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用新的悬浮醇解工艺,对不饱和二元酸—醋酸乙烯共聚物(COPVAC)进行悬浮醇解制得表面活性剂.研究了催化剂用量、共聚物初始浓度、反应温度、单体含量、水含量、醋酸甲酯含量及碳氢化合物种类对醇解速度的影响,确定了主要影响因素,获得了控制醇解度的方法,目的是为醇解最佳工艺配方的研制和生产过程的控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以碱为催化剂,使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经一次醇解直接制备高醇解度乙烯—乙烯醇共聚物(EVOH)的方法,主要研究了不同醇解条件对EVOH醇解度的影响以及醇解度对树脂分子量分布、熔点和熔体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不断地将醇解副产物排出反应体系,可以在较低的碱浓度下经一次醇解过程,直接得到醇解度高于99.5%的EVOH树脂;醇解度对EVOH分子量分布的影响很小;醇解度增加,树脂的熔点上升,熔体指数增大。  相似文献   

3.
耐水解聚醚-聚酯型聚氨酯涂饰剂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以聚四氢呋喃醚二醇(PTMG)、聚酯多元醇和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等为主要原料,合成了一种聚醚-聚酯共聚型氨酯树脂,以该聚氨酯树脂、颜料及混合有机溶剂等原料,配制了耐水解聚氨涂饰剂,该聚氨酯涂饰用于聚氨酯合成革的表面涂饰。重点讨论了聚氨酯树脂聚醚含量对树脂物性、耐水解性能的影响,以及树脂的100%模量、粘度及涂饰剂溶剂体系对涂饰加工性能及合成革耐水解性能的影响,制得的聚氨酯涂饰具有良好的耐水解性能。  相似文献   

4.
陈元河 《维纶通讯》1995,15(4):24-27
论述了醇解第三列生产PVA1788所需树脂浓度,含水的稳定性及一些重要指标,并就如何提高PVA1788产品合格率提出一些看当。  相似文献   

5.
熊利安 《维纶通讯》1996,16(2):29-33
对现有设计能力为年产1万吨PVA的醇解装置进行了工艺参数优化,通过提高PVAc树脂的投料量,树脂浓度,设备运转时数来提高生产能力,实现了产量比原装置设计能力提高近50%倍。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水/醇处理后汽爆玉米秸秆的酶解还原糖产率,对其酶解条件进行了优化。通过响应面优化法确定了底物浓度为53.28g/L,纤维素酶用量为53.32FPU/g,酶解时间为60.45h时,还原糖产率可达672.36mg/g,与秸秆物料及汽爆后物料相比,酶解还原糖产率分别提高了179.21%和37.29%。化学组分及结构形貌分析表明:水/醇处理后物料纤维素含量显著增加,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镜(SEM)结果表明经过水/醇处理后物料相对结晶度增高,但结构更有利于纤维素酶分子的吸附。  相似文献   

7.
响应面法优化水/醇处理后汽爆玉米秸秆酶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宁欣强  王远亮  曾国明 《精细化工》2011,28(6):539-543,567
为了提高水/醇处理后汽爆玉米秸秆的酶解还原糖产率,对其酶解条件进行了优化。通过响应面优化法确定了底物质量浓度为53.28 g/L,纤维素酶用量为53.32 FPU/g,酶解时间为60.45 h时,还原糖产率可达672.36mg/g,与秸秆物料及汽爆后物料相比,酶解还原糖产率分别提高了170.46%和28.97%。化学组分及结构形貌分析表明,汽爆水/醇处理后物料纤维素含量显著增加,物料相对结晶度增高,其结构更有利于纤维素酶分子的吸附。  相似文献   

8.
在玻璃釜中实验考查了醇解温度、NaOH与醋酸乙烯酯单元物质的量比(碱物质的量比)和含水量对聚醋酸乙烯酯(PVAc)醇解反应的影响.发现在温度为30-45℃、碱物质的量比为10‰~25‰、水含量为0.25%~2.5%时,PVAc醇解反应速率与PVAc浓度成正比,并随着醇解温度的升高和碱物质量比的增加而明显增大.拟合得到P...  相似文献   

9.
一种新型复合材料对氟离子吸附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钛酸丁酯加到多孔球状吸附树脂中,用一水溶液将该醇盐水解,制得由钛的水合氧化物和多孔树脂组成的复合材料,本文研究了这种复合材料对氟离子的吸附性能。  相似文献   

10.
苯基胍胺甲醛(BGF)树脂聚合度为2~4时,其性能最好,并可降低固化温度。探讨了采用共溶剂水醇体系在缩聚反应中pH值、水/醇体积比、加水时间等对BGF树脂分子量分布的影响,最终制得单体含量为17%,2~4聚体含量为66%,固含量约30%的BGF树脂。  相似文献   

11.
将钛酸丁酯加入到多孔球状吸附树脂中,用一水溶液将该醇盐水解,制得由钛的水合氧化物和多孔树脂组成的复合材料。本文研究了这种复合材料对氟离子的吸附性能。  相似文献   

12.
以聚酯二醇、聚四氢呋喃二醇(PTMG)、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氟素拨水剂等为原料,合成了高剥离强度耐水解合成革湿法用聚氨酯树脂。讨论了不同种类聚酯二醇用量、拨水剂和固含量对合成革水解后剥离负荷的影响。结果表明,聚己二酸-1,6-己二醇酯二醇(PHA)和PTMG摩尔比为2∶8,氟素拨水剂添加量为0.3%,可合成得到具有良好耐水解性能的30%固含量高剥离聚氨酯树脂。  相似文献   

13.
用聚酯废料合成气干性不饱和树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程俊  丁文  于洁  郭焱  卢凤纪  郑茂盛 《现代化工》2002,22(12):23-25
探讨了聚酯 (PET)废料的解聚机理 ,确定其合理解聚方法为醇解。深入研究了温度、催化剂和醇解剂等对PET醇解反应的影响 ,确定了醇解工艺条件及配方。研究了PET用量对所合成的不饱和聚酯与苯乙烯相容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要使合成产物与苯乙烯有较好的相容性 ,PET废料用量不能超过 35 %。此外还研究了烯丙基缩水甘油醚用量对不饱和树脂气干性的影响 ,并确定使不饱和树脂有较好气干性的烯丙基缩水甘油醚最低用量为 30 %。  相似文献   

14.
含水树脂吸附剂在烃-醇二元溶液中的吸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DOO1和TS -TR树脂在非水烃 -醇溶液中的吸附 ,考察了不同水含量的两种树脂在正丁醇 -正庚烷、乙醇 -正己烷组成的二元混合溶液中的等温吸附特性 ,用NBP -a模型建立了相应的等温吸附数学模型 ,并就树脂水含量对其表面能量非均匀性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研究 ,用Stieltjes变换法对树脂表面能量非均匀密度函数给出了分析解 .结果表明 ,吸附剂表面能量非均匀性及溶液非理想性是影响等温吸附的重要因素 ,极性的DOO1树脂水含量增加 ,其表面能量非均匀性增强 ,非极性TS -TR树脂水含量变化 ,其表面能量非均匀性也有明显变化 .模型拟合与实验吻合很好  相似文献   

15.
无锡洪汇化工有限公司科技人员前不久研制成功一种新产品(氯乙烯/乙酸乙烯/乙烯醇)三元共聚树脂。这种新型有机高分子材料填补了国内空白,获国家发明专利,主要用于颜料、油墨和高档油漆的生产。无锡洪汇公司采用独创的悬浮法技术,不用溶剂,将(氯乙烯/乙酸乙烯)共聚树脂直接在醇解催化剂混合液中进行醇解反应,省去了溶剂和醇解反应液蒸馏回收工艺及装置,  相似文献   

16.
采用L9(34)正交试验法,以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次数为影响因素,以出膏率和7个成分的含量为评价指标;考察大孔吸附树脂类型、上样醇浓度、最大上样量、上样流速、洗脱醇浓度,进行验证实验。确定高良姜-香附最优提取工艺为:70%乙醇,料液比1∶8,提取2次,每次2 h;纯化工艺:40%醇浓度上样液通过AB-8型树脂柱,生药量:树脂量=1∶2.4,上样流速2 BV·h-1,80%乙醇洗脱。该提取纯化工艺条件合理,稳定可行,可为高良姜香附的开发利用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盐酸浓度、氯化钠浓度、金和钯的起始浓度、选择性络合剂及温度等因素对P-950树脂分离金和钯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适宜的盐酸浓度和有氯离子存在的条件下,该树脂能优先吸附金.提高温度有利于金与钯分离.用有机醛、酮为络合剂(RO)可从载有金和钯的树脂上选择性解吸金,而钯不被解吸,从而达到金和钯分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通过运用原位吸附技术构建水/树脂反应系统,利用树脂的原位吸附来提高酒明串珠菌Oenococcus oeni CECT 4730不对称合成(R)-2-辛醇的催化效率。通过比较6种不同型号的吸附树脂对反应的影响,选出了最适的树脂AB-8。通过考察树脂的用量及水/树脂相中底物浓度对反应的影响,发现反应体系中加入一定量合适的吸附树脂,能够显著减小底物和产物的抑制,大幅度的提高初始底物浓度和反应产率。AB-8树脂加量为15g/L的水/树脂系统中,底物浓度为30g/L时,反应产率达到58%,较之水相系统提高了1.7倍。  相似文献   

19.
鱼杆用W—92酚醛树脂的合成及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单介绍了W-92改性酚醛树脂的合成方法,讨论了醇含量、反应温度及终点控制对树脂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为提高近/超临界醇解制备生物柴油的收率,降低粗产物酸值,采用管式连续法,考察了植物油种类、水含量、液时空速、醇油比、N_2气氛、反应器器壁等因素对近/超临界反应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对反应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得到较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不同种类植物油醇解反应收率不同;在超临界条件下,随着反应体系水含量增加,醇解反应产物分布基本不变,但产物酸值明显升高;反应工艺条件对产物收率的影响由大到小的顺序为:液时空速醇油比反应温度反应压力。较佳反应条件:温度≤320℃,压力8.5MPa,体积液时空速≤0.7h~(–1),得到生物柴油满足BD100的国家标准(GB/T20828—2007)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