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Endothelial cell specific molecule-1,ESM-1)是1996 年由法国科学家Lassalle 等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cDNA 文库中克隆出的一种新型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  相似文献   

2.
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endothelial cell specific molecule-1,ESM-1)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种由内皮细胞分泌的特异性分子,是脓毒症时血管内皮细胞激活及功能障碍的一个特异性标记物,其水平高低可能较好的反映血管内皮损伤严重程度,有可能作为脓毒症治疗、判定预后的一项评价指标.本文就ESM-1的研究现状及在脓毒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临床研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人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的转染及其在ECV304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构建人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ESM-1)真核表达载体,转染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系ECV304,并在ECV 304中获得表达. 方法将ESM-1 cDNA插入真核载体pIRES的多克隆位点中,转染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原位杂交,免疫组化检测ESM-1基因的表达.结果构建的表达载体经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图谱分析和DNA序列分析证实,转染后发现ESM-1的表达在转录和蛋白水平都明显的增加. 结论成功构建了人 ESM-1真核表达载体和转染了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系ECV304, 并获得高水平的表达,为进一步研究作好准备.  相似文献   

4.
陈超阳 《医学综述》2011,17(12):1806-1808
内皮特异性分子1(ESM-1)最初是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cDNA文库克隆时意外发现的长度为2kb的cDNA序列,该序列可编码一种可溶性蛋白多糖,又称为Endocan。目前ESM-1的生物学功能尚在研究中,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它与动脉硬化、炎症、肿瘤的发展、血管、淋巴管的生成,以及多种生物分子调控机制都有着重要的关系。但对于ESM-1在肿瘤中的研究,如与肿瘤相关性的炎症、血管增生等的具体作用机制等仍有争议。同时关于它在肿瘤淋巴管增生方面的研究,也处于起步阶段。现对近几年来关于ESM-1与肿瘤的发生、发展之间的研究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人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ESM-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方法原位杂交、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ESM-1在9例正常黏膜、37例腺瘤和88例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原位杂交检测到ESM-1 mRNA在正常黏膜和腺瘤中的表达呈强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7%和94%,而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显著低于正常组织,为34%;免疫组化检测到正常黏膜和腺瘤中ESM-1蛋白表达率为67%和81%,而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率为39%。ESM-1mRNA和蛋白表达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ESM-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恶性淋巴瘤组织中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ESM-1)mRNA和蛋白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原位杂交方法对58例淋巴瘤组织和10例正常淋巴结的ESM-1蛋白及mRNA进行检测.结果 ESM-1蛋白及 mRNA 在淋巴瘤组织中均有表达,在血管中较少表达.结论 ESM-1分子可能参与了淋巴瘤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7.
ESM-1在转染MEK基因的ECV304细胞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ESM-1)在转染MEK基因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中的表达,探讨ESM-1的表达是否受分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MAPK)信号转导通路的调节。方法脂质体转染高活性的MEK基因人ECV304细胞,Western blot检测ESM-1在ECV304细胞中的表达。结果成功获得稳定转染高活性MEK基因的细胞株,并检测到胞外信号调节的激酶(ERKs)的表达量在二株细胞中没有变化,而pERK-2和ESM-1在转染MEK基因的细胞中表达高于未转染的细胞。结论ESM-1可能处于ERK-2的下游,其表达可能受MAPK信号转导通路的调节。  相似文献   

8.
核酸探针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实验室用地高辛-dUTP随机引物方法标记人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human endothelial specific molecular-1,hESM-1)cDNA探针,并应用于ESM-1基因在肾癌中mRNA转录的检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ESM-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表达与肝细胞癌(HCC)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与图像分析系统检测ESM-1和MMP-3在40例HCC组织(实验组)及15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肝组织(对照组)的表达水平;分析HCC组织中ESM-1、MMP-3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两者之间表达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ESM-1、MMP-3在HCC组织中均高水平表达,对照组未见阳性表达,实验组与对照组间表达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ESM-1在HCC组织中的表达与甲胎蛋白含量、肝硬化、肿瘤大小、分化程度、门静脉侵犯及TNM分期有关(P<0.05);MMP-3在HCC组织中的表达与门静脉侵犯、HBV感染、肿瘤大小、分化程度及TNM分期有关(P<0.05);ESM-1与MMP-3在HCC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641,P<0.05).结论检测ESM-1、MMP-3在HCC中的表达可能有助于对HCC侵袭和转移的评估.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小鼠血吸虫病肝组织中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ESM-1)的变化及黄芪总苷(AST)对其影响。方法ICR小鼠120只随机分为AST高剂量(20mg/kg.d-1)组,AST低剂量(10mg/kg.d-1)组,阳性药(护肝片,540mg/kg.d-1)组、模型对照组,每只实验小鼠感染血吸虫尾蚴30条,均于感染40d后以吡喹酮(500mg/kg.d-1)治疗2d。同时设30只小鼠为正常对照组。分别于感染后6、10和14周末,每组随机处死10只小鼠,取肝脏组织作常规病理学检测并制作组织芯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分子杂交技术检测ESM-1mRNA及蛋白。结果①抗ESM-1蛋白抗体在血吸虫肝病组织中的炎细胞、成纤维细胞、胆管上皮细胞、血管内皮细胞、肝细胞均呈不同程度的阳性反应,ESM-1mR-NA主要在炎细胞、胆管上皮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和肝细胞表达,成纤维细胞未检测出ESM-1mRNA;②10周和14周末AST两个剂量组ESM-1的蛋白水平低于模型组(P<0.01),10周末AST高、低剂量组ESM-1mRNA阳性细胞计数低于模型组(P<0.01)。结论小鼠血吸虫病肝组织中,炎细胞可产生ESM-1,成纤维细胞可能存在ESM-1受体。ESM-1可能通过旁分泌作用参与血吸虫肝纤维化过程,黄芪总苷对ESM-1的抑制作用可能是其抗纤维化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ESM-1 mRNA和蛋白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预后意义。方法应用组织芯片平台,采用原位分子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108例乳腺癌组织中ESM-1 mRNA及其蛋白表达。结果ESM-1 mRNA和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均有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2.6%和88.0%,两者呈正相关;存活5年以上者ESM-1蛋白的高表达率为74.4%,明显高于死亡组(44.4%),两者呈负相关,肿瘤直径<2cm者ESM-1高表达率(41.6%)低于肿瘤直径2~5cm者(76.9%)。ESM-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ERα、PR、临床分期、淋巴结状况、患者年龄无关。结论ESM-1分子高表达可作为乳腺癌预后的潜在标记。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ESM-1)水平和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抑郁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ELISA检测26例伴抑郁的AD患者(研究组)、29例不伴抑郁的AD患者(对照组)及29例健康志愿者(正常组)的ESM-1水平与抑郁症状。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和老年忧郁量表简明版(SGDS)评估受试者抑郁症状和认知功能。结果 研究组ESM-1水平低于对照组和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SM-1水平与SGDS评分呈负相关(r?=-0.254,P?=0.009),与MMSE评分无相关性(r?=0.120,P?=0.378)。结论 ESM-1与AD患者抑郁相关,能够作为AD患者抑郁程度的生物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ESM-1)和E-钙黏着蛋白(E-cad)在涎腺腺样囊性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2例涎腺腺样囊性癌及11例癌旁“正常”涎腺组织中ESM-1和E-cad的表达。结果涎腺腺样囊性癌的ESM-1高表达率显著高于癌旁“正常”涎腺组织(P〈0.01),与患者性别、肿瘤组织学类型、有无淋巴结转移及侵犯神经无相关性(P〉0.05)。E-cad在涎腺腺样囊性癌中呈低表达,E-cad低表达与涎腺腺样囊性癌组织类型、有无淋巴结转移、侵犯神经显著相关(P〈0.05)。癌组织中ESM-1和E-cad表达间无相关性。结论ESM-1和E-cad均与涎腺腺样囊性癌的发生有相关性。E-cad的表达可作为临床判断涎腺腺样囊性癌恶性程度、评估预后的潜在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ESM-1)水平与PCI术后冠状动脉慢血流/无复流(CSF/CNR)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8年10月—2021年5月华北石油管理局总医院心内科行PCI术的ACS患者354例为...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血清内皮细胞特异分子-1(ESM-1)、肌红蛋白(Myo)水平变化与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风险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3月—2021年3月期间收治的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20例作为研究组,另选同期健康者135例作对照组,对比两组、不同分级(Braunwald分级)、不同预后血清ESM-1、Myo水平变化,并分析血清ESM-1、Myo水平变化与MACE风险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血清ESM-1、Myo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随病情加重,血清ESM-1、Myo水平持续升高,即Ⅲ级血清ESM-1、Myo水平高于Ⅱ级、Ⅰ级,Ⅱ级血清ESM-1、Myo水平高于Ⅰ级(P<0.05);经Pearson分析结果显示,血清ESM-1(r=0.519)、Myo(r=0.603)水平与Braunwald分级呈正相关(P<0.05);随访6个月,120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MACE发生率25.83%;MACE者血清ESM-1、Myo水平高于非MACE者(P<0.05)。结论:血清ESM-1、Myo水平在冠心病...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LPS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2V304)的生长和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endothelial cell-specific molecule-1,ESM-1)表达的影响。方法在体外,用1ml/L和5ml/L的LPS在不同时间作用于ECV304。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用MTT法和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对细胞增殖和ESM-1、ERK、p-ERK在细胞中的表达。结果 LPS作用于ECV304 24h后,细胞形态发生变化,梭形明显,排列紊乱。短时间内(0.5、1h)LPs对ECV304有增殖作用。LPS可快速促进ESM—l的表达,住0.5、lh时表达量较高。LPS作用后,ERK的表达无明显变化,但在一段时间(0.5-4h)内ERK的磷酸化明显增加。结论 LPS对E(2V304中ESM-1的表达有促进作用。推测ESM-1可能作为一种细胞因子与LPS在炎症反应中发挥着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人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Human endocellular-specific molecule-1, ESM-1)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体外表达,表达产物的纯化及多克隆抗体和单克隆抗体的制备.重组MEK基因的真核转染,转染的内皮细胞中ESM-1的表达. 方法用PCR方法扩增ESM-1的基因片段,扩增产物与T-Vector连接,构建克隆载体pGEM-T- ESM-1.在宿主菌中扩增重组质粒,提取质粒并进行酶切纯化,将目的基因插入pET-28b中构建成表达载体,再次转化入大肠杆菌XL1-blue,蓝白选择、耐药性标记粗筛并挑取阳性克隆,经限制性内切酶酶谱分析、DNA序列分析两种方法鉴定.然后提取质粒,转化入大肠杆菌BL-21,用IPTG诱导表达.表达产物行SDS-PAGE,割下所需条带,用电洗脱方法纯化得到所需目的蛋白.免疫新西兰纯种大白兔,制备多抗,并用免疫双扩散法测定抗体效价;免疫BALB/C小鼠,制备抗人ESM-1的单克隆抗体.用重组MEK( )基因转染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CV304,加以鉴定,并检测转染细胞中ESM-1表达的改变. 结果经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图谱分析和DNA序列测定证明所构建质粒为pET-28b-ESM-1重组质粒,SDS-PAGE证实获得的融合蛋白分子量为24 ku,表达量约占菌体总蛋白的24%.所得多抗效价为1:16(免疫双扩散),单抗效价为1:6000(ELISA).重组MEK基因转染成功,用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的方法检测显示,转染不同活性型重组MEK基因的ECV304其ERK-2的表达量不同, ESM-1的表达量在转染不同活性型重组MEK基因的细胞中也不同,都是转染高活性型的细胞中表达量最高,转染野生型的细胞中次之,未转染的ECV304中表达最少. 结论成功获得ESM-1的表达载体, 并在大肠杆菌中获得表达,成功制备了抗ESM-1的多克隆抗体和单克隆抗体.在转染了不同活性型重组MEK基因的ECV304细胞中,ESM-1的表达量有改变,在转染高活性型重组MEK基因的细胞中表达量最高,转染野生型重组MEK基因的细胞次之,未转染的ECV304中ESM-1的表达量最少.说明ESM-1可能是MAPK信号转导通路上的一个重要的成分,并在肿瘤转移以及肿瘤血管生成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血清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ESM-1)与降钙素原(PCT)联合检测在细菌感染导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上海市金山区亭林医院呼吸内科住院治疗的AECOPD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痰培养报告分为两组:细菌性感染组113例、非细菌性感染组87例。以同期在上海市金山区亭林医院行健康体检的志愿者100例作为对照。采集AECOPD患者及健康对照组血清,用ELISA法检测血清ESM-1和PCT表达水平。绘制ROC曲线,评价ESM-1、PCT单独或两者联合检测对AECOPD细菌感染的诊断价值。结果 经抗感染治疗前,AECOPD细菌性感染组患者的血清ESM-1和PCT水平均高于AECOPD非细菌性感染组及健康对照组(P均<0.05);经抗生素治疗后,AECOPD细菌性感染的患者血清ESM-1和PCT表达水平均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用血清ESM-1、PCT单独诊断AECOPD细菌感染的AUC为0.902、0.828;ESM-1最佳临界值为1.326μg/L,诊断AECO...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检测麻风病患者血浆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endothelial cell-specific molecule 1, ESM-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和CD105内皮糖蛋白的水平,探讨其对麻风病辅助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不同临床型别的麻风病患者33例为研究对象,对照组为健康者17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检测患者和对照组血浆中的ESM-1、VEGF和CD105水平,并比较两组间上述因子的水平。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on characteristic curve, ROC)分析ESM-1、VEGF和CD105对麻风病诊断的价值。结果 麻风病患者组血浆ESM-1浓度(3.79±0.62) ng/mL高于对照组(3.20±0.85) ng/mL(P<0.05);ESM-1诊断麻风病的ROC 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ROC curve, AUC)为0.715;ESM-1最佳临界值为3.73 ng/mL时诊断麻风病的灵敏度66.7%,特异度82.4%,约登指数为0.491。患者组血浆VEGF浓度(0.64±0.13) ng/mL高于对照组(0.54±0.11) ng/mL(P<0.05);VEGF诊断麻风病的AUC为0.722;当VEGF最佳临界值为0.67 ng/mL时诊断麻风病的灵敏度45.5%,特异度94.1%,约登指数为0.396。患者组(42.04±9.44) ng/mL和对照组(45.08±9.43) ng/mL间血浆CD105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105诊断麻风病的AUC为0.423。结论 麻风病患者血浆ESM-1和VEGF水平高于正常组,ESM-1的灵敏度和约登指数较VEGF高,对于麻风病的诊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血清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ESM-1)、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水平对帕金森病(PD)患者发生认知障碍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2年12月该院收治的93例PD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根据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将其分为认知正常组(n=50)和认知障碍组(n=43),另选取同期50名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比较三组ESM-1、sICAM-1水平及MoCA评分,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血清ESM-1、sICAM-1水平与认知障碍的相关性,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ESM-1、sICAM-1单项及联合检测预测PD患者发生认知障碍的价值。结果:认知障碍组、认知正常组血清ESM-1水平、MoCA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且认知障碍组低于认知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认知障碍组、认知正常组血清sICAM-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认知障碍组高于认知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ESM-1水平与认知功能呈正相关(r>0,P<0.05);血清sIC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