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作为一种常规快繁技术,在花卉种苗生产中已得到广泛应用。然而,从大量的组培瓶苗到获得可出圃的穴盘苗,温室炼苗移栽是一个极为关键的环节,直接关系到花卉种苗的产量及品质。笔者将花卉组培苗温室炼苗移栽及栽后养护介绍如下。组培苗选择选取转接到生根培养基上的组培苗进入温室进行炼苗,所选组培苗必须无污染,株高及叶片大小适宜,叶片数为5~8片,根系为乳白色,根系长度为0.5~1cm。组培苗状态的选取因种类、  相似文献   

2.
为了建立茶组培苗微嫁接技术体系,解决组培生根难、传统嫁接易受季节影响的问题,以无根组培苗为接穗,扦插生根苗为砧木,研究了组培苗炼苗时间、接穗带叶数、接穗打顶、培养温度、接穗木质化程度、接穗长度、生长调节物质浓度、组培苗茎杆与砧木苗茎杆大小等对微嫁接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嫁接时组培苗最适炼苗时间为4 d,带3片叶的接穗易于嫁接成活;留顶的接穗嫁接后新芽萌发较快;培养温度为25℃有利于嫁接苗成活;已木质化的接穗嫁接不易枯死;接穗长度为(2.5±0.1)cm、在1 mg/L NAA中浸泡5 min后嫁接成活率最高;选择茎秆直径大小相近的砧木和接穗进行微嫁接,成活率最高,为68.33%。  相似文献   

3.
四倍体酸枣组培苗移栽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四倍体酸枣生根组培苗为试材,研究炼苗天数、基质种类、空气相对湿度、组培苗高度、根条数及移栽时间对组培苗移栽成活率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移栽应在4月底至6月进行,在此时期选择高度大于5 cm,根7条以上的组培苗,经炼苗3天,移栽至纯蛭石或珍珠岩与土(1:1)或蛭石与土(1:1)中,移栽前期保持空气相对湿度在90%以上,移栽成活率可达70%以上。  相似文献   

4.
芦荟组培苗移栽前炼苗及其结构与生理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美国库拉索芦荟组培生根苗进行炼苗试验。并研究了炼苗前后叶片结构和生理变化。结果表明,美国库拉索芦荟组培苗移栽前经3d以上的晾苗处理,成活率高达90%以上。经晾苗处理的组培苗叶片呈浅红褐,4种抗性生理指标说明经3d以上炼苗的组培苗,其抗性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5.
正高山杜鹃因叶革质常绿、花朵硕大、观赏性强等特点而在盆栽花卉市场上占有重要的位置。为推进我国特别是西南地区高山杜鹃产业发展,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花卉研究所对高山杜鹃种苗繁殖和修剪整型等盆栽苗的产业化生产关键技术进行了研发。目前,国内高山杜鹃种苗繁殖主要以组培快繁为主。一般来说,从高山杜鹃组培苗炼苗开始,到培育出可供观赏  相似文献   

6.
红掌的北方温室栽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红掌在我国北方为温室花卉,遵循一叶一花的生长规律,每年每茎长3~4片新叶、3~4朵新花,单朵花期可达3个月之久。通常红掌从小苗到成品的养护期为20~24个月,养护过程中至少需移栽3次。组培苗移栽(第一次移栽)组培苗接收将组培生根苗从培养间挑出运送到温室,接收时需检验苗子数量和生长情况(包括叶色、根系、污染等),并做认真记录。炼苗由于培养间光质光强与自然光显著不同,组培苗一般叶色较浅、角质层发育不完全,湿度也会由培养瓶中的100%变为60~70%,直接移栽成活率极低,必须炼  相似文献   

7.
温湿度调控是核心--谈组培苗的炼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炼苗是生物组培技术中较为关键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组培苗能否尽快地应用到大田生产中去。试管苗移栽过程较为复杂,盲目移栽或稍有不慎,就会造成大批组培苗死亡。因此,研究组培苗与炼苗室中小气候环境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尤为重要。笔者试图从炼苗室小气候入手来探讨炼苗室中组培苗的锻炼与驯化技术。 炼苗的环境条件 试管苗比较娇嫩,它从瓶子中移到炼苗室中,首要一条,温度要尽可能保持同培养室的一致,湿度要尽可能增大,否则易导致幼苗停止生长,甚至死亡。温湿度的调节是炼苗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8.
不同苗质与移栽条件对新丰生姜组培苗成活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将新丰生姜组培苗按不同苗质与移栽条件组合成24种处理。移植结果表明,壮苗、炼苗、蘸生根粉和蛭石与草炭土1:1有利于新丰生姜组培苗移栽后的成活。在各种组合中,壮苗的平均成活率比弱苗高8.33%,炼苗的平均成活率比不炼苗的高18.75%,蘸生根粉的平均成活率比不蘸生根粉的高6.25%,蛭石与草炭土1:1的比1:2和1:3的分别高6.25%和14.06%。炼苗提高移栽成活率的作用最大,壮苗和炼苗的组合结果最好,移栽成活率可达100%。  相似文献   

9.
不同苗质及移栽条件对新丰生姜组培苗成活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将新丰生姜 (ZingiberofficinaleRosc .)组培苗按不同苗质与移栽条件组合成 2 4种处理。移植结果表明 ,壮苗、炼苗、蘸生根粉和蛭石与草炭土 1∶1有利于新丰生姜组培苗移栽后的成活。在各种组合中 ,壮苗的平均成活率比弱苗高 8 33%,炼苗的平均成活率比不炼苗的高18 75 %,蘸生根粉的平均成活率比不蘸生根粉的高 6 2 5 %,蛭石与草炭土 1∶1的比 1∶2和 1∶3的分别高 6 2 5 %和 14 0 6 %。炼苗提高移栽成活率的作用最大 ,壮苗和炼苗的组合结果最好 ,移栽成活率可达 10 0 %。  相似文献   

10.
红掌通过组培快繁生产大量种苗已为市场所趋,而试管苗的生根和炼苗移栽是组培快繁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调查显示,红掌诱导试管苗生根过程的费用占试管苗总生产费用的35%~45%。培养成本高、移栽成活率低一直是红掌组织培养中的两大难题。因此,降低试管苗生根成本对提高组培苗工厂化生产的经济效益极其重要。此次试验的目的在于找出利于红掌生根的方法、添加物以及生长素的种类和浓度,提高组培苗的生根率、长势、移栽成活率及质量,缩短生产周期,降低组培苗生根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