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应用辨证分型施护的护理效果。方法:将50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5例,观察组实施藏医辨证分型施护;对照组采取西医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6.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2.0%(P<0.05)。结论: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应用藏医辨证分型施护,有助于提高疗效,促进康复,效果优于传统西医常规护理。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慢巨肺源巨心脏病应用辨证分型施护的护理效果.方法:将50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5例,观察组实施中医辨证分型施护,对照组采取西医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6.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2.0% (P <0.05).结论: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应用辨证分型施护,有助于提高疗效,促进康复,效果优于传统西医常规护理.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46例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的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同期单纯性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老年患者46例为对照组。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心电图检查结果,并对比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控制指数和动脉硬化指数以探讨其疗效。结果2组患者在心悸、心绞痛、心肌梗死、呼吸困难、心界向左扩大这些临床表现上均具有显著差异,观察组较为严重(P<0.05);2组患者的心电图表现在电轴左偏、传导阻滞、陈旧性心肌梗死、缺血性ST-T异常方面具有显著差异,观察组较为严重(P<0.05);观察组患者经过系统治疗后其血压控制指数和动脉硬化指数均较治疗前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具有显著且较为严重的临床症状,应当及时给予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疗效。方法 对168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西医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总有效率91.7%,对照组有效68.1%;两组对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疗效确切,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临床特点与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患者72例,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与特点,给予患者规范化治疗与护理,并总结分析治疗效果.结果: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的诊断有一定难度,当患者出现高血压、心绞痛等症状时,可确诊为合并冠心病;本文研究的72例患者中,经治疗后,患者的好转率达94.44%,且治疗前后的各项指标均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诊断非常重要,会影响对患者的治疗方法.规范对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的治疗,能有效提高患者的好转率,改善患者的症状及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讨论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护理方式。方法:本文统计了一些收入医院的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情况,对这些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心理护理及一些健康指导,其中常规护理包括:口腔护理、输液护理、生活护理等。结果:可以避免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病情的加重,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死亡率,进而延缓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加重。结论:对提高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规范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西华县人民医院2012年4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100例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实施规范治疗,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经规范治疗后显效60例,好转38例,2例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98.0%。治疗后Pa O2明显高于治疗前,Pa CO2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患者采取规范治疗,可显著改善临床症状和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延芹 《吉林医学》2014,(16):189-190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对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收治的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54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治疗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对其进行舒适护理,两组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的护理满意度要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舒适护理方法对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进行护理,具有显著效果,该种护理方法具有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提高护理满意度的作用,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中医治疗效果特点与治疗经验,为中医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随机选择的我院56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中医患者采用辨证论治的方法治疗.结果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中医治疗1个月后,治疗效果较为满意,56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中显效43例,有效11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43%,治疗期间未见明显不良反应,患者住院天数4~32天.结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其本为心肾阳虚,其标为痰饮停蓄,肺气壅塞,辨证施治有一定难度.治疗时应当灵活掌握,既要全面考虑,标本兼顾,又要重点突出,分清主次.既要治疗痰浊水饮瘀阻之标,更要兼顾心、肺、脾、肾诸脏阳气亏虚之本,切实做到急则治其标,不失其本,缓则治其本,兼顾其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1月—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34例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给予基础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等护理干预措施。结果34例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显效15例,有效18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1%。结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一种严重危害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应积极进行防治,给予患者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不仅可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使患者尽快得以康复,而且还可以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魏生国 《大家健康》2014,(1):102-102
目的:研究探讨临床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发病特征以及临床治疗效果。为临床医务工作者治疗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提供理论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我院在2010年1月至2012年5月期间收治的68例老年慢性肺心病病人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以及治疗效果。同时对比45例非老年组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临床治疗效果,分析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病例特征。并对一部分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采用低分子肝素以及坎地沙坦酯片治疗,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老年组患者有55例经我科常规治疗后病情有所好转好转,好转率为80.88%,非老年组患者经我科常规治疗后42例患者好转,好转率为93.33%,统计学分析显示两组的好转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老年组好转率显著低于非老年组。低分子肝素以及坎地沙坦酯片的治疗效果研究表明,使用低分子肝素以及坎地沙坦酯片能够提高老年肺心病的治疗有效率。结论: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病人病情复杂,由于老年人体质衰弱,抵抗力下降,对外界环境的改变较为敏感,因此老年人人发病次数增多,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治愈率显著低于非老年组。研究表明,早期治疗并积极预防并发症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低分子肝素联合坎地沙坦在临床治疗老年肺源性心脏病中有较为满意的疗效,广大临床医务工作者可以适量应用。  相似文献   

12.
黄娟秀 《求医问药》2011,(9):293+297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效果。方法:观察比较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和单纯西医治疗组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疗效。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高于单纯西医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提高临床疗效,是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探讨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特点,旨在为临床准确诊断有效治疗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患者46例为研究组,对照组选择46例同期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单纯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对比两组患者临床表现和心电图检测情况,并总结治疗经验。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表现心绞痛、呼吸困难、心肌梗死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心电图结果显示研究组电轴左偏、缺血性ST-T异常、陈旧性心肌梗死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掌握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心绞痛、呼吸困难、缺血性ST-T异常等临床特点,对于疾病早期诊断治疗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讨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治疗.方法 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 肺心病源于慢性肺部疾病,而支气管、肺的急性感染又是使病情加重,导致肺、心功能衰竭的最主要诱因,因此,肺心病的治疗必须抓住以"治肺为主","治心为辅"的原则.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讨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方法 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  相似文献   

16.
曾其毅 《右江医学》2013,(6):822-823,826
目的 观察纳洛酮治疗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肺性脑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0年3月~2012年4月收治的90例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肺性脑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作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纳洛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研究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均显著改善(P<0.01),研究组改善更为明显(P<0.01).结论 纳洛酮治疗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肺性脑病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6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CPHD)的疗效。方法:对68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经早期积极治疗,可明显降低死亡率。结论:加强预防,积极治疗可以控制CPHD患者病情进展,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辨证论治的方法.方法 研究近年来中医药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期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结论 中医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9.
刘士顺 《中外医疗》2009,28(33):23-23
目的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肺源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以中药疗法结合尝规治疗,对照组常规治疗(抗炎、解痉等)。治疗1周后观察2组疗效。结果2组均能改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症状,但治疗组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症状的改善,患者及医生对病情的总体评价也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疗法结合常规治疗能有效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0.
陈鹏 《大家健康》2015,(3):129-130
目的:研究分析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临床特点。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2月~2014年10月收治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老年患者89例,根据患者病症分为观察、对照两组。观察组46例,均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对照组43例,均为单纯性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将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症状、心电图检测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发生呼吸困难、心绞痛以及心肌梗死等临床症状明显高于对照组,心电图检测结果比较,观察组缺血性ST-T异常、电轴左偏以及陈旧性心肌梗死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准确掌握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临床特点,帮助临床医生对疾病进行正确判断,能够有效避免发生误诊情况,对疾病早期治疗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