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曾玮 《地理教学》2006,(1):38-40
高中地理新课程改革已经在山东、广东、海南、宁夏、江苏五省(自治区)开始实施,新课程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地理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获得地理基本技能,发展地理思维能力,初步掌握学习和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相似文献   

3.
乌鲁木齐市有些历史地理问题存在争论。文章认为:乌鲁木齐地名的来源为蒙古语“优美的牧场”之意;乌拉泊古城为唐轮台的遗址;乌鲁木齐城的发展演变由其所具备的职能来决定。  相似文献   

4.
目前中国地理学界对国外中学地理教育的研究仍主要聚焦于发达国家.随着中国推行"一带一路"倡议和"人类命运共同体"价值观等外交理念,中国地理学界也需与其他发展中国家一起推动中学地理教育领域的"南南合作".基于此,本文选取南非、津巴布韦和纳米比亚三个非洲南部国家的中学地理课程标准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发现:从课程内容而言,该区域依然以落实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教学内容为主,信息地理并未成为主流教学内容;各国都针对其特殊的资源禀赋或发展议题开设相应的地理教学内容.最后,本文从内省视角指出:中国的中学地理教育需要增补关于发展中国家的教学内容,以培养真正具有国际视野的世界公民,促进学生树立全球共同利益观.  相似文献   

5.
杨昕  段玉山  丁荣 《地理教学》2022,(10):25-28+55
地理课程标准是地理课程的纲领性文件,作为国家对基础教育地理课程的总体设计与基本规范,在地理课程教学、评价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本文梳理了21世纪以来义务教育阶段地理课程标准的发展演变,对不同版本的地理课程标准(2001、2011、2022年版)内容进行对比分析;并针对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紧握地理学科发展前沿、健全跨学科主题活动课程标准、衡量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水平的启示,以期为地理课程标准更好地指导中学地理教学实践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6.
国家历史地图集的计算机编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严虹  刘岳  刘继荣  金学英  姜莉莉 《地理学报》2001,56(Z1):109-116
首先介绍图集编纂的历史背景、图集的总体特征、设计目标、图组划分及地图类型,随后着重介绍图集的编绘设计方案、图形数据库的建立方法和计算机地图编辑设计与制版的技术手段与技术流程  相似文献   

7.
长春市商业用地基准地价演变过程及驱动因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准地价作为中国城市地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法定的公示地价之一,也是目前中国地价评估的基础。城市基准地价的动态变化过程中,基准地价价格水平的提升和基准地价空间格局的变化是城市经济发展、城市规划建设共同作用的综合结果。论文以长春市商业用地基准地价为例,探索城市基准地价演变的规律。首先计算长春市1995年至2010年商业用地不同级别的地价环比结构的特征值,分析长春市商业用地基准地价的价格动态变化特征;然后利用ESDA分析工具,通过2006年和2010年长春市商业区段路线价的空间格局变化分析来概括讨论长春市商业用地基准地价的空间格局变化;最后结合数学模型分析确定长春市商业用地基准地价演变的驱动因子,最终归纳总结了基准地价演变的规律,即经济发展推动机制、供求机制和规划引导机制共同推进和制约了基准地价的价格和空间格局的演变。  相似文献   

8.
湖水面演变历史与古湖沼学证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世界各地许多保存完整的古湖沼学证据详加分析研究,可以获得大量湖水面演变历史的信息。而湖水面的动态变化受控于气候因素的变化。所以成为目前湖泊环境学研究的一大分支。该文从地貌学、相组合和沉积学、地球化学、古生态学以及考古学五个方面简述古湖沼学证据,以图更精确地恢复过去的湖泊演变历史,为区域和全球环境演变研究提供有力的佐证  相似文献   

9.
呼伦贝尔草原沙漠化现状及历史演变研究   总被引:24,自引:7,他引:24  
封建民  王涛 《干旱区地理》2004,27(3):356-360
呼伦贝尔草原是我国优良的天然牧场,由于其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生态环境极其脆弱,在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近一个世纪以来区内生态环境退化加剧,表现为土地沙漠化,草场退化和水土流失加剧等过程。在软硬件系统支持下应用GIS和遥感技术.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和野外调查,通过基于知识的多重判据复合分类实现多源信息的集成,对呼伦贝尔草原沙漠化现状及沙地演变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呼伦贝尔草原沙漠化面积已达20893.57km^2,占总土地面积的25%。沙漠化总体特征表现为局部地段逆转,而总体仍在发展。近一个世纪以来,区内沙漠化的强烈发展是由于毁林、滥垦和过度放牧。  相似文献   

10.
根据相关理论在城镇空间规划中的地位与作用,城镇空间规划理论可分为5个方面:规划目的论、区位选择理论、空间发展论、空间布局论、规划实施论,它涵盖了规划从设想到实施的整个过程,反映了规划指导思想从权力主义、神权至上、经济本位、人本主义至人地和谐的转移。当然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各种指导思想的影响不一样,越是发达地区,人地和谐论的影响越大,越是落后地区,权力主义的影响越大。同时,不同国家、不同地区要根据自身的发展水平和国情区情选择适当的规划理论与方法。  相似文献   

11.
刘星喜 《地理教学》2020,(7):4-5,64
本文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地理学科内容的选择,通过分析四个不同时代的课程标准,揭示初中地理课程目标和“区域选择”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2.
黄河影响下开封城市的历史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河流对城市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古人形象地把其比喻为“城市之血脉”。文章从不同的历史时期黄河及其分支对开封城市演变的影响进行分析,得出黄河与开封城市的关系存在着利与害的统一。开封城市的历史发展,即得益于黄河充足的水源,又受害于其频繁的决溢、泛滥、改道。因此,要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对黄河进行综合治理开发,使其恢复它应有的美好环境,更好地造福于人民。  相似文献   

13.
14.
吴金财 《地理教学》2013,(12):53-55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自2004年开始实验至今,得到了广大教师的认同,并在推进课程改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其中的内容标准部分在"标准"和"活动建议"的设置和表述方面也存在一些不足,并给一线教师把握课程标准和实施教学造成一些困惑,建议予以修订完善,并结合我国社会经济建设和地理科学的发展重点和热点,适当补充几条"标准"或"活动建议。  相似文献   

15.
胡岩 《地理教学》2012,(11):9-11
按照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初中阶段的综合课程和分科课程可以任选,即综合课程和分科课程具有互换性。可与科学课程互换的分科课程是:生物、物理、化学和地理课程中的自然地理部分。把科学课程标准与分科课程标准进行比较,就可以帮助我们认识科学课程标准的特点。笔者担任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科学》(武汉版)七年级上册的主编并参加了  相似文献   

16.
近代欧洲霸权体系的形成,以及这一霸权在20世纪中被美国所取代,其历史进程构成了典型的黑格尔“否定之否定”三段式。英国曾长期有着干涉欧洲大陆事务的传统,作为后来者的美国,即使在奉行“孤立主义原则”时期,也一刻没有忘记介入欧洲事务,在与欧洲各国力量消长中逐渐扩大自己的外交空间,并借机击倒欧洲成为世界性的大国。研究大西洋两岸的地缘政治力量的消长历程,有助于我们合理认识和把握大国兴衰规律。  相似文献   

17.
18.
中国人地关系的历史演变过程及影响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小云  杨宇  刘毅 《地理研究》2018,37(8):1495-1514
人地关系演变具有继承性,从历史视角认识人地关系的演变过程及机制有助于增加对人地关系的综合认知。从人地关系核心内涵出发,将资源环境要素视为人地作用的焦点,以人类的核心需求和主要活动、对“地”的作用强度及认知能力为主线,在梳理中国历史人地关系演变过程的基础上归纳其演变特征,并进一步提炼其演变动力。发现:随着人类生产力水平提高,人对“地”的认知先后经历了“混沌未知、天人合一、人地相称、人定胜天、人地和谐共生”的演变历程。与此相应,中国历史人地关系经历了从萌芽到以土地为核心的一元化关系再到以土地、水、能矿等资源为核心的无序多元化关系以及现如今重新探索有序多元化人地关系的总体历程。从历史视角看,中国人地关系演变的动力机制是:生产力是最核心的动力,促进了人对“地”作用能力的发展;人口是最活跃的动力,人口需求及人口数量和质量的提升增强了人和“地”作用的紧密程度;生产关系主要通过影响人的生产积极性及资源所有权而间接影响人地关系演变;战争和自然灾害对中国历史人地关系演变均起到促进和阻碍的双面作用。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层面,人地关系研究不能脱离时代背景。中国现代人地矛盾的形成有其必然性,以史为鉴,提升人对“地”的科学认识,实施因地制宜,加快技术研发和生产方式转型是破解中国当下人地矛盾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南宋以来江苏海岸带历史海岸线时空演变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历史海岸线变迁研究是海岸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于海岸带的利用、开发与保护有重要的意义。以江苏海岸带为研究对象,结合数字海岸线分析系统分区段建立有效的海岸线分析断面,并计算各个区段的海岸线历史变化,对南宋至今约1 000 a来的历史海岸线变迁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揭示海岸线时空变迁背后的驱动力。结果表明:废黄河口地区变化剧烈,最大淤涨速率和侵蚀速率分别达250、600 m/a,塑造其剧烈变化的动因是公元1128年的黄河夺淮与公元1855年的黄河北归;此外,近代废灶兴垦等人类活动也导致了辐射沙洲北部及南部变化明显。  相似文献   

20.
“粤东”是一个被广泛运用的地名,然而在古代与当代的地理意义迥然不同。即使在当代“粤东”也有几种解释,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一定影响。因此,探寻“粤东”较为合理的地理意义很有必要,能够为相关部门提供参考。文章首先根据历史文献,梳理了古代“粤东”一称地理意义的演变,然后以定量的方法统计当代学术界和媒体界对该词的使用。研究表明:由于古代“粤”的地理意义不断缩小,“粤东”的指代范围随之逐渐变小。当代“粤东”的地理意义至少有4种,以“粤东五市”最为学术界和媒体界认可。结合经济发展和自然地形特征,分析了当代“粤东”几种地理意义的优劣,最后提出“粤东”的统一定义:位于广东东部,包括潮州、汕头、揭阳、汕尾与梅州5市的区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