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低温条件下制备掺银纳米二氧化钛溶胶,并将其用于棉织物整理。利用X射线衍射、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等对其结构和在织物上状态进行表征;探讨不同掺银量对棉织物抗菌效果和白度的影响,以及整理棉织物的抗紫外线和降解亚甲基蓝等性能。结果表明,当钛酸四丁酯和硝酸银的摩尔分数比为70∶1时,采用水蒸法整理,掺银纳米TiO2为锐钛矿相,粒径30~40 nm,织物抑菌率可达93.5%,耐洗性较好,抗紫外线、降解亚甲基蓝等性能有所提高,且对织物的服用性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
采用泡沫整理技术对织物表面进行亲水或疏水整理,开发适于日常服用的单向导湿织物面料,探讨了整理剂种类、组织结构对聚酯及纯棉织物单向导湿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用泡沫整理对聚酯和纯棉织物外表面进行亲水和疏水整理后,实现了单向导湿功能。不同种类整理剂的作用有较大差异,亲水整理剂HSD、疏水整理剂HK-PFCO的效果较好。组织结构对织物单向导湿效果也有重要影响,5种聚酯织物中,变化方平组织单向导湿性能最好,而绉组织最差;两种纯棉织物中,变化方平组织的单向导湿性能优于斜纹组织。  相似文献   

3.
单向导湿织物因在提高织物热湿舒适性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而受到人们的关注。文中分别利用印花法和喷淋法在棉织物单侧进行不连续的疏水整理制备了单向导湿织物,探讨了印花法的不同整理面积、不同整理图案对单向导湿性能的影响,并将印花法和喷淋法得到的织物进行对比,使用液态水分管理测试仪(MMT)对其单向导湿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经疏水整理后织物的单向导湿性均提高,但疏水图案过大会影响织物的润湿时间;印制的竖条纹图案的最大润湿半径为30 mm,远大于圆形图案和横条纹图案;整理方式不同对单向导湿性能的影响并不大。  相似文献   

4.
单向导湿织物的开发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导湿快干织物最大的优点是符合人们对健康、舒适的消费需求。采用单面整理设计单向导湿棉织物,使其达到导湿快干的效果。整理后棉织物的热阻和湿阻相对于同规格的棉织物都有所下降,水或汗液从整理面导向织物另一侧时,能快速扩散、蒸发,使织物内层保持相对干爽。对织物进行耐摩擦和耐洗性测试,结果表明,整理后织物有很好的拒水耐久性能,即单向导湿具有持久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为制备具有拒水、拒油、抗紫外线功能的涤纶织物,以钛酸四丁酯为前驱体,采用溶胶-水热法在涤纶织物表面原位生成纳米TiO2,然后采用氟硅烷(1H,1H,2H,2H-全氟辛基三乙氧基硅烷)对其进行低表面能修饰。分析了涤纶表面形貌、结晶结构和表面化学成分、表面润湿性能的变化,并对修饰后织物的拒油等级和抗紫外线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整理后涤纶织物表面生成锐钛矿型TiO2,氟硅烷均匀沉积在纤维表面;TiO2-氟硅烷联合整理后涤纶织物的拒水拒油性能显著提升,其表面水接触角达153°,拒油等级达到6级;对紫外线A段和B段的平均透光率分别下降至0.37%和0.01%。  相似文献   

6.
以钛酸四丁酯、三水合硝酸铜为原料,采用两步法制备Cu_2O/TiO_2复合纳米结构,并利用浸轧法实现棉织物的多功能整理。利用XRD、XPS、TEM、SEM和EDS对Cu_2O/TiO_2整理棉织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Cu_2O/TiO_2复合纳米结构成功附着于棉织物表面。研究了Cu_2O/TiO_2整理棉织物的自清洁、抗紫外线和抗菌性能,结果表明,Cu_2O/TiO_2整理棉织物具有良好的自清洁、抗紫外线和抗菌性能,在紫外线照射下可清洁红酒污渍,UPF值达到115.2,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分别为92.1%和89.6%。  相似文献   

7.
导湿快干与单向导湿织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导湿快干和单向导湿织物具有控制人体湿热平衡的功能,它作为附加值较高、穿着舒适性好以及符合现代生活需求的织物,受到人们的欢迎,也得到了国内外科研人员的关注.本文从织物导湿快干的原理、导湿快干纤维、单向导湿织物的纤维选择、织物组织结构对导湿性能的影响、导湿快干织物的染整加工以及导湿快干与单向导湿织物的性能评价标准几个方面,综述了导湿快干与单向导湿纺织品的研究进展,并对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在低温条件下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纳米二氧化钛,通过控制反应物钛酸四丁酯与水的比例,制备了纳米TiO2溶胶,并用掺杂金属方法对其进行改性处理.结果表明:当Fe3+掺杂量为1%,Cu2+掺杂量为2%时,掺杂纳米TiO2溶胶对紫外-可见光吸收效果及对亚甲基蓝的光催化活性有较明显提高.将其用于棉织物整理,可提高织物对可挥发有机化合物(VOC)的降解率及抗紫外线效果,且对织物断裂强无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织物结构参数对聚乙烯针织物热湿舒适性能的影响,选取3种规格的聚乙烯长丝织成双罗纹针织物,并选用涤纶、凉感涤纶长丝制备相同结构双罗纹织物作为对比试样,研究构成织物的原料种类、未充满系数、捻度对织物孔隙率、透气性、导热及导湿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织物结构相同的情况下,构成织物的原料、未充满系数与织物透气、导湿、导热等热湿舒适性能显著相关;纱线捻度与织物的导热及导湿性能显著相关;与涤纶、凉感涤纶织物相比,聚乙烯长丝表面存在沟壑,结晶度、取向度较高,其织物具有优良的透气、导湿和导热性能,是制备凉爽舒适功能纺织品良好原材料。  相似文献   

10.
单向导湿织物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伟  黄晨  靳向煜 《纺织学报》2016,37(5):167-172
从差动毛细效应和润湿梯度效应的角度总结了纺织材料的单向导湿原理。阐述了单向导湿织物主要制备方法:化学法和结构设计法,并对 2 种制备方法的优缺点进行评述;总结了影响织物单向导湿效果的主要因素,即化学因素与物理因素,通过合理控制影响因素可实现优异的单向导湿效果。在此基础上指出了传统单向导湿性能测试方法存在的局限性以及相应评价指标的优点与不足,并对比分析了一种新型测试仪器:液态水分管理系统。最后根据当前单向导湿纺织品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从机制研究、制备方法及测试方法 3 个方面提出针对性建议,并展望了单向导湿织物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以聚乳酸(PLA)长丝和棉股线为原料,制备具有吸湿快干和防紫外线功能的PLA/棉织物,研究了织物组织、织物经密、经纱捻度对织物抗紫外性能以及透湿、透气和导湿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出的PLA/棉织物紫外线透过率小于2.5%,防紫外性能非常优异;同时织物具有优良的吸湿排汗性能。最优工艺参数如下:织物组织为缎纹,经纬密为140×120根/10 cm,经纱捻度为400捻/m。  相似文献   

12.
为研发更多满足市场需求的功能性织物,从芯吸效应、差动毛细效应以及润湿性梯度效应角度简要分析了实现织物单向导湿性的原理,在此基础上分别从纤维制备、纱线加工、织物结构3个维度以及织物后整理方面阐述了加工生产单向导湿织物的方法,并结合研究现状对不同加工方法的优缺点及研究方向进行了概括,认为目前整体研究趋势重现实应用轻基础理论。此外,总结了影响织物单向导湿的主要因素,即织物各级结构和织物材料的亲疏水性,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可以最大化实现服装的单向导湿性能。最后根据当前单向导湿织物存在问题,从制备方法、机制研究两方面对单向导湿织物的研究进行分析与展望。  相似文献   

13.
纳米ZnO分散液的制备及其在棉织物上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浩  林红  黄晨  陈宇岳 《纺织学报》2006,27(9):40-42
通过对比试验选用聚丙烯酸类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和钛酸酯偶联剂作为联合分散剂对纳米ZnO进行分散处理,使纳米ZnO分散体系稳定性良好,并采用TEM法对分散体系中纳米ZnO微观结构进行了表征。另外,对复合整理前后织物的白度、折皱回复角等性能也进行了测试和比较。研究表明,棉织物经聚丙烯酸钠和钛酸酯偶联剂分散的纳米ZnO溶液整理后,抗紫外线性能显著提高。采用壳聚糖和氨基硅酮作为交联剂,通过复合整理法可使纳米粒子与棉织物牢固结合,抗紫外线性能持久。  相似文献   

14.
为了获得具有优异降温性能的凉感织物,通过“接枝改性-高分子交联-涂层固载”策略制备功能化氮化硼(FBN)/水性聚氨酯(WPU)涂层整理的复合凉感织物,通过棉织物的接枝改性以及功能涂层中高分子的交联耦合作用,提高功能涂层与棉织物之间的粘合力,研究功能涂层的导热性能、散热能力对复合织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引入具有优异热管理性能的导热聚合物基功能涂层,得到性能优良的复合凉感织物,该织物接触凉感系数达到0.220 J/(cm2·s),导热率达到3.1 W/(m·K),导热提升率为811%,透气率为427 mm/s。  相似文献   

15.
为增强二氧化钛的光催化性能,用水热法制备TiO_2-Ag_2S-rGO三元复合物并将其整理到棉织物上,以赋予棉织物自清洁性能。对制备的三元复合物进行XRD分析,并对整理后的棉织物进行SEM分析。探究钛酸四丁酯的用量、合成温度、合成时间以及体系pH值对三元复合物光催化性能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以得到最佳试验工艺。结果表明,三元复合物合成并成功附着在棉织物上;最佳试验工艺为:合成温度160℃、合成时间9 h、体系pH值为7以及钛酸四丁酯浓度为0.13 g/mL;光照4 h后,TiO_2-Ag_2S-rGO三元复合棉织物上的亚甲基蓝基本消失,验证了织物的自清洁性能。  相似文献   

16.
以钛酸四丁酯作为前驱物制备溶胶,并将制备的溶胶应用到直接染料染色的棉机织物的固色,探讨了溶胶制备工艺对固色效果的影响.得到制备溶胶的优化工艺:钛酸四丁酯22 mL,乙醇60mL,抑制剂冰醋酸12 mL,去离子水2 mL,冰醋酸调pH至5,30℃搅拌1.5 h.该条件下制备的溶胶能达到较理想的固色效果,其中耐洗色牢度中的棉布沾色牢度提高1.5级,湿摩擦牢度提高1级.  相似文献   

17.
以涤纶织物为基材,单侧涂覆含石墨烯的疏水浆料,制备出全疏水兼具热湿管理功能的织物,并通过调节石墨烯用量优化织物的保暖性和单向导湿性能。结果表明,随着石墨烯用量的增加,织物外侧(非涂层侧)的温度逐渐降低,与常规涤纶织物相比,P-G-24织物外侧的温度下降了2.1℃。由于涂层织物双侧的疏水性和孔径梯度的差异使得其具有优异的单向导湿性能,单向导湿指数达到680.3%、液态水分管理能力综合值为0.8。此外,从涂层侧到非涂层侧(正向)的透湿量高于反向,而透气性与常规涤纶织物相比略有下降。  相似文献   

18.
为改善常规凉感纤维吸水性差,无法有效吸收并排出汗液而造成皮肤黏附贴身的不适感,文章选用凉感聚乙烯纤维和改性涤纶,结合纬编双面组织结构,通过面料内外层的湿润梯度,达到织物单向导湿的效果,使亲肤面保持干爽,提高其接触凉感。文章设计5种组织结构,调整纤维原料、纱线配置等,开发系列纬编单导凉感双面多针道轻薄织物,并测试其相关性能,通过客观赋权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PE/PP皮芯结构复合纤维编织亲肤面的接触凉感较为优异,且当亲肤一侧形成凹凸状的单侧网眼时,可以有效减少面料与皮肤的贴附面积,显著提高单向导湿和接触凉感,同时满足织物轻薄的需求。  相似文献   

19.
单向导湿织物是一种具有高附加值的功能纺织品。除了服用之外,在医用卫生,分离过滤,微流体控制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介绍了差动毛细效应,湿润梯度效应,蒸腾效应三种基本的单向导湿仿生学原理,从纤维选择,织物结构设计,功能整理三个方面实现单向导湿的方法。提出了仿生作为单向导湿织物研究的基本思路,从提高耐静水压性和引入动态评价方法两方面对未来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20.
以钛酸四丁酯[Ti(OBu)4]为主原料,柠檬酸(CA)为抑制剂,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TiO2溶胶,并将其应用于棉织物抗紫外/防皱整理中。通过单因素试验优化了纳米TiO2溶胶的制备工艺,为n[Ti(OBu)4]∶n[H2O]∶n[EtOH]∶n[CA]=1∶6∶20∶1.2,室温下进行反应。采用正交试验优化了织物整理工艺,为次亚磷酸钠3%,三乙醇胺3%,165℃焙烘3 min。整理后织物的紫外防护性能、折皱回复性能和白度均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