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原发性小肠肿瘤的诊断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作者根据44例原发性小肠肿瘤的诊断情况,提出了造成小肠肿瘤误诊的原因和提高术前确诊率的措施,强调选择适当的检查方法可提高术前检出阳性率。同时认为,血管造影合并小肠分段造影对诊断小肠多发的平滑肌瘤和血管瘤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原发性小肠肿瘤的诊治问题。方法 回顾性分析省人民医院1985年1月至2003年1月收治110例原发性小肠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小肠肿瘤术前确诊38例,余均术后病理确诊;小肠良性肿瘤术后预后好,恶性肿瘤本组5年生存率为38%。结论 纤维内窥镜、十二脂肠低张造影,小肠分段造影和选择性动脉造影可做为小肠肿瘤诊断的手段,手术是小肠肿瘤的主要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原发性小肠肿瘤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92-1999年收治的16例原发性小肠肿瘤病例资料。结果:本组包括8例良性肿瘤,8例恶性肿瘤,术前误诊率为62.5%,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出血,腹痛,梗阻和腹块。术前X线,B超诊断阳性率不高,CT扫描和选择性血管造影,核素扫描阳性率分别为75%,75%和100%。6例经剖腹探查而确诊。结论;原发性小肠肿瘤难于早期发现,应将术前的CT扫描,选择性血管造影,核素扫描等手段和剖腹探查,术中内镜,术中冰冻病理等方法相结合,以提高诊断和治疗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原发性小肠肿瘤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3年6月~2007年1月24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原发性小肠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腹痛,腹胀、肠梗阻,消化道出血,腹块,黄疸是主要的临床表现;胃、十二指肠镜/上消化道造影对十二指肠肿瘤诊断的阳性率为100.0%,全消化道造影对空回肠诊断阳性率66.7%,B超 CT对小肠肿瘤的诊断阳性率63.2%,术前未能确诊20.8%;恶性肿瘤的根治率33.3%。结论原发性小肠肿瘤早期诊断困难,螺旋CT、双气囊小肠镜、球囊内镜对提高诊断率甚至早期诊断率有很大的帮助。手术是其主要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5.
小肠原发性肿瘤3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原发性小肠肿瘤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5年来我们所收治的31例原发性小肠肿瘤的临床和病理特征.结果 小肠肿瘤大多位于十二指肠,占21/31(67.74%).全组术前确诊率为17/31(54.84%).其中,十二指肠肿瘤较高66.67%(14/21);空回肠肿瘤术前诊断率较低,仅3例30%(3/10).本组患者以恶性病变28例,以腺癌占绝大多数24/31(77.42%),其次为恶性淋巴瘤4/31(12.90%).良性肿瘤仅3例.小肠肿瘤可表现为腹痛、腹块、消化道出血、肠梗阻和黄疸、发热等.X线钡餐,特别是低张小肠气钡造影和内镜对诊断小肠肿瘤有较大帮助.选择性肠系膜上动脉血管造影对小肠肿瘤,特别是诊断困难的小肠出血有诊断价值.CT对判断肿瘤有一定帮助.结论 小肠肿瘤以恶性者和腺癌多见,又以十二指肠为主.十二指肠水平都以上肿瘤以消化道内镜检查加活检为首选.低张小肠造影是有效的诊断和定位方法.肠系膜上动脉造影对血管瘤和平滑肌瘤是较好的方法.CT也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6.
[背景 ]探讨小肠肿瘤的诊断和治疗 .[病例报告 ]87例小肠肿瘤的主要临床表现有消化道出血、腹痛、黄疸、腹部肿块、肠梗阻及肠穿孔等 ,其中良性肿瘤为 30例 ,恶性肿瘤为 5 7例 ,术前确诊率为6 1% ,其中十二指肠肿瘤均术前确诊 ,而空回肠肿瘤术前确诊率仅为 32 % .胃镜、十二指肠镜、十二指肠气钡双重造影、B型超声波及CT检查对十二指肠肿瘤的确诊率较高 ,小肠气钡双重造影、选择性肠系膜动脉造影检查对空回肠肿瘤的诊断率较高 .[讨论 ]胃十二指肠镜检查结合病理活检是诊断十二指肠肿瘤的首要手段 ,而小肠气钡双重造影、选择性肠系膜动脉造影检查则有助于空回肠肿瘤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7.
改良药物法钡餐造影对小肠肿瘤的诊断承禾夏启宇(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放射科,南京210011)关键词小肠肿瘤;改良药物法;钡餐造影小肠原发性肿瘤较少见,常规钡餐检查不易发现。笔者收集自1986—1995年10年中采用改良药物法钡餐造影300例,从中...  相似文献   

8.
王旗  国维克  唐斌 《皖南医学院学报》2007,26(3):200-201,221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原发性小肠肿瘤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3年6月~2007年1月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原发性小肠肿瘤24例的临床资料。结果:腹痛、腹胀、梗阻、消化道出血、腹块、黄疸是主要的临床表现,胃、十二指肠镜/上消化道造影对十二指肠肿瘤诊断的阳性率100%,全消化道造影对空回肠诊断阳性率66.7%,B超+CT对小肠肿瘤的诊断阳性率63.2%,术前未能确诊20.8%,恶性肿瘤的根治率33.3%。结论:原发性小肠肿瘤早期诊断困难,对腹痛,腹胀,梗阻,消化道出血,腹块,黄疸的病人,应进行B超、CT、消化道造影、内镜组合检查,无法确诊者,应行剖腹探查。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方式,甲磺酸伊马替尼对胃肠间质瘤治疗有重要的作用。螺旋CT、双气囊小肠镜、球囊内镜对提高诊断率甚至早期诊断率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9.
选择性动脉造影诊断小肠平滑肌肿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更有效地提高小肠平滑肌肿瘤术前诊断率,对9例经手术及病理检查证实的小肠平滑肌肿瘤术前德行选择性动脉造影,其中7例为平滑肌瘤;2例为平滑肌肉瘤。结果表明,选择性动脉造影对小肠平滑肌肿瘤是一种安全,敏感的检查手段,有定位价值,对定性也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小肠肿瘤的临床特点。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总结1968年1月至1999年12月间本院收治的133例小肠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33例小肠肿瘤中,良性40例,恶性93例。良性以平滑肌瘤为多。占55.0%(22/40);恶性心腺癌和淋巴瘤为多,分别占46.2%(43/93)和34.4%(32/93)。本组术前确诊33例,仅占24.8%,其中十二指肠肿瘤26例,空回肠肿瘤7例。小肠肿瘤的临床表现以腹痛、腹部肿块、梗阻以及出血为主。结论:小肠肿瘤尤其是空回肠肿瘤诊断较为困难。临床上要提高警惕,十二指肠镜、CT及B超检查对十二指肠肿瘤有较高的诊断率,小肠造影、DSA检查对空、回肠肿瘤诊断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选择性血管造影诊断原因不明胃肠道出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Seldinger方法对80例原因不明的胃肠道出血者进行血管造影检查,结合手术和病理所见进行分析。本组检查阳性率为51%,诊断符合率为91%。提出血管造影是诊断原因不明胃肠进出血安全有效的方法,加用山莨菪碱药物血管造影可提高病变的显示率。急性大出血者首选血管造影,慢性中少量出血者随时行血管造影都有意义,并非要等到出血的活动期进行。少血供的肿瘤可造成假阴性,需结合小肠钡灌肠检查。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 16例原发性小肠肿瘤的临床表现。方法 :回顾性调查 1990~ 2 0 0 0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 16例原发性小肠肿瘤。结果 :良性肿瘤 7例 ,恶性肿瘤 9例 ,术前仅确诊 6例 ,确诊率 31.2 %。结论 :小肠肿瘤有腹痛、腹块、间歇性消化道出血、肠梗阻 4大临床表现、采用内窥镜、X线胃肠钡餐、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CT检查、可提高该病的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3.
原发性小肠肿瘤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我院自1961 ̄1992年手术治疗的原发性小肠肿瘤(PTSI)120例,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本组良恶性肿瘤分别为63例与57例,前者以平滑肌瘤多见(41.3%),后者腺癌居首位(57.9%)。临床表现为腹痛、消化道出血、贫血、腹块和肠梗阻五大症状。插管小肠钡灌双双对比造影,肠系膜上动脉造影及各种内镜检查是PTSI的颇为有效诊断措施,使本组术前确诊率提高至40%(48/120)。必要的手术探查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并评价小肠双重对比造影对小肠原发性肿瘤的诊断价值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19例原发性小肠肿瘤的临床资料及造影表现。结果 小肠腺癌7例,平滑肌瘤及平滑肌肉瘤5例,淋巴瘤4例,腺瘤1例,Peutz-Jeghers综合征1例,血管瘤1例。主要X线表现为:充盈缺损;龛影;肠腔狭窄;肠壁僵硬、黏膜破坏;肠腔大小及蠕动的改变。结论 小肠双重对比造影对小肠原发性肿瘤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是目前检查小肠原发性肿瘤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5.
30例原发性小肠肿瘤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小肠肿瘤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方法方法:(1)收集本院1998年1月至2003年10月间治疗的30例原发性小肠肿瘤(不包括十二指肠肿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2)通过小肠气钡对比双重造影、腹部CT、选择性肠系膜上动脉造影及B超等检查方法的对比。(3)结合手术病理证实结果:临床表现有:腹痛19例,消化道出血9例,腹部包块7例,肠梗阻3例,贫血2例,消瘦2例临床诊断为:空肠肿瘤18例,回肠肿瘤11例,空、回肠同时发生的1例平滑肌肉瘤16例,腺癌3例,间质瘤3例,黏膜相关恶性淋巴瘤3例,类癌2例,鳞癌1例,平滑肌瘤1例,恶性黑色素瘤1例。结论:小肠气钡对比双重造影是目前小肠肿瘤最有价值的诊断方法对诊断困难的消化道出血,选择性肠系膜上动脉造影可作为常规检查方法CT对诊断小肠肿瘤有一定的帮助.B超诊断率低。  相似文献   

16.
朱兴国  涂从银 《安徽医学》2008,29(4):434-435
目的总结原发性小肠肿瘤的诊断和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6年~2007年间22例原发性小肠肿瘤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等临床资料。结果原发性小肠肿瘤症状多表现为腹痛、肠道出血及腹部肿块等。7例血管造影显示团块状阴影。22例均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诊断恶性肿瘤15例,良性肿瘤7例。结论原发性小肠肿瘤症状不典型,诊断比较困难,选择性肠系膜上动脉造影是一很好的诊断方法。原发性小肠肿瘤多属恶性,手术切除是唯一选择。  相似文献   

17.
原发性小肠肿瘤4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邵建平 《海南医学》2010,21(2):32-34
目的探讨原发性小肠肿瘤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4例原发性小肠的临床资料、病理特征及术前诊断方法。结果小肠肿瘤多位于十二指肠,占38.6%(17/44)。良性肿瘤以平滑肌瘤为主,恶性肿瘤以腺癌最常见。检查方法可采用X线钡餐、内镜检查、选择性肠系膜上动脉造影、CT和B—US、PET—CT检查。结论小肠肿瘤缺乏简单易行、价廉及无创性的诊断方法。治疗上,对恶性肿瘤力争做根治性切除。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原发性小肠肿瘤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3年5月至2010年9月间收治的经手术或内镜病理证实的42例原发性小肠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原发性小肠肿瘤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肿瘤类型:胃肠间质瘤25例,恶性肿瘤13例,良性肿瘤4例。诊断主要依靠CT、内镜、消化道造影等。术前确诊18例,确诊率为42.9%,40例行手术治疗。结论原发性小肠肿瘤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早期诊断率低,对出现消化道症状者,胃镜及结肠镜检查阴性时应警惕小肠肿瘤,联合CT、内镜等检查可以提高诊断率,手术是治疗小肠肿瘤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28例小肠恶性肿瘤的临床表现,方法:回顾性调查1988~1995年经术后病理学证实的小肠恶性肿瘤病例结果:小肠恶性肿瘤发病率占同期大肠恶性肿瘤的2.95%,其中,腺癌15例(占53.6%)平滑肌肉瘤9例(占32.1%),术前确诊率为17.9%。结论:小肠肿瘤有腹痛,腹腔肿块,肠梗阻,消化道出血四大临床表现,并采用内窥镜,低张气钡造影,选择性动脉造影及CT检查,可提高该病的早期诊断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原发性小肠肿瘤诊治问题。方法 对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08例原发性小肠肿瘤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小肠良性肿瘤25例,恶性肿瘤83例。结果 术前诊断为小肠肿瘤38例(35.0%)。诊断方法为消化道造影,纤维内镜检查加活检,选择性动脉造影,CT、B超检查,余均为手术后病理学检查确诊。小肠良性肿瘤24例行局部切除;十二指肠肿瘤33例行Whipple/Child术,7例行手术探查;空回肠恶性肿瘤44例中,18例行根治术,4例行姑息切除术,2例行手术探查,恶性淋巴瘤20例均行手术切除,术后行正规化疗。结论 原发性小肠肿瘤术前误诊率高;纤维内镜检查和十二指肠低张造影对十二指肠肿瘤诊出率高;小肠分段造影和选择性动脉造影是空肠、回肠肿瘤的重要诊断手段。手术为小肠肿瘤的主要治疗手段,小肠恶性淋巴瘤术后加化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