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增军  曹永康  侯实 《华中建筑》2010,28(6):146-149
该文首先介绍了黄浦江滨江工业遗产的概况,阐述了城市对工业遗产的价值诉求。之后结合滨江工业遗产的现状,提出"共生"的保护策略,并探讨了其在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和遗产本体三个层面的实现方式。  相似文献   

2.
上海滨江森林公园景观空间格局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上海滨江森林公园依据景观设计理念和调查结果划分为11个景区,将其270个斑块归纳为9种斑块类型,运用FRAGSTATS在斑块类型、景观2个级别上计算多个景观指数,来分析上海滨江森林公园的景观空间格局特征。结果表明,公园中斑块数量多且粒径差异大,多数斑块形状复杂;斑块分布密集,但同类型斑块分布较离散,景观丰度和景观多样性依景区不同而有所差异。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是公园景观基质,主要斑块类型为常绿阔叶林,建筑斑块和水域斑块具有重要的服务功能和生态功能,其他斑块类型丰富了公园的景观多样性。从公园整体看,公园由景观外貌和结构特征差异明显的11个景区镶嵌分布组合而成,整体景观异质性程度高,客观地模拟了自然景观。  相似文献   

3.
徐汇滨江是复合了浦江城市级功能拓展带、滨江核心景观区、城市滨水公共空间、旧城更新与旧区改建等多重属性的特定区域。通过回顾近年来徐汇滨江的规划建设实践,系统梳理了各项功能性规划、景观性规划和配套规划设计的历程与作用,尝试对城市重点功能区各项规划的层次关系与逻辑序列进行体系重构。并结合徐汇滨江已建成的特色公共空间,重点阐释滨江景观道、滨水区复合动线、多级亲水空间、城市记忆留存等核心理念在徐汇滨江规划中的生成机制与开发建设中的实现机制。进而提出了徐汇滨江规划实践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周文武 《山西建筑》2022,(6):190-193
国内EPCO总承包工程主要集中在环保领域,在景观生态项目建设领域还处于初步发展时期,通过生态大走廊二期工程项目实践,从招标、设计、施工、运营四个阶段探索EPCO模式在景观生态绿廊项目中全生命周期设计管理的方法。符合景观生态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的要求与特点,也可为相应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思路,推进EPCO模式下景观生态项目的建设朝向专业化、精细化、高效化、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5.
《上海城市规划》2011,(2):58-61
徐汇滨江商务中心区位于黄浦江南延伸段西岸,用地面积约1.4平方公里。规划结合黄浦江两岸地区综合开发、龙华机场的功能调整,统筹完善城市公共活动中心体系,提高城市综合服务能力,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提升地区价值。  相似文献   

6.
上海世博园滨江景观规划设计刍议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刘滨谊  胡玎 《规划师》2004,20(8):25-28
上海世博园滨江景观规划设计应以“创造富有个性的滨江景观”为目标,以景观规划设计三元论为指导,针对黄浦江的潮汐一日两变、江面宽阔等特点,从视觉景观形象、大众行为心理、生态环境绿化3方面提出规划设想。[关键词]上海世博园;滨江景观;景观规划  相似文献   

7.
《城市环境设计》2012,(1):88-97
张斌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致正建筑工作室(AtelierZ+)主持建筑师。用较接近本土文化传统的方式面对设计创作,减轻对“物”的刻意关注,让建筑设计更多地基于一种“关系”——人与环境、人与物、物与我的关系,让设计师自我放松,实现自我。  相似文献   

8.
单晓菲 《建筑施工》2014,(10):1189-1191
建设工程项目的设计管理在当前的开发建设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它使设计超出了单纯的技术范畴,成为一种系统性的组织行为.以上海紫竹高新区滨江绿化带工程为例,介绍黄浦江滨水景观项目的设计管理体系的构建和运行.通过多环节、网络化的动态控制监督,达到了提高设计质量,避免资源浪费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以宁波市滨江大道景观建设为例,探讨滨江景观营造中所强调的绿色生态、以人为本、亲水空间、场地固有文化的挖掘与展示、景观与防洪的结合等手法,并描述各手法应用于宁波市滨江大道景观建设的实例,从自然、生态、运动、休闲及活力等方面对景观实例进行分析,打造亲水宜人、景观优美、环境舒适、健康活力的生态综合型滨江景观休闲带。  相似文献   

10.
工业弃置地的生态恢复与景观再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钱静 《江苏建筑》2003,(1):29-32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方面伴随着后工业时代的来临,导致了许多传统工业基地的结构性衰落,功能性的衰退和物质性更新,甚至沦为弃置地,这些用途单一,功能过时但是具有严格逻辑的工业弃置地的再生潜力,历史价值和景观特色越来越受到重视,其改造,更新和开发实践的成功与失败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大地艺术的思想对工业弃置地的生态恢复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得景观再生的手法更加丰富,启发了景观建筑师对生态恢复的再思考,事实上很多景观建筑师都借鉴了大地艺术的手法,延续了历史记忆,改善了人地关系,丰富了人们的深生态体验。  相似文献   

11.
刘欣  顾芳  要红宇 《园林》2022,(8):79-86
城市滨水是城市中最宝贵的生态景观资源,景观评价有利于为滨水空间景观提升提供思路和对策。根据文献调查、实践调查和专家访谈,选取代表性评价因子,以层次分析法构建适用于上海黄浦滨江公共空间世博段绿化景观的评价体系。将研究对象划分对A段、B段、C段和D段进行绿化景观评价,基于语义差异法进行问卷调查,经数据处理得到评价结果。结果评价得分均为正分,说明游客对绿化景观总体评价积极。由方差分析可知,各评价指标平均得分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景观丰富度(D1)、景观独特性(D3)和空间序列韵律感(D6)三项评分显著最高,而世博文化感受度(D16)、工业元素感受度(D17)和自然科普体验度(D18)三项评分显著最低。综合评分来看,A段>B段>D段>C段,各区段的评价指标得分存在一定共性,但部分指标得分存在显著差异。经实地考察,评价得分与客观实际相符合。最后对可推广的经验和优化改进的思路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2.
杨晓华 《园林》2003,(8):12-12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讲究小区环境的舒适、美观。小区内喷水池不仅烘托小区景致,还能增加空气中的负离子含量,空气更清新、使小区充满活力。然而,许多小区内的喷泉因为水质原因,纷纷减少喷水时间,有的甚至变成了旱池,池底长满了藻类,水面充斥着肮脏的泡沫,池中的雕塑锈迹斑斑,满目苍痍,夏天池水更是蚊、蝇滋生的场所。  相似文献   

13.
刘晓晖  李先逵 《华中建筑》2006,24(9):75-76,80
诗境,即诗的意境.它既是当代人文社会的共同理想.更是中国文化思维的鲜明特征。该文通过四川雅安市滨江号观大道规划设计结合诗境的实践尝试.探索了规划设计同时也是一个寻求诗境、创造诗境的设计思想方法创新过程.并且进一步认识到“设计结合诗境”对于摆脱当代环境危机和人文困境去解读“诗意栖居”之哲学含义,以度重建规划设计领域的中华文化精神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黄浦江两岸的滨江空间是上海城市最具代表性的公共空间。近年来,浦江两岸地区的开发建设以“还江于民”为原则,力求将黄浦江滨江地区塑造为城市生活的核心区域。在此过程中,滨江公共空间的营造和环境品质的提升至关重要。滨江空间建设的首要之举,便是确保其公共开放、空间贯通连续。本文针对这一要求展开了研究,探讨了实现滨江空间贯通的规划设计策略,为贯通的实施提供了理论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5.
杨辛  钱晓岚 《园林》2009,(8):32-35
宝山,北上海坐拥三江的工业重镇,也是上海沉寂多年的棕色地带。可如今的宝山,早已今非昔比。自2003年建成“上海市园林城区”后,宝山区进一步提出了“加快绿化建设步伐,创建生态良好城区”的目标,绿化年增长量连续五年保持在250公顷以上(占全市发展总量的1/6)。  相似文献   

16.
滨江地区是反映城市特色的标志区域,也是体现城市形象的重要标签。滨江道路的设计需考虑较多影响因素,既要满足基本的交通功能,也要满足突出区域特色的景观功能。以上海徐汇滨江地区的大木桥路为例,对工程定位,设计目标与方案进行详尽的阐述,可供其他类似工程借鉴及参考。  相似文献   

17.
文艺复兴以来,古遗址美学的发现与发展为工业遗址价值识别奠定了美学基础。随着传统工业逐渐退到历史的幕后,工业遗址凭借其崇高美特征被人们发现其文化价值内涵,并由此诞生了“工业考古学”。工业遗址逐步由工业纪念物发展到工业遗产,从单纯的审美载体转变为地区乃至国家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业遗址具有再开发利用的巨大潜质,景观化则是其进行保护与再利用的重要手段。工业遗址景观化的实践大致经历了4个阶段:1)“如画式”处理采石场的工业改造开端时期;2)大地艺术拓展并运用纪念碑视角的工业纪念物时期;3)“博物馆化”风潮下景观设计受限的工业遗产提出时期;4)风景园林主导的整体保护与分层活化的工业景观时期。最后,针对价值理念之传播、法律机制之建立和活态可持续之发展几个方面,对工业遗址景观化发展提出了建议与展望。通过可持续、有机且综合的风景园林手段,将见证工业遗址作为遗产的可变价值。  相似文献   

18.
在谈“乡土景观”的时候,其实我们面对的绝大部分“乡土”,已经是被“城市化了的”或者说“粗浅的”“粗鄙的”乡土。  相似文献   

19.
贺斌 《建筑知识》2007,27(4):22-25
本文以“内江城市绿地系统与景观风貌规划”为例,从营造富有特色的山水园林式城市为基本出发点,就滨水城市在沿江景观风貌规划设计中如何结合自身特色和充分利用现有的自然资源、土地资源、人文资源等塑造鲜明的滨江景观形象进行了探索,阐明了基本思路与作法,并就规划实施与管理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20.
黄浦江滨江的贯通及其公共艺术空间的发展,为公众与艺术拉近距离提供了契机,但公共艺术空间设计的人本目标体系还比较欠缺。为探究类似城市滨水公共艺术空间设计的人本目标,本文通过设计师访谈和文献研究,总结归纳滨水公共艺术空间设计的基本价值目标,并以此为基础梳理主要设计价值倾向与设计表征。研究中选取具有代表性艺术特征的上海杨浦与徐汇滨江绿地中的6个空间样点,应用问卷法进行滨水景观空间设计感知的公众偏好调研,得出不同设计意图的感知状况,以及其公众感知偏向性,探究设计目标和手法对设计意图传达的作用,以期为城市滨水公共艺术空间设计提供人本目标导向与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