月25日,一名2岁左右的小女孩在北京市丰台区某接种点注射甲肝疫苗后高烧不退,最终于两天后猝死。12月10日,北京朝阳区一两个月大的男婴在服用糖丸(脊髓灰质炎疫苗)后一个多小时死亡。  相似文献   

16.
联体婴儿分体手术成功1例报告寿宁县医院郭正声,张雄畴女,24岁,寿宁县托溪乡际头村人,农妇,1993年11月8日在本院分娩产下一双胞胎联体女婴。联体女婴共重4.8kg,发育营养一般,两婴自剑突至脐部长约7.5cm、宽约5.5cm范围,以皮肤2cm长为...  相似文献   

17.
在我们生活中,有许多年轻父母平常哪怕节衣素食,都要攒钱给孩子买一些补品来吃(可能孩子并下需要)。他们的目的有两个:一是让孩子健康,二是让孩子聪明。这种动机都是好的,可结果却不一定都好。  相似文献   

18.
我们于1999年3月26日行1例联体儿分体术,现将麻醉过程中的体会报告如下。 联体儿(女)系剖宫产娩出,出生时Apgar评分8分,经足底刺激、吸氧后5min评分为10分。测体重3700g。联体儿为胸腹联体,其中1体为先天性无脑儿、发育小,体重1300g,彩超证实胸腔内脏器均未发育,停滞在胚胎时期。腹内脏器肝脏为两患儿共同拥有三叶,余未见异常。另1体婴儿较大,体重2400g,心脏彩超示主动脉降部有一侧支血管同时供应小婴儿的血液循环。这样在分体术时仅需保全大婴儿。  相似文献   

19.
李衍 《家庭医药》2008,(5):10-11
<齐鲁晚报>3月4日消息,一名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男婴,出生40天左右被亲人遗弃.3月11日,上海<新闻晚报>报道,新华医院儿科诊室内,一名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约3岁左右的幼儿被遗留在诊室内……长期以来,类似消息不时见诸报端.为什么这种疾病让做妈妈的狠心丢下自己嗷嗷待哺的孩子?先天性心脏病难道是一种不治之症吗?有没有拯救这些弱小生命的办法?  相似文献   

20.
患者,女,23岁.因"停经40+3周,胎儿臀部娩出困难4+h"于2007年9月18日凌晨1点由乡镇医院急转入我院.入院时查:体温37℃,脉搏84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20/80 mm Hg.心肺无特殊.产科情况:宫底脐上两指,硬.腹围未测.外阴部见胎头及双上肢,胸腹及双下肢不能娩出.胎儿呼吸、心跳存在.人院诊断:(2)G2P0孕40+3周;(2)双胎?(3)双胎联体畸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