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基于形式本体的POI数据分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现有地理信息分类体系的不足,基于形式本体的原理,结合语义学理论,以深圳市的POI数据为实验数据,通过采用对POI数据形式化语义分析的方法,利用概念的本体属性组来规范表达POI概念的语义,提出一套新的分类体系。分类结果有效地解决了传统分类体系中存在的语义和概念上的异构问题,并成功应用于深圳市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从新的视角为其他城市的POI信息分类以及其他类型的地理信息分类提供参考方法。  相似文献   

2.
对宜兴市机载成像光谱数据辐进行射畸变纠正、几何精确纠正和辐射定标等预处理,获得高光谱反射率图像。利用相关系数、均方差、离散度等统计特征进行面向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目的的波段优选,采用高光谱像元提纯分析工具获得分类所需的终端单元,并利用终端单元进行了研究区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分类对比研究。研究发现:最大似然法分类精度低,整体精度为84.89%,而二进制编码、神经网络分类和光谱角分类方法精度较高,整体精度分别为87.12%,88.75%,90.41%。这说明光谱角分类是最有效的高光谱影像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分类方法,文章研究采用的高光谱预处理以及波段选择方法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3.
关于我国土地利用分类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62,自引:8,他引:54  
在分析了我国于2002年1月起试行的最新土地利用分类系统所存在的问题之后,提出了生态用地的概念,并提出了将我国土地利用划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生态用地这三大类用地的设想,同时尝试提出了另一个土地利用分类方案。  相似文献   

4.
荒漠化分类分级理论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孙武  李保生 《地理研究》1999,18(3):225-230
简要回顾了二十多年来联合国荒漠化代表性分类分级理论的发展,评价了1977年、1984年、1992年和1997年提出的最有代表性分类分级理论,归纳出目前三种分类分级理论的评价思想:以指标体系为基础的绝对退化评价,生产力与经营水平相结合的相对退化评价和以生态系统中植被土壤地形差异退化为依据的多样性评价。在对比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各体系存在的问题,指出通过荒漠化退化生态基准的恢复和确定可提高分类分级理论的科学性与权威性,并提出确定时间尺度和空间类型的初步建议。  相似文献   

5.
基于山地垂直带谱的秦岭土地利用空间分异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罗勇  张百平 《地理科学》2006,26(5):574-579
为揭示秦岭山地垂直带与土地利用之间的相互关系,文章基于2000年夏季卫星遥感影象和1∶25万DEM数据,采用目视解译的方式提取出秦岭南北坡的土地利用类型。将垂直带与土地利用进行叠加分析得出:秦岭山地林地占44.83%,草地占35.93%,耕地占18.42%。土地利用在垂直带上地空间分异显著,由基带往上耕地的比例呈指数关系减少,林地呈正抛物线变化,草地则与林地相反。在秦岭南北坡同一垂直带土地利用上也有明显的变化,特别体现在栓皮栎林带、锐齿栎林以及冷杉林带上。  相似文献   

6.
利用BP算法进行新疆MODIS数据土地利用分类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土地利用信息获取已经成为遥感技术的重要应用领域之一。本研究以MODIS数据产品为信息源,用神经网络分类中的反向传播网络(BP)算法对新疆进行了土地利用分类研究。以新疆石河子为实验区,比较了BP算法与最大似然法的分类精度,前者的精度提高近10%。用BP算法对新疆全省进行了土地利用分类,统计分类结果各类别的面积和百分比,所得数据与相关部门公布数据非常接近。研究结果表明,250mMODIS数据对新疆地区的土地利用的类别信息获取比较实用:BP算法对中分辨率的MODIS数据能取得较高的分类精度。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TM遥感图像解译的1985、2000年两期土地利用现状图,借助ArcView 3.2软件,统计分析了泉州市1985~2000年间土地利用类型的数量及空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5年来各类土地利用类型发生了很大变化,综合年均变化率为0.09%;而且类型转化量最大的是耕地转变为城乡、工矿及居民用地,其次是林地与草地类型之间的转化.  相似文献   

8.
基于遥感数据的泉州市土地利用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金前 《福建地理》2005,20(1):12-15
本文基于TM遥感图像解译的1985、2000年两期土地利用现状图,借助ArcView3.2软件,统计分析了泉州市1985~2000年间土地利用类型的数量及空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5年来各类土地利用类型发生了很大变化,综合年均变化率为0.09%;而且类型转化量最大的是耕地转变为城乡、工矿及居民用地,其次是林地与草地类型之间的转化。  相似文献   

9.
基于遥感影像数据的汉川市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991~2002年汉川市土地利用遥感数据为基础,选取土地利用变化幅度、动态度、土地利用程度指数及景观生态学指标中的多样性、均衡度和优势度指数,对研究区的土地利用变化状况和驱动力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91年以来,汉川市土地利用结构中,水域、未利用地有所减少,建设用地增加,林地、耕地变化幅度和动态度最大;12年来汉川市土地利用处于调整和发展期,生态景观和均质程度在上升。综合分析表明,人口、经济、政策在土地利用变化中起着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基于QuickBird卫星数据的土地利用分类规则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天津滨海新区为实验区,研究面向对象技术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土地利用分类规则集。针对耕地、草地、水域、建设用地、交通运输用地、空闲地的特征差异,综合多尺度的分割特征,尝试不同的分割尺度,最终选定两个最优分割层次,即大尺度层次(分割尺度为400)和小尺度层次(分割尺度为240)。采用有效的特征参数,包括自定义的特征增强参数(NDVI参数、色度放大函数)以及最大差异特征参数、面积参数、不对称性参数、标准差参数,确定各特征的隶属度函数,最终建立分类规则集;应用该分类规则集,通过图层间信息的传递与合并,对实验区的QuickBird(QB)遥感影像进行土地利用分类,精度达86.98%,有效避免了椒盐现象。实验证明了面向对象的遥感影像分类方法可充分利用高分辨率影像丰富的信息,有效地提高分类精度。  相似文献   

11.
基于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水土流失动态评估   总被引:53,自引:2,他引:53  
倪晋仁  李英奎 《地理学报》2001,56(5):611-621
基于土地利用结构动态变化研究水土流失的变化趋势,引入层次分析法确定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在影响水土流失方面的权重,并采用相关区域的土地利用结构特征指标定量反映针对区域水土流失的土地利用结构的综合影响,在此基础上,类比快速生物评价方法的基本思想,通过参照点选择,参照组构建,参照组匹配,观测一期望比值(O/E比)计算等具体过程实现区域水土流失的动态评估,这一方法在安塞纸坊沟流域的应用表明,评估得到的水土流失动态变化特征与研究区域的历史开放过程较为吻合,说明了方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这一方法不侧重于研究具体评价模型在不同区域和空间尺度应用时的精确性问题,而是关注区域水土流失相对于某参照条件的动态变化趋势及其快速评估,以便提高不同区域数据及结构的重用性和可比性,节省评估和费用。  相似文献   

12.
基于PSR模型的农区土地利用冲突强度的诊断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杨永芳  安乾  朱连奇 《地理科学进展》2012,31(11):1552-1560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土地利用冲突越来越多,分析不同农区土地利用冲突的形式,评估土地利用冲突的强度,对农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的方法,从引起鄢陵县耕地利用变化的32 个因子中,提取了6 个主要压力因子,根据鄢陵土地利用结构变化情况和区域政策、制度及其社会响应状况,建立特色农区土地利用冲突强度的评价指标体系,用加权函数法进行冲突强度的评价.研究表明,土地利用冲突强度呈波动增加趋势;土地利用冲突的原因主要是:①经济发展及经济结构调整因素;②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③科技进步以及政策等因素的影响.因此,政府可通过市场手段、规划制度等进行调控,提高区域土地资源的配置效率,引导土地利用方式的规范转化,以减缓或化解土地利用冲突.  相似文献   

13.
日本的国土规划与城乡建设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与联合国区域开发中心、日本国土交通省、九州地方整备局、大分县、大牟田市等规划部门的学术交流和实地考察,分析日本方面提供的相关统计数据和网站资料,总结日本在国土规划、城市规划管理、村町规划中的发展趋势;研究日本在环境保护治理、公共交通建设、旅游开发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分析日本在落实国土规划中实行的建立法律体系、派遣科技专家支边、发挥农协作用等措施;提出中国可以学习借鉴的做法。  相似文献   

14.
基于遥感的无锡市土地利用与过境水质响应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京杭大运河无锡段水质监测数据和2003年7月SPOT-5正射影像为数据源,分析土地利用面积比例与过境水质之间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以监测断面为中心缓冲区距离的空间变化与水质监测指标之间有明显的响应关系。运河水质污染主要受离河岸较近的土地利用结构的影响。耕地上产生的农业污水,商业和工业中的废水以及大面积裸地上居民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产生的污水是导致京杭大运河无锡段水质恶化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用MSS底片和TM图像作为数据源,通过扫描成像、假彩色合成和空间配准以形成彩色遥感图像。RS和GIS相结合,从卫星图像解译出土地资源利用类型,利用ARC/INFO进行自动统计,并输出各类土地面积,对巫山县近30a来土地利用动态变化进行研究。得出巫山县30a的土地利用变化和环境变化规律,并对造成这种变化的驱动力进行探讨和分析。为今后更加合理地利用土地和相关土地政策的制定提供了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6.
近几十年来,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所引起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环境效应研究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我国东南红壤丘陵区自然条件优越,土地利用方式多样,且变化强烈,研究该区土地利用的生态环境效应不仅对该区农业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而且有助于认识该区在全球变化研究中的作用。本文综述了红壤丘陵区土地利用的生态环境效应研究的成果和发展,并指出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和今后的研究方向。结果表明:1)由于长期对土地资源利用的不合理利用,整个地区生态与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土壤退化问题极其严重;2)研究重点从土地退化及其恢复转向土地利用对碳循环及全球变化的影响,但研究尚处起步阶段,有待深化。3)选择合理的生态农业开发模式,采用持续性的土地利用管理措施,是减少土地利用负面环境效应的有效措施。4)今后应加强退化土壤环境定量遥感技术和信息系统及土地利用变化对全球变化定量评价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对地理信息分类编码的认识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向GIS的地理信息分类编码是在概念水平上解决空间信息分层组织与属性数据库结构设计的重要方法。该文从地理实体、地理数据与地理信息概念角度 ,探讨地理信息分类编码对象的本质特征 ;简要分析大多数商品化GIS软件中属性数据的表达方式 ,指出地理信息分类编码实质上是从GIS数据组织的概念层次上对属性信息的分类分级 ;提出地理信息分类粒度概念 ,并建立地理信息分类模型 ,列举了在不同视图下的粗粒地理信息分类方案和代码用途 ;提出并讨论地理信息分类编码尚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以及国内长期以来难以形成地理信息分类标准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以兰州市西固区为区域背景,以RS和GIS为技术手段,按照地貌特征将研究区划分为4个分区,运用多样性指数、优势度、破碎度、分离度等指标研究半干旱区城郊土地利用结构的数量特征;运用分形理论建立各种土地分布形态的分形结构模型,以分维数为依据分析各种土地类型分布形态的复杂性与稳定性;探讨控制和影响土地利用格局的主要因素及土地利用优化与管理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9.
基于地理本体应用模型,从干旱河谷自然本底特点及其形成机制入手,利用本体建模软件protege 4.1构建岷江上游干旱河谷领域本体模型,利用该区域基础地理数据分类提取出DEM、坡度、相对高程、土壤、裸地分布数据,在ArcGIS平台下实现基于地理本体的干旱河谷特征数字化表达,并利用栅格计算器定量界定出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区面积为118 515hm2。研究表明,利用地理本体深入剖析干旱河谷概念特征,在GIS技术支持下定量界定干旱河谷区域范围的方法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为相关领域边界范围的科学界定和形象化概念分类表达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