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叙述了β-(α-三甲基胺基)乙基苯乙烯(SN)的实验室制备及同丙烯酰胺(AM)水溶液自由基聚合反应,在8%~10%的转化率下测定SN单体单元在共聚物链上的组成。用Fineman-Ross法作图求得SN同AM两单体的竞聚率值为γ1=0.27,γ2=0.88,并用此竞聚率值对SN同AM共聚行为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实验利用反向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在均相水介质中,以铜(Ⅱ)催化体系,水溶性引发剂引发丙烯酰胺/丙烯酸的可控聚合。以过硫酸钾(KPS)为引发剂,以氯化铜(CuCl_2)与乙二胺(en)形成的络合物为催化剂,在水相中进行丙烯酸(AA)和丙烯酰胺(AM)可控自由基聚合反应。对丙烯酰胺与丙烯酸共聚反应可控性进行了讨论。聚合反应的最佳条件为:45℃下原料配比为n(AM):n(CuCl_2):n(en):n(KPS)=400:0.7:1.4:0.25。在此条件下,聚合反应的线性相关系数良好,单体转化率达96.63%,黏均相对分子质量达1.11×10~7。  相似文献   

3.
通过GCMS和FT-ICR MS方法分析了苯乙烯聚合物中低聚物及高聚物的组成和结构,讨论了抽提蒸馏过程中苯乙烯聚合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在抽提蒸馏过程中引起苯乙烯聚合的机理有自由基引发和热引发两种,其中热引发的几率较大;在链引发阶段,1,3,5-三苯基环己烷参与了生成乙苯基自由基的反应,而且抽提原料中的乙苯也参与了苯乙烯聚合的链转移反应。  相似文献   

4.
王国祥  武鹄 《石油化工》2010,39(10):1122
以苯乙烯(St)和丙烯腈(AN)为单体,偶氮二异丁腈(AIBN)-FeCl_3-顺丁烯二酸(BA)为复合催化体系,N,N-二甲基甲酰胺为溶剂,采用反向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法合成了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PAN),该聚合反应具有可控性。考察了单体配比、n(AIBN):n(FeCl_3):n(BA)、反应温度对聚合反应速率、PAN的数均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n(AN):n(St)=50:50、n(AIBN):n(FeCl_3):n(BA)=1:1:2、反应温度为70℃时,聚合反应速率较快,PAN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小于1.20(单体转化率大于30%之后),此时聚合反应的可控性较好。  相似文献   

5.
丁基苯乙烯疏水改性阳离子型丙烯酰胺共聚物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自由基胶束聚合法合成了具有良好增粘能力的丙烯酰胺(AM)/丁基苯乙烯(BST)/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疏水缔合水溶性共聚物PBAD,考察了反应条件对共聚产物表观粘度的影响。适宜的聚合反应条件为:DMDAAC、BST和引发剂加量相对于单体总量的摩尔分数分别为10%、1.0%和0.14%,总单体和表面活性剂CTAB在水溶液中的质量分数分别为20%和3.0%,反应温度50℃,pH=6~7,反应时间12 h。采用以上反应条件得到PBAD的临界缔合质量浓度1 g/ l和2 g/l的水溶液表观粘度分别为18 mPa.s和 69 mPa.s。采用UV、FT-IR、 1H NMR和DSC手段表征了共聚物的分子结构。DSC结果表明,疏水链段以微嵌段结构的形式分布于PBAD分子中。这种微嵌段结构有利于聚合物分子间的疏水缔合。  相似文献   

6.
淀粉与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二元接枝共聚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苯乙烯(St)、甲基丙到甲酯(MMA)与淀粉的接枝共聚合反应,以焦磷酸锰〖Mn(H2P2O7)3〗^3-为引发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为乳化剂,考察了引发剂浓度、反应温度、单体浓度对原位聚合反应中单体的转化率(C)、接枝率()C)、接枝效率(GE)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2-羟基-2-甲基-1-苯基-1-丙酮(1173)为光引发剂,Fe Cl3·6H2O作为催化剂,六次甲基四胺作为配体,维生素C作为还原剂,在无水乙醇溶剂中进行聚合反应。通过光诱导原子转移自由基沉淀聚合法合成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研究了反应时间、光引发剂用量、还原剂用量、配体用量、催化剂用量等因素对聚合反应收率的影响。聚合物的红外谱图证实得到目标产物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热分析结果表明该种方法得到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金属残留量较低。并通过改变实验参数得到了甲基丙烯酸甲酯均聚的最佳反应条件:反应时间12 h,引发剂1173与单体总量的摩尔比为1:25,还原剂维生素C与单体总量的摩尔比为3:4,催化剂Fe Cl3·6H2O与单体总量的摩尔比为3:250,配体六次甲基四胺与单体总量的摩尔比为3:100。  相似文献   

8.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制备苯乙烯和丙烯共聚物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在金属茂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使苯乙烯和丙烯共聚,其中该金属茂催化剂包括一种金属茂,其具有式(Ⅰ):R”(CpRm(FluR’n)MQ2,其中Cp包括茂基环;Flu包括芴基环;R”包括赋予该组分立体刚性的结构桥;每个R是相同或不同的并且是有机基团;m是0—4的整数;每个R’是相同或不同的并且是有机基团:n是0—8的整数;M是周期表IVB族的金属原子或是钒;以及每个Q是具有1—20个碳原子的烃或是卤素;  相似文献   

9.
以叔丁基过氧化氢(TBHP)为引发剂,4,5-二氢化-2-(8-十七碳烯基)-1H-咪唑-1-乙胺(OLC)为配体,FeCl3,NiCl2,CuCl2分别为催化剂,实现了苯乙烯(St)进行反向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RATRP)反应合成聚苯乙烯(PSt)。实验结果表明,St的RATRP反应为活性可控反应,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PSt的相对分子质量随St转化率的增加呈线性增加,PSt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较窄,表明RATRP反应为活性可控。在TBHP-CuCl2-OLC催化体系中,反应速率最快,PSt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最窄(1.29),引发效率最高(0.89);扩链反应也证实该RATRP反应具有活性可控的特征。在TBHP-CuCl2-OLC催化体系中,考察不同温度下的表观增长速率常数和自由基浓度,并求得St的RATRP反应的表观活化能(73.39kJ/mol)和平衡态焓(40.88kJ/mol)。  相似文献   

10.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聚磺化苯乙烯接枝的水溶性碳纳米管及其制备方法。将碳纳米管处理后使其表面带有特定引发基团;然后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反应引发乙烯基苯磺酸钠单体聚合,得到聚磺化苯乙烯接枝的水溶性碳纳米管。这种制备方法简单易行,可控性强;所得产品在水中表现出良好的溶解性,可以作为水溶性高分子材料的特种添加剂;  相似文献   

11.
丙烯酸与丙烯酰胺的反相悬浮共聚合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丙烯酸和丙烯酰胺为原料,环己烷作分散介质,Span-80作悬浮剂,过硫酸钾与亚硫酸氢钠氧化-还原体系作催化剂,采用一步法合成了聚丙烯酸-丙烯酰胺。产物采用热分析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合成产物为目标产品。考察了原料配比、分散介质用量、悬浮剂用量、催化剂用量及反应温度等工艺条件对反应收率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使聚丙烯酸-丙烯酰胺的收率达到92%。  相似文献   

12.
考察了Gs—11催化剂用于乙苯脱氢制苯乙烯工艺条件对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乙苯空速1.0~1.4h-1,反应温度610~620℃,水蒸气与原料乙苯质量比1.6.2.0条件下,乙苯转化率达74%以上,苯乙烯选择性达94%以上;原料组成中加入0.5%的苯或2.0%的甲苯对催化性能无影响,原料组成中加入2.0%苯乙烯使乙苯转化率下降1.27%。提高反应温度有利于缩短GS-11催化剂的诱导期。  相似文献   

13.
陈林  史铁钧 《石油化工》2011,40(4):419-424
以丙烯酰胺(AM)为主体、对苯乙烯磺酸钠(SSS)为功能单体,采用分散聚合法合成了P(AM-SSS)———驱油剂。利用检测产物相对分子质量和单体转化率的手段考察了影响共聚反应的各因素和变化规律,并通过测试P(AM-SSS)盐溶液表观黏度的方法对产品进行了综合的抗盐耐温性能评价。P(AM-SSS)合成的较佳条件:V(叔丁醇)∶V(水)=1∶1、初始单体含量w(AM+SSS)=20%(基于体系质量)、w(聚乙烯吡咯烷酮)=6%(基于单体总质量)、w(过硫酸钾)=0.25%(基于单体总质量)、w(SSS)=15%(基于单体总质量)、75℃、6h;在此条件下合成的P(AM-SSS)的相对分子质量最大,单体转化率最高且具有较优异的抗盐耐温性能。  相似文献   

14.
丙烯酸钠与丙烯酰胺共聚反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慕朝  赵如松 《石油化工》2003,32(9):767-770
在实验室研究了丙烯酸钠与丙烯酰胺共聚制备部分水解的聚丙烯酰胺反应 ,实现了无氨化环境友好的制备方法。并探讨了化学除氧方法 ,它与目前的氮气驱氧法相比 ,不会带出有害组分。实验研究了聚合反应速率的控制、pH对交联的影响及引发温度、单体浓度和两种单体配比对反应的影响。评价了产品特性粘数、相对分子质量等性能 ,得到了相对分子质量大于 2 0× 10 7的聚丙烯酰胺  相似文献   

15.
实验研究了丙烯酸钠与丙烯酰胺共聚制备聚丙烯酰胺的反应,实现了非水解的制备方法。用化学方法除氧,可消除氮气驱氧法中有害组分携带放空问题。对聚合反应速度的控制及pH值、单体浓度及配比等对聚合反应影响因素的考察结果表明:通过加入多价金属离子(如Cu^ 2)控制氧化还原引发体系中的氧化还原速率以及使用不同活性引发剂可以实现对聚合反应速率的控制;pH值高对产品溶解有利,但会降低相对分子质量,而且会延长反应时间;单体浓度越高,反应越快,且随丙烯酸钠比例增高,反应时阃变长。实验按照GB12005—89评价了产品特性粘数、相对分子质量等性能,得到了相对分子质量为2000万的聚丙烯酰胺。  相似文献   

16.
以过硫酸钾作引发剂,N-(1-萘基)马来酰亚胺(N—NPMI)和苯乙烯(St)为原料,采用细乳液聚合法合成了N—NPMI/St共聚物,研究了原料配比、引发剂用量、反应时间、温度等工艺条件对产品收率的影响。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热分析仪、乌式黏度计对共聚物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合成N—NPMI/St共聚物的最佳工艺条件是n(N—NPMI)/n(St)为1:2.反应温度为75℃,引发剂过硫酸钾用量为5.5mmol/L,乳化剂十二烷基硫酸钠用量为9.9mmol/L.反应时间为3.5h。  相似文献   

17.
在十二烷基硫酸钠、十二烷基联苯醚二磺酸钠及辛基苯酚聚氧乙烯醚所组成的阴离子/非离子复合乳化剂存在下,用批量聚合法和半连续聚合法制备了苯乙烯(S t)-对乙烯基苯磺酸钠(NaSS)二元乳液共聚物,用动态激光光散射法研究了乳胶粒的粒径与聚合工艺及NaSS加入量的关系。依次以甲醇和水为溶剂,利用索氏提取器对共聚物试样进行纯化,并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法对提纯后的共聚物试样进行结构及组成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当NaSS的摩尔分数为5%~20%时,乳胶粒的粒径随NaSS加入量的增加而增大。随NaSS加入量的增加,批量聚合法共聚物中NaSS单元的含量变化较小,半连续法共聚物中NaSS单元的含量则增加。  相似文献   

18.
以二乙烯三胺和油酸反应合成了油酸咪唑啉(OLC)新配体,以叔丁基过氧化氢和2-溴代丙酸乙酯分别为引发剂,氯化铁、氯化镍、氯化铜分别作催化剂,实现了苯乙烯的反向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和甲基丙烯酸甲酯的电子活化再生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聚合反应均为"活性"/可控,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OLC在电子活化再生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中具有配体和还原剂双重功能,CuCl_2/OLC体系的苯乙烯反向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得到的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分布较小(1.29),而CuCl_2/OLC体系的甲基丙烯酸甲酯电子活化再生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得到的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分布更小(1.24)。  相似文献   

19.
St/NPMI悬浮共聚树脂颗粒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磷酸钙和十二烷基硫酸钠组成复合分散剂,进行苯乙烯和N-苯基马来酰亚胺的悬浮共聚合反应。试验中分别探讨了分散剂用量、助分散剂用量、水油比和搅拌强度对共聚树脂颗粒的平均粒径d、粒径分布标准偏差σ和颗粒表观密度ρ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