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与传统泪囊鼻腔吻合术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与传统泪囊鼻腔吻合术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49例慢性泪囊炎患者手术的效果,其中29例行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20例行传统泪囊鼻腔吻合术。结果: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治愈27例,有效率93.1%,传统泪囊鼻腔吻合术治愈19例,有效率95%,P〉0.0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疗效与传统手术接近,但创伤小,符合现代外科微创手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和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疗效差异。方法选取2012年7月至2015年5月我院80例慢性泪囊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选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研究组采用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治疗,对照组采用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综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住院时间及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0%,与对照组的92.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住院时间为(7.26±1.04)d,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出现感染、肿胀、复发性阻塞等并发症发生率为5.0%,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治疗慢性泪囊炎效果确切,安全性高,可明显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改善预后,优于常规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慢性泪囊炎患者经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和常规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新乡县人民医院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慢性泪囊炎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患者采用鼻内镜辅助下鼻腔泪囊造孔术进行治疗,对照组则进行常规的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慢性泪囊炎患者应早期进行积极有效的治疗,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对患者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白莎  王国军  徐福勇 《四川医学》2011,32(10):1586-1588
目的比较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与传统泪囊鼻腔吻合术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36例慢性泪囊炎患者手术的效果,其中61例行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简称内镜组),75例行传统泪囊鼻腔吻合术(简称传统组)。结果鼻内镜组治愈27例,有效率93.1%,传统组治愈19例,有效率95%,P〉0.0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与传统泪囊鼻腔吻合术疗效相近,但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创伤小,符合现代微创外科手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54例(54眼)慢性泪囊炎患者,均在鼻内镜下行泪囊鼻腔吻合术,随访6个月~3年,观察其疗效.结果 治愈50例,好转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29%.结论 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与传统的鼻外泪囊鼻腔吻合术比较具有微创、不影响美容、治愈率高的优点,是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宁晓阳 《四川医学》2009,30(9):1451-1452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与传统鼻腔泪囊吻合术的优劣。方法46例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内镜组),术中银夹固定造孔,术后综合治疗。44例采用传统鼻腔泪囊吻合术(对照组),两组患者术后随访3~9个月。结果内镜组治愈率91.6%,对照组91.3%,两组患者治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内镜组具有操作简便,治愈率高,术后无瘢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通过经鼻内窥镜鼻腔泪囊造孔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收治的103例慢性泪囊炎患者进行随机分组,观察组43例(43眼)采用经鼻内窥镜鼻腔泪囊造孔术治疗方法,对照组60例(60眼)施行经内眦部皮肤切口的泪囊鼻腔吻合术,观察两组的临床表现.结果所有患者103例(103眼),在6个月随访中,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0.7%、86.7%,在12个月随访中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7.7%、93.3%.结论经鼻内窥镜鼻腔泪囊造孔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疗效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吴志华 《吉林医学》2014,(4):803-804
目的:探讨改良经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分析收治的慢性泪囊炎患者46例临床资料,两组患者依据治疗措施不同进行临床分组,治疗Ⅰ组(采用鼻内镜下鼻泪管逆行插管术治疗)16例治疗Ⅱ组(采用改良鼻腔泪囊造孔术治疗)30例。结果:治疗Ⅱ组慢性泪囊炎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稍高于治疗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经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治疗慢性泪囊炎患者临床效果明显,优于鼻泪管逆行插管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改良经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45例慢性泪囊炎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和治疗组,术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差异。结果:观察组23例慢性泪囊炎患者,经改良经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治疗,总有效率为100%,手术均获得成功;经过6~24个月的随访,患者溢泪症状消失,解剖结构开放,泪道冲洗通畅并无黏液脓性分泌物。结论:改良经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治疗慢性泪囊炎具有操作简便、无面部疤痕、并发症少等优点,经临床实践证实具有非常好的治疗效果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疗效.探讨经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的方法、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 对23例25眼慢性泪囊炎患者行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结果 23例(25眼)治愈.结论 鼻内镜下沮囊鼻腔造孔术治疗慢性泪囊炎效果理想,具有创伤性小、复发率低、治愈率高、术后无面部瘢痕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后鼻孔息肉29例鼻内镜手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探讨后鼻孔息肉的起源、临床特点、鼻内镜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997年5月-2003年6月经鼻内镜手术治疗的后鼻孔息肉29例,并对此病的临床特点、分型、鼻内镜手术方法、疗效等相关因素进行分析、讨论。结果:29例后鼻孔息肉中源于上颌窦者24例,蝶窦者3例,中鼻甲及鼻中隔者各1例,均经鼻内镜手术。术后随访6个月~1年,治愈率达93.10%,总有效率达100%。上述病人术中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后鼻孔息肉可原发于上颌窦、蝶窦、中鼻甲及鼻中隔等多部位,鼻内镜手术可列为治疗后鼻孔肉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腔扩容术治疗鼻中隔偏曲的临床效果。方法在鼻内镜下行鼻中隔、中鼻甲、下鼻甲、钩突等多结构同步矫形扩容术治疗鼻中隔偏曲95例。结果术后随访半年以上,显效82例(86%),有效13例(14%),无效0例。结论采用鼻内镜下行鼻中隔、中鼻甲、下鼻甲、钩突等多结构同步矫形扩容术治疗鼻中隔偏曲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楼正才 《中国全科医学》2008,11(10):886-887
目的提高基层耳鼻咽喉科医生诊断鼻异物继发鼻结石的能力。方法对本院误诊的6例鼻异物继发鼻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例鼻异物继发鼻结石均为单侧性,外观呈白色或灰白色,其中鼻腔额外牙3例,鼻腔外生性异物存留2~11年3例。误诊为慢性鼻炎3次以上6例,慢性鼻窦炎4例,鼻前庭炎3例,鼻腔肿瘤2例,支气管炎1例。内镜下确诊4例,额镜下确诊2例。6例均在前鼻镜或内镜下1次取出。结论单侧鼻腔白色或灰白色新生物伴分泌物持续或恶臭味、鼻前庭糜烂应首先考虑鼻异物继发鼻结石。  相似文献   

14.
宋瑾  张松志 《河北医学》2011,(11):1504-1506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治疗难治性鼻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7年3月至2011年5月间于我院诊治的难治性鼻出血患者76例,根据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行鼻内镜检查及鼻内镜辅助下低温射频和局部填塞止血,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性后鼻孔填塞法。比较两组患者疗效、术中和术后VAS评分、治疗后血压水平。结果:①观察...  相似文献   

15.
鼻中隔偏曲患者鼻腔通气功能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鼻中隔偏曲引起的主观鼻堵症状与鼻阻力和鼻声反射测量结果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利用HRR2四相鼻阻力计测量吸气、呼气过程的有效阻力(effective resistance in inspiration and expiration process,Reffin,Reffex);吸气、呼气过程的顶点阻力(vertex resistance in inspiration and expiration process,VRin,VRex);同时利用Eccovision鼻声反射仪测量距前鼻孔0~1cm,1~2cm,2~5cm,5~7cm的鼻腔容积(nasal volume from0~1cm,1~2cm,2~5cm,5~7cm:V1,V1-2,V2-5,V5-7),鼻腔的最小横截面积(minimum cross-sectional area,MCA)及其距前鼻孔的距离(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nostril to minimum cross-sectionalarea,MD)。结果第1组中,鼻堵症状的视觉模拟评分与鼻腔阻力、鼻腔容积及最小截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effin、Reffex、VRin、VRex分别和V1-2、V2-5、V5-7及MCA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Reffin、Reffex、VRin、VRex在第1组与第2组间、第1组和第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在第2和第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第1组与第2组间、第1组和第3组间,V1、V1-2和MCA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V2-5、V5-7和M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第2和第3组间,V1、V1-2、V2-5、V5-7、MCA和M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第1组的MD较其他2组明显后移,接近距前鼻孔2cm的位置。结论在有鼻堵症状的鼻中隔偏曲患者中,四相鼻阻力的测量结果和鼻声反射的测量结果无显著的相关性,鼻中隔偏曲引起的鼻堵症状不仅取决于偏曲的程度,而且取决于偏曲的范围。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20.
Nasal polyposis     
A review of 313 cases of nasal polyposis indicates that there is a high incidence of recurrence in this disease. Other nasal pathology affects a significant number of these patients. Simple surgical removal of the polypi by a transnasal route is the common mode of treat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