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国有灌区经营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对甘肃国有灌区的现状及面临的问题从内部和外部环境进行了分析,提出深化国有灌区经营管理体制改革,必须从政府、水管单位两方面着手,政府做好宏观协调、规划、服务工作,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选拔、培养经营管理人才,努力造就一支德才兼备、懂技术、会管理的经营者队伍。国有灌区经营管理应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建立竞争机制、激励机制、约束机制,实现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从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逐步形成适应市场经济的国有灌区经营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2.
抓住机遇 深化陕西省灌区改革史鉴,王兰桂,郑生民(陕西省水利厅西安710004)党的十四大进一步确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并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了抓住机遇,理顺关系,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水利管理机制,推动灌区管理单...  相似文献   

3.
《新疆水利》2007,(1):34-35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昌吉回族自治州支渠出口以上骨干水利工程由各级水利管理单位管理,末级渠道及配套工程由村组进行管理,末级供水工程由农户进行维修、养护和更新改造。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特别是农村税费改革以后,灌区末级渠系管理主体缺位、管理体制不顺、工程产权不清,造成工程效益衰减,严重制约了灌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中国水利》1998,(7):23-23
进入90年代以来,各地国有大中型灌区管理单位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加快经济体制改革的方针、政策,借鉴国有企业改革和国外灌区管理经验,结合灌区实际,对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灌区管理体制进行了改革,为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新型灌区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进行了有益的尝试。探索或改革的形式有:进行灌区股份合作制改造;推行农民参与灌区管理,组建用水户协会;灌区斗渠工程实行公开竞价承包、租赁;成立供水公司等。以下刊登的是河北省石津灌区、湖北省漳河灌区、山东省跋山灌区、陕西省泾惠渠灌区管理体制改革的一些做法,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5.
尚志强 《山西水利》2002,(Z2):69-70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灌区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通过对丹河灌区现状、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新形势下灌区生存与发展的思路及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中国灌区管理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陈晓坤 《人民黄河》2002,24(1):26-27
随着农业经济的发展,对我国现行灌区硬件设施和软件管理均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灌区硬件设施要改造配套、逐步现代化,灌区软件管理也要从观念、理论、制度、政策等方面进行改革。经济自立灌溉区(SIDD)是一种先进的灌区管理模式,从我国8个省(区)进行的试点效果来看,它完全符合我国国情。经济自立灌溉区的建立是我国灌区管理模式改革的首选方向。  相似文献   

7.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我国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必然选择,将为世界各国同中国开展经济贸易往来提供前所未有的机遇。国家大Ⅱ型灌区、河北省大型灌区——石津灌区以坚实的水利保障为受益市、县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随着中国全面加入WTO,灌区作为大农业范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必将接受新的挑战和考验。如何正确应对入世带来的一系列冲击和影响,如何在严峻的挑战面前抓住生存发展的机遇,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  相似文献   

8.
国有大中型灌区与国有大中型企业一样,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举足轻重,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的骨干基础设施,国有大中型灌区与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息息相关。黑龙江省现有大中型灌区315座,但旧有的体制和传统的灌溉方式,难以适应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如何使这些大中型灌区走出困境,实现由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的跨越?在厅党组的指示下,我们带着这样的问题,于2000年7月28日至8月16日对河北省石津灌区、新疆玛纳斯河和头屯河灌区、湖北省漳河灌区等大型灌区的管理、节水灌溉和计量收费等方面进行详细考察,为下步我省灌区改革的全面推开积累了经验。 一、考察情况及经验介绍 (一)河北省石津灌区 石津灌区位于河北省中南部,设计灌溉面积250万亩。全灌区共有6级固定渠道,下设3个配水站、6个管理所、33个灌溉站。灌溉站为群众性灌溉管水组织,按渠系分片设立,负责支渠及以下工程管护和用水管理,财务独在,自负盈亏。 石津灌区1996年开始对所属33个灌溉站进行改革,目前已改革灌溉站7个,涉及面积月万亩,这7个站都组建了用水者协会。在石津,我们重点考察了灌区的2个所、4个用水者协会和总干渠渠道防渗施工现场。 石津灌区的主要作法是: 在体制上,推...  相似文献   

9.
国有大中型灌区是水利事业的主要支撑。在我国已跨入科技创新加速的时代,社会生产力开始在高起点上发展的新形势下,我省灌区现行的体制和经营方略已落后于时代的发展,管理理念的完善和发展速度也已远远落后于社会经济的发展速度。其主要表现在观念落后、管理粗放、手段陈旧、链接松散、科技含量低、信息化程度差等方面。有些问题已成为制约灌区发展的瓶颈。因此,解决灌区深化改革所面临的问题愈为迫切。第一生产力如何促进灌区的发展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是邓小平同学提出的英明论断。它准确地反映了目前社会状况下科技对生产力和生…  相似文献   

10.
石头河灌区是陕西省关中地区五大省直灌区之一,通过对灌区水资源价格管理体制运行现状的分析,指出长期缺乏灵活的水资源价格调整机制,使灌区水资源价格严重背离实际价值,处于无价或低价状态,水资源浪费严重,水资源价格调整困难。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灌区应根据水资源条件、水利工程管理状况和投入的实际,结合群众的收入和社会经济情况,通过建立合理定价机制、理顺体制,规范管理和进一步完善水费计收办法等措施促进水资源价格管理体制改革,实现水资源价格管理体制改革的平稳过渡和顺利推进,促进灌区的良性运行与发展。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改革开放进入全方位推进的新阶段。作为水利基础产业的国有灌区,如何在市场大潮中重新定位,乘势而上,这是水利行业所面临的一个新课题。本文结合洛惠渠灌区的改革实践,提出几点粗浅的意见。 一、体制变革迫使重塑国有灌区 水利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这是人们重新审视水利地位作用所形成的高度共识。但当前大多数国有灌区的发展现状和自身实力与基础产业地位相悖。在新旧体制转换的关键时期,亟需对国有灌区重塑再造,逐步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灌区管理新体制。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做为水利行业的灌区体制改革如何进行,已提到面前。我认为,目前应首先从灌区运行中存在的5个方面问题深入研究。(1)缺乏一套适合灌区进行强化管理的具体措施;(2)没有一套制约地方政府自觉支持灌区工作的机制;(3)灌区内部管理机制没有跟上改革的形势;(4)灌区支级以下渠道产权不明晰;匕)灌区供水体制还未脱离“人民公社”时期的旧有模式。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有如下两个方面:一是灌区新的体制尚未建立起来,旧的体制仍在运行;二是目前,我国“以法治水”还处于起步阶段,在当…  相似文献   

13.
深化灌区改革提高经营效益滦河下游灌溉管理处俞怀元,郑国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逐步完善,灌区如何转换经营机制,推向市场,实现经济工作良性运行,不断提高经济、社会、生态和自身效益,是灌区急待解决的问题。滦河下游灌区几年来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  相似文献   

14.
王斌 《甘肃水利水电技术》2007,43(3):169-170,172
根据河水灌区用水管理工作需要,结合河水灌区实际,从不同角度分析了市场经济体制下灌区计划用水问题;并对灌区管理体制改革提出了解决的措施和对策,有利于推动节水型社会建设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5.
灌区是保证国家水稻稳产增产的基石,但我们在黑龙江省部分灌区调查发现,由于灌区管理单位政企不分、体制不顺,加上近年来国家对灌区投入严重不足,造成黑龙江省部分灌区工程建设严重老化失修,灌区管理单位生存艰难,灌区发展陷入困境,影响了灌区内农田正常灌溉。有关专家认为,国家有关部门应尽快对灌区管理单位姓“政”、姓“企”予以定性,并增加对灌区的投入,让黑龙江省的灌区真正成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石。  相似文献   

16.
滦下灌区是6、67万hm^2以上的大型灌区、现在还一直沿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管理模式。近些年来在管理方面虽有些改革,但也未能彻底摆脱市、县、乡、村四级管理的体制,责、权、利不明确,组织之间脱节,造成工程老化失修、经营粗放、使资源未得到良好地配置等弊端。对建立农民用水户协会、加强灌区管理这一模式进行了研究,认为该管理模式能使灌区的效益充分发挥,实现灌区经济发展和良性循环,能及时、足额地收缴水费,实现管理运行的顺畅,使用水户成为灌区投入的主体、确保工程的及时维修、更新。此管理模式已初步形成,经近两年来的试运行,发现了一些问题,并指出了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17.
孔强 《河北水利》2016,(9):37-37
提出灌区体制机制改革对现代灌区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探索建立多方参与的精简高效的灌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快灌区现代化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灌区本身的自然地理条件、农村综合政策、体制机制方面剖析灌区目前面临的生存挑战;从小康社会建设、新时期治水方略、灌区基础设施等方面阐述了灌区独特的优势和良好发展机遇;从理顺体制转变机制、优化供水、拓宽水市场、利用水土、建筑、土地资源优势等方面探讨了灌区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普阳节水灌区发展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 管理体制的改革2001年普阳节水灌区管理站在体制上进行了改革,把灌区管理站一分为二;即灌区管理站和灌区物业公司。喷灌站主要负责政策的制订和发布、与基层单位的协调、灌区事业性、指导性工作的开展等;灌区物业公司主要责任是直接负责农户,其性质为经营性的实体,且效益直接与灌区效益挂钩。这些做法从体制上突出了灌区物业公司的主导地位,强化了灌区物业公司的作用,削减了中间环节,逐步形成灌区物业公司对农户的经营、管理形式。2 运行机制的建立2 1 建立三个促进机制(1)示范机制,在灌区内部建设若干块示范田,示范田由农户种植,在品…  相似文献   

20.
都江堰灌区是四川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的核心地带,灌区扩(改)建和节水改造在四川可持续发展中发挥了重大作用。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和灌面的扩大,用水需求不断增加,但受岷江上游水资源的影响,灌区的发展受到制约。因此在灌区大力开展节水改造、建立节水型社会的同时,通过“引大济岷”工程,调大渡河的水来解决岷江水量的总体缺乏是十分必要的,对都江堰灌区可持续发展乃至全川水资源的优化配置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