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西宁贤孝是具有浓厚传统特色而又濒临灭绝的青海地方曲艺种类.具有传承传统伦理观念、保存民间记忆、探讨说唱技艺等文化价值,在研究民间艺人的生存生活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针对西宁贤孝的存活困境,从保护主体、财政投入、人才队伍、传承人保护等几方面提出了保护措施,以期对西宁贤孝的保护产生些许的实际效用.  相似文献   

2.
被誉为俄罗斯夏日之都的索契(Сочи)坐落于山水之间,集天地之灵气,汲日月之精华,风景旖旎,四季如春。  相似文献   

3.
《交通职业教育》2006,(5):24-24
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职业教育分会于2006年7月21-24日在青海西宁召开了“交通职业院校产学研研讨会”。出席研讨会的有来自全国各省市的14所交通职业院校代表23人。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西宁方言动词各类体貌的形式、功能及其特点等进行了初步的描写和分析,根据动词的时间特征和空间特征,西宁方言的体貌类型分为动态和事态两大类,动态是观察动作的发展变化的过程所区分的体貌类型,事态是观察事件的发生、存在、变化与否所区分的体貌类型。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开展特色民族文化旅游角度,探讨建设环西宁特色民族文化旅游圈的优势、可行性,提出建设策略和若干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6.
西宁方言中名词、动词、形客词和量词都可以以不同的形式重叠,重叠后各表达不同的语法意义,而其中最有特色的是动词的重叠.西宁方言动词的重叠形式和普通话基本相同,但重叠后所表达的语法意义却有很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社火是民间节日期间举行的各种游艺杂戏活动的总称,蕴涵着丰富的民俗意味和浓烈的文化色彩,在中国各地城乡、尤其是广大农村流行颇广。作为城乡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社火有其悠久的历史传统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在社火表演过程中,人们除获得情感释放外,还实现了一系列的文化及社会功能。城市社火和乡村社火作为同一民俗事项,具有许多相同点,但由于表演语境等诸因素的不同,在某些方面仍存在着差异。本文即重点对西宁城乡社火的表现形态和文化功能作一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西宁民俗1为例,探讨了民俗的文化整合功能,并提出了当下发挥民俗整合功能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李明哲 《高中生》2010,(4):45-45
上海缺乏自然资源,但是上海有丰富的文化资源。人们常说,了解中国三千年的历史看西安,了解中国一千年的历史看北京,了解中国近百年的历史看上海。  相似文献   

10.
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定位的历史根据是中华文化,多元共生的诸文化形态是文化定位的时代背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文化的实践构成文化定位的现实基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是这次文化定位的理论先导,实现民族复兴是文化定位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1.
人口变化是西宁近代化的主要标志之一。本文通过对近代西宁人口变化历史数据的收集整理,指出近代西宁城市人口变化的几个特征:第一,近代以来,西宁城市人口数量呈现先降后升的变化;第二,城市人口发展相对缓慢,籍贯构成中本地人口居多;第三,城市人口职业构成出现细密化倾向。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史上,以科尔沁为书写对象的散文是值得注意的艺术存在.《情满草原》通过对科尔沁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自然风光等的叙事,为读者建构了一个既富有历史底蕴又充满活力的科尔沁形象.经过作家们的慧心建构,科尔沁已不仅是一个地域的概念,它被赋予了文化的、历史的内涵,有了内在的精神气韵.科尔沁散文成了世人了解科尔...  相似文献   

13.
王双成 《中国语文》2012,(5):469-478,480
介词在汉语中广泛使用,不同的方言介词的数量、类型等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在介词的使用上,西宁方言有前置词和后置词,而且后置介词较为活跃,后置词的使用特点是和西宁方言语序类型的变异相和谐的,也和SOV语言的接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西宁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宁地区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包括物质和非物质形式。虎台遗址公园的建成,使青海省南凉文化遗产得到有效的保护等。目前对这些文化遗产的开发利用,特别是保护方面,存在着资金不足、保护力度不够、自然环境原因等诸多问题。本文提出了对文化遗产的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继承发展,对濒危失传的文化遗产采取相应的抢救性保护措施,使保护-利用-保护,形成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5.
公元前121年,西汉名将霍去病领军入驻湟水流域,在土著草顶房的一侧,筑起屯兵之所西平亭。西宁作为城市的历史从此开始。这座城市后来让人有了这样的期许:如果你想在一个城市一天之内领略三种以上的民族生活场景和文化精髓,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青海省大通县文物管理所馆藏的一方明代"西宁卫千户所管军印"所携带的历史文化信息入手,运用有关史料对这方明代的官印进行了考释,认为铜印应该是明代早期千户所中官居正五品的千户长掌握的官印。这方铜印不仅印证了史料中关于明代的西宁卫洪武"六年正月置卫"的史实,同时也弥补了史籍中对"千户所管军"的记载空白,为研究明代职官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7.
2007年6月14日至17日,由中国逻辑学会因明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藏学研究中心、青海民族学院、杭州佛学院、燕山大学等单位协办,青海民族学院藏学院承办的中国第三届因明学术研讨会在高原古城西宁隆重召开。这次会议是继上次全国藏汉因明学术交流会议相隔18年之后举办的又一次因明学界的盛会,也是在中国逻辑学会因明专门委员会成立后的第一次学术研讨会。本次会议得到了国内相关科研机构和著名学者、宗教界人士的高度重视。德高望重的巫白慧先生、欧阳中石先生、曲吉坚赞教授、多识教授、赛仓活佛等分别以不同形式对大会的召开表示祝贺,并寄予殷切的期望。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初步考察了西宁及周边地区汉语方言的介词及其相关义的各种表达法。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资源整合中需要认识的问题及其途经的探讨,希望对青海西宁地区图书馆的资源整合有一定的启发。  相似文献   

20.
西宁少年宫     
《青海教育》2014,(9):F0002-F0002
西宁市少年宫创办于1963年。是西宁市教育局主管的唯一一家校外教育单位,也是西宁地区规模最大、设备最完善的一所校外教育机构。在多年的发展中已成为西宁市青少年儿童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学习科技知识的实践园地,艺术人才的成长摇篮,少年儿童展示才华和沟通交流的主要平台。全宫同时有4000多名孩子参加活动。每年接受培训的学生人数达到16000人次以上。开设有文艺、科技、书画、体育、英语五大门类30多个专业近100多个培训班。体育方面有武术、跆拳道、乒乓球、围棋;科技方面有机器人、航模、海模、小制作;文艺方面有民族舞、芭蕾舞、拉丁舞、钢琴、竹笛、二胡、琵琶、古筝、手风琴、小提琴、电子琴、声乐、国画、素描、儿童画、书法、色彩、写作、小主持人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书法、国画、二胡、古筝等特色班,形成了自己的品牌。尤其是书法培训已形成较大规模,300多名孩子个个都能写一手好毛笔字,在每年的写春联活动和书法现场大字比赛中表现不凡,屡屡在全国性大赛中捧回大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