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创意城市”作为一种新兴的城市发展理念,近年来在国内逐渐掀起了理论和实践的探索热潮.论文探讨了创意城市产生的时代背景、理论内涵及实践发展等,指出当前国内建设创意城市存在的五大误区,并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创意城市本土化实践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2.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规划工具来处理“地域”概念——一个复杂的、永远变化的城市领域的观念.这一方法由种子、结构和工具盒构成.“种子”是指一个由邻近效应集合而成的特征鲜明的综合体,它构成了一种牢牢绑定于已建成肌理的物理“结构”的特殊人类生态环境.以这两者为基础,我们得以发展同时包含概念工具和技术工具的“工具盒”.本文使用哥德堡城市设计为例来讨论和说明这一方法.该方法显示了处理当代城市及其创新和可持续性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为积极打造创意城市,“文化区”成为时下城市管理者积极采用的空间政策。首先梳理了创意城市话语对城市的空间和产业的要求,接着讨论了“文化区”的概念辨析和类型划分,继而对三类“文化区”在欧美国家的典型实践案例进行了讨论,重点关注其对于城市经济、社会、文化及创意形成的影响。最后对我国的文化区建设与运行模式进行了反思,并提出了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4.
城市限制政策是随着城市空间的快速增长而提出的,它是近年来城市研究领域倍受争议的概念之一。城市限制政策的实施在国外已经非常普遍.它对阻止城市蔓延.提高城市建筑密度起到了一定作用。我国作为世界上人均土地资源相对短缺和城市化进程最快的国家之一.应该关注城市限制政策及其对城市发展的影响。文章分析了国外典型城市限制政策的概念、类型、模式,以及对城市经济.住房以及城市空间发展模式等方面的影响.希冀能够对我国的政策制定和城市规划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创意城市是新兴起的城市学概念.它以城市文化作为切入点和基点.在此基础上寻求城市新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模式。这种新的城市发展观点对我国正处于产业转型期的老工业城市具有启发意义。本文以我国老工业城市淄博市东部化工区搬迁改造工程为例.探讨利用城市再生和创意城市的理念将旧城工业区改造成为文化创意园区的可能性.并对老工业城市的创意城市发展战略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6.
城市空墟     
王路 《世界建筑》2007,(8):16-17
“城市空墟”是当今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一种全球性的城市现象,也是近年来城市发展领域一个备受关注的重要概念,它表达了城市空间中一种缺乏内容、等待填充的状态。“城市空墟”是一个定义模糊、在城市肌理中呈现某种断裂的地方,它们或多或少地被遗弃,被忽略,它们需要重新定义、需要重建和更新,[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国外城市规划》2011,(1):115-115
20世纪后半期以来,随着西欧和北美等地进入“后工业”时代,知识和创意的生产与传播成为重要经济要素.典型如理查德佛罗里达所强调的“创意阶级”、“创意城市”等概念,彰显创新及其知识生产在当代资本主义中所具有的“熊彼得”意味的重要地位。作为一种极为典型的创意产业,人们对于规划及建筑行业中的学习与创新却缺乏关注。  相似文献   

8.
毕尔巴鄂已经成为一座创意城市,并在过去20年里成功地从一座工业港口城市转型为以服务为导向的旅游目的地—这种做法并不独特,在其他城市也得到了实现.然而,为了发展创意城市,1997年开馆的世界闻名的古根海姆博物馆(GMB)所带来的象征意义和触发效应,将毕尔巴鄂转变成了一座“秀场”,乃至成为有效的城市创意开发的标志.但是,这座博物馆并不是毕尔巴鄂发展为创意城市的唯一动因.本文描述了地方和区域的公共和私营行为如何将毕尔巴鄂变为一座创意场所.这种变化不仅体现在艺术和创意产业上,也体现在城市规划和战略性的城市营销上.  相似文献   

9.
英国创意城市兴起的基础与启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创意城市是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由产业转移和产业升级推动,伴随城市更新和创意产业兴起而出现的一种新型的城市形态。英国创意城市兴起的动力主要来源于经济、政策和文化等三个方面,是政府、产业和社会力量综合作用的结果。经济转型、创意产业和城市更新构成了创意城市形成和发展的经济基础,中央政府的文化战略、地方的文化规划和欧盟的文化项目构成了创意城市兴起的政策基础,文化反思、文化融合和人才优势构成了创意城市兴起的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10.
“生态城市”是当今城市建设的一种理想模式。对此,众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多种设想,如国际上的“绿色城市(Green City)”、“健康城市(Healthy City)”、“普世城(Ecumenopois)”,国内的“园林城市”、“山水城市”等。本文详尽分析了这些概念的异同。认为在哲学层面上,绿色城市、健康城市、园林城市等都没有突破传统城市的概念,与生态城市存在着本质上的差别。生态哲学从广泛关联的角度,研究人与自然的相互作用,是一种全新的世界观。它的主要特点是从“反自然”的哲学,走向尊重自然的哲学;从人统治自然的哲学,走向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哲学;从现代主义二元论发展到多元论,进而走向彻底的非二元论的哲学。生态城市则是这种本体论的实体固化。本文认为,生态城市是一个“进化”的过程,并非一个终极目标;它不是“乌托邦”式的构想,而是一种“务实的理想主义”。生态城市应反映可持续性、和谐性、高效性、整体性、多样性和全球性的时代特征。其追求目标的实现,将取决于人类的哲学观念的转变与务实的行动,这一过程饱含着反抗、创造和希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