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了解天津市中老年社区居民性活跃现状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2020年6月至2022年12月,通过多阶段抽样方法,对天津市≥50岁中老年社区居民开展横断面调查。样本量估计数为735名。通过调查员面对面收集问卷,包括社会人口学特征、健康特征以及性生活方式有关特征等相关信息。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性活跃状态的相关因素。结果 共纳入776名研究对象(男性和女性分别为510名和266名),年龄以50~59岁(45.9%)为主。总体性活跃率为45.6%。年龄更大(60~69岁:aOR=0.67,95%CI:0.45~0.99;≥70岁:aOR=0.12,95%CI:0.07~0.21)、男性(aOR=1.93,95%CI:1.32~2.82)、城镇居民(aOR=0.18,95%CI:0.12~0.28)、同居/已婚(aOR=2.80,95%CI:1.41~5.58)、独居(aOR=0.51,95%CI:0.27~0.96)、爬楼或行走困难(aOR=0.55,95%CI:0.31~0.97)、现患慢性病(1种:aOR=0.55,95%CI:0.36~0.85;≥2种:aOR=0.53,95%CI:0.33~0.84)与性活跃状态有关。结论 相当比例的中老年社区居民仍然保持性活跃。身体健康状况与中老年社区居民的性活跃状态存在关联。应将性健康服务纳入中老年社区居民卫生保健服务范围,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性健康相关服务意识和技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重庆市≥50岁男性HIV感染者的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及非婚性行为现状,为制定疫情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于2021年7-12月,在重庆市渝北区、开州区、江津区和沙坪坝区招募≥50岁男性HIV感染者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样本量800例。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研究对象艾滋病知识知晓与最近1年非婚性行为的相关因素。使用SPSS 2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在≥50岁男性HIV感染者698例中,年龄(62.5±8.6)岁。艾滋病知识总体知晓率为66.91%(467/698),最近1年发生非婚性行为的比例为6.73%(47/698),安全套坚持使用率为61.70%(29/47)。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70岁(aOR=0.60,95%CI:0.40~0.91)、年龄≥60岁(aOR=0.61,95%CI:0.41~0.90)和丧偶/离异/未婚者(aOR=0.70,95%CI:0.50~0.98)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较低;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者(aOR=5.90,95%CI:3.34~10.44)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较高。丧偶/离异/未婚者(aOR=13.01,95%CI:6.11~27.71)和最近1年使用过助性剂者(aOR=8.72,95%CI:2.76~27.55)发生非婚性行为的比例较高。结论 重庆市≥50岁男性HIV感染者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较低,存在一定比例的非婚性行为,安全套使用率较低。建议加强性健康知识教育,持续推广使用安全套。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上海市中老年社区居民对性教育的态度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2020年6月至2022年12月,通过多阶段抽样方法,对上海市≥50岁中老年社区居民开展一项横断面调查。样本量估计数为735人。问卷包括社会人口学特征、健康特征、性教育史等相关信息。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中老年社区居民对性教育态度的相关因素。结果 研究对象824人中,男性489人,女性335人,年龄(65.1±8.1)岁,年龄范围为60~69岁(45.3%)。49.4%的参与者支持在中老年人群中开展性教育(男性:45.2%;女性:55.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aOR=0.61,95%CI:0.44~0.83)、≥70岁(aOR=0.62,95%CI:0.40~0.94)、城镇居民(aOR=2.54,95%CI:1.81~3.58)、自评健康状况为好/非常好(aOR=1.64,95%CI:1.04~2.58)、有抑郁症状(aOR=0.37,95%CI:0.15~0.85)、接受过性教育(aOR=8.64,95%CI:4.62~17.70)与其对性教育的态度有关。结论 上海市中老年社区居民中支持性教育的比例不高。该人群对性教育的态度与自评健康状况、抑郁症状、性教育史相关,专业医疗人员或医疗机构应着重关注具有关键特征的中老年社区居民,定制化干预以期提高我国中老年居民性健康教育支持意愿,促进性教育在该人群中的普及。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山东省MSM的HIV暴露前后预防(PrEP/PEP)用药情况并分析相关因素,为PrEP/PEP工作的推广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22年4-7月在山东省7个城市监测哨点招募MSM进行问卷调查,每个城市样本量为400人。收集MSM社会人口学、性行为、PrEP/PEP用药等信息,并采集血标本做HIV和梅毒抗体检测。结果 研究对象MSM共2 815人,以≤30岁(55.7%,1 569/2 815)、未婚(68.6%,1 931/2 815)、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56.5%,1 590/2 815)为主。PrEP用药者占9.2%(258/2 815);PEP用药者占10.8%(305/2 81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SM中PrEP用药的可能性较高的相关因素包括年龄≤30岁(aOR=4.04,95%CI:1.25~13.01)、自我认知HIV感染风险较低(aOR=1.76,95%CI:1.16~2.68)、最近6个月发生群交行为(aOR=1.51,95%CI:1.10~2.09)、最近6个月发生同性商业性行为(aOR=1.69,95%CI:1.16~2.47)、使用新型毒品(aOR=1.53,95%CI:1.11~2.11)、接受同伴教育(aOR=1.56,95%CI:1.03~2.37)、知晓别人PrEP用药(aOR=3.29,95%CI:2.48~4.36)、HIV抗体阴性(aOR=8.40,95%CI:1.12~63.12);MSM中PrEP用药的可能性较低的相关因素为主要性伴为临时性伴(aOR=0.67,95%CI:0.49~0.90)。MSM中PEP用药的可能性较高的相关因素包括年龄<50岁(≤30岁:aOR=2.41,95%CI:1.02~5.69;31~49岁:aOR=3.33,95%CI:1.42~7.85)、自我认知无HIV感染风险(aOR=1.87,95%CI:1.12~3.11)、最近6个月发生群交行为(aOR=1.68,95%CI:1.23~2.29)、使用新型毒品(aOR=3.86,95%CI:2.94~5.07)以及未接受同伴教育(aOR=1.54,95%CI:1.12~2.12)。结论 山东省MSM的PrEP/PEP用药比例较高。应加强同伴教育和自我认知HIV风险教育,提高MSM中PrEP/PEP用药的使用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成都市MSM对重复HIV检测阴性的反应及与危险性行为的关联。方法 2022年3-5月与成都同乐健康咨询服务中心合作,采用方便抽样方法招募研究对象610名MSM。收集研究对象社会人口学特征、对HIV检测阴性的反应和性行为情况。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HIV检测阴性反应与性行为的关联。结果 参加问卷调查579名(94.9%),纳入研究对象354名(61.1%),HIV检测阴性反应得分分别为强化安全(17.03±2.20)分、运气(7.50±1.87)分和低风险感知(8.87±3.62)分。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强化安全与发生群交呈负相关(aOR=0.80,95%CI:0.67~0.95);运气与临时性行为(aOR=1.20,95%CI:1.06~1.35)、不坚持使用安全套(aOR=1.21,95%CI:1.06~1.37)、发生群交(aOR=1.26,95%CI:1.00~1.60)和多性伴(aOR=1.24,95%CI:1.09~1.42)与危险性行为呈正相关。低风险感知仅与多性伴(aOR=1.08,95%CI:1.01~1.15)呈正相关。结论 成都市MSM对重复HIV检测阴性反应的强化安全和运气维度认可程度较高,自身风险感知良好。在提供HIV检测和咨询服务期间,干预策略和风险咨询应重视向对运气认可较高的个体倾斜,帮助其树立安全性行为意识,减少侥幸心理带来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我国重庆市中老年居民性健康服务使用情况,并探讨其潜在相关因素。方法 2020年6月至2022年12月,对重庆市≥50岁社区中老年人进行了多阶段抽样横断面调查。问卷调查内容包括社会人口学特征、一般健康特征、性健康特征以及性健康服务使用情况等相关信息。性健康服务使用情况定义为曾进行过HIV检测、最近1年曾进行过男科/妇科生殖健康体检。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性健康服务使用的相关因素。结果 研究对象共794名(男性和女性分别为482名和312名),年龄(62.8±8.2)岁。中老年社区居民HIV检测的比例为18.0%,生殖健康体检的比例为1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60~69岁年龄组(aOR=0.37,95%CI:0.18~0.76)、女性(aOR=11.34,95%CI5.71~22.52)、月均收入≥5 000元(aOR=3.05,95%CI:1.01~9.27)、性活跃(aOR=4.99,95%CI:2.23~11.15)与最近1年进行生殖健康体检有关。结论 中老年人对性健康服务的利用比例较低。应进一步加强我国中老年人性健康教育,正确引导和应对中老年人之间的亲密关系,制定适宜中老龄人群的性健康服务。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2019年中国HIV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HIV暴露儿童)的失访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资料来源于我国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型肝炎母婴传播管理信息系统2019年全国医疗机构报告的HIV感染孕产妇和HIV暴露儿童的基本信息和随访记录,HIV暴露儿童失访的定义为出生后满18月龄无法随访到且21月龄时仍未随访到的存活儿童。采用回顾性资料分析方法,HIV暴露儿童的失访影响因素分别采用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在5 039例HIV感染孕产妇中,分娩的HIV暴露儿童5 035例,HIV暴露儿童的失访率为5.62%(283/5 03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孕产妇职业为农(牧、渔)民(aOR=0.34,95%CI:0.22~0.53)、婚姻状况为未婚(aOR=0.47,95%CI:0.24~0.93)、初婚(aOR=0.38,95%CI:0.22~0.67)、再婚(aOR=0.36,95%CI:0.20~0.67)与同居(aOR=0.47,95%CI:0.23~0.97)和本次妊娠前知晓自己感染HIV(aOR=0.53,95%CI:0.40~0.70)的HIV暴露儿童失访率较低;孕产妇为汉族(aOR=1.52,95%CI:1.09~2.13)、小学(aOR=2.06,95%CI:1.10~3.89)和初中文化程度(aOR=1.81,95%CI:1.03~3.17)、未抗病毒治疗(aOR=6.21,95%CI:4.32~8.93)和在乡(街道)级助产机构分娩(aOR=5.72,95%CI:1.61~20.27)的HIV暴露儿童失访率较高。结论 2019年我国HIV暴露儿童存在一定的失访,为进一步降低其失访率,提高妇女孕前HIV检测率和HIV感染孕产妇的抗病毒治疗率,对有效实施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综合干预措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江苏省男男性行为人群HIV新发感染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分析江苏省MSM的HIV新发感染及影响因素。方法 根据2019年全国艾滋病哨点监测方案,2019年4-7月在江苏省13个城市招募MSM,进行问卷调查及实验室检测,应用限制性抗原亲和力酶联免疫法(LAg-Avidity EIA)检测HIV新发感染者,根据中国CDC推荐的基于亲和力方法的计算公式及参数计算新发感染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HIV新发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 研究对象MSM 4 469人,HIV新发感染率为4.5%(95%CI:3.4%~5.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相比于≥ 40岁年龄组、招募途径来自MSM活动场所、艾滋病知识知晓、最近6个月未发生无保护肛交、无梅毒现症感染,18~24岁年龄组(aOR=2.083,95%CI:1.087~3.990)、招募途径来自VCT门诊(aOR=2.125,95%CI:1.175~3.843)、艾滋病知识不知晓(aOR=2.456,95%CI:1.109~5.437)、最近6个月发生无保护性肛交(aOR=3.553,95%CI:2.143~5.889)、梅毒现症感染(aOR=2.414,95%CI:1.033~5.462)的HIV新发感染风险较高。结论 江苏省MSM人群HIV新发感染率较高。MSM的艾滋病预防控制,需加强健康教育、推广使用安全套和促进HIV/梅毒筛查工作。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山东省HIV感染者艾滋病相关死亡的影响因素,为降低死亡风险及延长生存时间提供参考。方法 研究对象为2017-2021年山东省HIV感染者,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艾滋病相关死亡及确证1年内死亡的影响因素。结果 2017-2021年山东省报告的14 700例HIV感染者中,发生艾滋病相关死亡351例,占2.4%(351/14 700)。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HIV感染者艾滋病相关死亡的危险因素包括文化程度为初、高中/中专(aHR=1.37,95%CI:1.01~1.84)、样本来源自医疗机构(aHR=1.61,95%CI:1.22~2.12)、病程为艾滋病期(aHR=9.86,95%CI:6.86~14.19)、未检测基线CD4+T淋巴细胞(CD4)(aHR=3.93,95%CI:2.69~5.75)、抗病毒治疗(ART)时间<6个月(aHR=3.46,95%CI:2.42~4.93)和未ART(aHR=1.45,95%CI:1.02~2.07)、末次CD4<200个/μl(aHR=3.51,95%CI:2.18~5.65)和末次CD4未检测(aHR=10.58,95%CI:6.15~18.19)、末次病毒载量(VL)值为50~999拷贝数/ml、≥1 000拷贝数/ml和未检测(aHR=2.59,95%CI:1.07~6.26;aHR=9.50,95%CI:5.60~16.12;aHR=15.33,95%CI:8.91~26.36);HIV感染者确证1年内发生艾滋病相关死亡风险较高的因素包括样本来源自医疗机构(aHR=1.68,95%CI:1.19~2.36)、病程为艾滋病期(aHR=10.60,95%CI:7.13~15.75)、基线CD4未检测(aHR=3.71,95%CI:2.34~5.90)、ART时间<6个月(aHR=4.30,95%CI:2.85~6.49)和未ART(aHR=2.05,95%CI:1.35~3.13)、末次CD4<200个/μl(aHR=5.45,95%CI:2.04~14.60)和末次CD4未检测(aHR=20.95,95%CI:7.69~57.04)、末次VL值为50~999、≥1 000拷贝数/ml和未检测(aHR=15.21,95%CI:2.54~91.21;aHR=42.93,95%CI:9.64~191.20;aHR=61.35,95%CI:13.85~271.77)。结论 扩大检测覆盖面,促进早发现和早治疗,加强对HIV感染者的定期随访和检测,掌握病程进展并进行精准管理和治疗,对降低HIV感染者病死率和延长生存时间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运用三水平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青岛市大龄暗娼的安全套使用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同伴推动抽样方法于2014年3-6月在青岛市招募和调查35岁及以上暗娼(OFSWs)收集每名OFSWs及最近1个月5名性伴(不包括丈夫)的相关信息。拟合三水平logistic回归模型结合大龄暗娼工作场所、OFSWs和性伴水平分析安全套使用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对420名OFSWs完成问卷调查,获得2 100名性伴的信息。结果显示,OFSWs的安全套使用情况在招揽客人的场所水平和自身水平上存在有聚集性。三水平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初中文化程度(OR=1.450,95%CI:1.054~1.994)、高中及以上(OR=2.264,95%CI:1.215~4.222)的OFSWs安全套使用率高于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者;认为安全套能预防艾滋病(OR=2.004,95%CI:1.273~3.154)的安全套使用率高;认为性伴之间信任不需要使用安全套(OR=0.796,95%CI:0.745~0.849)、既往感染梅毒(OR=0.657,95%CI:0.478~0.902)的安全套使用率较低。OFSWs与熟客及一般客人的安全套使用率高于和男朋友的安全套使用率(OR=15.291,95%CI:8.441~27.700;OR=29.032,95%CI:15.413~54.682)。结论 青岛市OFSWs安全套使用情况受自身及其性伴的共同影响,要对OFSWs及其性伴同时开展干预,重点关注文化程度低、与信任性伴之间、既往感染梅毒的OFSWs。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天津市跨性别女性(TGW)人群规模, 分析该人群性行为特征, 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捕获-再捕获方法, 估计天津市TGW人群规模, 同时收集匿名调查问卷, 对TGW人群的性行为进行多因素logistic分析。采用问卷星建立调查问卷数据库, 采用SPSS 24.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调查TGW人群213人, 估计天津市TGW人群规模为599(95%CI:407~792)人。TGW人群坚持使用安全套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最近3个月有固定性伴的人坚持使用安全套的比例较低(与最近3个月无固定性伴者相比, aOR=0.44, 95%CI:0.23~0.82), 最近1年做过HIV抗体检测者坚持使用安全套的比例较高(与最近1年与未做过HIV抗体检测者相比, aOR=2.73, 95%CI:1.06~6.99)。结论需要加强TGW人群及其固定性伴的HIV动员检测, 提高安全套的使用率。  相似文献   

12.
天津市男男性行为人群随访干预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评价天津市MSM人群随访干预效果,为后续研究的开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3年4月至2017年9月,在天津市通过MSM活动场所和移动互联网招募MSM,建立前瞻性开放队列,并每6个月施加随访干预,评价随访干预效果。结果 基线共招募MSM 1 822人,符合纳入标准1 007人,累积随访干预时间为2 216.96人年,HIV共阳转39例,HIV阳转密度为1.76/100人年。梅毒阴性934人,累计随访观察时间为1 959.94人年,梅毒阳转100例,梅毒阳转密度为5.10/100人年。艾滋病知识知晓率随着宣传和干预活动很快发生改善;与同性性伴、同性固定性伴、同性临时性伴发生肛交的比例在干预后增加,但肛交安全套的使用率也有所增加;随访干预超过3次后安全套使用率有所下降。广义估计方程(GEE)分析结果显示,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aOR=0.81,95% CI:0.68~0.98),艾滋病知识知晓(aOR=0.52,95% CI:0.36~0.75),最近6个月曾接受过安全套宣传(aOR=0.60,95% CI:0.49~0.74),样本来源为移动互联网(aOR=0.85,95% CI:0.73~1.00),累计干预1次(aOR=0.55,95% CI:0.45~0.66)、2次(aOR=0.38,95% CI:0.30~0.49)、3次(aOR=0.26,95% CI:0.20~0.35)、≥4次(aOR=0.24,95% CI:0.17~0.33)是无保护肛交的保护因素;最近6个月曾被诊断为性病(aOR=1.43,95% CI:1.06~1.96),最近6个月使用过助性剂(aOR=1.22,95% CI:1.02~1.47)是无保护肛交的危险因素。结论 经过随访干预后,天津市MSM队列HIV和梅毒感染处于低水平;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发生改善,肛交安全套使用率有所提升;但MSM人群发生无保护肛交的影响因素很多,建议专门开展MSM人群无保护肛交的持续干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主要性伴类型不同的MSM特征,分析MSM最近6个月未检测HIV的相关因素。方法 2021年4-7月在山东省9个城市招募MSM,开展面对面问卷调查,收集其社会人口学特征、高危行为和HIV检测等信息,采集血样用于HIV抗体和梅毒抗体检测。结果 最近6个月发生同性肛交性行为的MSM共3 008人,将MSM根据最近6个月主要性伴类型分为固定性伴组(36.83%,1 108/3 008)、商业性伴组(3.06%,92/3 008)和临时性伴组(60.11%,1 808/3 008)。不同组别MSM的年龄、本地居住时间、文化程度、寻找男性性伴的主要场所、最近6个月新型毒品使用、肛交每次坚持使用安全套、发生群交行为、未检测HIV和最近1年患过性病、接受同伴教育、梅毒检测频率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SM最近6个月未检测HIV的相关因素包括年龄<30岁(aOR=1.39,95%CI:1.06~1.83)、已婚/同居(aOR=1.74,95%CI:1.39~2.16)、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aOR=1.39,95%CI:1.15~1.67)、最近6个月未使用新型毒品(aOR=2.27,95%CI:1.89~2.71)、最近1年未接受同伴教育(aOR=1.59,95%CI:1.28~1.98)、从未做过梅毒检测(aOR=11.30,95%CI:8.15~15.66)、最近1年未做但以前做过梅毒检测(aOR=5.65,95%CI:4.19~7.62)、最近6个月主要性伴类型是商业性伴(aOR=1.80,95%CI:1.01~3.20)和最近6个月主要性伴类型是临时性伴(aOR=1.50,95%CI:1.26~1.80)。结论 主要性伴类型不同的MSM特征有所差异,HIV检测比例仍有待提高。今后应针对主要性伴类型不同的MSM特征,充分利用网络和同伴教育等方法扩大MSM HIV检测覆盖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自评HIV感染风险高的青年学生接受HIV检测服务的影响因素。方法 基于Andersen卫生服务利用行为模型及相关文献设计学生HIV检测服务利用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框架。采用阶段模型分步骤对2019年3-4月使用青年学生性健康和HIV感染风险评估干预工具("熊探")自评HIV感染风险高的学生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共526名研究对象,年龄(19.30±1.19)岁,其中96.2%(506/526)知道发生高危行为后应主动寻求HIV检测;发生过插入式性行为比例为56.7%(298/526),HIV检测率为11.0%(58/526);发生过和未发生过插入式性行为的学生HIV检测率分别为13.42%(40/298)和7.89%(18/22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倾向性特征模块中的性取向为其他(与异性恋相比,OR=7.88,95%CI:3.98~15.61)、艾滋病知识知晓程度较高(与知晓程度较低的相比,OR=2.05,95%CI:1.07~3.93),需要因素模块中的有危险性行为(与未发生过危险性行为的相比,OR=2.66,95%CI:1.41~5.03)、在医院确诊感染过STD (与未感染者相比,OR=6.35,95%CI:2.21~18.27),能力因素模块中的最近1年接受过艾滋病预防知识的宣传(与未接受的相比,OR=0.29,95%CI:0.11~0.76)、最近1年接受过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服务的宣传(与未接受的相比,OR=3.67,95%CI:1.71~7.90)是HIV检测行为的影响因素。结论 学生的检测行动力亟待提高,其知识得分和性取向等倾向因素,以及是否有高危性行为和感染过STD等需要因素对HIV检测服务的利用均有较大的影响。但相比之下,接受过艾滋病预防和咨询检测服务相关知识政策教育等能力因素显得更重要,提示今后要进一步加强自愿咨询检测服务知识政策的教育,尤其是重点关注女生、有危险性行为者的教育。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MSM对HIV非职业暴露后预防(nPEP)用药的使用意愿及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同伴推动抽样法招募MSM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估算样本量为600人。收集研究对象的社会人口学、行为学、nPEP知晓和使用意愿情况,采用复杂抽样的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MSM的nPEP用药相关因素。结果 共招募14轮,招募研究对象MSM 608人,年龄(41.6±11.0)岁,MSM的nPEP知晓率为55.4%(95%CI:49.4%~59.4%),nPEP用药既往使用率为4.5%(95%CI:2.9%~6.2%),有使用意愿的占35.9%(95%CI:31.1%~40.7%)。在无使用意愿的原因中,不知晓nPEP的占68.9%(244/354),认为不会感染的侥幸心理占24.6%(87/354)。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MSM的nPEP用药使用意愿的相关因素包括25~39岁年龄组(aOR=1.80,95%CI:1.01~3.20)、艾滋病知识知晓者(aOR=2.43,95%CI:1.52~3.90)、最近半年每次肛交使用安全套(aOR=1.76,95%CI:1.11~2.79)。结论 北京市MSM中nPEP用药既往使用率较低,使用意愿也有待提高,应加强对MSM社会组织的培训,提高同伴教育在nPEP用药推广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天津市高一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及其相关因素,与艾滋病健康教育需求情况。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设计,采用分层整群抽样与方便抽样相结合的方法,选取天津地区高中2所、职业高中1所,对所有高一学生进行匿名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艾滋病相关知识、艾滋病健康教育需求信息等条目。结果 调查对象共1 082人,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34.3%(371/1 082)。既往接受过艾滋病知识的比例为71.9%(778/1 082),既往接受过性健康知识的比例为59.4%(643/1 082),2类学校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发生插入性性行为的比例为7.0%(76/1 08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职业高中(与普通高中相比,OR=0.41,95% CI:0.29~0.59)、无性健康知识需求(与有需求相比,OR=0.62,95% CI:0.43~0.91)、未关注艾滋病宣传材料(与关注相比,OR=0.41,95% CI:0.30~0.56)、不知晓安全性行为(与知晓相比,OR=0.55,95% CI:0.39~0.77)和不知晓正确使用安全套(与知晓相比,OR=0.33,95% CI:0.24~0.46)的调查对象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较低。结论 调查的天津市高一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普遍较低,有的学生发生过插入性性行为。性健康知识对艾滋病知识有显著影响,需加强高中生的性健康教育和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调查成都市MSM对3种类型HIV暴露前预防用药(PrEP)的使用意愿及影响因素。方法 2021年11月至2022年1月,依靠成都同乐健康咨询服务中心招募793名研究对象。收集社会人口学特征、最近6个月性行为发生情况、PrEP污名、HIV预期污名、MSM内化污名和3种类型PrEP的使用意愿。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3种类型PrEP使用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 在793名研究对象中,按需口服药物的使用意愿较高(68.3%)。较高文化程度和多性伴均会促进口服类PrEP的使用意愿,较高文化程度[与初中及以下相比,高中/中专(aOR=2.43,95%CI:1.13~5.21)、大专(aOR=2.67,95%CI:1.27~5.61)、大学本科(aOR=3.21,95%CI:1.52~6.74)、硕士研究生及以上(aOR=3.77,95%CI:1.54~9.26)]、多性伴(aOR=1.54,95%CI:1.12~2.11)均与每天口服1粒药物呈正相关。较高的HIV预期污名对3种类型PrEP使用意愿均呈正相关:每天口服1粒药物(aOR=1.07,95%CI:1.02~1.12)、按需口服药物(aOR=1.09,95%CI:1.03~1.15)、每隔8周注射1次药物(aOR=1.06,95%CI:1.01~1.11)。结论 成都市MSM的PrEP整体使用意愿较高,推广PrEP有较高的可行性。未来应加强对该人群HIV和PrEP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认知水平,引导MSM树立正确的PrEP使用动机。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2017-2019年北京市经报告机构转介的HIV/AIDS抗病毒治疗(ART)情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利用我国艾滋病防治基本信息系统中2017-2019年北京市4 917例HIV/AIDS报告卡数据及ART机构数据,无ART记录者记为ART转介失败,确证报告至启动ART的日期间隔>15 d记为ART延迟,分析ART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4 917例HIV/AIDS中,16.53%(813/4 917)未成功接受ART;接受ART的4 104例HIV/AIDS中,30.63%(1 257/4 104)发生ART延迟,启动时间中位数为27(P25~P75:19~42)d。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由综合性医院报告(相比于ART机构,OR=1.65,95% CI:1.30~2.08)、病程阶段为HIV(相比于AIDS,OR=1.68,95% CI:1.34~2.11)、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相比于大专及以上,OR=1.42,95% CI:1.13~1.79)、无业(相比于干部职员,OR=1.32,95% CI:1.02~1.70)、异性性传播(相比于同性性传播,OR=1.40,95% CI:1.15~1.72)、来源于专题调查和无偿献血(相比于检测咨询,OR=1.87,95% CI:1.34~2.60;OR=3.52,95% CI:1.79~6.92)者ART转介失败比例较高;由CDC(相比于ART机构,OR=1.43,95% CI:1.07~1.92)或综合性医院报告(相比于ART机构,OR=1.62,95% CI:1.32~1.98)、报告机构在郊区(相比于城区,OR=1.24,95% CI:1.01~1.52)、病程阶段为HIV(相比于AIDS,OR=1.42,95% CI:1.19~1.70)、外省户籍(相比于北京市户籍,OR=1.26,95% CI:1.07~1.48)、来源于无偿献血(相比于性病门诊,OR=2.74,95% CI:1.21~6.22)者延迟比例较高。结论 不同特征HIV/AIDS的ART转介失败及延迟比例不同,需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推进ART工作,减少ART转介失败及延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