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赵建荣  李晓玫 《医学教育探索》2003,(11):963-9,661,010
中药复方在中医药物治疗中广泛应用,其各种复杂成分间的相互作用及确切药理机制目前大多尚不完全清楚。中药复方制剂的成分和药效不是单味药物的简单组合,对其物质基础的研究对探讨中药复方配伍药理机制十分重要。现对有关中药复方的组合效应及量比关系、复方含药血清、复方化学成分研究、中药复方物质基础常用技术方法及应用前景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振兴中医的关键是中药的发展 ,笔者就开展中药研究的某些进展 ,叙述如下。1 开展中药复方的研究中药复方是中医防病治病的主要武器 ,是中医辩证施治的集中体现 ,也是理法方药等理论在临床上的具体应用 ,研究复方可进一步阐明复方的组方原理、药理作用和化学成分等特点。弄清或探索其有效作用的物质基础 ,开发出临床应用方便、疗效理想的新剂型。开展中药复方的研究 ,一般来说 ,可从复方药理和复方化学二方面入手进行。中药复方药理的研究 ,宜从临床有效的方药开始 ,再进行必要的、有关的药理方面的研究 ,采取疗效与机理相结合的方法 ,可收…  相似文献   

3.
中医的传统复方是根据中医的理、法及中药本身的理论指导下形成的,体现了中医临床配伍用药的特点。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研究中药复方药理作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用意义。中药复方药理研究的目标是阐明其作用及作用机制,以期不断揭示中药复方的有效物质基础和科学内容,从中可能会发现新的药理作用,为创制新的复方提供理论依据,为扩大临床应用范围提出科学解释。现就中药复方药理研究中某些问题提出几点肤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中医药学具有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在进行中药药理学研究时,必须考虑到中药自身系统的特色,认为:(1)中药药理学研究必须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2)整体观是研究中药药理的方向;(3)开展中药药理学研究要弄清药材品种来源及采购季节;(4)重视对中药复方的药理研究符合中医临床用药的特点;(5)对中药炮制原理的研究是中药药理学不可分割的内容。  相似文献   

5.
Someproblemsinthestudyofthemodernizationofcompound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目前中药复方现代化研究多集中在药理、药效以及剂型改造方面,多为低水平重复研究,真正成功的研究范例屈指可数。中药复方现代化研究的整体水平进步缓慢。由此,谈一谈中药复方现代化研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王进一步加强复方化学成分的研究中药治病的物质基础是其化学成分,只有认清中药复方中的化学成分,才能真正搞清楚其作用机制。化学成分的研究是复方研究的前提与基础。然而,实际上有不少中医药人士并不重视、甚至反对现代复方化学成分的研究。他们…  相似文献   

6.
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对阐明中药复方配伍药理机制、促进中药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综述了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的途径和方法,即利用拆方、血清药理学、血清药物化学、指纹图谱、药物动力学和代谢物组学等方法,对单体有效成分和有效部位进行研究,为探讨中药复方的药效物质基础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中药药理是一门新兴的独立学科,是中药学和中医临床间的桥梁和纽带。中药药理首先依据中医中药的理论体系和临床经验,以中药药性为基础,对中药药理内容,以科学的方法进行研究和总结。单味中药药理的研究比较普及广泛,并且积累了大量经验和资料,但在一定程度上不能完整地阐明中医中药的基本理论。中医临床是根据中医药理论,对病人进行辨证论治的,无论是辨证或论治,均有其明显的整体观。千百年来临床用药多为复方,中成药尽管剂型、用途、用法不一,但绝大多数都是复方,临床疗效也是以复方为佳。因此中药  相似文献   

8.
<正>中药复方包含中医药医理、思辨和配伍规律,是中医临床用药的精髓。中药复方临床疗效来源于其内在物质基础,研究中药复方的药效物质基础,可以进一步阐释中医药理论,明确中药复方的配伍规律和作用机制。液质联用技术不仅拥有液相色谱的优越分离能力和检测灵敏度,还拥有质谱的高选择性和强大的定性专属性,被广泛应用于中药复方成分的结构鉴定、含量测定及体内代谢等诸多方面。本文对液质联用技术在中药复方研究中的应用进行综  相似文献   

9.
目前利用传统中草药开发合成制剂防治骨质疏松已成为研究热点,而牛膝及其复方在骨质疏松多方面多层次的治疗上都已取得确切的疗效。近年来由于现代物质基础和药理对中药牛膝研究的深入,其抗骨质疏松的作用机制逐渐揭晓,该文就牛膝及其复方治疗骨质疏松的临床和实验进展与现今存在的问题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山东省中药现代化发展战略设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阐述了我省及国内外中药研究的状况和发展趋势,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本省开展中药现代化研究的内容:优质中药材品种的研究;中药规范化及其质量控制方法的研究;中药复方物质基础有效成分的研究;中药复方药理模型与药效机制的研究;中药复方配伍理论的研究;中药制剂关键技术和理论的研究;现代科学技术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研究;中药人工智能信息系统的研究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为探究在中医发展历程中中风方剂蕴含的症药规律,深度挖掘历史时间线上中风的症状与用药之间的关系,从而丰富对中医古籍中中风症药关系的认识.方法 以中医古籍中中风方剂的症药为研究对象,采用时间序列相似性分析方法,通过筛选中风相关方剂,对症状和中药进行提取,形成标准化数据,自编R语言程序实现症状、中药的形态相似距离(MS...  相似文献   

12.
中药的基本药效是临床处方用药的凭据,依据基本药效的药物分类研究对于把握药物作用倾向、发掘药效物质基础、探讨药性实质以及寻找药物替代品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遵循中药临床应用特点,以经典中药学著作《神农本草经》为数据源,采用基于"微簇"概念的半监督增量聚类算法,进行中药分类研究及分类方法学研究。结果显示,《神农本草经》中365味中药共聚得126类,其中的253味中药归为14个药效类,包括补益类、清热类、利水类、除痹类、治疗妇科疾病类和治疗蛊毒鬼疰类等;112味中药单独成112类,与已知不同类别同时具有高相似度是产生大量独立类别的主要原因。本研究采用的半监督增量聚类法具有聚类质量好、可拓展性强等特点,适用于中药分类研究,并充分反映出中药多样性和复杂相似性,为依据药效的中药分类研究提供了新思考和方法学探讨。  相似文献   

13.
分子生物学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和展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文回顾了近年来分子生物学在中医药研究中应用的主要成就,对其前景作了乐观的展望,认为分子生物学将在证的实质研究,中药作用的“靶子”,疑难病证的诊治、中药抗衰老、新药研制等方面有大的突破。  相似文献   

14.
中药饮片组方是中医治病防病的物质基础,中药饮片既用于中医临床配方,又用于中药制剂生产,其质量直接关乎人民群众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笔者结合近五年市场流通中药饮片的质量问题,以及在药品技术审评过程中有关中药饮片标准的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梳理了中药创新药、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中药改良型新药及同名同方药、已上市中药制剂...  相似文献   

15.
DED技术用于中药复方的全方药物筛选及优化的方案设计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以中医药传统理论为出发点,以确有临床疗效的中药复方为研究对象,应用最优化试验设计的新成果———直接实验设计(DirectExperimentalDesign,DED)技术,结合中药学、药理学等理论与技术,解决中药复方的全方药物筛选及优化问题。其方案是将中药复方中药物的用量变化作为衡量其作用变化的核心,以直接实验设计为理论基础的计算机软件,在全方药物筛选的范围内优选出具有代表性的实验点做相关药理实验,通过对实验结果的统计分析与综合评价,揭示复方中药物、各药用量的组合变化与效应变化的相关性规律,从而筛选出当复方效应最优时的特殊组合———“最优化”复方,实现以较少的实验组次对有效中药复方的全方药物筛选及优化。该技术涉及中医药学、数理统计学、计算机技术、现代药剂学、药理学等相关学科的内容  相似文献   

16.
中药在疾病预防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随着人们对中药材的需求量不断增大,中药材的使用量日益攀升,其安全性问题备受关注。其中,真菌毒素污染已经成为产业界和科研界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黄曲霉毒素具有强毒性和致癌性,极易侵染中药材,对中药材质量及临床用药安全构成重大威胁。中药材、饮片、制剂中黄曲霉毒素的检测对保障中药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中药中黄曲霉毒素的富集、检测及降解解毒方法报道较多,为了更好地为中药中黄曲霉毒素的研究提供参考,文章综述了近年来关于黄曲霉毒素的富集方法、检测分析技术、降解解毒方法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Application of herbal medicine to acupoints is to regulate the meridians, yin-yang, and qi and blood for preventing and treating diseases through the pharmacological action of herbal medicines and with their stimulation to the acupoints. This article explains how to apply herbal medicines and gave the examples for the treatment of hypertension, asthma, chronic bronchitis and allergic rhinitis. Application of herbal medicines to acupoints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components of TCM, which shows satisfactory effects in treatment of some chronic diseases.  相似文献   

18.
大鼠和小鼠辨证论治方法和标准是具有中医药行业特色的方法和标准,其建立有助于满足中医药辨证论治研发的需要。本文介绍了建立大鼠和小鼠辨证论治标准所开展的系列研发工作,发现:(1)大鼠和小鼠可以用于模拟中医临床的诊法和辨证,可以采集到大量的四诊信息,满足辨证论治的需要;(2)利用大鼠和小鼠可以实现诊法和辨证的标准化、计量化,所建立的方法便于实验操作与普及;(3)正常大鼠和小鼠存在体质和证候的差异,常见疾病大鼠和小鼠会自发形成证候,发生证候的兼夹和演变,与人类近似;(4)证候存在复杂的物质基础,涉及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各组织基因表达与剪接的差异;(5)利用大鼠和小鼠可以开展个体化辨证论治及计量化疗效比较与评价。该方法和标准的主要用途包括:(1)证候模型动物的证候属性鉴定;(2)中医基础学科的研究,如藏象理论、证候的物质基础、辨证论治方法和作用机制、中医诊断学等研究;(3)中医临床学科的研究,如辨证论治疗效的比较与评价、辨证论治方案的优化、防治未病的研究;(4)中药学科的研究,如中药药性的研究、中药和方剂的药理研究等。  相似文献   

19.
肺病辨证用药的Logistic回归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为肺病的辨证用药研究提供统计数据。方法 :总结中医历史上著名医家的医案 2 2 45 9条 ,建立大型数据库 (约 5 6 0 0 0 0 0 0个数据 ) ,采用非条件 L ogistic多元逐步回归法筛选变量 ,P<0 .0 5。结果 :统计筛选出肺病的常见临床证候 ,与某一证候正相关和负相关的病因或病理结果、症状和用药 ,并定量地表达了这些病因或病理结果、症状及用药对该证候的重要性。结论 :提示肺病的发病规律 ,并从临床表现反证了肺的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20.
药对是方剂配伍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不同证型和中药功用特色,将两味中药有机地组合一起治疗SLE时,疗效显著。探讨SLE临证药对的配伍与运用,有利于学习、掌握临床治疗SLE用药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