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对鼠李糖乳杆菌发酵生产L-乳酸的发酵培养基组成进行了研究;通过正交实验得到最佳氮源组合为酵母粉5g/L,蛋白胨10g/L,牛肉膏15g/L;生长因子实验表明,番茄汁和白菜汁的添加量各为10%时,L-乳酸的产量最高;葡萄糖、吐温80、生长因子和氮源的四因素正交实验表明,最佳培养基组成为葡萄糖160g/L,酵母粉5g/L,蛋白胨10g/L,牛肉膏15g/L,吐温801mL/L,番茄汁50mL/L,白菜汁50mL/L。用该培养基发酵所得L-乳酸的产量高达143.6g/L,得率为89.8%。   相似文献   

2.
将自杀质粒pDT转化到鼠李糖乳杆菌JCM 1553中,成功获得了具有四环素抗性的鼠李糖乳杆菌.生长曲线说明,重组菌株能在5 μg/mL四环素MRS培养基中正常生长,最适培养温度为37~42℃.重组菌株在含有10%、15%、20%、25%的葡萄糖发酵培养基中的发酵结果显示:37℃,200 r/min发酵40~88 h,菌体密度OD600最大为29.05;残糖含量最低为0.604%,L-乳酸的最大产量为228.19g/L,葡萄糖转化率最大为96.24%.  相似文献   

3.
耐糖鼠李糖乳杆菌发酵生产L-乳酸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一株耐糖鼠李糖乳杆菌在高浓度葡萄糖条件下发酵生产L-乳酸进行研究。考察了接种量、发酵温度、pH和中和剂对乳酸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最适发酵条件为接种量15%(w/w),温度40℃,pH613,中和剂为氨水。当初始葡萄糖浓度为200g/L时,在16L罐中分批发酵90h,L-乳酸浓度达到182.8g,L,转化率为91.4%,产酸速率为2.03g/(h·L)。  相似文献   

4.
以一株产L-乳酸的干酪乳杆菌G-02为出发菌,采用硫酸二乙酯(DES)和亚硝基胍(NTG)进行诱变,利用高温高糖培养基选育出一株L-乳酸发酵活力较强的菌株G-04。并且对该株菌7L发酵罐发酵条件进行了研究,探讨了溶氧、中和剂、补料方式对发酵过程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适当的发酵条件下,该菌株可积累L-乳酸浓度达到188g/L,糖转化率大于90%,发酵周期小于44h。  相似文献   

5.
以一株产L-乳酸的干酪乳杆菌G-02为出发菌,采用硫酸二乙酯(DES)和亚硝基胍(NTG)进行诱变,利用高温高糖培养基选育出一株L-乳酸发酵活力较强的菌株G-04。并且对该株菌7L发酵罐发酵条件进行了研究,探讨了溶氧、中和剂、补料方式对发酵过程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适当的发酵条件下,该菌株可积累L-乳酸浓度达到188g/L,糖转化率大于90%,发酵周期小于44h。   相似文献   

6.
潘道东 《食品科学》2007,28(8):310-313
本研究通过平板划线法及乳酸发酵实验,从干酪及酸菜样品中分离筛选出二株具有较强产L-乳酸能力的乳杆菌。经糖发酵、生长温度、精氨酸发酵产氨、产硫化氢试验及细胞壁中二氨基庚二酸(DAP)成分分析,确认为干酪乳杆菌干酪亚种和干酪乳杆菌鼠李糖亚种。它们在葡萄糖85g/L,乳糖35g/L,酵母膏5g/L,蛋白胨10g/L,NaCl1.3g/L,K2HPO41.5g/L,MgSO4·7H2O0.33g/L,MnSO40.05g/L的培养基中,于37℃下培养48h,产L-乳酸的量分别达到56.50g/L和50.80g/L。  相似文献   

7.
鼠李糖乳杆菌乳酸发酵动力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鼠李糖乳杆菌是一类重要的L-乳酸生产菌,研究其发酵条件及其动力学对发酵工艺及其过程控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鼠李糖乳杆菌1.549,通过摇瓶悬浮试验确定其最佳培养条件及发酵培养基组成.在此基础上,研究初始葡萄糖浓度和产物乳酸的积累对发酵过程的影响,建立发酵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鼠李糖乳杆菌1.549摇瓶发酵最佳培养条件:温度34℃,种龄8 h,接种量5%.由正交试验确定的摇瓶最佳发酵培养基组成:酪蛋白胨15 g/L,酵母膏4 g/L,葡萄糖50 g/L,柠檬酸二铵1 g/L,K2HPO4 2 g,L,乙酸钠2 g/L,MgSO4 0.3g/L,MnSO4·H2O 0.03 g/L,FeSO4·7H2O 0.03 g/L.鼠李糖乳杆菌利用葡萄糖L-乳酸发酵动力学模型结果与本试验结果吻合较好,其乳酸发酵机制属部分生长耦联型.动力学参数揭示,高浓度的初始葡萄糖底物和乳酸的积累对发酵的影响在于其对细胞生长的抑制.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渗透压对于拟干酪乳杆菌(L.paracasei)发酵产L-乳酸的的影响。首先以NaCl作为渗透压调节剂研究渗透压对L.paracasei生长及产酸的影响,通过比较不同浓度NaCl(02mol/L),最终选择1mol/L NaCl作为渗透压保护剂的筛选条件。然后在该筛选条件下,研究了三种渗透压保护剂对L.paracasei产L-乳酸的作用,结果表明添加2g/L脯氨酸可提供最优的渗透压保护作用。最后通过5L罐批发酵验证上述结果,结果显示发酵24h后添加2g/L的脯氨酸能在接下来一段发酵时间内使得乳酸产率和葡萄糖消耗率分别比对照组提高50.34%和39.61%。此外,分析发酵结束时胞外主要副产物,结果表明添加脯氨酸后能够有效降低副产物的生成,提高L-乳酸的生产。本研究通过添加渗透压保护剂脯氨酸提高了乳酸的产量,从而为其他有机酸发酵提供了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采用单因子试验研究了6个操作参数(发酵方式、发酵时间、装载量、接种量、发酵温度及初始p H)对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XJL发酵废弃烟梗制备L-乳酸的影响。根据单因素试验结果,选取接种量、装载量、初始p H及发酵温度进行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结果表明:1初始p H、接种量和装载量对L-乳酸的产率影响显著。2最优操作参数组合为初始p H 7.0、装载量120/250m L(250 m L的锥形瓶装载120 m L的废弃烟梗提取液)、接种量(种子液的移入体积与接种后培养液体积的比例)7.5%、37℃静置培养48 h;此条件下,废弃烟梗发酵产L-乳酸可达157.50 g/kg。   相似文献   

10.
细菌发酵生产L-乳酸高产菌株的选育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利用紫外线诱变方法,对出发菌株干酪乳杆菌YBQ1-1进行诱变处理,以CaCO3-溴甲酚紫平板、高锰酸钾-溴化钾平板、高糖平板、乳酸梯度平板、纯乳酸平板进行筛选,最后得到一株正向突变株YBQH2-14,其L-乳酸产量达到93g/L,对糖转化率达到77.5%,比出发菌株产酸提高48.5%。  相似文献   

11.
王玉华  陈萍  朴春红  王磊 《食品科学》2009,30(21):316-319
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了耐酸性强、高产L- 乳酸的改组菌株Lc-F34 的发酵最适碳源为葡萄糖、初始葡萄糖浓度为90~110g/L,淀粉葡萄糖水解物可以作为乳酸发酵的碳源;最适氮源为酵母抽提物,玉米浆次之,玉米浆可以部分或全部代替酵母抽提物作为乳酸发酵的氮源;适量的MgSO4 和MnSO4 对该菌株的发酵有刺激作用,MgSO4 最适浓度为0.3%,MnSO4 最适浓度为0.05%。  相似文献   

12.
在L-乳酸发酵生产中,用廉价的黄豆粉补充微量维生素液,替代培养基中昂贵的酵母粉,L-乳酸的产物浓度和得率与使用酵母粉相比相差不大。氮源经优化后,使用3.5%~4.5%的黄豆粉并添加最优剂量的8种维生素混合液,摇瓶实验,120 g/L葡萄糖转化得到104 g/L的L-乳酸,得率为86.7%;5 L发酵罐实验,3.5%的黄豆粉补充维生素混合液,初始葡萄糖浓度150 g/L,L-乳酸浓度为128 g/L,得率达到85.3%,基本达到了以酵母粉做氮源和生长因子的发酵指标。  相似文献   

13.
固定化乳酸菌发酵大豆秸秆酶解液制备L-乳酸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忠  杨萍  汪群彗  姜兆华 《食品科学》2004,25(10):115-118
对影响固定化乳酸菌发酵大豆秸秆酶解液的因素进行了研究,并与游离乳酸菌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固定化乳酸菌对温度变化的稳定性比游离乳酸菌高,最适发酵温度都在30℃;固定化细胞颗粒大小对乳酸产量没有显著影响;随着底物糖浓度的增加,游离乳酸菌与固定化细胞的乳酸产量都相应增大,游离乳酸菌与固定化乳酸菌发酵的最适接种量为10%;固定化细胞与游离乳酸菌发酵的最适pH值为5.5,固定化细胞对pH值变化的稳定性比游离细胞高。  相似文献   

14.
应用基因组改组选育耐糖L-乳酸高产菌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雷  雷霆  裴晓林  刘景圣 《食品科学》2007,28(9):369-373
本研究应用基因组改组提高鼠李糖乳杆菌的耐糖能力,进而提高L-乳酸的产量。通过紫外线和亚硝基胍诱变方法获得8株改良出发菌株。考察了氨基酸前处理和变溶菌素对原生质体形成的影响。利用双亲灭活的原生质体进行递进式融合,经过两轮基因组改组和碳酸钙高糖平板及瓶筛选,选育出了耐糖改组菌株F2-2。在初糖浓度为150g/L发酵罐中,F2-2的乳酸产量为140g/L,是野生型乳杆菌的1.8倍。结果表明基因组改组技术能够快速提高乳酸菌耐糖和产酸能力两个表型。  相似文献   

15.
王玉华  裴晓林  李岩  王萍 《食品科学》2009,30(1):147-150
随着L- 乳酸在可降解塑料中的应用逐渐增加,乳酸发酵生产受到广泛重视。为了获得较高的生产效率,对于用于工业生产的菌株--基因组改组菌株Lc-F34,优化其发酵工艺是十分必要的。本实验采用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对干酪乳杆菌基因组改组菌株Lc-F34 发酵工艺进行优化研究,获得该菌株的发酵工艺为:最适pH5.5,度40.2℃。  相似文献   

16.
姜绍通  吴学凤  刘靖  刘模  杜威 《食品科学》2009,30(9):124-128
为了选择米根霉半连续发酵产L-乳酸工艺参数,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接种量、CaCO3添加时间、温度、装液量及转速进行了优化,并采用培养基重复发酵,建立米根霉半连续发酵工艺。其中摇瓶半连续发酵条件为:孢子接种量4%,种子接种量10%,发酵开始时添加CaCO3,装液量为20%~30%,0~36h时发酵温度28~30℃、36~72h时发酵温度32~34℃,转速200r/min。7L磁力搅拌发酵罐半连续发酵工艺条件为:搅拌转速为300r/min,通气量为1.25L/(L·min),温度为32℃。发酵罐重复发酵稳定,产L-乳酸最高达到86%。为米根霉半连续发酵产L-乳酸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7.
对突变株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FH2-8-9菌体培养条件、液体培养基成分进行了研究.结果证明,发酵过程中pH的调节及H 和游离乳酸的添加可以促进菌体生长,并提高了L-乳酸的产量;培养基中添加乳糖和果糖、酵母膏和蛋白胨、CaCO3对菌体生长和产酸均有重要影响;调节葡萄糖与丙酮酸钠的比例为9:3,并在发酵42 h时添加丙酮酸钠,L-乳酸产量可达75 g/L.  相似文献   

18.
孙姜  郑丽雪  王立梅 《食品科学》2011,32(19):180-183
研究Lactobacillus paracasei W2分批发酵过程中细胞生长、苯乳酸(PLA)的积累、葡萄糖消耗的变化规律。基于Logistic方程和Luedeking-Piret方程,建立了PLA分批发酵过程中细胞生长、产物合成及基质消耗随时间变化的数学模型。通过Matlab 7.0 软件进行最优参数估计和非线性拟合,拟合模型R2均大于0.955,显示了模型与实验数据能较好地吻合,反映了Lactobacillus paracasei W2分批发酵合成PLA过程的动力学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