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老年消化道癌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72 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36 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心理指导、饮食护理、行为训练、社会支持等护理干预;对照组36 例给予常规护理.采用症状自评表SCL-90 评价两组患者的生理、心理变化.结果:实验组患者SCL~90 总分、总均分、阳性项目数及躯体化、强迫症状等6个因子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有利于改善老年消化道癌症患者生理、心理状况,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明燕 《医学综述》2014,(3):557-559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精神心理状况。方法选取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重庆市职业病防治院呼吸内科收治的COPD患者70例作为COPD组,另外同期选择体检健康者7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生活质量量表(SF-36)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两组受试者生活质量及心理状况进行评定并进行比较。结果 COPD组SF-36在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8项评分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除敌意、恐怖两项目外,COPD组SCL-90评分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其中以焦虑、躯体化、抑郁、偏执、强迫、人际关系敏感6个因子最为显著。结论 COPD患者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状况均较差,因此在对患者进行躯体治疗的同时应采取一定的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3.
158例肺癌患者心理分析及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心理分析及干预减轻肺癌患者的抑郁情绪,从而提高生活质量.方法心理状况调查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作为评定工具,同时用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分析. 结果通过158例肺癌患者心理分析,SCL-90结果,肺癌患者焦虑,抑郁评分均值显著增高.结论通过心理干预的实施,有利于减轻肺癌患者的负性心理,从而有利于肺癌患者的治疗,改善预后及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护理疗法对躯体形式障碍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将躯体形式障碍6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2组均使用药物治疗,对照组采用精神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认知行为护理干预12周,即教育干预、心理干预、放松训练等。干预前后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干预效果进行评定。结果:2组患者干预前SDS、SAS和SCL-90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认知行为护理干预12周后,观察组患者的抑郁、焦虑评分均明显低于干预前和对照组(P0.01);而在SCL-90各因子分中,观察组躯体化,抑郁、焦虑,人际敏感因子分变化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认知行为护理疗法能显著改善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5.
癌症患者的心身状况及心理干预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 目的】研究癌症患者的心身状况及心理干预对心身状况的影响。【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 SCL- 90) 、焦虑自评量表( SAS) 、抑郁自评量表( SDS) 评定癌症组(72 例)、肝炎对照组(30 例)及健康对照组(30 例)的 心身状况, 并随机将72 例癌症患者分为两组, 干预组(40 例)接受生物学治疗及心理干预, 对照组(30 例)只接 受生物学治疗, 治疗后用上述量表再评定一次。【结果】癌症组的SAS 标准分、SDS 抑郁指数及各项抑郁特异症 状评分、SCL-90 总分、阳性均分、躯体化、抑郁、焦虑因子分高于肝炎组和健康组( P< 0.01) ; 干预组SAS 标准 分、SDS 指数、SCL-90 总分、躯体化、抑郁、焦虑及敌对因子分干预后评定显著低于干预前( P< 0.01) , SAS 标准 分、SDS 指数、SCL-90 抑郁因子的减分值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01) 。【结论】癌症患者有明显的焦虑抑郁症状, 心身状况较差; 心理干预能有效改善癌症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 减轻心理症状。  相似文献   

6.
癌症患者的心身状况及心理干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癌症患者的心身状况及心理干预对心身状况的影响。【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癌症组(72例)、肝炎对照组(30例)及健康对照组(30例)的心身状况,并随机72例癌症患者分为两组,干预组(40例)接受生物学治疗及心理干预,对照组(30例)只接受生物学治疗,治疗后用上述量表再评定一次。【结果】癌症组的SAS标准分、SDS抑郁指数及各项抑郁特异症状评分、SCL-90总分、阳性均分、躯体化、抑郁、焦虑因子分高于肝炎组和健康组(P〈0.01);干预组SAS标准分、SDS指数、SCL-90总分、躯体化、抑郁、焦虑及敌对因子分干预后评定显著低于干预前(P〈0.01),SAS标准分、SDS指数、SCL-90抑郁因子的减分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癌症患者有明显的焦虑抑郁症状,心身状况较差;心理干预能有效改善癌症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减轻心理症状。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心理、行为干预对难治性癫痫伴心理行为异常患者影响。方法难治性癫痫伴心理行为异常患者102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52例,对照组50例。两组均给予抗癫痫药物治疗并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上述方法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认知行为干预、家庭干预、用药指导。分别于干预前后运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价两组患者心理、行为状况。结果入院时两组患者SCL-90总分均大于172分,两组患者SCL-90总分及各因子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实验组患者SCL-90总分及各因子分均明显低于干预前(P〈0.05),也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可有效改善难治性癫痫伴心理、行为障碍患者的心理状况。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心理行为干预对改变冠心病患者情绪和提高临床疗效的效果。方法:将108名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每组54例)进行对照研究。实验组在临床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心理行为干预,对照组只进行临床常规治疗。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两组患者于心理干预前、心理干预后1个月末及3月未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心理行为干预后实验组SCL-90量表中的躯体化因子分、人际关系因子分、抑郁因子分、焦虑因子分、恐怖因子分明显低于临床常规治疗的对照组(P〈0.05);实验组SAS(45.44±10.27)分、SDS(52.86±10.13)分,标准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行为干预能明显提高冠心病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提高其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乳腺癌术后患者89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1例,采用常规护理(一般心理支持、饮食指导、语言及肢体功能训练指导),干预组48例,除接受上述常规护理外,还进行系统护理干预。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定患者心理健康状况;根据QLQ—C30癌症患者生存质量核心量表评价患者生活质量。结果干预组SCL-90评定总分、平均分和阳性项目数、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等因子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生活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系统化护理干预可改善乳腺癌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心理社会干预对躯体形式障碍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方法将60例躯体形式障碍患者分为研究组(药物合并心理社会干预30例)和对照组(单纯药物治疗30例),观察时间为6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症状自评量表(SCL-90)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两组HAMD 及SCL-90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周后,研究组HAMD及SCL-90各因子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结论 心理社会干预是辅助治疗躯体形式障碍一种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措施对于贲门癌术后营养不良患者心理状态的积极作用以及对生活质量的有利影响。 方法 将 56 例贲门癌术后营养不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 28 例。对照组按常规进行入院宣教、疾病知识教育和健康教育,干预组在此基础上接受 3 次结构性心理干预。用 SCL-90 和 QLQ-C30 评定两组患者在入院时和心理干预 1 个月后心理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结果 56 例营养不良患者入院时 SCL-90 各因子得分均显著高于全国常模 (P<0.01);1 个月后干预组 SCL-90 除敌对因子外,其他各因子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1 个月后干预组 QLQ-C30 躯体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总体健康、疲乏、恶心呕吐、失眠、食欲丧失、便秘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结构性心理干预措施对于减轻贲门癌术后营养不良患者的心理压力以及提高其生活质量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心理因素干预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将入选的6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心理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心理因素干预治疗4周。两组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进行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估心理状态,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测定量表(ADL)、神经功能缺损量表(DNF)评定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结果治疗后两组抑郁、焦虑、恐怖、偏执几个项目均有明显改善(P〈0.05),但是干预组抑郁、焦虑、恐怖、偏执几个项目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DNF评分均明显下降,ADL评分均明显增高(P〈0.05),但干预组DNF评分和ADL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因素干预治疗能明显提高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心理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张波  王兰 《中国医药导报》2012,9(35):159-161
目的研究认知行为护理干预对改善乳腺癌术后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效果。方法 60例乳腺癌术后患者被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认知行为护理,干预4周。干预前后分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症状自评量表(SCL-90)作为工具进行评价。结果认知行为护理干预后,干预组SAS、SDS、SCL-9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认知行为护理干预能显著改善乳腺癌术后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改善患者心理健康水平,提高生活质量,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究应用综合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生存质量及心理状态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0月在绍兴第二医院呼吸内科收治的90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综合护理。比较2组患者治疗效果及护理前后血气指标的变化,并应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BREF)、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分比较2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 结果 2组患者护理干预前血气指标、SCL-90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患者为77.8%;2组患者血气指标均有明显改善,但观察组患者PaO2明显高于对照组,PaCO2低于对照组(均P<0.05)。2组患者WHOQOL-BREF评分及SCL-90评分均改善,但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5.6%,高于对照组的82.2%(P<0.05)。 结论 综合护理不仅提高了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生存质量,还调整了患者的心理状态,增加了患者治疗的信心,加强了护患合作,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5.
心理干预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对符合慢性乙型肝炎诊断标准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49)给常规抗病毒及对症治疗;试验组(n=51)在此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8周为1疗程。8周末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及健康状况调查问卷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心理干预后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SCL-90总分及各因子分均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SF-36总评分及生理功能(PF)、生理职能(RP)、精神健康(MH)、社会职能(SF)、躯体疼痛(BP)和活力(V)的平均评分两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心理干预可改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健康状况,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心理特点和生活质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调查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心理特点和生活质量状况,为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对18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炎组)和190例正常体检健康人群(对照组)进行症状评定量表(SCL-90)和健康状况问卷(SF-36)量表测定。结果肝炎组SCL-90中总分、躯体化、人际关系、焦虑、抑郁、敌对因子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炎组SF-36得分在维度躯体疼痛、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角色、心理健康、总的健康状况等方面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存在严重的心理问题,生活质量明显下降;对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应给予积极的针对性的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17.
骆菊英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23):2802-2804
目的:了解结直肠癌患者肠造瘘术后的生活质量情况,探讨和分析护理干预与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改善的相关性,旨在寻求相应的护理对策,提高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选择本院胃肠外科结直肠癌肠造瘘术后的患者13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其中干预组(66例)术后给予常规护理和特定护理干预,对照组(64例)给予常规护理。两组均采用SF-60和SCL-90量表进行生活质量评定和心理状况评定。两组均采用SF-60和SCL-90量表进行生活质量评定和心理状况评定。结果:干预组患者的术后各项生活质量均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心理状况评定数值较术前均有所减小,表明患者的心理状况都有所改善,但干预组患者的心理改善状况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笔者认为特定的护理干预能提高患者手术后的生活质量,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10):155-158
目的探讨合理情绪疗法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心理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4月于我院就诊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76例,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分为观察组(n=38)与对照组(n=38),两组患者均接受R-CHOP方案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合理情绪疗法,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与干预前相比,两组患者的SCL-90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SCL-90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干预前相比,两组患者的QLQ-C30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QLQ-C30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合理情绪疗法能够有效提高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护理效果,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改善心理健康状况,并有效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卵巢癌患者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90项症状清单、焦虑自评量表及抑郁自评量表,对潍坊市奎文区妇幼保健院2007年6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56例卵巢癌患者(研究组)及3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进行了心理健康状况测评。结果与健康志愿者相比,卵巢癌患者精神症状多、焦虑及抑郁程度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部分卵巢癌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精神症状。在对卵巢癌患者进行躯体治疗的同时,有必要同时提供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20.
护理干预对宫颈癌同步放化疗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宫颈癌同步放化疗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将80例住院同步放化疗的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除常规护理外,时患者实施全程护理干预。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6周后采用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护理干预前两组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性、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等因子分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干预6周后,对照组患者SCL-90各因子分无明显变化;观察组患者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时性、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等因子分与时照组患者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护理程序对宫颈癌同步放化疗患者实施护理干预,能有效减轻宫颈癌患者心理压力,改善负性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