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以玉米黄粉为原料,在100℃和110℃温度下分别处理10 min、20 min和30 min后提取玉米醇溶蛋白,研究了原料热处理温度和处理时间对玉米醇溶蛋白提取率和部分结构性质的影响。同时,经加热处理的玉米醇溶蛋白用碱性蛋白酶Alcalase酶解,研究了热处理条件对醇溶蛋白酶解效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加热温度的升高与处理时间的延长,玉米醇溶蛋白的提取率、游离巯基含量、表面疏水性和变性温度均升高。随着热处理时间的进一步延长,玉米醇溶蛋白聚集体的表面形貌发生改变,聚集体含量、游离巯基含量和变性温度持续升高,而玉米醇溶蛋白的提取率、表面疏水性和总变性焓降低。碱性蛋白酶Alcalase酶解经110℃处理30 min的玉米醇溶蛋白时,水解度比未处理玉米醇溶蛋白提高了9.80%。  相似文献   

2.
以玉米醇溶蛋白为原料,经超声波预处理后,再利用酸和热的复合处理对玉米醇溶蛋白进行改性,并用响应面法对改性条件进行优化,最后比较改性前后蛋白质的性质.结果表明,玉米醇溶蛋白的最佳改性条件为:HCl的浓度为0.4 mol/L,温度为92℃,时间为2.5h.玉米醇溶蛋白的溶解度显著增加;乳化性有所增加,但是不显著;起泡性则显著增加;而表面疏水性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3.
该试验以玉米醇溶蛋白为研究对象,研究加热和碳酸钠碱处理对玉米醇溶蛋白提取率和组分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加热和碳酸钠碱处理分别使醇溶蛋白的提取率降低23%和37%.用反相色谱方法研究了加热和碳酸钠碱处理对玉米黄粉中醇溶蛋白组分的影响.图谱分析表明,加热处理可以使醇溶蛋白各组分的疏水性能和相对提取率增加.而碳酸钠碱处理未分离出疏水性强的组分.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玉米醇溶蛋白的生物利用率,以微生物转谷氨酰胺酶为催化剂,壳寡糖(分子质量为1 500 Da)作为酰基受体,通过糖基化反应修饰玉米醇溶蛋白,分析糖基化修饰对玉米醇溶蛋白物化性质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红外光谱和游离氨基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在转谷氨酰胺酶的催化下,玉米醇溶蛋白与壳寡糖发生了共价结合。与玉米醇溶蛋白和交联玉米醇溶蛋白相比,糖基化玉米醇溶蛋白的表面疏水性显著降低,表明其水溶性显著改善;糖基化玉米醇溶蛋白的抗氧化活性(包括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羟自由基清除活性,还原力和亚铁离子螯合能力)显著提高,尤其是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其EC50值为0.945 mg/m L;糖基化玉米醇溶蛋白的持水性、吸油性、乳化性和Zeta电位的绝对值均显著降低。实验结果可为糖基化玉米醇溶蛋白在食品工业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促进微胚乳玉米醇溶蛋白的开发和应用,以微胚乳玉米为原料,分别采用乙醇浸提法和超声波辅助乙醇浸提法提取玉米醇溶蛋白,通过单因素实验优化工艺条件,并对微胚乳玉米醇溶蛋白的氨基酸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乙醇浸提法提取微胚乳玉米醇溶蛋白的最优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50℃,提取时间2.0 h,乙醇体积分数80%,料液比1∶12;超声波辅助乙醇浸提法提取微胚乳玉米醇溶蛋白的最优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80%,超声时间40 min,料液比1∶20,超声功率500 W。在各自最优条件下,超声波辅助乙醇浸提法所得微胚乳玉米醇溶蛋白提取率和蛋白质含量分别为45.88%和82.1%,显著优于乙醇浸提法的32.61%和79.2%。微胚乳玉米醇溶蛋白的非极性氨基酸占比为59.11%,高于普通玉米醇溶蛋白的53.38%。综上,与乙醇浸提法相比,超声波辅助乙醇浸提法具有较强的优越性;微胚乳玉米醇溶蛋白较普通玉米醇溶蛋白显示出更强的疏水性。  相似文献   

6.
玉米蛋白粉(CGM)是玉米淀粉湿法加工中产量最大、蛋白质含量最高的副产物,其主要组分是玉米醇溶蛋白。因CGM的疏水性氨基酸含量高,其水溶性差,这一特点严重制约了其在食品等行业中的广泛应用。利用Alcalase和Protamex两种内切蛋白酶,分别将玉米醇溶蛋白适度酶解,以改善其水溶性。利用凝胶过滤色谱测定了不同水解度的酶解物中肽分子量分布,细致分析了玉米醇溶蛋白的主要酶解特点。结果表明,Alcalase与Protamex都能有效地改善玉米醇溶蛋白的溶解性;相同的水解度下,Alcalase对玉米醇溶蛋白水解作用更强烈。水解过程中,聚集体形式的玉米醇溶蛋白首先被Alcalase和Protamex酶切作用逐渐展开,随着酶解的进行,酶解物中的肽段分子量分布逐渐减小。依据使用需求,Alcalase与Protamex生物催化玉米醇溶蛋白获得的不同分子量分布的蛋白水解物均可作为基料在食品行业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7.
以转谷氨酰胺酶为催化剂、D-氨基半乳糖为酰基受体,通过糖基化反应修饰玉米醇溶蛋白,以修饰产物中D-氨基半乳糖的导入量为指标,采用单因素实验优化糖基化反应条件,并对修饰产物的部分功能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D-氨基半乳糖糖基化修饰玉米醇溶蛋白的最优条件为初始pH 7.5,反应温度37℃,底物浓度3%,酰基供体与酰基受体的摩尔比1∶3,加酶量60U/g蛋白,反应时间10h。在此条件下,D-氨基半乳糖的接入量最大,为12.55mg/g蛋白。与玉米醇溶蛋白和交联玉米醇溶蛋白相比,糖基化修饰玉米醇溶蛋白的表面疏水性显著下降,表明其溶解性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8.
将新采收的玉米在温度15 ℃及25 ℃、相对湿度55%条件下进行恒温恒湿贮藏,研究玉米后熟期间玉米醇溶蛋白结构特征及理化特性,并分析二者之间的构效关系。结果发现,玉米在15 ℃及25 ℃后熟56 d期间内,玉米醇溶蛋白的游离巯基含量降低,二硫键含量升高,表面疏水性降低,Zeta电位的绝对值增加,粒径和分散指数降低。玉米后熟期间玉米醇溶蛋白中氢键缔合下降,更多有序的β-折叠转化至无序结构,且后熟作用导致玉米醇溶蛋白热稳定性和α-玉米醇溶蛋白亚基的分子质量降低。此外,玉米后熟显著改变了蛋白的理化特性,在15 ℃后熟42 d和25 ℃后熟28 d,玉米醇溶蛋白的溶解性和持水性均达到最大,在2 个温度下后熟14 d时乳化活性和起泡性均显著增加,而后熟作用导致持油性下降。玉米后熟过程中玉米醇溶蛋白理化特性的改善可能与蛋白质聚集程度降低及其柔性结构相关。结果表明,适当的玉米后熟能够修饰玉米醇溶蛋白结构,进而改善其理化特性。  相似文献   

9.
玉米醇溶蛋白复合膜在草莓保鲜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醇溶蛋白有极强的疏水性和良好的成膜性,可用做果蔬等农产品的保鲜膜,绿色无毒.采用正交试验方法筛选最佳涂被剂配方的结果表明,玉米醇溶蛋白为2.5%,甘油0.10%,柠檬酸0.15%,浸泡时间1min,保鲜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0.
柠檬酸和壳聚糖对棉织物抗菌整理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针对柠檬酸和壳聚糖在棉织物抗菌整理中的应用,研究了壳聚糖的浓度对棉织物抗菌性的影响,多元羧酸的含量对壳聚糖固着率的影响及焙烘温度对壳聚糖固着率和白度的影响;并对整理后棉织物的性能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用柠檬酸和壳聚糖的混合液对棉织物进行抗菌整理的效果是明显的,整理后棉织物的耐久定型和折皱回复率都有提高,而且经反复洗涤后,其抗菌性仍达到80%以上。  相似文献   

11.
利用反溶剂沉淀技术制备富含芦丁的玉米醇溶蛋白纳米复合颗粒,并以此作为稳定剂一步均质制备Pickering乳液,随后对乳液稳定性和抗氧化特性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反溶剂沉淀技术有效促进玉米醇溶蛋白对疏水活性芦丁的高效包埋,不仅实现复合纳米级颗粒的制备,还保留了芦丁的抗氧化活性;相较于单独玉米醇溶蛋白稳定的乳液,玉米醇溶蛋白-芦丁复合纳米颗粒不仅提高了Pickering乳液的稳定性,还提高了其抗氧化能力,表明了玉米醇溶蛋白-芦丁复合纳米颗粒具有作为Pickering乳液稳定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扫频式超声波预处理对玉米醇溶蛋白酶解特性的影响。方法:以ACE抑制活性和水解度为指标,考察扫频超声波对玉米醇溶蛋白制备ACE抑制肽酶解特性的影响;研究经扫频超声处理后,玉米醇溶蛋白二级结构、表面形貌、酶解产物氨基酸组成等特性的变化。结论:扫频超声波预处理玉米醇溶蛋白后,其水解度和酶解液的ACE抑制率显著提高;酶解产物的疏水性氨基酸和支链氨基酸含量大幅度提高。(40±2)k Hz/(68±2)k Hz组合双频扫频超声波预处理后,玉米醇溶蛋白酶解液的ACE抑制率为43.7%,与未超声对照组相比提高了1.21倍。玉米醇溶蛋白经超声处理后其二级结构发生变化;原子力显微镜对其表面形貌分析表明,双频扫频超声处理使玉米醇溶蛋白颗粒迅速疏松、细化,出现分子自组装聚集现象。  相似文献   

13.
以玉米醇溶蛋白、玉米淀粉、沙蒿胶为原料制备玉米醇溶蛋白基无麸质面团(简称Z面团),以玉米淀粉和沙蒿胶所制面团(简称NZ面团)为对照。通过调控面团中乳酸含量(L)和原料粉含量(F)的比例(简写为L/F,mL/g),比较乳酸含量对Z面团与NZ面团粉质性能的影响规律,表明玉米醇溶蛋白是影响Z面团粉质性能的关键组分。面团中L/F为2∶50的Z面团(Z2)稳定时间最长,弱化度最低,粉质质量指数最高,加工品质良好。探究在乳酸调节下,Z面团中玉米醇溶蛋白的理化性质与结构变化,发现乳酸会引起玉米醇溶蛋白的脱酰胺反应和蛋白质水解,促进α-玉米醇溶蛋白二倍体向单倍体转变,改变玉米醇溶蛋白的表面疏水性和二级结构组成。基于以上研究,将Z面团制为面条,考察乳酸含量对玉米醇溶蛋白基面条蒸煮品质的影响,其中Z2面条不易断条,蒸煮损失最少,质地良好。综上,适量的乳酸可改善玉米醇溶蛋白基无麸质面团粉质性能,提高玉米醇溶蛋白的表面疏水性,增加β-折叠占比,优化玉米醇溶蛋白基面条蒸煮品质。  相似文献   

14.
我国果蔬腐烂率高达20%~30%,亟待通过构建生物基水果保鲜膜延长水果的货架期。该文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具有高比表面积的生物基玉米醇溶蛋白-肉桂醛(zein-cinnamaldehyde,Z-CA)水果保鲜膜,探究玉米醇溶蛋白和肉桂醛之间的互作关系,以及不同肉桂醛浓度对Z-CA膜的微观形貌、疏水性、乙烯吸附性和抑菌性的影响,评价Z-CA膜对香蕉的保鲜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玉米醇溶蛋白与肉桂醛之间存在氢键作用,静电纺丝Z-550CA膜具有良好的纤维形貌、乙烯吸附效率[(7.73±1.57)mg/(m3·h)]、疏水性(131.14±7.96)°和抑菌性能,能够有效延长香蕉的货架期。  相似文献   

15.
探讨了丝素蛋白/壳聚糖微球的制备与结构及其对棉织物的功能整理与性能表征。测试结果表明,在丝素蛋白/壳聚糖微球制备过程中,丝素蛋白与壳聚糖未发生反应,保持了各自的特性。选用丝素蛋白与壳聚糖质量比为2∶1制备的丝素蛋白/壳聚糖微球对棉织物进行整理。结果显示:丝素蛋白/壳聚糖微球对棉织物的优化工艺为整理剂质量浓度30 mg/mL、焙烘温度90℃、焙烘时间4~5 min;在此工艺条件下,整理后棉织物经水洗,其抗紫外线性能、断裂强力与回潮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折皱回复角与光滑度则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生物毒性前4 d低于未整理棉织物,4 d后高于未整理棉织物,7 d后细胞活性仍高于0.8。分析认为:使用丝素蛋白/壳聚糖微球对棉织物进行功能整理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王浩  杜兆芳  许云辉 《纺织学报》2019,40(11):119-124
为开发高品质的棉制品,采用氧化壳聚糖与丝胶蛋白共价结合制备氧化壳聚糖/丝胶蛋白复合物,将其应用于棉织物的功能改性整理。研究了各因素对棉织物质量增加率的影响,得出最优工艺参数。利用红外光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测试手段对复合物及其整理后的棉织物进行分析与表征。结果表明:壳聚糖经高碘酸钠氧化后引入活性基团醛基,与丝胶产生席夫碱反应制成复合物整理剂,将复合物应用于棉织物的整理,可与纤维产生化学键合,并在其表面交联成膜;随着壳聚糖氧化度的增加,复合物中丝胶溶失率明显减少;复合物改性棉织物的强力和吸湿性变化不大,而折皱回复性、防紫外线性和抑菌性均明显提高;3次水洗后,棉织物的质量增加率稳定在4%左右,其耐洗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究介质极性对柔性玉米醇溶蛋白乳化性的影响,本研究采用扫描电镜、动态光散射仪、圆二色谱仪等技术研究了不同介质环境下(60%、70%、80%、90%、92%(v/v)乙醇水溶液)玉米醇溶蛋白的聚集状态、粒径分布、表面疏水性、结构性质和不同聚合物乳化液的性质。结果显示介质极性影响了柔性玉米醇溶蛋白的聚集形态,聚合物颗粒大小与介质极性成反比。介质极性越高,形成聚合物的乳化活性越高,但乳化稳定性越低。当乙醇浓度从60%增加至92%时,乳化稳定性从67.97%增加至86.47%,液滴从355.60 nm降至251.00 nm,乳化液的电位从?40 mV降至?42.85 mV。此外,介质极性越低,玉米醇溶蛋白α-螺旋结构和表面疏水性越大,进而诱导其形成不同形态聚合物,从而表现出不同的乳化特性。本研究结果为拓宽玉米醇溶蛋白的应用范围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玉米醇溶蛋白是从玉米黄粉中提取得到的一种天然植物蛋白质,具有非致敏性、独特的自组装特性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是公认为安全的食品级原料。基于玉米醇溶蛋白在不同溶剂体系中的溶解特性,可构建多种方法用于制备玉米醇溶蛋白纳米颗粒,该颗粒常用作生物活性物质的传递载体和乳液的颗粒稳定剂。玉米醇溶蛋白与多糖之间通过静电、疏水与氢键作用形成的纳米复合物可协同增强乳液稳定性,提高生物活性物质的包埋率、负载量及生物利用度。本文综述了玉米醇溶蛋白-多糖纳米复合物的不同制备方法、颗粒特性表征手段、颗粒特性影响因素及其功能特性,旨在为玉米醇溶蛋白和多糖纳米复合物的构建及其在食品领域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9.
壳聚糖整理对棉织物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黄玉丽 《印染》1997,23(3):22-24
用壳聚糖作为整理剂对棉织物进行整理,探讨了不同工艺条件、壳聚糖浓度、添加剂等对织物性能的影响。试验表明,棉织物经壳聚糖整理后,其上染率、抗皱性有所增加,而润湿性、强度则有所下降,但采用适当的添加剂可以进一步改善整理后棉织物的抗皱性和润湿性。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魔芋葡甘聚糖和纳米玉米醇溶蛋白为基材,通过流延方式制备了魔芋葡甘聚糖/纳米玉米醇溶蛋白复合膜,研究了不同干燥温度(30、40、50、60、70、80℃)对复合膜的微观结构、热稳定性、机械、疏水和阻湿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在40、50、60℃下干燥,魔芋葡甘聚糖与纳米玉米醇溶蛋白的相容性好,纳米玉米醇溶蛋白在复合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